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1 MB
- 2022-05-17 13:51:0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类号:密级:UDC:编号: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硕士研究生:朱梦瑶指导教师:许彧青教授学科、专业:设计学论文主审人:颜声远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3月
分类号:密级:UDC:编号: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硕士研究生:朱梦瑶指导教师:许彧青教授学位级别:工学硕士学科、专业:设计学所在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论文提交日期:2017年12月论文答辩日期:2018年03月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ClassifiedIndex:U.D.C:ADissertationfortheDegreeofM.EngTheUserExperienceResearchofMobileImageSearchEngineCandidate:ZhuMengyaoSupervisor:Prof.XuYuqing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ofEngineeringSpecialty:DesignScienceDateofSubmission:December,2017DateofOralExamination:March,2018University:HarbinEngineeringUniversity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的所有工作,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有关观点、方法、数据和文献的引用已在文中指出,并与参考文献相对应。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字):日期:年月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学校保护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本人允许哈尔滨工程大学将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内容。同时本人保证毕业后结合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再撰写的论文一律注明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涉密学位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本论文(□在授予学位后即可□在授予学位12个月后□解密后)由哈尔滨工程大学送交有关部门进行保存、汇编等。作者(签字):导师(签字):日期:年月日年月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从PC端搜索转向移动端搜索,移动搜索引擎良好的用户体验不仅对互联网用户的持续使用有很大的影响,也会对互联网公司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提升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用户体验已成为移动搜索引擎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研究方向,但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用户体验研究未结合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特点进行针对性研究。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移动搜索引擎以及用户体验相关文献回顾,梳理了移动图片搜索引擎概念和用户体验构成要素及用户体验研究方法,借鉴Web网站用户体验设计理论及研究方法,形成了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的理论基础。根据用户体验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TAM模型)以及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理论,构建了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根据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从信息架构、视觉界面、内容有效性和用户情感体验等方面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的影响进行案例分析。结合研究的模型和案例分析内容,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对用户进行研究,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归纳,提出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影响因素与对应指标。运用各影响因素以及细化指标根据问卷设计原则设计出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调查问卷,通过线上平台回收1385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回归分析法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出视觉界面体验因素、交互体验因素、功能体验因素、内容有效性体验因素、页面广告体验因素、情感体验因素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具体的影响程度。以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代表性产品百度图片搜索WebAPP为例进行设计实践,将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内容和结论进行应用,根据各用户体验影响因素以及对用户体验影响程度对百度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指导具体图片搜索引擎产品优化的依据和方向,提出有针对性优化设计方案,并将优化设计方案在百度图片搜索引擎进行实际应用。关键词:用户体验;回归分析;用户体验影响因素;移动图片搜索引擎
AbstractAlongwiththemainchannelforInternetuserstogetinformation,ithasshiftedfromtraditionalPCsearchtomobilesearch.GooduserexperienceofmobilesearchenginenotonlyhasagreatimpactonthesustainableuseofInternetusers,butalsoimpactthedevelopmentofInternetcompanies.