- 2.96 MB
- 2022-05-17 13:50:50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类号——UDC密级——编号——学位申请人姓名:旦廛遮申请学位学生类别:全旦舅塑±.申请学位专业方向:篮拯至指导教师姓名:夏室盘垄遂垮文久论J己△⋯阻配位f业么.钎学中士牟硕
⑧揣‰sm㈣⋯删咖㈣删m0ⅢⅢIY2353134硕士学位论文基于SNS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研究论文作者:周应波指导教师:夏立新教授学科专业:情报学研究方向:信息组织与检索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3年5月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ReSearCh0nUSerExperienCe0fDigitalLibraryBasedonSNSAThesisSubmittedi11PanialFulfillmentofmeRequnmentFort11eM.A.De铲eeiIlManagementScienceByZhouYingboPostgraduateProgramSchoolofInformationManagement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Supervisor:)(iaLixillgAcadeIllicTitle:Pro危ssorSi印an】reMay,2013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始同鲫曼日期:)杉年岁月>口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储签名:闰应;厍日期:二o『;年J月29日导师签名:勇郗日期:J勺1肄5‘月≯1日规定享受相关权益三"回霉途塞握交质澄厦!旦坐生;旦二生;旦;生攀查!作者签名:闰卢;厣导师签名:覆邑斌日期:力/歹年,月2。日日期:扣【k广月参、日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摘要随着信息资源的不断增长,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用户体验被称为创新2.O模式的精髓。同样,用户体验也渗透到数字图书馆领域,如何获取、处理和利用用户信息,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用户体验成为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用户体验的相关概念,介绍了用户体验的特点、要素和层次,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引入用户体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着分析了sNS和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提出了SNS与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的融合,为建立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模型建立了理论基础;然后以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图书馆为背景,对数字图书馆的用户体验展开调研分析。主要是分析受访者对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图书馆的体验感受,以及对SNS用于数字图书馆的调研分析,得出社交层面和数字图书馆是否融入SNS对用户体验有着较大的影响,这从实际数据的角度证实了SNS对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也为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然后主要是论述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目标定位与功能配置,并构建了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详细地介绍了模型和结构的优势所在。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本文创新之处、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明确方向。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并引进相关分析模型。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引进l白n0模型来判断SNS引进数字图书馆是否有必要,建立了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该模型可以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知识背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提高用户体验的质量。关键词:SNS;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Kan0模型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AbstractAlongwith也erapid铲owtllofiIlfo如1a:tionresources龇ldconti肌0uS出Ivelopmentofcomp毗ertecllIlologyandt:heInte加Iet,PeopleareiIlcre硒inglyconcemeddbout也ecoIlCeptofuSer-centered趾dpeople-oriented"userexperienCeiscalledtlleessenceofinnovation2.Omode.Simil砌y,theuSereXpl嘶encealsopene位Lteirlt0thefieldof(1i舀tallibraries.HowtoobtajJl,process趾duSeuseri11:fom撕ont0meett11e础VidllalneedsofuSersatdi丑’erentlevelsandobtaina900d璐erexp缸enceh硒becometlleho匈)otofdigitallibraryresearCh.Fir吼ly,血econCeptofuSereXperienCe,userexp耐enCef.e抓聪s,el锄ents觚dleVelsareill仃0(1uCed’men趾alyzemenecess时andfe觞ibil埘of妣intr0(1uctionof廿1edi西tallib均rylIser唧erienCe.蛾州ards,merelation蛳pbe骶enthesNS髓dmeDig砌Lil)rary1lSerexp耐enceisanalyzed,也enSNSand(1igitallit髓巧uSereXp商enCe洲dblendisproposed,Whichestablishat11eoredcalf0Ⅷ1僦onforcreatiI培auserexperienceofdigitallibra巧senricemodelbaSedSNSarCllitecture.1knmainly锄alyzesuSerS’experiencetowardsthedigitallibraryofCeIl仃alChinaNormalUIliVerSi锣andSNS’s印plicationondigitallibr2u吼iIldicatillgtheiIltegra:tionofsocialaspeCtSandmgitallibr撕esl粥ahuge呻aCtonuserexp耐ence.nshowSⅡ坨inlport锄ceofSNStodi萄tallibm巧uSerse珥圮rience丘.0mtheperspectiVeofsolidda:‰pr0访ding蛐rongs邺rtfortheestablishmentofmodels.Thispaperalsodiscussestheta唱et耐enta:tion觚df.吼ctiond印lo)吼entofusereXperienceservicemodel锄dconS仃uCtsdigitallibra巧llsereXperienceservicemodelb嬲edon也e舭tureofSNS豁weU嬲西Vesadetailed锄蜥softllemodel姐d恤蜘啦of也emodel.F砌ly"mispapers1咖撕冼s恤龇gsofthisstudy趾dpr0VideslmtatioIlSof“sSnldyandsuggeStio璐for矗m鹏I.esear.Ch.111thispaper,也esurveymemod,literanIreresearc垃趾ldmem山lctionof也econ.ela廿on锄mysismodelareusedtohelpp印erwritil唱.№Va:tionof也ispapcrist11at,‰ductionofme&蝌Omodelt0detemmwhemeritisnecess哪也eSNSform西tallibraryllserSeXp耐enCe.createauserexp毹enceofdi西tallibraryser、,icemodelb觞edSNSarcllitemlre.TKsmodelc趾aCmeVedi妇FerentleVels趾dbackgroulldknowledge仕屺i11di访dummedsoft11euSer"italso曲proVethequalit),ofmellserexperience,next,Ce心alChmNomalU11iVers时Dig砌Libmry嬲缸obje鸭恤digi“libraryuSerexperiencei11veStigated锄daIlalyzed.Keywords:SNS;digitallib脚.ies;userexperience;勋nomodelII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目录摘要⋯⋯⋯⋯⋯⋯⋯⋯⋯⋯⋯⋯⋯⋯⋯⋯⋯⋯⋯⋯⋯⋯⋯⋯⋯⋯⋯⋯⋯⋯⋯⋯Abstract⋯⋯⋯⋯⋯⋯⋯⋯⋯⋯⋯⋯⋯⋯⋯⋯⋯⋯⋯⋯⋯1绪论⋯⋯⋯⋯⋯⋯⋯·III11.1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11.2国内外研究现状⋯⋯⋯⋯⋯⋯⋯⋯⋯⋯⋯⋯⋯⋯⋯⋯⋯⋯⋯⋯⋯⋯⋯⋯⋯⋯21.2.1国外研究现状⋯⋯⋯⋯⋯⋯⋯⋯⋯⋯⋯⋯⋯⋯⋯⋯⋯⋯⋯⋯⋯⋯⋯⋯⋯21.2.2国内研究状况⋯⋯⋯⋯⋯⋯⋯⋯⋯⋯⋯⋯⋯⋯⋯⋯⋯⋯⋯⋯⋯⋯⋯⋯⋯3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51.4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组织结构⋯⋯⋯⋯⋯⋯⋯⋯⋯⋯⋯⋯⋯⋯⋯⋯⋯⋯⋯⋯⋯62用户体验的相关理论⋯⋯⋯⋯⋯⋯⋯⋯⋯⋯⋯⋯⋯⋯⋯⋯⋯⋯⋯⋯⋯⋯⋯⋯”82.1用户体验概述⋯⋯⋯⋯⋯⋯⋯⋯⋯⋯⋯⋯⋯⋯⋯⋯⋯⋯⋯⋯⋯⋯⋯⋯⋯⋯⋯82.1.1用户体验的有关概念⋯⋯⋯⋯⋯⋯⋯⋯⋯⋯⋯⋯⋯⋯⋯⋯⋯⋯⋯⋯⋯⋯82.1.2用户体验的特点⋯⋯⋯⋯⋯⋯⋯⋯⋯⋯⋯⋯⋯⋯⋯⋯⋯⋯⋯⋯⋯⋯⋯⋯92.1.3用户体验的要素⋯⋯⋯⋯⋯⋯⋯⋯⋯⋯⋯⋯⋯⋯⋯⋯⋯⋯⋯⋯⋯⋯⋯⋯92.1.4用户体验的层次⋯⋯⋯⋯⋯⋯⋯⋯⋯⋯⋯⋯⋯⋯⋯⋯⋯⋯⋯⋯⋯⋯⋯”102.2数字图书馆进行用户体验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2.2.1数字图书馆进行用户体验研究的必要性⋯⋯⋯⋯⋯⋯⋯⋯⋯⋯⋯⋯⋯⋯112.2.2数字图书馆引入用户体验的可行性⋯⋯⋯⋯⋯⋯⋯⋯⋯⋯⋯⋯⋯⋯⋯”123SNS与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的融合研究⋯⋯⋯⋯133.1SNS相关理论⋯⋯⋯⋯⋯⋯⋯⋯⋯⋯⋯⋯⋯⋯⋯⋯⋯⋯⋯⋯⋯⋯⋯⋯⋯⋯133.1.1SNS基本概念和背景⋯⋯⋯⋯⋯⋯⋯⋯⋯⋯⋯⋯⋯⋯⋯⋯⋯⋯⋯⋯⋯”133.1.2SNS基本特征分析⋯⋯⋯⋯⋯⋯⋯⋯⋯⋯⋯⋯⋯⋯⋯⋯⋯⋯⋯⋯⋯⋯”143.1.3SNS基本功能分析⋯⋯⋯⋯⋯⋯⋯⋯⋯⋯⋯⋯⋯⋯⋯⋯⋯⋯⋯⋯⋯⋯⋯143.2数字图书馆所处信息环境的变化⋯⋯⋯⋯⋯⋯⋯⋯⋯⋯⋯⋯⋯⋯⋯⋯⋯⋯·163.2.1信息传递模式改变⋯⋯⋯⋯⋯⋯⋯⋯⋯⋯⋯⋯⋯⋯⋯⋯⋯⋯⋯⋯⋯⋯··173.2.2信息内容性质改变⋯⋯⋯⋯⋯⋯⋯⋯⋯⋯⋯⋯⋯⋯⋯⋯⋯⋯⋯⋯⋯⋯⋯173.3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183.4SNS与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的必然融合⋯⋯⋯⋯⋯⋯⋯⋯⋯⋯⋯⋯⋯⋯⋯194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的调研分析⋯.以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图书馆为例⋯⋯⋯⋯⋯204.1调研目的和模型选取⋯⋯⋯⋯⋯⋯⋯⋯⋯⋯⋯⋯⋯⋯⋯⋯⋯⋯⋯⋯⋯⋯⋯·20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4.2问卷设计与收集⋯⋯⋯⋯⋯⋯⋯⋯⋯⋯⋯⋯⋯⋯⋯⋯⋯⋯⋯⋯⋯⋯⋯⋯⋯·214.3问卷的基本分析⋯⋯⋯⋯⋯⋯⋯⋯⋯⋯⋯⋯⋯⋯⋯⋯⋯⋯⋯⋯⋯⋯⋯⋯⋯·214.3.1信度检验⋯⋯⋯⋯⋯⋯⋯⋯⋯⋯⋯⋯⋯⋯⋯⋯⋯⋯⋯⋯⋯⋯⋯⋯⋯⋯”214.3.2效度检验⋯⋯⋯⋯⋯⋯⋯⋯⋯⋯⋯⋯⋯⋯⋯⋯⋯⋯⋯⋯⋯⋯⋯⋯⋯⋯”224.4LibQU虬+m模型用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图书馆整体用户体验的调研结果与分析⋯⋯⋯⋯⋯⋯⋯⋯⋯⋯⋯⋯⋯⋯⋯⋯⋯⋯⋯⋯⋯⋯⋯⋯⋯⋯⋯⋯⋯⋯⋯⋯⋯⋯⋯⋯⋯⋯⋯⋯⋯⋯·234.4.1LibQUAL一思想与测度方法介绍⋯⋯⋯⋯⋯⋯⋯⋯⋯⋯⋯⋯⋯⋯⋯“234.4.2LibQUAL+喇模型应用与调研结果分析⋯⋯⋯⋯⋯⋯⋯⋯⋯⋯⋯⋯⋯”234.4.3用户体验的测评与分析⋯⋯⋯⋯⋯⋯⋯⋯⋯⋯⋯⋯⋯⋯⋯⋯⋯⋯⋯⋯”254.5勋n0模型用于判定sNS与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关系的调研结果与分析⋯”264.5.1K趾。模型介绍⋯⋯⋯⋯⋯⋯⋯⋯⋯⋯⋯⋯⋯⋯⋯⋯⋯⋯⋯⋯⋯⋯⋯⋯264.5.2l‰o模型的测度方法⋯⋯⋯⋯⋯⋯⋯⋯⋯⋯⋯⋯⋯⋯⋯⋯⋯⋯⋯⋯⋯284.5.3对SNS引入数字图书馆的调研结果分析⋯⋯⋯⋯⋯⋯⋯⋯⋯⋯⋯⋯⋯·305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构建⋯⋯⋯⋯⋯5.1SNS用于数字图书馆中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目标及功能定位⋯⋯⋯⋯⋯⋯⋯335.1.1建立基于SNS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目标取向⋯⋯⋯⋯⋯335.1.2建立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功能定位⋯⋯⋯355.2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整体设计思路⋯⋯⋯⋯⋯⋯355.2.1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建立⋯⋯⋯⋯⋯⋯⋯355.2.2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构建步骤⋯⋯⋯⋯⋯376总结与展望6.1研究总结⋯⋯⋯⋯⋯⋯⋯⋯⋯⋯⋯⋯⋯⋯⋯⋯⋯⋯⋯⋯⋯⋯⋯⋯⋯⋯⋯⋯.406.2研究展望⋯⋯⋯⋯⋯⋯⋯⋯⋯⋯⋯⋯⋯⋯⋯⋯⋯⋯⋯⋯⋯⋯⋯⋯⋯⋯⋯⋯.40附录⋯·参考文献⋯⋯·致谢49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1绪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与用户需求紧密相连,还与互联网技术一脉相承。当用户需求不断变化、SNS浪潮席卷互联网的时候,也迎来了数字图书馆创新与服务的挑战与机遇。挑战在于新的信息服务模式侵蚀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领域,并导致了这些服务模式的变化。机遇在于新的技术并没有将图书馆排斥在外,反而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型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撑。1.1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Wrcb2.O技术的兴起促进了SNS、RSS等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使图书馆能够利用这些技术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信息数量的急剧增长,信息种类繁杂无序,超文本链接的使用,网络信息框架日益复杂,信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当今社会已由过去的“信息匮乏”进入到“信息爆炸”时代,浩瀚的网络混乱了用户的视觉,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有时候用户面对这样的网络环境甚至是是束手无策。用户面临“信息焦虑”问题,网站面临“用户流失”问题。用户体验在此背景下产生,并在近几年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图书情报学界也不断受到重视,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社交网站、电子商务网站、企业网站以及政府网站等的建设,现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数字图书馆网站规模不断扩大,信息量不断增加,信息的种类繁多且形式多样,而数字图书馆网站用户数量也不断增长,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各不相同,且越来越个性化,用户对网站信息的质量、网站操作的流程顺畅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字图书馆必须要引进用户体验的思想进行构架设计,如:提高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网站框架的合理性、提高导航标识的准确性、检索系统的可操作性、页面布局的层次性、以及使用过程的交互性等。