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mobileimagesearchengineinChina,theimprovementofuserexperienceistheactualneedsandresearchdirectionsofmobilesearchenginecompanies.However,Thecontentofuserexperienceresearchdoesnotformspecificresearchmethodsandcontentsforthefeaturesofmobileimagesearchengines.Tosolvethisproblem,themobilesearchengineanduserexperiencerelatedliteraturereview,combingtheconceptofmobileimagesearchengineanduserexperienceelementsanduserexperienceresearchmethods,fromtheWebsiteuserexperiencetheoryandresearchmethod,whichprovidesatheoreticalbasisofmovingimagesearchengineuserexperienceresearch.AccordingtoNorman,JamesGarrettuserexperiencetheoryand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TAMmodel),auserexperiencemodelofmobileimagesearchengineisproposed.Accordingtotheuserexperienceresearchmodel,weanalyzetheimpactofuserexperienceinmobileimagesearchenginefrominformationarchitecture,visualinterface,contenteffectivenessanduser’semotionalexperience.Combingwiththeresearchmodelandcaseanalysis,Usingqualitativeresearchandquantitativeresearchmethod,weanalyzeandsummarizeuserfeedbackrecommendationsandneeds,summarizeuserneeds,andrefinespecificuserexperienceimpactfactorsandcorrespondingindicators.Eachfactorisusedtorefinetheindextoformaquestionnaireandconductaquestionnairesurvey.1385validquestionnaireswerecollectedfromtheonlineplatformforuserresearch,andtheinfluencingfactorsofuserexperienceofmobileimagesearchenginewerequantitativelyanalyzedbyregressionanalysis.Thespecificinfluencedegreeofvisualinterfaceexperiencefactors,interactionexperiencefactors,functionalexperiencefactors,contenteffectivenessexperiencefactors,pageadvertisingexperiencefactorsandemotionalexperiencefactorsonuserexperienceofmobileimagesearchengineareconcluded.Summarizeuserresearchfindingsandestablishuserexperienceevaluation
systemofmobileimagesearchenginebasedonuserexperienceimpactfactorregressionmodel,whicharethebasisanddirectionforguidingspecificimagesearchproductoptimization.TakingtherepresentativeproductofmobileimagesearchengineBaiduImageSearchWebAppasanexample,thispaperappliestheresearchcontentandconclusionofthemobileimagesearchengineuserexperienceandappliestheinfluencingfactorsandevaluationsystemoftheuserexperienceofthemobileimagesearchenginetotheresearchprocess,Proposedatargeteddesign,anddesignsolutionsinBaidupicturesearchengineforpracticalapplication.Keywords:Userexperience;RegressionAnalysis;UserExperienceImpactFactor;MobileImageSearchEngine
目录第1章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现状.........................................................................................................................21.2.1国外研究现状............................................................................................................21.2.2国内研究现状............................................................................................................31.3研究的目的与意义..........................................................................................................41.4研究内容及方法..............................................................................................................6第2章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与用户体验..............................................................................82.1搜索引擎理论概念..........................................................................................................82.1.1搜索引擎概念与工作原理........................................................................................82.1.2移动图片搜索引擎概念..........................................................................................102.2用户体验理论研究........................................................................................................112.2.1用户体验概念..........................................................................................................112.2.2用户体验构成要素..................................................................................................122.2.3用户体验的研究方法..............................................................................................132.3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152.3.1Web网站用户体验的研究......................................................................................152.3.2用户体验影响因素研究内容..................................................................................172.3.3用户体验量化与评价..............................................................................................182.4本章小结........................................................................................................................23第3章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构建和影响因素分析........................................................243.1理论基础........................................................................................................................243.1.1技术接受模型..........................................................................................................243.1.2Norman情感化设计理论.........................................................................................253.1.3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理论..........................................................................................253.2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构建............................................................................................283.2.1用户体验理论及模型分析......................................................................................283.2.2用户信息检索行为阶段分析..................................................................................293.2.3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29
3.3移动图片搜索用户体验影响因素分析........................................................................313.3.1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信息架构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分析..........................................313.3.2移动图片搜索引擎视觉界面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分析..........................................343.3.3信息检索内容有效性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分析......................................................383.3.4用户对移动图片搜索情感体验分析......................................................................393.5本章小结........................................................................................................................39第4章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研究分析........................................................................414.1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定性研究........................................................................414.1.1定性研究目的与方法..............................................................................................414.1.2定性研究调查对象..................................................................................................414.1.3用户访谈内容..........................................................................................................434.1.4定性研究结果分析与总结......................................................................................444.1.5用户体验影响因素与指标总结..............................................................................464.2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定量研究........................................................................494.2.1定量研究目的与方法..............................................................................................494.2.2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问卷设计..................................................................524.2.3问卷信度分析..........................................................................................................544.2.4数据收集与描述性统计..........................................................................................554.2.5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584.2.5定量研究结果分析与总结......................................................................................624.3本章小结........................................................................................................................64第5章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设计实践........................................................655.1百度图片搜索产品简介................................................................