使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最大化,方便用户对信息的查找和利用,提高用户体验和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效率。为了提高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总之,如何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设计和构建数字图书馆网站信息,让数字图书馆变得更有用、更易用、更好用,如何让用户拥有更好的体验,为用户提供易于理解的、个性化、可视化的信息等,针对当先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这些新的变化,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问题值得研究。本文以“基于SNS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研究"为题,主要是从用户体验的角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度,即从用户使用数字图书馆网站信息资源时的信息需求、用户行为、用户体验等方面出发,将SNS和用户体验相融合共同引入到数字图书馆网站的建设中,设计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用户感到满意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信息服务平台,使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更有用、网站更可用、更易用和更好用,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适应网站建设的新变化。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用户体验最早是在由唐纳德诺曼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用户体验进行了定义,但是迄今对用户体验的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Kuniavsk认为要准确定义用户体验非常困难,原因之一在于用户需求和他人不断进行交互,用户体验无所不在@。用户体验层次方面,fodizz和Dewey认为可以把用户体验按照体验深度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指用户对不断涌向自己信息流进行自我感知和确认体验的发生,这是下意识的体验;第二层是指有特别之处且令人满意的事情,这是体验过程的完成;第三层是把用户体验作为一种经历,考虑其特地环境,可以帮助用户与组织之间共享其发现②。用户体验的层次随着用户需求和环境的变化也随之改变。在用户体验的内容和特征的研究方面,s弱clla诎e在所研究的论文中提出了基本的用户体验过程以及研究框架模型,该模型包含使用互动系统所产生的直接情感反应以及用户在产品使用结果的更复杂情感③。另外,DhavalVryas&v趴derveer提出了用户体验的APEC(审美、实用、情感和认知)模型④。这种模型更为注重用户的特征和交互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以用户对审美、情感、认知和实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交流,从而构建体验的准确含义。在用户体的验评价和量化方面,存在着许多个体差异和不确定因素,想要精确的评估和量化用户体验似乎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和指标。国外研究学者把目前对评估标准的研究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注内容的评估标准和关注用户的评估标准。Nielsen在研究中提出的4个新的可用性参数,即导航效果、响应的时间、可信度和实际内容。另外,Ag删和vem随eSh提出针对网站可用性哪K岫iavskyM.Observing廿1cU漱Exp耐∞cc-APmcti廿∞dsGuidet0UscrRcs锄℃h.Morg趾K叫丘nan:Elsevi盯US丸2003:45.47.∞Forl蚴J,FordS.111ebuildiIlgblocl【sof唧甜锄ce:A丑e叫y舰me、Ⅳork矗”inl髓枷∞desi印蹦m,roc∞dingsofttleDIS2伽IoS如1in筑C0珊眦lnicatio舾oftlleACM.2000:419-423.∞MahU【cS.F∞torsinnu%cing也e唧cficIlceofwcbs“eu强g酬Cm’02‰d酣Ab咖ccs.NewYbrk:ACMPresS.2002:846—847.回Ⅵ镪D,GerTitC,V缸DerVAPEC:A丘锄eworkfordesigningexp舐∞cc.【2006-06-11】.h卸://mⅧ曲sci.c唧e11.edu,pl∽e,15DⅦ丛2005.Dd£2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评价的微软可用性准则,它的指标体系中包含5个维度:易用性、针对中等用户、情感、内容和促动性。受这种观点的影响,很多研究者也提出了较为相似的观点,如Tl瑚er将可用性分为导航设计、信息内容、网页设计、多媒体使用、可存取行、互动性和一致性。国外的部分学者还通过各种实证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网站可用性指标的重要性和指标的权重。如MoIlideepaTa船fdar等人分析了现有网站可用性设计的指标对于网站的影响,发现网站设计方面的因素,如内容、导航设计、网站的响应速度、网站可访问性等与可用性成正相关,在网站安全性和定制化程度方面则与可用性无关。在关注用户指标体系方面,这部分学者更多地从用户行为分析的角度考察网站可用性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一些学者从理论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如venl【atesh等人将技术接受模型引入可用性研究领域,认为任务的重要性和系统的用户友好性决定了用户接受技术的程度。此外,易用性、用户友好性和客户满意度等指标也被证明对站点可用性具有决定作用。国外有关用户体验的研究起步比较早,涉及面广,包括电子商务、通讯产品、服务领域等。国外研究从认知、情感到环境要素进行了分析,全面探讨了用户体验的构成要素和内容,并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一系列有用的结论,为用户体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1.2.2国内研究状况用户体验的研究在国内起步比较晚,前期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国内用户体验相关主题的研究热度和热点,笔者在知网上通过一定的检索和分析,如下:(1)文献数量及分布情况文献数量:以“用户体验”为关键词,在嘲和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出用户体验相关文献654篇,其中学位论文有224篇。表1.12伽§2012年关于“用户体验”论文数量分布表从分布图可以看出,我国对用户体验研究的时间比较晚,但是最近几年国内对3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用户体验的研究如火如荼,不仅在理论、要素等方面所有拓展;在用户设计的领域也不断的拓宽和加深。(2)主要研究内容:在224篇学位论文中,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设计研究,有67篇,如:《产品设计中的交互设计研究》《以体验价值为导向的产品创新研究》《基于用户体验思想的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与交互设计研究,有37篇,如《基于用户体验的4G手机交互设计研究》《基于用户体验的只能手机交互设计研究》《互动装置的体验设计研究》等;基于用户体验的网站建设和界面设计,有38篇,如《基于用户体验的界面设计(UI)研究》、《面向用户体验的网页界面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基于用户体验的互联网产品界面设计研究》等;用户体验的可用性和作用研究,有17篇,如《基于用户体验的购物网站设计中可信赖感研究》《基于用户思维模型分析的网页可用性设计研究》《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电视界面可用性与用户点播医院研究》等;用户体验的相关理论研究,有14篇,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研究,有7篇,以及其它用户体验要素、情景角色等35篇。在期刊和会议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学位论文研究的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集中在交互设计、信息构建、产品设计、网站优化等方面。(3)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研究现状国内已经开始接触用户体验与数字图书馆的联系研究。如王曼茹在《面向用户体验的数字图书馆信息可视化研究》中提到应用可视化技术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可视化、信息检索可视化和人机界面可视化,以便用户了解、获取馆藏信息,提高数字图书馆资源的优化配置①。邱明辉在《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图书馆设计研究一以CNⅪ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例》中从展示、交互和组织三个方面对CNⅪ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了对比分,并强调用户体验应该贯穿于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而不是在中后期⑦。另外关注全局重视细节、引导用户习惯和采用新技术提高黏度也是良好的用户体验系统应该考虑的因素。曾瑛在《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型构建探索》中以用户体验的知识构建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视角进行信息内容和资源整合贯穿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构建的全过程⑤。彭春红在《基于用户体验价值的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创新》中认为数字图书馆要扮演好两个角色,一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另一个是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以用户①王曼茹.面向用户体验的数字图书馆信息可视化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9(9):104.106.。邱明辉.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图书馆设计研究~以CMq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例叨.情报杂志,2011(7):162.168.@曾瑛.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型构建探索【J】.图书馆学研究,20ll(5):81.83.4
⑥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为中心来评价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和水平①。邓爱东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型研究》建立了个性化服务系统模型构架,并引进个性化A名ent和个性化信息调度来解决用户个性化信息传递和获取的信息机制②。周舒和张岚岚在《云计算改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初探》中建立了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以满足统一的数字资源以“一站式”入口、复杂的网络应用拓展服务和满足全方位的用户交互服务。此外,国内一些数字图书馆已经开始应用用户体验思想去组织、建设和不断完善自身网站中的信息和相关服务@。(4)存在不足首先,国内对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研究还处于引入阶段,实际研究的不多,所以在数字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技术层面的投入和设计,往往忽视构建的“用户”的因素,从用户体验视角研究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和构建的理论和实践也不多。其次,目前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与实践研究存在诸多问题,用户对网站不满意,尤其是网站空间、布局杂乱,信息资源无序,让用户感到沮丧的局面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最后,没有将时下最吸引用户的交互性或是与交互性相关的技术引进数字图书馆,不能够很好地聚合用户和提高用户的忠诚度。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系统的分析用户体验与数字图书馆的相关内容,探讨SNS、数字图书馆和用户体验三者之间的融合,借此以提出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构建,尝试将新的思想注入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之中,以SNS的理论思想和用户体验的要素来重新构建数字图书馆的新型的服务模式,以解决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实现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目标,并为数字图书馆网站实际建设提供崭新的视角和理论指导。数字图书馆由之前以资源为中心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和服务转变为现阶段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和服务。不同的数字图书馆都充分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均不同程度地引入了相关的信息技术。如数字图书馆应用RSS技术,可以根据用户行为分析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信息资源内容的聚合与推送;应用网摘服务,不仅实现网页内容的保存功能,而且真正做到“共享中收藏,收藏中共享”;BLOG的引入,方便读者与读者、读者与出版商、馆员①彭春红.基于用户体验价值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叨.情报探索,201l(9):108.1lO.。邓爱东.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型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4):14.16.@周舒,张岚岚.云计算改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初探【J】.图书馆学研究,2009(4):28.30.5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与出版商、馆员与馆员、馆员与读者、读者与作者等之间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在利用瑚服务方面,可以供读者与馆员共同编写、上传、维护信息内容;利用蹦开展参考咨询服务,方便读者及时提出问题,数字图书馆馆员及时解答问题,提高读者对数字图书馆的依赖性。但通过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大多数学者和数字图书馆本身均忽略了SNS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与研究,尤其是在结合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方面的研究。因此,探讨数字图书馆中引入SNS理念和技术并结合用户体验的相关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用户体验理论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将用户体验与数字图书馆联系起来的研究图书情报学界也在不断深入。研究基于SNS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模型构建理论以及实现的过程,对扩充与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2)数字图书馆建设迅速发展,信息量不断加大,信息内容获取、和信息的存储形式也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此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理论研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构建,是对于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用户粘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质量,为数字图书馆长远发展提供双翼。1.4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组织结构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展开。提出问题:数字图书馆应该注重用户体验,以及用户体验如何融入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分析。分析问题:用户体验与数字图书馆的深入分析、SNS用于数字图书馆和用户体验思想的提出与探讨、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的调研分析以及针对SNS引入数字图书馆的调研分析等。解决问题:提出构建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本文的组织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主要工作、研究重点等内容。第二章:用户体验基础理论概述,并提出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研究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分析,为后续理论和用户体验服务模型设计打下理论基础。第三章:对SNS与数字图书馆和用户体验的融合研究,主要介绍了SNS的特性、数字图书馆所处环境的变化、用户体验的变化,为建立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建立理论基础。第四章:针对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引进了相关分析模型,对
⑥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用户体验的满意度和数字图书馆引入sNS的态度进行调研和结果分析。第五章:在前文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重点设计了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并介绍了此模型的功能地位和目标,并介绍了建立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设计思路和建立的步骤。第六章:总结与展望。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
⑥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2用户体验的相关理论本章首先对用户体验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主要介绍了用户体验的概念、特点、要素以及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对数字图书馆进行用户体验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用户体验概述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并且是一种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也正积极关注和提高自己产品和服务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一方面形成了用户对企业产品或是服务的整体印象,界定了企业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决定了用户是否持续使用或是再次光顾。詹姆士.吉尔摩和约瑟夫.派恩在《体验经济》一文中提出自己对体验的理解,他们认为所谓“体验"就是指企业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以顾客为中心,创造出可以使消费者全面参与、让消费者感到值得回忆的活动①。体验是可以使每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消费,在消费过程中产生心理上、精神上等方面的满足,并产生一定的心理预期或感觉。本论文中的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数字图书馆或是网页中的体验。2.1.1用户体验的有关概念J锄esG勰tt在《用户体验的要素》中对用户体验作如下定义的:“用户体验是指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也就是人们如何“接触”和“使用"产品"②。ISO定义的补充说明有着如下解释:“用户体验,即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系统之前、使用期间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该定义明确地指出用户、系统和使用环境是影响用户体验的三个重要因素。用户体验的主体是用户,对象是产品或者服务,关键是在于用户使用产品或是接受服务过程中所建立的感受和预期,感受是主观的,因此用户体验也是主观的,且注重实际应用。网站体验是用户体验的延伸,是指用户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系统为用户提供完备的网络体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从而使得用户和网站建立持续而紧密的关系,以便提高网站的实际转化率。①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嗍.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23圆范晓燕译.用户体验要素嗍.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6.8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2.1.2用户体验的特点(1)个性化。不同的人由于性格、年龄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对网站的体验也不一样,用户体验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创造出一种习惯性的个人体验,能够每时每刻让每个用户享受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这是在产品从概念设计到用户使用完毕整个过程中不容忽视的。(2)动态性。表现在用户在不同的地点、时间和状态,甚至是在相同的时间地点和状态对同一个网站的感受是不一样或是有所区别的。(3)交互性。交互性思想和网站的出现,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性,增加了用户之间的互动和分享。2.1.3用户体验的要素拶觉没计功能规格内容需求图2—1用户体验的要素J锄esG鲫蜘提出了用户体验的设计要素:战略层:确定需求。网站的目标和用户需求,决定产品的战略布局。范围层:整合需求。根据功能模块、内容需求确定产品的范围,即产品边界。结构层:组成整体。将优先级需求确定概念架构,即将分散的片段组成一个整体。框架层:整体布局。确定详细的界面外观、导航和信息设计。表现层:视觉呈现。将注意力转移到用户最注意的地方,即视觉设计。9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每一个层次都是根据它下面的那个层面来决定的。所以表现层由框架层来决定,框架层则是建立在结构层的基础上,结构层的设计基于范围层,范围层是根据战略层来制定的。当做出的决定没有和上下层保持一致的时候,系统常常会偏离正常的轨道,而在开发团队视图把各个不匹配的要素勉强拼凑在一起的同事,费用就会增长。结果是,这样网站上线以后,用户也会痛恨它。这种依赖性意味着在战略层上的决定将具有某种自下而上的“连锁效应”,反过来讲,也就意味着每个层面我们可用的准则,都受到其下面层面所确定因素的制约①。2.1.4用户体验的层次网站中的用户体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图2.2用户体验的层次好用性强调的是给用户视觉和听觉上的体验,主要是强调体验的舒适性,例如设网站界面的计风格符合用户的审美习惯,网站的导航具有良好的指引性,页面的整体色彩与网站品牌整体形象统一,以恰当的色彩明度和亮度确保浏览者的舒适度。易用性是指给用户浏览上的体验,强调吸引性,文字的排版是不是标题和正文明显区隔,页面的长度,栏目的层级是否导航清晰等。交互体验一方面是指用户交互上的体验,比如会员注册流程是否清晰简洁,点击是否有提示、错误是否有提示①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M】一匕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22.10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以及在线问答是否会及时反馈等;另一方面是指网站有没有提供社交的功能,为用户交友或是发布信息、获取信息建立平台。可用性,指对用户的使用权限,以及在使用数字图书馆时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有用性主要针对用户需求,是指给用户可靠性和功能性的体验,需要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层次和需求的差异性,设置不同的需求标准,比如根据马斯洛的心理模型分类,对生理需求的满足,对部分精神需求的满足,带给超出用户精神满足感引领用户需求等。2.2数宇图书馆进行用户体验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2.1数字图书馆进行用户体验研究的必要性在政策完备,设施齐全,资源充足的条件下,数字图书馆怎样才能让读者获得更多、更为准确的信息资源?用户体验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庞大的管理系统、繁杂的操作流程以及动辄号称百万的藏书量,让读者往往是无从下手。虽然数字图书馆不断这改变自己的服务模式,努力将自己个性化和数字化,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然而指引标识的简单化,再加上工作人员忙于书籍的整理,很少主动去关心用户体验和询问读者的需求,使得读者用户在图书馆里的使用和体验经常得不到满足。如何改善读者在数字图书馆中的使用体验,是业内一直在研究的课题。另外,数字图书馆网站规模不断扩大,信息量不断增加,信息的种类繁多且形式多样,而数字图书馆网站用户数量也不断增长,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各不相同,且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此外,用户对网站信息的质量、网站操作的流程等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字图书馆必须要引进用户体验的思想进行构架设计,如提高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网站框架的合理性、提高导航标识的准确性、检索系统的可操作性、页面布局的层次性、以及使用过程的交互性等。使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最大化,方便用户对信息的查找和利用,提高用户体验和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效率。为了提高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总之,如何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设计和构建数字图书馆网站信息,让数字图书馆变得更有用、更易用、更好用,如何让用户在使用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拥有更好的体验,为用户提供易于理解的、个性化、可视化的信息等,针对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这些新的变化,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问题非常值得研究。所以图书馆服务方面的研究需要更多的关注用户体验,以提高用户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读者才会再次使用数字图书馆。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2.2.2数字图书馆引入用户体验的可行性用户体验,表面看来是一个宽泛并没有止境的范畴,但并非只能循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去模糊执行,相反,它是可以深入细化与衡量的,可以具体到每一个工作流程,像腾讯、百度、天猫、人人网、携程网、网易等众多互联网公司均是站在用户体验研究和实践的最前沿。在应用层面,作为互联网产品,在考虑用户体验或是量化用户体验时,主要会涉及产品可用性、用户期望值、视觉设计、产品定位、用户需求以及商业需求等。在每个一级指标中,又可以进行相应的细分,比如在用户需求方面,分为用户对系统功能的需求、用户基本功能需求以及深层次的用户需求,在根据实际需要对二级指标进行细分、量化和赋值,把定性的需求转化成定量。同样,作为数字图书馆引入用户体验时,同样会考虑以上的一些因素,比如在产品的可用性方面,读者会对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使用效率、帮助系统、操作流程、易学性等方面根据自己的使用体验在每个细节方面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反馈,数字图书馆通过挖掘和分析用户的行为等作为依据做相应的完善和调整。在每个具体的操作层面都具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和可控性:以及对其它网站成功的经验和模型可以进行相关借鉴。
硬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3SNS与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的融合研究本章主要论述了SNS的特性、数字图书馆所处环境的变化、用户体验的变化,并研究了SNS与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为构建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信息服务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3.1SNS相关理论3.1.1SNS基本概念和背景sNS的定义有很多,同时随着网络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演化。从广义上讲,sNS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维基百科上对于SNS的定义是:“用户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活动,利用软件在网络平台上建立的一种关系网络。"在互联网领域SNS有三层含义:社交网络服务,社交网络软件,社交网络网站。一般来说,人们使用“社交网络服务(SNS)"来代指SNS的三层含义,即服务、软件和网站;在狭义上,“社交网络(SNS)"也单指socialn咖orkseⅣice。六度空间理论是SNS发展史上最早提出的概念: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llley如Lil群m在1967年设计了一个连锁试验:他将一套连锁信件随机发给位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160人,在信中放了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信中要求每个收信人把这封信寄给自己认为是比较接近那个股票经纪人的朋友,朋友收信后照此办理。最终,大部分信在经过五六个步骤后都抵达了该股票经纪人。由此,他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根据st髓ley血l鄹啦的六度分割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由点到线不断放大,最后形成一个大型网络,这就是人们对社会性网络的早期的理解①。社交网络的不断涌现,用户群体的不断扩大,以社区为代表的强调人际关系交互的社会化网络成了用户对互联网服务更为核心的个性化需求,而SNS作为web2.O阵营中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技术应用框架,实际已经远远超越单纯的社交网络服务的概念⋯.通过参与者自主创造的内容与平台体系,其应用已经能够扩展到互联网的多个层面。因而当SNS这种新兴的网络社交方式一出现就迅速风靡世界,mySpaCe、f.acebook、sk)哟ckblog等,以及国内的新浪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百度百科.htcp:肋a墩e.baidu.cofn,view,357796.h廿n.