................................655.1.1项目背景..................................................................................................................655.1.2主要功能及界面......................................................................................................665.2百度图片搜索用户体验研究........................................................................................675.2.1定性研究..................................................................................................................675.2.2定量研究..................................................................................................................685.3提升百度图片搜索用户体验优化设计........................................................................705.3.1功能优化设计..........................................................................................................70
5.3.2广告体验优化设计.................................................................................................755.3.3设计方案上线反馈效果..........................................................................................765.4本章小结........................................................................................................................76结论......................................................................................................................................77参考文献..............................................................................................................................78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83致谢......................................................................................................................................84附录A: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访谈提纲......................................................................85附录B:移动图片搜索用户体验问卷调查.......................................................................86附录C:百度图片搜索用户访谈提纲...............................................................................92附录D:百度图片搜索用户体验调查问卷......................................................................93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伴随着移动端用户飞速增长,移动应用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接纳和熟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7.24亿。使用手机上网网民的比例由2016年95.1%提升至96.3%,移动端手机上网的比例依然持续提升[1]。移动互联网在中国飞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得信息时代的社会化生活发生了飞跃性的转变,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从传统的PC端搜索转向了移动搜索,因此移动搜索引擎良好的用户体验对互联网用户的持续使用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产品的用户体验决定了互联网产品生命周期的长短,也因此而加剧了互联网企业间的市场竞争。随着用户在现实生活中物质水平的提高,用户的需求层次也逐渐提升,人们不再仅满足于产品的功能,转而更青睐产品良好的体验与价值。在互联网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用户更加重视产品的用户体验,使得互联网领域用户体验的发展受重视程度越加明显,互联网也必须通过自身不断地迭代发展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互联网市场环境。艾媒咨讯于2017年发布报告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的中国移动搜索用户规模为6.47亿人,渗透率为80.5%,增长率为0.94%[2]。在国内移动搜索市场中,由于百度进入移动搜索市场较早进入且占有搜索市场较多搜索流量,移动百度搜索独居第一并拥有较大优势,占据了国内领先的地位。据统计,百度图片搜索占到百度搜索整体搜索流量13%,百度其他垂直类的搜索引擎,如百度音乐搜索和视频搜索都分别占据百度搜索流量10%以上。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移动搜索领域渗透率的增长,这些垂直搜索服务在搜索引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未来的竞争将是移动端市场份额和格局的竞争,如何提升产品用户体验提升产品竞争力如何留住用户并提升用户使用目标产品的活跃度和粘性,将是每个涉及移动搜索领域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一突出的问题,就必须要做好目标产品的用户体验研究,了解并分析用户在移动端图片搜索引擎遇到的体验问题,从而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1