⑩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3.1.2SNS基本特征分析(1)sNS通常是建立在“深度交友"的基础上。即用户以真实的信息注册或是登录,发布自己的心情、评论、照片等,通过兴趣、链接、关注等形式建立网络关系;于是,用户与用户之间各个点连线的集合形成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相互关联的社会网络,从而为陌生用户之间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社交平台。但是个体用户之间的网络链接和相互间的联系并不是最终目的,而为线下建立用户之间的联系和提供一种潜在联系的可能才是SNS的真正价值归属。(2)SNS维系了空间的概念。博客也有空间的概念,但是在博客中,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式基于帖子的。也就是说,有能力记录博客的人占有更多的社会关系,其它沉默的大多数则不拥有明显的社会关系。(3)SNS维系了以“人为中心”的多维空间,而与博客或论坛是“以话题或者事件为中心”的一维空间。(4)SNS使用一些应用讲社交的乐趣体现出来。sNS设计的关键是:要把“好友们”的各种动态广播进来。还有喜欢玩的东西有可能或多或少也会刺激用户去参加,好友参与的事情,有可能也会刺激用户去参与。(5)SNS的传播性很强。与博客相比,博客发布后传递性非常低,系统没有提供加速用户信息传递的机制;而SNS可以通过广播动态来对用户的各种行为进行传递。因此,讲SNS的特征总结如下:以用户为核心,以关系链为基础,利用各种方式和行为对用户之间的链接进行维系和巩固。SNS可以看作是一套信息协议和规则:信息的传递,信息的产生和共享;依靠这种协议和规则将人与人联系起来。3.1.3SNS基本功能分析sNS是一个能够提供各种社交业务和社交活动的多维空间,而社交网络平台则是这个多维空间的载体,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还原一种虚拟的“社会”。这种虚拟的“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用户线下的实际状况,同时,也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具体化,使人们能够在这个虚拟的“社会”圈子里参与各种活动。另外,许多简单的、主题形式清晰的应用使社交活动游戏化,是SNS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在SNS网站建设方面,最核心的目的应该是建立和维系关系链接,一切的产品功能、服务和应用都有应该围绕这个目标去设计。根据用户的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和用户体验反馈的信心,SNS网站可以不断地派生出很多可以聚集人气的服务产品,以增加用户对网站的依赖性和网站的实际转化率。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1)好友:人脉和关系建立在SNS中,建立好友是聚集人气最基本的功能。SNS的病毒式传播与分型特征是基于好友关系产生的。好友关系是社交的基础和核心,如何建立、管理和维系好友关系,以及如何在好友关系基础上进行各种交互是SNS的关键。通常在SNS中,建立人脉关系主要通过以下途径:陌生好友关注、通过查找添加好友、或是好友的朋友,或是通过IM、邮件等方式邀请关注或是添加。在SNS中用户双方都认可的关系建立和维系才有一定的意义,在SNS下中好友的关系主要是双向的,但是随着SNS不断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变化,单向关系,主要是指关注,通过关注查看或是分享好友的信息也逐渐被用户所接受。(2)信息交流服务SNS具有即时提供给用户信息流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此功能向好友实时通报自己的心情、位置等动态信息。信息流服务满足了人们将无序的、零散的信息第一时间记录、发表、评论、收藏和分享的需求;一方面可以能让用户和好友保持联系、彼此关注,另一方面也是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与RSS技术相比,SNS信息流服务的推送方式更容易被用户接受。在数字图书馆领域信息交流服务业尤为重要,读者可以根据自己所读的书目发表看法或是评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发布信息需要,数字图书馆馆员通过收集用户无序和零散的信息,通过整理和分析,一方面对用户所需要的信息给予推荐,对用户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另一方面,用户数字图书馆可以通过用户反馈的信息不断完善自身结构和服务水平。(3)微博微博已经成为个人发表言论的重要平台。SNS将微博功能引进,可以为用户提供撰写信息需求和内容的平台,同时也可以方便用户与好友之间进行信息分享和相关互动。用户在发表微博内容之后,系统就会通过信息流服务将信息即时推送给其好友。同样,在数字图书馆中引入SNS微博功能通过这样的配合和应用的交互,会更加吸引用户,增加用户体验的满意程度。(4)照片、视频或是其他的浏览在sNS平台中,照片与视频如同文字一样,也是用户一种与好友分享信息、观点的一种重要形式。不同的SNS平台,对照片和视频的整合程度不同。当用户传递视频或是照片时,系统同样会通过信息流推送给用户的好友。作为SNS的基本功能之一,此功能也可以很好的引入数字图书馆,可以聚集人气,增加用户在页面的停留时间和浏览次数①。①张春红,于翠波,朱新宁,高雅.社交网络(SNS)技术基础与开发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0915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5)群组群组也是SNS最为主要的功能之一,它为用户提供了对某个话题、事物进行讨论的空间。SNS的群组、话题或是讨论与传统的论坛在形式上基本一致,具有评论、回复、发帖和跟帖等功能。但就关注某个特定领域的垂直主题类SNS平台而言,小组的功能尤为重要。在数字图书馆方面,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自己创建或是加入的不同群组,用户可以在群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一方面可以促进了用户的个性化社交,系统还可对用户的爱好或是内容进行分析,进行相应内容的推送服务。(6)游戏和应用游戏和应用在SNS平台中同样是聚合用户的关键功能,也是各个SNS网站的区别与其它网站的特色所在。开心网、人人网就是典型的例子。在数字图书馆中同样可以引进相关的游戏或是应用服务,通过和学习相关的游戏和应用增加用户的黏性,同时数字图书馆可以考虑对数据库、出版商或是作者等的宣传或是广告效果。(7)虚拟物品根据不同层次的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很多SNS网站在游戏和交友环节增加了虚拟物品相兑换、互赠和购买等环节。虚拟物品的引入,不仅给供给商品一个新颖的广告平台,增加SNS网站的盈利模式,而且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虚拟物品在数字图书馆中同样具有借鉴作用,数字图书馆可以引进数据库或是出版商的虚拟币值来设置和管理用户在对数据库使用方面的需求。(8)推荐与搜索社交网络可以基于用户已有的社交关系信息推荐用户可能成为他们为好友的人,也可以基于用户已有的圈子或是群组,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话题或是信息内容。比较简单的方式是利用用户好友来进行推测:如用户A的9位好友都添加用户B为他们的好友,那么用户B可能也和用户A认识,是用户A朋友圈中的一员,系统就把用户B作为可能好友推荐给用户A。基于用户的社交关系,也衍生出了带有社交特性的搜索,即socialsearCh,包括好友的搜索、内容的搜索等。社交搜索考虑的是如何利用用户的社交关系对搜索结果进行定向和优化,与普通的搜索存在一定的差别。3.2数字图书馆所处信息环境的变化在web2.0技术和理念的影响下,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中心等已经不再是信息资源的唯一的提供者和所有者,这给传统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与挑战;高校数字图书馆面对信息需求急迫、易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技术的大学生。若不16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能及时满足其信息需求和个性化的需要,则高校数字图书馆会失去其立足之本。3.2.1信息传递模式改变便携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这三大核心技术最终将形成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模式与方式,这种模式和方式的改变促使了信息资源的传递方式的改变,社会关系的经营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结构的演进方式发生革命性改变。在便捷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共同作用之下,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网络技术平台的融合绝不单是信息传播渠道的合并和兼容,也不是传统数字图书馆提供的基本功能服务,网络信息的共享也绝不单是公民个人的信息存储、信息获取和信息发布,它们将是一个改变整个社会的信息创造方式、信息加工方式、信息获取方式、信息传播方式、信息使用方式和信息经营方式的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①。这给数字图书馆被动的接受信息传递有很大的影响。3.2.2信息内容性质改变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创建与分享各项网络内容,用户通过不同的方式,诸如评论、讨论、分享、收藏等组织各种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话题来组织和分类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从简单的文本信息、音乐、视频资源到网站链接等。原有的图书馆用户不再仅仅满足于从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这种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Ⅳeb2.0环境下的用户更热衷于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数字图书馆除了传统的参考咨询、信息咨询等服务外,网络信息资源的介绍、导航、检索与提供,网络知识的教育、普及、特色信息提供已成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主流趋势。利用SNS社区、微博等可以随时随地在线留言、咨询、转发、评论等方式提出相应的信息需求,信息管理员也可以通过SNS社区随时向读者提供服务,借助网络语言、表情等表达方式,可以很便捷地解决问题。这不仅增加了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黏性,也可以提高用户体验的满意度。在web2.O环境高校数字图书馆既面临着挑战也迎接着机遇,高校数字图书馆可以借此浪潮,将已拥有的信息资源和可提供的信息服务工作推向社会,通过为整合自身的资源和提高自身的服务来促进自身的长久发展。所以高校数字图书馆应该充分借鉴互联网上受众面大和接受度广的平台,如SNS网络社区、微博等,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便捷的在线咨询、资源推荐、资源检索、多媒体点播和社交活动等信息④高岗,影响信息传播模式的三大技术融合htcp://Inedia.people.com.c11刖2012/0820/c40606.18779070.htnll.17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服务,以更好地拓宽数字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空间。3.3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学生是高校数字图书馆数量最多、最为活跃的读者群体。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是数字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学生群体,他们思维非常活跃,个性化强,求知欲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也积极关注最新动态,此外,学生也是信息资源创作的主题,是活跃在SNS社区和微博中最多、最主要的成员。、Ⅳeb2.O的社会性使信息发现过程和信息创建过程变得方便、生动而有趣。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和方式上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由于利用网路资源便捷、成本低,以及手机移动阅读、数字图书的兴起,学生群体可以不再受制于空间、时间和成本等因素的限制来搜集、获取、分享和存储他们所需要的个性化信息;另外众多搜索引擎、专业学者的博客、专业知识网络论坛、网络教程、百科知识、文档共享网站等都可以帮助学生群体解决平时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但是随着高校数字图书馆随着规模的扩大,去检索专业期刊或是论文也是越来越多;由于数字图书馆各方面的书籍资源浩瀚庞大、分类不专业等因素的限制,要想找到并阅读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甚至检索不到自己所需的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对其数字图书馆网站的体验质量下降,对数字图书馆的信赖感降低。因此在web2.O环境下,图书馆怎么主动的了解读者的需求和体验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因此,数字图书馆的要想留住用户,避免用户流失,必须将web2.0的理念与技术深入渗透到图书馆的服务中,在不断满足用户需求、不断了解用户体验、不断更新的技术环境下,引进或是创新以人为本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来迎接更大的挑战,SNS这种强大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为创建数字图书馆新型的服务模式提供了可能。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3.4SNS与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的必然融合图3—1SNs、数字图书馆与用户体验三者之间的关系图图书馆应用W.cb2.0技术,将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逐步深化到以用户为中心、以合作参与为手段、以网络知识社区为平台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式阶段。在受web2.0思想影响下的数字图书馆具有和SNS相结合的自发动力——他们都注重信息的传递和分享,都有非常广的受众面和明确的交流对象①。SNS所具备的自主性和交互性可以更有利地推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信息传递、分享,将进一步提升数字图书用户的黏性,提高用户体验的满意度。此外,sNS与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相结合也离不开相关的信息技术。未来的数字图书馆可以说是学术界的SNS,但是如果仅仅将sNS和数字图书馆生搬硬套,显然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这就需要考虑到用户体验的因素和层次,在构建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中,从始至终都应该以用户为中心来设计和建设,SNS与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相结合,必将以一个全新的互动的面孔出现。。王丽萍.图书馆2.0网络知识社区构建【J】.情报杂志,2007(12):35-38.19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4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的调研分析一.以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图书馆为例本章以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图书馆为背景,对数字图书馆的用户体验展开调研分析。主要是分析受访者对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图书馆的体验测量,以及对SNS用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分析,在本章中主要汲取了LibQUAL+。1M的测度思想和Kano模型,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用具体实践来证明SNS用户数字图书馆对用户体验满意度的影响情况。在对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的调研分析的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流程:图4.1调研分析的工作流程1.确定需求阶段。首先需要明确调研的目的,确定调研时候适合利用自己所选取的模型去解决,明确利用自己所选取的模型做调研的意义和好处在哪里。同时在调研中,需要熟悉根据各个功能点的应用场景,保证自己做到全面清楚的了解,才能在后续问卷编制的过程中表述清楚。2.问卷编制阶段。做到问卷措辞简单具体,避免语义重复,同时每个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避免导致受访者产生疲惫和厌倦情绪。3.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为了保证数据质量,可以酌情剔除明显乱答的数据,并对异常值进行处理。4.结果产出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对于结果的解读和解释,可以根据调研项目的目的有选择性的分析和解读。