1.2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用户体验”由DonaldArthurNorman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和推广。时代的变化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变革使得系统评价指标从单纯的可用性扩展至多元化的用户体验领域,用户体验也成为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在用户体验内容及方法理论方面,DonaldArthurNorman基于认知心理学,提出了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情感体验层次,并认为应将用户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纳入到产品设计中[3]。LeenaArhippainen提出系统或产品使用环境信息、用户情感和期望等构成用户体验内容[4]。Forlizzi等提出利用用户使用产品或系统的时间维度来定义用户体验,用户在具有明确开始和明确结束时间内发生的所有经历称之为用户体验[5]。在用户体验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理论研究方面,Davis从用户信息认知角度,提出技术接受模型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技术接受模型是从用户自身需求出发,通过对外部因素例如外部系统设计、环境等认知做出判断从而影响用户的行为[6]。PeterMorville是互联网信息架构专家,他结合用户、情景、内容,设计了著名用户体验蜂巢模型[7]。JesseJamesGarrett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提出网站用户体验要素并具体解释了各层要素在现实网站设计中的应用[8]。在用户体验评价理论研究方面,RobertRubinoff提出将用户体验评价分为品牌(B-randing)、可用性(Usability)、功能性(Functionality)、内容(Content),并通过对品牌要素、可用性要素、功能性要素、内容要素组合应用并对用户体验进行量化[9]。WhitneyQuesenbery提出在可用性维度将用户体验评价维度分为:有效性(Effective)、效率(Efficient)、吸引的(Engaging)、容错(Errortolerant)、易学(Easytolearn),将五个评价维度的英文首位字母结合在一起成之为5E原则[10]。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方面,Beg从用户的角度提出影响用户检索效能的指标,包括检索结果排序、检索结果质量、重复性、检索结果数量、用户满意度等指标,这些指标都会影响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的体验,并对因素分别赋以权重并建立数学模型,形成综合性的指标来评价用户对搜索引擎的满意度[11]。HetingChu等提出评价搜索引擎,应该从检索结果标引、检索功能、检索效果、检索结果输出和用户使用负担五个方面来进行评价[12]。Bell提出以用户为中心来评价搜索引擎[13]。CanNuray等从信息需2
求提供者、检索次数、信息相关性和查准率以及结果重叠率等指标方面对搜索引擎效能进行研究[14]。通过对国外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内容与研究方法、用户体验的构成要素、用户等方面理论进行研究发现,国外对用户体验研究涉及范围很广,包含了经济、技术等各个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也不同,在经济学领域中,用户体验值用户对于产品的主观感受。在设计学专业中,用户体验涵盖了用户研究、心理认知、视觉、交互、信息架构等与设计相关的各个层面。因此在设计学领域,并没有针对移动搜索引擎等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进行深入研究。面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产品极速的发展以及技术的快速迭代,也愈加需要针对移动图片搜索的用户体验理论体系的指导。因此本课题希望尝试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中根据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产品的特殊性结合用户体验理论,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进行深入探究。1.2.2国内研究现状随着用户体验在国内的快速发展,由国内具有代表性互联网公司中的用户体验专业研究人员通过对互联网公司中用户体验设计的流程进行介绍以及产品用户体验的评价方法进行讲述,形成研究用户体验设计方法的合辑内容,内容描述了产品设计的全部流程,并讨论了如何研究用户,如何将用户需求应用到产品设计中以及互联网产品设计规范等[15]。百度用户体验部门作为最早一批用户体验行业的从业者,将用户体验结合具体案例,总结了互联网用户体验领域的经验[16]。在用户体验研究内容方面,邓胜利对用户体验的定义、用户体验的模型及评价、用户体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17]。刘颖将用户体验研究内容归纳为:人类学研究、围绕新概念技术的使用方法研究、人因/工效学/人机交互理论研究、影响用户采用信息技术新产品的因素研究、基于数据的行为和趋势的研究[18]。赵宛如通过研究互联网产品特性和用户体验理论,提出EPI用户体验要素模型包括“预期因素、进程因素、影响因素”,并基于EPI用户体验要素模型提出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评价指标[19]。宋维翔等根据消费者体验理论和用户体验因素,并基于RobertRubinoff用户体验模型归纳出移动搜索用户体验的四个主要因素:移动搜索引擎整体布局感官体验、搜索引擎功能性体验、搜索引擎界面信息体验和可用性体验并设计调查问卷,通过数据分析获得各主要因素权重病提出用户体验改进建议[20]。曾民族针对搜索引擎评价提出了搜索引3
擎数据库规模、检索功能、检索结果内容、检索方式、检索用户视觉界面、检索结果查准率、检索响应时间等评价指标[21]。柯青等学者基于用户体验从有效性、效率、满意度指标作为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内容[22]。裴一蕾等学者从用户体验视角对搜索引擎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有用性、可获得性、信赖性、满意度等方面[23]。以上国内外学者对移动搜索引擎研究分析主要集中在搜索引擎系统功能方向以及技术方面,部分学者对搜索引擎信息界面设计、用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研究。移动图片引擎用户体验研究中基于用户体验理论,研究影响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因素进行细化且根据影响因素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进行用户体验研究的分析较少。1.3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本课题以用户体验研究为目标内容,基于用户体验理论研究背景,运用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与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理论尝试构建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对用户进行研究,获得用户需求,并对用户反馈建议和需求进行分析、归类、整理,总结用户需求并提出用户体验影响因素与相应指标,并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各影响因素与用户体验间的关系,形成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评价的基础。以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代表性产品百度图片搜索WebAPP为例进行设计实践,将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内容和结论进行应用,将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影响因素及评价内容贯彻到研究过程中,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设计方案,提升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用户体验,并将设计方案在实际百度图片搜索引擎进行应用,发挥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意义在于:(1)将用户体验在移动互联网产品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梳理和归纳,结合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产品特性,扩展用户体验理论应用的领域和范畴。(2)运用用户体验的研究方法,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为移动图片搜索引擎提供设计方案,研究课题来源于图片搜索引擎企业的实际需求,且论文研究成果及设计方案运用在实际图片搜索引擎产品中,发挥了论文的实践应用价值。(3)本课题提出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影响因素,并将影响因素应用于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提升,希望为提升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提供理论依据和实4