5.模型应用阶段。和数据结果相结合,探讨实际项目数据在模型中的应用,丰富信息结果和有关结论。4.1调研目的和模型选取以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图书馆为调查对象,根据用户体验的层次设计了34个指标体系,来判定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图书馆根据用户体验的指标在哪些层面还存在不足。同时调查了用户对SNS引入数字图书馆的态度测试,根据结果是否能判定数字图书馆引进SNS对用户体验满意度的提高存在相关性。在调研和分析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时,本文选取了LibQUAL十刑20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的测度思想来用于研究用户体验满意度的研究;在判定数字图书馆引进sNS对用户体验满意的关系方面本文采用了kmo的模型来进行分析。4.2问卷设计与收集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学历、年级等,以及被调查者相关习惯,包括上网时间、使用目标网站的频次、使用目标网站的频次等。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体部分,即对被调查者使用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情况,包括用户体验五个层次34个问题,按照LibQUAL+1M的测度思想,受访者需对每一个问题,从可接受的最低值、实际感受值和期望值三个角度加以评判。本部分是采用5级里克特量表,即每个角度设置五个评分等级供用户选择,最低等级为1,最高等级为5。第三部分是根据本论文研究的针对性,针对受访者对SNS用于数字图书馆态度和SNS具体功能用户数字图书馆态度的调研。初设问卷后进行了小范围的试调工作,根据反馈的结果做了进一步完善。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具有代表性和有效性,在问卷调查之前做了一定的甄别,共发放问卷65份,回收63份,有效问卷61份。4.3问卷的基本分析4.3.1信度检验信度是指对同一事物或问题进行重复测量和检测时,对所收集到的结果一致性程度,反映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取值范围为0.1,其值越大,可信度越高。一般认为在O.7以上。在统计学中信度也称为可靠性,当有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测量工具、题项或是评估被认为是同一个变量的测度时,就要评估他们的信度,信度不仅是用来说明不同选项之间彼此一致的程度,也用来说明每一次测量时避免测量误差的程度。信度的测度假设时,每个题项的得分是有一个测量潜在结构的真值加误差组成的。测量中总会有一些误差的。因此,第一个假设时这些题项彼此之间是以线性方式相关的,因此有研究者认为他们那样是对相同结构的测度。另外,由于真正的误差不应该与别的什么有系统相关,因此第二个假设时对于不同问题项,误差是不相关的。如果有些相关,则意味着残差不是简单的误差;而是,不同的测量不仅有基本目标变量,而且畅游系统误差,这种情况会夸大可靠性的评估。①信度测量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被测量的各个部分一定是可比的。常用的信度检测方法有:折半信度法、科隆巴赫Q系数法和重复测验法。如果使用折半信度的度量,那。何丽娟,朱红兵译.SPSS统计应用于解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9.50.21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么测验的两个部分一定是对等的。如果使用科隆巴赫Q系数法,一定是假设每个题项都是对同一个基本结构的测量,它假设受访者对可比的各部分内容的回答是相似的,任何差异都是测量误差造成的。考虑到重复测量法的实际困难和折半信度法样本量的局限性,本次采用科隆巴赫Q系数法。在SPSS中,对问卷中的34个变量进行效度检验,如表4.1。表4-1问卷可靠性统计量基于标准化项的Cronb∞h.sAlpha项数CronbacllSAlpha.910.91829由表可得,科隆巴赫Q系数为0.910大于O.7,可见问卷的信度很高。4.3.2效度检验效度是所指选题是否能代表所测的主题,反映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信度相比,效度结果更重要。常用的效度检验方法有单项与综合相关效度分析、难易度与鉴别分析、独立标准效度分析和量表的结构分析,从分析的实际操作层面和效度检验效果考虑选择利用因子分析量表的结构效度①。在SPSS中对所选的34个选项进行效度检验的操作,利用Ⅺ订O检验和巴特利球形检验的输出结果如下:表4.2脚。和砌nlett的检验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卜OU血度量.781近似卡方1055.963Barde仕的球形度检验df406Sig..000KMO检验统计量为O.781,表明问卷中的变量存在潜在的因子结构,收集回来的数据适合因子分析。由Bame位的球形度检验可知,各个变量的独立性假设不成立,它们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适合因子分析等方法。。杨晓秋.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的SPSS设计一以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读者满意度问卷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8):171.22
⑥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4.4“bQl7AI厂卜聊模型用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图书馆整体用户体验的调研结果与分析4.4.1LibQUAL+.IM思想与测度方法介绍LibQUAL+Ⅲ是图书馆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而通过追踪、访问等方式了解读者用服务质量的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改善行动的一个方法体系。①其融合了以用户为导向和定量分析的量大优势。LibQUAL+1M的测度思想有两大假设:一是用户可是客观反映实际问题与感受,是判断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唯一可靠依据。二是用户可以在一个给定的定序测度上准确地对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期待给予一个感知值。本次调研根据LibQUAL+1M的测度思想,把用户体验分为五个层面,每个层面又有若干个问题,对于每一个问题受访者从可接受的最低值、实际感知值和期望值三个层面进行打分,每个角度从1到5共5个评分等级,用户根据实际体验和感受选择1.5之间的数值作为该问题的得分。4.4.2LibQUAL+。。M模型应用与调研结果分析本次针对总体满意度部分的调研分析采用SPSS软件作为数据统计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得到受访者对各项指标体验的可接受的最低值、实际感受值和期望值的均值,结果见表4.3。表4-3依据用户体验层次对数字图书设置的题项及各项得分用户可接受用户体体验二级指标的最低实际感层次值受值期望值验相对满意度对资源数据库提供的信息资源数量满意3.0l3.524.7729.24%对资源数据库提供的信息资源质量满意3.123.304.8010.42%功数字图书馆网站上的内容更新及时2.393.384.3251.14%能资源分类设置合理,结构清晰,没有互相2.783.304.5129.76%性包含或混淆。学习资源很好可以满足我的需求,并能找2.633.204.5329.83%到想要的学习资源。可资源分类明确易于查找2.333.694.6359.07%用搜索框操作简单,有模糊匹配功能2.973.704.7840.60%性主要功能由操作提示(错误警告、成功告2.343.664.4362.95%知),方便快捷‰cp:,M删libqIlal.o理胆bou仉nfb咖丑廿耐ind%c缸.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不同功能的按钮区分明显2.473.6l4.3261.44%现有的目录层次、链接合理2.683.574.3653.20%可以对资源进行保存、下载3.183.894.8143.27%没有登录限制2.493.344.2947.46%页面操作窗口简单2.373.774.7359.34%窗口排列有次序和层次感2.363.664.5359.71%主要功能的窗口总是默认在最上面2.4l3.674.6l57.37%常见的按钮清晰突出,可以清楚、方便的2.453.844.5566.00%易点击用操作过程中的提示准确、清晰,并具有亲2.773.824.4662.11%性和性页面导航条清晰明了、突出,层级分明,2.473.694.3863.80%能快速方便的找到相关栏目有明确的进度条提示2.543.724.3963.85%支持键盘操作2.983.824.8l45.88%方便查看借阅信息3.113.824.7144.38%容易获取图书馆帮助2.503.0l4.4426.29%交可以随时关注图书馆最新动态2.993.094.675.95%互可以方便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知识2.663.214.5329.41%结交志同道合的陌生朋友1.081.094.33O.31%性和生活中的朋友保持联系1.201.244.321.28%分享个人知识和经验1.031.344.788.27%收藏资料或是电子书籍3.0l3.454.6626.67%网页响应速度正常情况下,每个页面都能在5秒内打开,浏览顺畅。2.653.284.6830.97%网页风格统一,符合我的审美习惯,并具好有一定的引导性2.333.394.2156.57%用页面布局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图文并茂,能快速找到想要找到的地方2.473.644.3562.20%性页面的颜色合理,不影响阅读和学习2.783.804.2768.68%流程清晰、简洁2.893.694.3455.07%网站发送的系统邮件和确认短信回复及时,内容正确规范2.863.624.2355.69%从表中的统计数据来看,在用户体验交互性层面的二级指标中,“结交志同道合的陌生人”、“和生活中的同学联系”、“分享个人经验和知识”等的实际感受值和可接受的最低值最为接近,这几项功能应该引起数字图书馆的重视。从实际感受与期望值的比较来看,每个指标的实际感受值与期望值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说明受访者在使用数字图书馆过程中体验均不是最满意,数字图书馆在每个方面均有待于提高。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4.4.3用户体验的测评与分析为了更清楚受访者在使用数字图书馆过程中体验的满意程度,在此引进相对满意体验度指标。用【(实际感受值.可接受的最低值)/(期望值.可接受的最低值)】·lOO%的值来表示相对体验满意度①。结果发现,在用户体验交互性层面中,“容易获取图书馆帮助"、“可以随时关注图书馆最新动态”、“可以随时关注图书馆最新动态”、“可以方便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知识"、“结交志同道合的陌生朋友”、“和生活中的同学保持联系”、“分享个人经验和知识"和“收藏资料或是电子书籍”等指标的相对满意度都小于30%,这表明受访者在这个层面的用户体验的实际感受值处于容忍区(期望值与可接受的最低值之间的区域)的偏低水平,表明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图书馆在这个层面的建设上需提升的空间很大。1.40一易用性◆l。20,可用性●。00一好用性◆O.80一疆∞a50功群!.1.SO2。002。SOO.40一◆交互性0.20一O。∞一图4-2用户体验各个层次得分散点图(1)功能性功能性的用户体验测度值出现在两组差值都偏小的第三象限。一方面,感受值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值较小,表明受访者对数字图图书馆在功能性体验层面大体满意;但是另一方面,根据统计的数据,该层面的期望值与容忍值均较高,表明对功能性层面的改进对提高用户体验的满意度有相当大的影响。(2)好用性、可用性和易用性。刘燕玲.基于LibQUAL+1M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以鲁东大学图书馆为例叨.鲁东大学学报20ll(11):84.87.25二一
⑥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由图可以看出他们都位于第二象限,表明受访者对数字图书馆在可用性、易用性和好用性体验层面的感受满意度较高,是本数字图书馆继续保持的优势,但是从表中看出,相对满意度都不到70%,数字图书馆在改善用户体验这三个层面仍应该继续加强。(3)交互性对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交互性层面位于第四象限,期望值与感受值之间较大的差值说明该服务的质量并不理想,而感受值与容忍值比较接近的分值再次证明了用户对交互性中个各个指标的体验的不满。用户体验交互性层面的所涉及的一系列指标将是数字图书馆改善用户体验首先需要考虑的部分。4.5Kano模型用于判定SNS与数字图书馆甩户体验关系的调研结果与分析4.5.1磁u10模型介绍在对用户体验的研究和应用中,很多学者都认为用户体验是一维的,即当某个产品(网站),提供更多功能或是服务时用户体验的满意度就会上升。相反,当其功能或是服务不足时,用户体验的满意度会下降或是导致用户不满。因此,我们就可能会不停地在产品(网站)中添加新的功能,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但是事实上会发现,并不是所有新增功能或优化的功能都可以改善和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甚至有一些还会降低甚至是损害用户体验。用户体验的二维模式认为,当提供某种因素或是服务时,未必会获得用户体验满意度的提升,有时会损害用户体验;有时提供或是不提供某些因素或是服务,用户认为根本没有差异,这就是用户体验的二维模式。用户体验的二维模式是从赫茨伯格(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发展而来。赫茨伯格的理论认为,满意和不满意并非共存于单一的连续体中,而是截然分开的;该理论通过考察一群会计师和工程师的员工满意度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发现日常工作中员工的满意度分为两种,一种是激励因素,另一种称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表示工作本身带来的成就、认可和责任;保健因素指公司政策和管理、技术监督、薪水、工作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当具备激励因素时会增加员工的满意,但是当缺乏时不会不满意;而当具备保健因素时不会提高员工的满意,但是当缺乏时,则会造成不满。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日本教授狩野纪昭(Norial【i勋no)将赫兹伯格的理论引入到产品质量管理中来。在1984年首度提出了勋no模型,如图4.3所示:横坐标表示某项要素所具备的程度,越向右边表示该品质要素的具备程度越高,越向左边,具备程度越低。纵坐标表示顾客或使用者的满意程度,越向上代表越满意,越向下代表越不满意①。利用坐标的相对关系,可以分为五类属性。具备程度低满意度高爻∥满意度低图4-3l【ano二维属性模型示意图备程度高魅力属性:用户意想不到的,如果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降低,但当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有很大提升。期望属性:当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提升,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降低。必备属性:当优化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提升,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大幅降低。①禹元哲,唐学玉.基于&mo模型的旅行社顾客满意度要素实证研究.中国制造业信息化【J】.20111(6):23.27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无差异因素:无论提供或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都不会有改变,用户根本不在意。反向属性:用户根本都没有此需求,提供后用户满意度反而会下降。为了满足用户体验在交互性层面的需求,数字图书馆需要进入一些新的功能,SNS是满足用户体验交互性层面的必然选择。在SNS与数字图书馆结合后会考虑相应的功能,哪些是基本功能,哪些是增值功能,功能的优先级又是如何。从而可以在进行功能开发优先级排期的同时,结合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的情况,考虑哪些可以由数字图书馆自主开发,哪些可以与第三方合作完成。磁mo模型可以很好地判定SNS与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从具备程度和满意程度这两个维度出发,将SNS在数字图书馆中所具备功能进行细致有效的区分和排序,帮助我们了解:SNS中哪些应用是一定要有,否则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必备属性、期望属性);哪些应用是没有时不会造成负向影响,拥有时会给用户带来惊喜的(魅力属性);哪些应用是可有可无,具备与否对用户都不会有太多影响的(无差异因素)。另外,K龃。模型不仅可以细致全面的挖掘功能的特质和帮助数字图书馆在工作中排优先级,辅助项目排期;还可以帮助人们摆脱“以为没有抱怨等于用户满意’’的想法。由此决定利用l洫。模型,对SNS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功能属性进行分析。4.5.2&ulo模型的测度方法跏。模型设置题目时,对于每一个要探测的问题,均需要了解以下两个方面:用户对于数字图书馆具备该功能的评价(态度)和数字图书馆不具备该功能的评价(态度)。为了保证受访者对问卷中各个功能点的准确理解,从而保证数据回收质量,笔者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不常用的功能点进行举例说明,以便方便受访者清晰、生动了解此功能内容好使用场景;二是试访2名受访者,请他们说出自己疑惑的地方,检验功能点的阐述是否可以被受访者理解,对于受访者不能理解的部分加以讨论和完善补充。此外,由于每个受访者对于“我很喜欢”、“理所当然”、“无所谓”、“勉强接受"、“我很不喜欢”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在问卷前给出统一解释说明,让受访者有一个相对一致的标准,方便填答。本次调研中给出了相应的说明,我很喜欢:指挥让您感到满意开心、令人惊喜的。理所当然:指您觉得是应该的、必备的服务。无所谓:指您不会特别在意、可有可无。勉强接受:会让您不至于喜欢,但还可以接受。我很不喜欢:指会让您感到不满意。K纽。模型分析方法主要为kmo二维属性归类和better-worse系数分析。(1)K蚰。二维属性归属分类2R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表4_4Kano二维属性分类模板r\器.很喜欢理所当然无所谓勉强接受很不喜欢具备\很喜欢可疑结果魅力因素期望因素理所当然反向结果无差异必备因素无所谓反向结果无差异必备因素勉强接受反向结果无差异必备因素很不喜欢反向结果分类标准如表4.4所示,若具备这一功能时感觉“很喜欢",不具备时感受不强烈(“理所当然",“无所谓”,“勉强接受”),说明这一选项属于锦上添花的“魅力属性”;若具备时感受不强烈(“理所当然",“无所谓",“勉强接受”),但不具备时感受到“很不喜欢”,则属于一定需要的“必备属性”。若具备时“很喜欢’’,不具备时“很不喜欢”,可以称之为“期望属性’’,呈一元线性模式。无论具备还是不具备,感受都不强烈(“理所当然”,“无所谓”,“勉强接受")的,便是中间部分的“无差异因素"。若具备时感受偏不满意(“理所当然”,“无所谓”,“勉强接受”,“很不喜欢”),而不具备时感受偏满意(“很喜欢”,“理所当然",“无所谓",“勉强接受"),则说明这一因素的存在和用户的满意度呈反向关系,称为“反向结果"。除了以上因素外,倘若出现功能具备和不具备情况下,用户都表示“很喜欢",或者具备和不具备情况下均表示“很不喜欢”,这种矛盾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可疑结果”。表4-4中不难看出,每一个功能在6个维度上(魅力属性、期望属性、必备属性、无差异因素、反向属性、可疑结果)上均可能有得分,将相同维度的比例相加后,可得到各个属性维度的占比总和,总和最大的一个属性维度,便是该功能的属性归属。(2)Better哪。璐e系数分析除了对于lan0属性归属的探讨,还可以通过对于功能属性归类的百分比,计算出Be他r.WorSe系数,表示某功能或是应用可以增加满意或者消除很不喜欢的影响程度。Better,可以被解读为增加后的满意系数。be仕er的数值通常为正,代表如果提供某种功能属性的话,用户满意度会提升:正值越大,代表用户满意度提升的影响效果越强,上升的也就更快。29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W0r∞,则可以被叫做消除后的不满意系数。其数值通常为负,代表如果不提供某种功能属性的话,用户的满意度会降低;值越负向,代表满意度降低的影响效果越强,下降的越快。Berger提出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增加后的满意系数(be地r):(魅力属性+期望属性)/(魅力属性+期望属性+必备属性+无差异因素)。消除后的不满意系数(worse):(期望属+性必备属性)/(魅力属性+期望属性+必备属性+无差异因素)×(.1)。勋no主要是通过标准化问卷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对各因素属性归类,然后计算b甜er-worse系数,以显示达成此项因素属性对增加用户体验满意度或消除用户体验不满意的影响程度。因此,根据better.、Ⅳ0rse系数,对系数绝对分值较高的项目应当优先实施。4.5.3对SNS引入数字图书馆的调研结果分析(1)对SNS引入数字图书馆与用户体验之间关系调研结果分析表4—5针对SNS引进数字图书馆Kano二维属性得分表\具备数字图书馆引进SNS用户的评价(%)兵番\\.很喜欢理所当然无所谓勉强接受很不喜欢很喜欢3.34.99.821.326.2理所当然1.64.99.88.1无所谓0O9.80勉强接受01.6O很不喜欢0根据K姐。二维属性分类模板,将相同维度的比例相加后,可得到各个属性维度的占比总和,在六个维度上的得分分别是:魅力得分36%、期望因素26.2%、必备因素26%、反向因素O%、可疑因素3.3%。&ln0属于为最大值,则是魅力因素。表示数字图书馆不提供此功能,用户体验的满意度不会降低,但当数字图书馆提供这些功能,用户体验的满意度会有很大提升。(2)对SNS的具体功能引入数字图书馆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调研结果分析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无差异因素霹髭M.:图4-4SNSl4项功能better.Wor踮系数值分布散点图必备因素根据图4.4可知,14项功能的be位er-worSe系数值,将散点图划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表示:be他r系数值高,worSe系数绝对值也很高的情况。落入这一象限的因素,称之为是期望因素,SNS中人脉建立功能、信息推送功能、书评功能、信息资源收藏功能落入此象限,即表示数字图书馆提供这些功能时,用户体验的满意度会提升,当不提供此功能,用户体验的满意度就会降低。第二象限表示:better系数值高,worSe}系数绝对值低的情况。落入这一象限的因素,称之为是魅力因素,动态签名功能、日志功能、信息分享功能、转帖功能和读者荐购功能落入此象限,即表示数字图书馆不提供此功能,用户体验的满意度不会降低,但数字图书馆当提供这些功能,用户体验的满意度会有很大提升。第三象限表示:better系数值低,、Ⅳ0rSe系数绝对值也低的情况。落入这一象限的因素,称之为是无差异因素,游戏功能、投票功能和礼品赠送功能等落入此象限,即无论数字图书馆提供或不提供这些功能,用户体验的满意度都不会有改变,这些功能点是用户暂时并不在意的功能。第四象限表示:‰系数值低,、Ⅳ0rse系数绝对值高的情况。落入这一象限的因素,称之为是必备因素,即表示当产品提供此功能,用户满意度不会提升,当不提供此功能,用户满意度会大幅降低;说明落入此象限的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信息查询功能落入此象限。在实际中,数字图书馆首先要全力以赴地满足用户最基本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1_HESlS的需求,即第四象限表示的必备因素,这些需求是用户认为我们有义务做到的事情。在实现最基本的需求之后,数字图书馆应尽力去满足用户的期望型需求,即第一象限表示的期望因素,这是质量的竞争性因素。提供用户喜爱的额外服务或产品功能,使其产品和服务优于竞争对手并有所不同,使得产品或是服务更精细化,引导用户加强对本产品的良好印象。最后争取实现用户的魅力型需求,即第二象限表示的魅力因素,提升用户的忠诚度。因此,根据&mo模型计算出的better.worse系数值,说明该产品先需要优化功能是用户之间的人脉建立、用户书评功能、信息推送功能和信息收藏功能,然后再满足第二象限里的日志功能、相册功能、动态签名功能、信息分享功能、转帖功能和读者荐购功能。投票、游戏和礼品赠送功能对用户来说,有或者没有都是无差异的,暂时并没有必要花大力气去实现。32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5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构建数字图书馆根据其功能上而言可以说是信息资源整合和服务的集合,它最终面向不同需求,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用户,如何满足不同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以及如何改善用户在使用数字图书馆过程中的体验,如何满足从单向的信息传递到交互式的信息传递是数字图书馆的核心问题。本章从这几个角度出发,建立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目标及功能,以及建立的步骤。5.1SNS用于数字图书馆中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目标及功能定位基于SNS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设计的基点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识别用户体验的层次和要素,再根据SNS的层次和特点共同构建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信息服务平台。5.1.1建立基于SNS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目标取向要确立SNS在数字图书馆在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目标,一方面需要结合sNS的层次和框架结构,一方面又需要将其放在整个数字图书馆体系建设的高度予以讨论,SNS在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目标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用户为中心在构建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信息服务平台中从用户使用网站信息的习惯、感受出发,考察网站信息内容的数量与质量、互动与界面设计等,最终把网站设计成符合用户使用习惯、交互性强、可用性、易用和让用户得到情感上满足的网站。(2)结构合理性构建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信息服务模型是在整个数字图书馆系统构架下对馆藏资源、互联网资源、自建数据库和商业数据资源的组合、优化和构建,在SNS层次构架的指导下调整数字图书馆系统结构,使之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和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而所谓的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信息服务平台结构合理,可以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①构建后的模型在结构上具有层次性。位于最高层次的是总目标,指明了模型的目的和意义;下面依次是模型的策略性和可执行的目标用意表达模型的具体目标或是措施。一般来说,上层目标表现为抽象的、不可控的,而下层目标表现为明确的、可测的、具体而可控的,模型系统自上而下不断的分解和细化,层层深入,逐33
步形成一个明确的、具体的可实施控制的系统模型。②构建后的服务模型在内容上具有多维性。数字图书馆不仅在横向上包含各个专业的用户所需求的信息资源,资源质量高且覆盖面广泛;在纵向上也有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诸如文档、视频、音频等信息资源产品的存在。而在用户通过使用数字图书馆,在不同层面和环节都能够感受到其可用性和易用性。③构建后的服务模型具有鲜明的动态性。此模型是基于SNS构建的,延续了SNS的特点,信息的产生、信息的共享和信息的传递具有即时性。所以该模型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信息资源的类型、信息资源内容都处于即时地更新和扩充之中,满足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提高用户体验的满意度。④构建后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对于所产生的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类型,无论其形成主体和所有者还是信息资源所存储地理位置,数字图书馆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或是法律手段加以审核、控制和管理,为用户体验在安全性层面打下基础。⑤构建后的模型在信息资源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SNS可以将数字图书馆和用户创造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无缝联接,使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之间相互联系更为紧密,把用户创造的信息资源和数字图书馆原有的信息资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内容均衡性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信息服务平台的目标系统应该是一个稳定的、均衡的目标体系。这里的均衡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模型中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均衡,如果片面地、过分地强调某一个子系统常会牺牲或是损害另外的子系统作为代价,会造成整个系统的缺陷,所以在模型设计阶段要注意基本系统之间的平衡。二是信息资源在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之间的均衡。数字图书馆中不仅要对信息资源广度进行收集,也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以便满足用户不同程度的信息需求,但是也要保证信息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之间的均衡性,以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4)标准规范性理想化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信息服务平台,一方面是将海量的信息资源透明无缝的联接在一起,对用户实现“一站式”的服务;另一方面,将用户联接在一起,满足用户各个层次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黏性。本模型是基于sNS构架建立起来,因此在处理信息资源上不仅包括数字图书馆现有的文档类型,还包括用户创造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多种多媒体的数字化资源。这就需要从技术层面进行考虑,涉及到信息资源组织的标准化和规划,将隐性的信息资源线性化,将无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序的信息资源有序化,从而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用户体验反馈的意见提供全方位和一体化的服务。另外,构建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信息服务平台,是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其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用户体验的变化或是不可预见事情的发生,会导致目标因素的变化,所以模型应随着实施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且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符合客观实际,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5.1.2建立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功能定位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功能是在兼顾数字图书馆现有的信息资源和管理的基础之上,再对用户所创造的各种分散的、异构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无缝联接,以实现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最大增值。具体来说,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信息服务平台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满足用户实际需求;基本功能是指满足读者在使用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从提出信息需求到最终利用信息,并且创造信息的服务功能。二是满足用户体验的潜在功能;潜在功能是指在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对用户感知、用户行为和用户体验进行提升的功能,它强化了整个系统模型的个性化、易用性和好用性等。5.2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整体设计思路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建立重点是SNS、数字图书馆和用户体验三者之间的无缝整合。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采用由整体带局部的设计思路,利用SNS的层次结构先对模型整体构架进行设计,再根据数字图书馆的框架系统对其具体模块进行设计。5.2.1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建立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建立,不仅仅是对现有信息资源的整合、用户体验的满足,而且还要考虑到用户、馆员、数据库供应商、出版社等之间的交互性,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此外,与一般的数字图书馆相比,基于SNS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模型绝不仅仅是改变图书馆的外观,为网站添加一些有趣的应用和功能,而是让用户认同数字图书馆的价值、服务、信仰和能力。每一种新服务设计的成效可能会脱离我们的控制范围,但是我们可以确保的是:让数字图书馆更人性化,在数字图书馆和用户之间建立紧密的纽带,使得数字图书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⑥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用户体验用户管理个性化资源资源整合交互服务馆际合作服⋯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瓮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l龛l开放链接系统吲数据转换平台,、|数据传输平台分布移动用户联合编目系统统一检索协议支持⋯⋯⋯⋯1:押⋯一一一一一一一≤胃∑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设W自有特色资源数据加工请第三方资源采购整议网络信息资源采集加"求一应答£层数据统计分析\/第三方资源整合网络资源抓取行为分析网络资源过滤元数据加工管理网络资源标引对象数据加工管理⋯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奉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用户生成的信息资塾内外部资’●f√№ct资源用户表达社区活动用户参与弋j馆藏资源譬微博投票用户荐购商业数据库书评讨论主题标签自建数据库⋯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jj亩: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SNS平台q夭糸诬按主体:用户与用户用户与群组群体与群组按性质:同好关系同区域关系主体之间的社交关系//,7飞≮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J,一一—●一一^一j、i,qL一一一_一一一一一一_一-用户认旷/\\、、≮≮用户1用户2用户3用户4—、社会属性●●●社区属性扩展属性●●●●图5.1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36