践操作方法。5
1.4研究内容及方法本文以用户体验研究为目标内容,将用户体验理论与移动图片搜索引擎有效结合起来,从用户体验角度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产品进行用户体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针对当前用户体验概念、用户体验研究方法和Web产品领域用户体验研究的应用情况,分析适用于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内容、用户体验影响因素研究、用户体验研究方法。本课题以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为为研究对象,根据Norman、JamesGarrett用户体验理论、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TAM模型)和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用户体验研究模型,提出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通过信息架构、视觉界面设计、用户对图片搜索情感体验、信息检索内容有效性等方面对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的影响进行分析。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对用户进行研究,总结用户需求并提出用户体验影响因素与相应指标,利用回归分析法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进行量化分析。确定影响因素与用户体验间的相关性以及相关性程度。最后以百度图片搜索作为实际项目支撑,对提出移动图片搜索用户体验研究内容与研究进行应用,将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影响因素贯彻到研究过程中,提出有针对性设计方案,并将设计方案在百度图片搜索引擎进行实际应用。本课题使用文献调研法、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回归分析方法等方法,首先对于移动图片搜索引擎概念、分类以及工作原理进行梳理,掌握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特征。其次对于用户体验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掌握用户体验相关研究进展和成果。最后通过分析总结Web领域用户体验理论研究内容,结合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特点建立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运用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整理,提出用户体验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得用户使用目标产品的原始直观用户体验数据,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已有成熟量表来设计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调查问卷,通过小范围的提前试验性调研的反馈数据结果对问卷进行补充完善和信度检验后形成正式问卷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发放。通过将无效问卷筛除后,获得有效的问卷调查数据,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研究。6
本文通过使用SPSS18.0数据分析软件,对本课题问卷调查样本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分析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用户体验的关系程度,最后得到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系数判断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与影响因素间的正负相关性关系以及关系紧密程度,为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评价奠定数据基础。7
第2章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与用户体验针对当前用户体验概念、用户体验研究方法和Web产品领域用户体验研究的应用情况,分析适用于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内容、用户体验影响因素研究、用户体验研究方法。2.1搜索引擎理论概念2.1.1搜索引擎概念与工作原理1.搜索引擎概念与分类运用计算机程序和一定的算法策略从互联网上收集信息资料,在对信息内容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称之为搜索引擎(SearchEngine)[24]。搜索引擎索引数据库的信息存储量非常庞大都在TG级别,因而检索信息的查准和排序是实现搜索引擎功能的关键。全文搜索引擎、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是搜索引擎主要类别代表。(1)全文搜索引擎Google、百度、北大天网等全文搜索引擎都是通过对万维网上各网站信息内容进行抓取而建立的海量信息内容的数据库,检索与用户查询内容相匹配的相关信息,然后根据排序算法按照一定排序将结果返回给用户。全文搜索引擎信息内容更新速度快、检索功能强,但同时全文搜素引擎具有信息过多、复杂纷乱而导致响应检索命中率降低的不足之处。(2)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使用目录搜索引擎的用户可以只通过目录索引的分类进行查询,而可以不通过输入关键字(Keyword)进行查询。目录索引是由“人工技术”将站点进行收录,而不是像全文搜索引擎一样进行所有文章和信息资源的收录,这是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较有代表性的有About、新浪网页、网易等门户网站。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的特点是层次结构清晰、多级类目有明确主题、显示简明扼要内容,但搜索范围小、资料信息量少、更新速度过慢都是其缺点。(3)元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因没有自己的资源库只是将其他搜索引擎内容返回用户,所以仅充当“中介”角色,元搜索引擎工作流程是用户在进行关键字查询时,能够在其他多个引擎进8
行搜索任务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的搜索引擎。2.主要搜索引擎介绍根据搜索规模和市场占有情况,主要搜索引擎包括谷歌(Google)搜索引擎、百度搜索引擎、必应(Bing)搜索引擎。谷歌(Google)搜索是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并向Youtube、Topbuzz等大型门户和搜索引擎提供查询服务。谷歌搜索的首页界面简洁且美观,强调搜索功能,且数据库资源类目丰富、内容广泛,整体搜索技术相对比较先进。但目前Google仍有一些问题与不足,例如Google数据更新速度无法进一步提高的问题以及无在中文状态下无法过滤掉一些不良内容等。百度搜索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用户需要在搜索框输入查询的内容,就可以获得较符合查询需求的网页信息内容。百度搜索核心技术包括关键词自动提示、自动纠错等功能,这些功能都比较符合中文搜索用户的习惯。必应(Bing)搜索由微软公司开发且是北美地区占据较多市场份额的搜索引擎。必应搜索与谷歌、百度等传统搜索引擎整体简洁风格界面有很大差异,必应搜索将不同来源的高质量图片设为搜索首页背景,使得用户在使用必应搜索时有着良好的视觉体验。必应图片搜索数据库中的图片内容质量相对较高,因此在满足用户搜索相关图片的需求时也同时能够给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图片内容。3.搜索引擎工作原理搜索引擎主要由搜索器、索引器、检索器、和用户搜索界面组成[25],如图2.1所示。9
图2.1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搜索引擎工作流程第一步骤是由搜索器在互联网上收集所有网页信息内容,利用特殊系统程序自动访问互联网,并沿着网页中所有资源定位符定位到其他网页;第二步骤根据搜集信息进行分类组织,建立索引数据库;第三步骤由检索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检索关键词进行查询,在数据库中经过算法程序快速找到相关文档后,根据结果内容与检索词的相关度数值排序,内容相关度越高,则排序越靠前,并将最终根据相关性排序查询结果展现给用户。搜索引擎用户界面则是搜索引擎中用户与之产生交互行为的部分,用户界面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设计研究就是基于搜索引擎用户界面,用户界面的设计要满足可用性标准。2.1.2移动图片搜索引擎概念垂直搜索(VerticalSearch)是搜索引擎领域的细分和扩展,是针对某一行业、某一领域、某些特定用户需求的专业搜索引擎[26]。搜索引擎数据库资源数量级巨大、信息更新速度快,但同时全文搜素引擎也因海量资源的复杂纷乱而导致响应检索命中率降低的不足之处,针对数据库内容细化领域的垂直搜索应运而生。垂直搜索引擎的内容更加专一,例如可以是针对健身内容、书籍内容、旅游内容等,垂直搜索引擎同样可以是不同类别的搜索,例如图片搜索、地图搜索、旅游搜索等类型搜索。垂直搜索与信息海量、纷杂无序的通用搜索引擎相比则更加专业、深入、具体,极大得提高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的效率。图片搜索引擎是通过用户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搜索图像文本,例如输入检索关键词,或者输入视觉特征,例如用户通过上传图片等,为用户提供在互联网上相关图形图像资料检索服务的专业搜索引擎系统,是搜索引擎垂直搜索领域一种细分搜索引擎程序[27]。图片是指由图形、图像等构成的平面媒体[28]。图片的格式总体上可以分为矢量图格式和点阵图格式,矢量图形包括AI、SWF、CDR等格式的图形,点阵图形包括常用的BMP、JPG等格式图形。互联网上的视觉信息载体非常多,虽然统称为图片,但实际上还应该分为图象图片和图形图片,本课题研究图片的概念定义为:互联网所有由图形、图像构成的平面媒体,包括点阵图与矢量图形的图片集合。图片搜索是用户通过检索行为检索到符合自身需求的特定图片内容。图像特征包括基于文本特征和基于视觉特征,以百度图片搜索为例,现有图片搜索技术包括基于图片10
文本特征的搜索和基于图片内容即视觉特征的搜索。基于图片文本特征的搜索即根据用户输入搜索词(query)文本信息通过搜索引擎算法分析文本内容获得搜索文本关键词,并根据用户搜索关键词在搜索结果展示相关性图片内容[29]。基于图片视觉特征的搜索即通过用户输入的图片视觉内容例如图片本身色彩或图片形状轮廓。图片视觉特征识别涉及到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技术等领域内容,通过特征提取方法、图像处理模型、形似度量等技术展示用户通过图片内容搜索相似图片。基于图片文本特征搜索与基于图片视觉特征搜索间有较大差异,本课题主要研究对象为基于图片文本特征的图片搜索引擎。通过对搜索引擎定义及图片搜索理论的研究,移动图片搜索引擎可理解为移动终端用户通过搜索行为在互联网中查找到自身所需要的特定图片或相似图片的垂直搜索引擎。目前互联网移动端市场上移动搜索工具主要是基于浏览器、移动应用程序的搜索,本课题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也同样适用于移动设备浏览器、移动应用程序的搜索场景。移动搜索将搜索引擎在移动设备上有效得实现,与电脑端互联网搜索相比,移动搜索适用的场景范围更加广阔,从而实现了用户可以通过移动搜索随时、随地检索信息内容。用户在使用移动搜索时对于检索内容的目标性很强,因此移动搜索引擎需要给用户提供准确的检索信息内容且信息展现需要适用移动设备屏幕小、网络限制等条件,使得用户使用移动搜索引擎更加便捷、高效。2.2用户体验理论研究2.2.1用户体验概念用户体验的概念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人机交互领域,ISO9241-210国际标准中将用户体验定义为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时的主观感受和反应”[30]。用户体验专业协会(UXPA)将用户体验定义为“用户与产品、服务或系统交互过程中能够感知到的全部因素。Forlizzi将用户体验定义为具有明确开始和结束时间的一段经历,用户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所有经历称之为用户体验,以时间维度定义用户体验[31]。从以上对用户体验不同角度的定义可以进一步解释,用户体验是主观性的,用户体验包含用户使用产品、系统之前、使用时及使用后所产生的情感、喜好、包括心理与生理反应、认知印象、行为等方面。从软件产品层面来讲,用户体验主要是指能够直接与用户交互的用户界面产生的主观情感。用户体验于更加广阔的视角分析用户与产品间整体交互,以及用户在交互中形成的感受和认知。用户体验的特征表现在:11
(1)有用户的参与。(2)用户与产品、系统或者界面的任何物体进行交互。(3)用户的体验是用户所关注的问题,并且应该是可观察的或者可测量的。2.2.2用户体验构成要素根据用户体验的定义,用户体验的构成在概念上包括“用户、产品或系统服务、交互环境”三大部分。用户体验在各个领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和应用,因而用户体验构成研究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在社会经济学中,B.约瑟夫·派恩提出的理论认为,用户体验还可以分为娱乐体验、教育体验、审美体验等[32]。在认知心理学领域,DonaldArthurNorman提出在理解并对用户体验进行研究时,不仅要关注用户的技术体验,更应该关注用户的情感因素。基于用户的认知过程,DonaldArthurNorman认为人对产品的认知包括物理、认知和情感等基础方面。其中用户体验则属于人类的情感认知,Norman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又将人的情感化体验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次、水平层次、反思层次[3]。在交互设计领域,JenniferPreeece等认为交互设计领域的用户体验应包含效率,有效性,易记性,安全性和可用性目标的一般性之外,产品,系统和人的交互应该还有其他的特质,比如满意和有趣,达成目标成就感,情感满足感等。在交互设计领域,用户体验可以理解为用户在使用产品系统或享受服务时所建立的心理感受,涵盖了人与产品、系统互动的各个方面[33]。在其他领域,根据各个学者对于用户体验构成方面的研究,Toffler提出用户参与理论是指用户体验中包括可用性、美学、情况、反馈、挑战、动机、感官吸引度和感知控制性[34]。KearsleyG提出任务情景体验包括用户在非现实环境中的间接体验,也包括用户在真实、现实环境中的直接体验[35];Csikszentmihalyi指出最佳体验理论用户体验的研究包括可用性、用户技能、挑战性、用户注意力、用户自身愉悦感和唤醒度等[36]。根据以上文献资料研究发现,大多数进行用户体验研究中并没有根据具体用户体验理论和构成要素进行划分并应用,而是基于研究的实际问题选择和确定用户体验构成要素。因此针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的构成要素同样需要根据搜索引擎本身特性以及用户实际使用图片搜索引擎的情况对其进行用户体验研究。12