5.2.2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模型的构建步骤(1)用户属性信息层用户属性信息层是用户的属性描述和对用户行为画像,是系统负责用来记录和存储用户的基本信息、用户的兴趣爱好和用户行为的数据库;此外,用户属性信息层也是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改善用户体验的依据。数字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的服务需要对读者的个人资料和交互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根据读者提供的资料将读者之间的社交关系形成完整的信息链,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供基础,同时数字图书馆也需要根据的用户行为采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以提高用户体验的满意度。用户属性虽然处于整个构架的最底层,但却是整个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基地”,需要建立的非常稳固。在这里有几种细分。一类是读者的社会属性,表现为读者可以通过直接用到填写的信息,比如年龄,性别,姓名,专业,出生年月等基本的社会属性;二类是读者在数字图书馆社区中生存所获得的社区属性,比如成长等级,头衔,虚拟职位,勋章,角色等;三类是用户隐藏的扩展信息,即系统中对读者在各类社区活动中留下痕迹的智能挖掘,所形成的对读者有统计意义的偏好属性,比如读者甲,情报学专业,对数据分析有着潜在的偏好。系统可以就此分析用户的行为和习惯,推荐相关信息和个性化服务,以提高用户体验的满意度(2)关系链信息层关系链信息层是SNS构架层次中最核心的环节,是SNS的精髓,关系链信息层既是整个系统用来聚气的,也是现实与数字图书馆交互的重要内容,是在产品构建之处就该优先考虑的。在传统的WEBl.O时代,每天浏览新浪的人可能会有100万,但是他们虽然在访问同一个网站,看同一个视频或是阅读同一条新闻,但是相互之间无法察觉,无法交流和沟通,这100万人是孤立的,没有任何的关系链;随着WEB2.O时代的发展,网站经营者给每个访问的用户一个ID,让他们相互可见,并提供他们相互联系,认识并熟知的根据和手段,比如站内消息,相互访问首页。关系链,按照主体分,可分为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读者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按照性质分,可以分为好友关系、关注追随关系、同好关系(同兴趣爱好,主题圈,专业圈)以及同地域关系等。数字图书馆可以根据这些关系制定对读者资料的开封程度,以及制定相应的主题。通过用户与用户、用户与数字图书馆、用户与出版社、数字图书馆与数据库供应商等之间的沟通使得系统不断改善和改进,提升关系链的紧密程度,增加读者对数字图书馆的黏性。(3)内容与资源层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内容和资源主要是由用户生成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内外部信息资源以及APP三个部分组成。具体来说,用户生成的信息资源主要是指用户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采集和生成相应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图书馆内外部资源,主要包括№met资源、数字图书馆已有的馆藏资源、商业数据库以及自建的数据库;APP可表现为一个互动的游戏或是应用软件,相对于平台而言,它有一定的业务逻辑独立性,可以插件化的与系统平台轻度耦合。内容与资源在表现形式及载体上从简单到丰富,从文本、图片、和视频,随着硬件条件和技术的发展,内容与资源的主流载体将会更加丰富。内容和资源从本质需要满足用户信息获取的需求以及个性化表达与倾诉的需求,比如用过个人日志、微博、图片等表达自己的存在感,这符合人对自我存在感的心理诉求。(4)资源建设层数字图书馆需要根据现有的信息资源和主要用户群的需求的挖掘来组织信息资源,在资源建设中主要包括对自有特色数据资源的加工、对第三方资源采购的整合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对自有特色数据资源的加工主要是对数字图书馆本身已有的信息资源的加工和印刷型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转化,采用元数据加工管理、对象数据加工管理的方法,利用超链接技术等对文献资源进行组织。对第三方资源采购的整合主要是对电子出版物和商业数据库的整合,它的采购与收集硬是与其它来源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互补,同事电子出版物的收集采购必去实行“多馆合作、联合采购、共摊费用、共建共享”①。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是对互联网上信息进行采集,通过网络资源的抓取、过滤和标引获取相应的信息资源。(5)资源整合、数据交换层在资源整合方面,该层面主要是通过相应的技术和标准收集、汇总、集成各种相关分布异构的信息资源,并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建立以知识内容为导向的知识网络和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者或是馆员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用户体验的反馈、用户使用数字图书馆的行为分析,应用知识挖掘、交互设计、信息可视化等服务方式和手段,从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互联网资源、数据库系统和用户生成的信息资源中获取所实际需要的信息和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在用户交互的工程中,挖掘和分析用户行为,更加了解用户的习惯和需求,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和需求做深度的挖掘,及时进行信息推送,实现信息增值。同时,资源整合和数据交换层还应提供相关的整合服务,通过系统的各。张晓青,李瑞芬。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与建设[J].2003(3):30-32.38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种应用程序接口,对信息实现无缝对接,完成业务功能、管理功能及服务功能的对接,提升交互层面的流畅性,以提高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的满意度。在数据交换方面,系统通过鉴别用户,识别用户角色和请求,收集用户行为,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另外,该层可以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接口,及时获取用户个性化需求内容、用户体验行为痕迹、用户体验反馈以及用户对服务要求信息,为表现层的构建设计提供依据。(6)表现层交互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管理和用户体验最为重要环节。它的主要作用是为用户提供体验服务,支持多客户端共同访问服务。系统通过分发矩阵进行授权,用户可以自己对自己的账户进行管理;另外,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赋予的权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源、话题或是相应的讨论,以提高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诚信度和体验感,系统根据用户的使用行为可以赋予其更高的权限。表现层是数字图书馆系统与用户交互的主要节点,通过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以及社交因素可以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在满足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和进行相关功能以及服务改进的同时,确保数字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同时,在表现层还需要考虑用网页风格是否统一,是否符合读者的审美习惯,是否具有引导性;网页布局重点是否突出,主次是否分明;页面的颜色是否合理等。模型中的六层结构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用户属性信息层和关系链信息层是整个系统的关联基础,以中间的硬件系统为支撑,逐步从后台的资源层向前端的应用层转化。在整个模型中充分考虑以用户为中心,紧紧与用户相联系,考虑到了用户体验的要素,充分满足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使得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整合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便读者的充分利用信息资源。39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6总结与展望本文在分析现有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不足的基础上,借鉴SNS构架在用户聚集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基于sNS用于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的研究,构建了基于SNS的数字图书馆体系构架。6.1研究总结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1)在分析了现有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在交互性方面不足,把LibQUAL+1M的测度思想和亿埘O满意度模型用于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研究,分析了用户体验在交互性方面的深层次原因。(2)参照SNS的思想和用户体验指标,提出了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重点论述了模型的功能定位和设计原理。(3)阐述了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的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原理,并切研究了各个层面的相互关系。6.2研究展望影响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的因素非常复杂,由于个人能力和所掌握的知识的限制,本文只是从SNS这个角度做了初步的探讨,很多细节还需要进一步推敲和完善。首先,对于提出的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系统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本文提出的模型只考虑了用户体验、SNS和系统资源三个影响因素,缺乏其它因素对系统影响的分析;系统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系统还可以添加其它的功能模块,提出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其次,本文从理论、逻辑和实证上探讨了SNS用于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构建了以SNS为基础的模型,但是要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实现该模型,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来支撑,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实例分析和应用实践研究来研究该模型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实际关系。第三,本文中虽然阐述了基于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的结构模型,但其中涉及的一些技术和算法在需要迸一步的细化和优化,给出具体可行的实现办法。
⑥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附录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您好!我是来自华师10级信管院的学生,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调查问卷”,为毕业论文积累数据资料。您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只反映您个人的看法和情况即可,非常感谢您的配合!第一部分:基本情况A1.您的性别:1.男2.女【单选】A3.您所在年级:1.本科2.研究生膊士【单选】A3.您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长大概是:()【单选】1.1个小时以下2.1—3个小时3.3.5小时4.5个小时以上A4.根据下面列出的几类网络学习资源,您曾经使用过的有哪些?:()【多选】1.G00酉e学术搜索2.专业学者B1093.专业知识网络论坛4.网络教程(文字.音频.视频)5.知名大学公开课6.知识百科(百度百科等)8.文档共享网站(百度文7.精品课程网站9.学术性数据库(知网等)库等)10.专业报刊网站11.专业QQ交流群12.其它A5.您感觉对自身学习有帮助的各类网络学习资源是否容易获取?()【单选】1.非常容易2.比较容易3.一般4.比较困难5.非常困难A6.您访问华师数字图书馆大概的频率是?【单选】1.每天不止一次2.几乎每天一次3.每周2—4次4.每月2.3次A7.在华师数字图书馆网站使用过以下哪些功能【多选】1.资源检索2.光盘及网络数据库检索3.通知公告、新闻动态获取4.网络资源导航5.多媒体点播6.全文电子期刊7.电子图书8.网上咨询9.服务指南10.资源推荐11.读者信息查询12.其他——41
⑥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第二部分:华师数字图书馆户体验情况您在使用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图书馆过程中以下有些语句或是判断是否符合您的实际情况?5分表示很符合,4分表示比较符合,3分表示一般,1分表示非常不不符合。您能打几分?请在数字上画圈。【单选】B1.关于功能性部分的评价可接受实际感期望值指标的最低受值值当需寻找信息资源时,会首先想到数字图书馆对资源数据库提供的信息资源数量感到满意对资源数据库提供的信息资源质量感到满意数字图书馆网站上的内容更新及时资源分类设置合理,结构清晰,没有互相包含或混淆。学习资源很好可以满足我的需求,并能找到想要的学习资源。碗.关于平台可用性部分的评价可接受的实际指标感受期望值最低值资源分类明确易于查找搜索框操作简单,有模糊匹配功能主要功能由操作提示(错误警告、成功告知),方便快捷不同功能的按钮区分明显现有的目录层次、链接合理可以对资源进行保存、下载没有登录限制的.关于平台易用性的评价可接受的实际指标感受期望值最低值页面操作窗口简单窗口排列有次序和层次感主要功能的窗口总是默认在最上面42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常见的按钮清晰突出,可以清楚、方便的点击。操作过程中的提示准确、清晰,并具有亲和性。页面导航条清晰明了、突出,层级分明,能快速方便的找到相关栏目。有明确的进度条提示支持键盘操作B4.关于交互性方面的评价(SNS全称是SocialNetworkSite,即社交网站,是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想的网站,比如时下流行的人人网、新浪微博、QQ空间、豆瓣、百合网等。)可接受的最指标实际感受值期望值低值方便查看借阅信息容易获取图书馆帮助可以随时关注图书馆最新动态可以方便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知识结交志同道合的陌生朋友和生活中的朋友保持联系分享个人知识和经验收藏资料或是电子书籍B5关于好用性方面的评价可接受的实际感指标期望值最低受值值网页响应速度正常情况下,每个页面都能在5秒内打开,浏览顺畅。页面布局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图文并茂,能快速找到想要找到的地方。页面的颜色合理,不影响阅读和学习流程清晰、简洁,可快速登录我的图书馆。登陆后,可方便完善资料。网站发送的系统邮件和确认短信回复及时,内容正确规范。在线咨询工具使用方便,客服反映及时,并且专业、礼貌。43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第三部分:SNS引进数字图书馆的态度情况理勉我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有借阅信息查询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所无强很1当所接不谓喜然受欢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没有借阅信息查询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有专题信息推送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2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没有专题信息推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有读者荐购/推荐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3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没有读者荐购/推荐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有书评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4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没有书评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有文献收藏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5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没有文献收藏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有人脉关系建立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6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没有人脉关系建立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有个人相册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7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没有个人相册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有个人日志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8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没有个人日志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有个人动态签名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9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没有个人动态签名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有信息分享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10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没有信息分享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有转帖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11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没有转帖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有调查问卷/投票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12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没有调查问卷/投票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有礼物赠送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13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没有礼物赠送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有与数字图书馆相关的游戏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14如果在数字图书馆中没有与数字图书馆相关的游戏这个功能时,您的评价是?再次感谢您的配合!
⑥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参考文献【1】范晓燕译.用户体验要素嗍.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2】杨艾祥.下一站:用户体验【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3】汤海译.用户体验面面观:方法、工具与实践嗍.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UCDChiIla.UCD火花集2:有效的互联网产品设计交互/信息设计用户研究讨论咖.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5】胡昌平,柯平等.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6]邱均平.知识管理学[M1.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7】何丽娟,朱红兵译.SPSS统计应用于解析口咽.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8】夏立新,黄晓斌,金燕.数字图书馆导论瞰].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9】张鄂勇.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0】张春红,于翠波,朱新宁,高雅.社交网络(SNS)技术基础与开发案例嗍.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1】张卫星,李占波,徐静.SNS网站构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2】史玲玲译.爱上统计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13】肖广德,高丹阳.应用SNS网站功能构建网络学习环境[J】.中国电化教育,2010(4)::11.124.【14】邱明辉.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图书馆设计研究[叨.情报杂志,2011(7):162.168.[15】曾瑛.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型构建探索叨.图书馆学研究,2011(5):81.83.【16】李亚娇,段金菊SNS平台在促进深度学习方面的比较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5):26.34.【17】林闯,胡杰,孔祥震.用户体验质量(QoE)的模型与评价方法综述【J].计算机学报,2012(1):1.15.[18】孙丽,田才.基于用户体验的网站信息构建模型叨.情报科学,2010(6):907.910.【19】林燕.用户体验设计在图书馆用户服务体系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刊2011(1)::69.71.[20】邓爱东.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型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4):14.16.[21]崔廷馨.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探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3):25.27.45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22】李阳晖,吴红梅,赖全平.用户体验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关系分析阴.图书情报工作,2009(6)88.91.【23】杨晓秋.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的SPSS设计——以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调查问卷为例叨.农业图书馆情报学刊,2008(8):171.174.[24】段志远,孙林岩,崔凯.SNS的可用性评价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10):130.138.【25】唐梅,毕志荣,刘素颖.浅谈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川.图书与档案,2011(12):22.293.[26】殷国鹏,杨波.SNS用户持续行为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J】.信息系统学报,2010(5):53.64.[27】邓胜利.国外用户体验进展四.图书情报工作,2008(3)4345.[28】李小青.基于普遍心理分层理论的Web用户体验模型设计阴.情报资料工作,20lO(1):62.65.[29】胡昌平,邓胜利.基于用户体验的网站信息构建要素与模型分析叨.情报科学,2006(3:321.325.【30】王晓艳,胡昌平.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构建阴.情报科学,2006(8):1235.1238.[31】刘冰,卢爽.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11)::56.59.[32】彭春红.基于用户体验价值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J】.情报探索,2011(9):108.110.[33】李阳晖.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发展趋势[J】.图书馆论坛,2008(8):109.112.【34】曹霞,吴新年,赵红.数字图书馆的体验式营销叨.数字图书馆与实践,2008(1):1.4.[35】宋丽哲,牛振东,宋翰涛.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1):58.62.【36】刘静.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高校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设计【J】.武汉服务商业学院学报,201l(8):84.86.[37】张铁蕾.人人网开放平台新架构.人人连接oenDay,2011.04.08【38】唐琼,张玫,曾颖.基于LibQUAL+rIM的广东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川.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2):66.69.[39】淘宝网UEDblog:htlp://ued.taobao.con泊log/20lI/06/13/I;沁。模型论与应用.【40】浅谈如何量化用户体验缝卫;厶鱼登翌堕:丑Ki曼墨匦:坌Q塾选型!窆:丛世.
【41】[42】[43】[44】【45】于慧新.用户需求视角下高校数字图书馆SNS应用发展策略研究田】.重庆:西南大学,2012.郑元清.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8.王伦.图书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0.陆玮.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微博社区网站界面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徐海波.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河北科技大学,2010.【46】李志超.高校图书馆网络社区模型研究【D】.山东:山东理工大学,2012.[47】唐娜.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网站的用户交互特性关键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48】银鑫.面向大型SNS网络的构架设计与实现[D】.辽宁:东北大学,2009.【49】B巧皿M.Evans,EdH.Cm:TowilrdsaModelofunders切日djngSocialSearch.In2008ACMcoI血陀nCeonComputer.2008.[50】JiaQiong.BlIsinessModelsiIlsocialsiIlSocialⅡ圮dia.IntemetValue-AddedServiceshtqp:∥mⅣw.nankth.se/_utbilding/印lkIb/e勾obb佃ppomistor/2010胁dex.h缸111.[51】NewmallMeJ.Tlles咖cturea11dfhIlc越onofcomplexne咖rl(S.SL蝴砒View,2003,45:167.256.[52】S.N.DcImg咖,J.F.F.M印des,Evolm.0nofNc撕。幽noc风soc.B268(2001)2603.[53】MySpaCeOpens0Cial官方文档.[54】勋n0,N.,Se同!【u’N.,Tal【;|11£曲i,F.,Ts吗i,S.:At昀州Veq砌时andn鹏t-beq脚蚵.TheJo瑚【1alofJap髓esesSocie够forQual时Con缸011984,14(2),39_48.[55】Zh乏mg,P.,VonDra玛G.M.:Satis丘ers趾dDissatisfiers:ATwo-FaCtorModelforWebsiteDesi班andEval删ion.Jo衄1alofThe劬∞ric锄Soci啊ForII怕mationScience.2000,5l(14),1253—1268.[56】BergerC.,BlaunlR.,BogerD.,etc.Kano’s111ethodsforunderSt锄djngc嘶m涨6Ded油田.Cen储for吣№呦删J01瑚a1,1993,2(4):3-36.【57】妣liavsbM.ObserviI坞theUserExp耐ence-APractitiorler’sGuidet0UserResearch.Mo玛a11&吡眈an:ElseVierUSA,2003:45-47.[58】Fodiz五J,FordS.,nlebuildillgblocksofexperienCe:Aneadym瑚.eworkfor硫e删mondcsi印e刚佃rocee血gsoftlleDIS2000SemjnarCo衄nunicatio璐of47
tlleACM,2000:419-423.【59】MaUkeS.F犹torsiIl:nuenciIlgt11eexperienCeofwebSiteuSage//Cm’02ExtendedAbs缸犹tS.NewY0rk:ACMPress,2002:846·847.【60】V如D,Ge础C,‰DerVAPEC:A丘锄eworkfordesi蛐呜expelience.【2006·06·11】.h:ttp:脚哪w.infosci.comell.edu,pI∞e/15—pⅦaS2005.pd£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致谢时光飞转,在这南湖湖畔度过了自己最为充实的三年时光,回望这三年生活,思绪万千。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不仅学习到了老师们严谨治学的作风和正直谦虚态度,也收获了陪伴我走过这段青葱岁月的师生友谊。首先,我由衷的感谢我的导师夏立新教授。在研究生学习的过程中,夏老师渊博的知识、谦虚的态度、严谨的作风都深深地影响着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在学术科研方面,夏老师教导我们多读、多看、多思考和多积累,要坚持不懈,耐得住寂寞和勇于当担;带着问题去读、去归纳、去分析和整理;这培养和锻炼了我们自己学习的能力。同时,夏老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梳理能力、危机应对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也非常注重与关心。在此衷心的感谢夏老师对我的照顾和栽培。感谢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三年来对我的培养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谢陈菁华、熊回香、程蕾、皮启铎、张乾红、黄宁等老师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对我的指导与关心。同时感谢翟姗姗学姐在这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了我许多帮助。感谢叶光辉、吴娟、胡娟、梁慧、李兰同级同师门的你们,与你们在一起走过的一段最美好时光。最后,感谢关心和爱护我的父母及家人,是他们给予我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鼓励才有了自己学习深造的机会;是他们在我受挫时给予了不停的关怀和激励才使得自己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保持斗志:他们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和温情的港湾。49周应波二零一三年五月于南湖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