2.2.3用户体验的研究方法各个领域对于用户体验的研究方法因研究领域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特性。SaschaMahlke认为用户体验的研究方法应从用户体验的评价开始进行,用户体验的评价应该包括用户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37]。其中情感因素指用户在使用产品和系统产生交互的过程中的系统技术因素和非系统技术因素,情感因素包括用户在使用产品或系统中直接或间接的情感反应同时也包括情感过程中的情感反应。其中认知因素的系统技术因素包括可用性、易用性等系统方面的技术因素,非技术因素主要是用户自身的感受,例如愉悦感、娱乐性、审美性以及使用产品后的成就感和归属感。SaschaMahlke基于用户信息处理认知的过程来解释用户体验过程并提出了基于用户信息处理认知的用户体验基本研究模型框架,如图2.2所示。个体目标行动意图对解释加以评估动作顺序对感知状况解释动作执行感知外部状况外部环境图2.2SaschaMahlke用户体验研究基本模型Nielson提出的用户体验测试,也被较多得作为应用在用户体验研究中的方法。可用性测试(UsabilityTesting)中包含可用性调查、可用性测试、可用性测验内容。可用性测试指最终用户在有代表个场景中对目标产品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调研专业人员在该过程中进行系统性的观察[38]。DhavalVyas等提出了用户体验的APEC理论(Aesthetic,Practical,Emotional,Cognitive),即审美、效用、情感和认知[39]。APEC主要是以交互设计为主要引导来分析用户体验,即首先由用户与产品系统的交互产生联系,系统对用户交互行为发出反馈;其次13
是用户通过产品或系统的界面或设置进行操作从而与系统进行互动;最后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或系统之后,通过APEC四个方面对系统或产品进行评价。图2.3APEC理论框中引入“meaning”概念,解释为用户的“体验”,“meaning”的基础由用户行为和系统的感知反馈构成,“meaning”的交流是指用户在产品外观、互动时所进行的交流,“meaning”的影响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体验对用户行为的影响。用户户体验APEC模型研究框架符合人机交互系统的一般规律,也为专业人员提供了交互设计支持,并在多领域进行应用。V.Venkatesh等人提出整合型技术接受与采纳理论(UnifiedTheoryofAcceptanceandUseofTechnology,UTAUT),UTAUT理论表明界面设计、交互和内容是影响Web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40]。与用户体验的概念情况相似,对于用户体验的研究方法仍有不同的观点。在目前用14
户体验研究方法与模型中,人们接受或采纳一种信息系统的行为意向理论及模型已成为较有影响力且已经在实际产品用户体验研究中进行应用。2.3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2.3.1Web网站用户体验的研究移动图片搜索引擎是移动终端用户通过搜索行为在普遍互联网网页中查找到自身所需要的特定图片或相似图片的垂直搜索引擎,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主要应用在浏览器、移动应用中,并在网页界面中得以实现。因此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的研究将借鉴用户体验在Web领域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并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中进行应用。Web(WorldWideWeb)即万维网,它是一种基于超文本和HTTP的、全球性的、动态交互的分布式图形信息系统,为浏览者在Internet上浏览与查找信息提供了易于访问的用户界面[41]。基于用户体验的概念与构成理论得知,用户体验包含了很多领域的内容例如信息架构、视觉界面、交互设计、可用性研究等[42]。“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CenterDesign)是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产品以及网站交互设计领域中的体验思想。在网站开发过程中,以用户为中心作为指导思想,在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掘用户需求,让用户充分参与到网站开发整个流程中,及时获得用户对目标产品的反馈和建议,不断完善和改进产品并使得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在Web网站的用户体验研究中,JesseJamesGarrett提出的Web页面用户体验要素是如今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理论内容,它以网站开发者或设计者为出发点,把网站用户体验进行分解并应用于网站的开发设计过程中。JesseJamesGarrett通过策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对网页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梳理和分析。网站策略层包括目标网页产品用户需求以及公司对产品的目标规划,了解目标用户在使用目标网页产品时想得到什么以及对产品的期望或对产品的满意或不满意的情况。范围层即针对以实现功能为目标的功能型产品在范围层需要创建功能规格,在以满足用户获得信息内容的内容型产品在范围层需要创建内容需求。结构层即用户进入网页的交互设计,设计网页系统如何反馈和相应用户的请求。框架层包括产品信息设计、界面外观设计、导航设计。在网站表现层则要解决的问题是产品框架层逻辑要素排布如何使得用户能够感知的问题,例如可以通过信息设计、视觉设计等决定信息、视觉内容的呈现等,如图2.4所示。15
图2.4JesseJamesGarrett网页设计用户体验要素JesseJames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在现有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设计以及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评价中有较强的适用性,JesseJamesGarrett的理论研究出发点是基于网站产品开发者的背景出发,如从Web架构方面对用户体验进行分析,把用户体验结合网站的开发设计中,包括信息架构和产品内容等方面。当用户需要从海量且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有效得获取信息,则需要对信息架构进行设计和研究,从而优化信息空间,使得信息变得更加有效、清晰、易获取。PeterMorville信息架构的核心要素包括网站信息组织系统、标识系统、导航系统和搜索系统[44]。基于用户体验概念与内涵,Web网站信息架构的最终目标也是通过合理、清晰的信息构建提升用户使用信息产品的用户体验,因而信息架构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PeterMorville从用户、内容、情景三个方面组成信息架构模型要素,如图2.5所示。图2.5PeterMorville信息架构模型信息架构模型分析思路可解决一般情况下的信息架构问题,可从用户、内容、情景16
三因素为后续搜索产品用户体验评价提供信息架构模型。本课题对信息架构研究的范围相应缩小,将信息架构作为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内容,基于信息架构领域理论基础,梳理和分析信息设计对于搜索网站用户体验的影响,从而提炼出在信息架构领域中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在Web产品内容方面,产品界面可以理解为是建立在因特网基础技术上的人机界面。舒适美观的视觉界面设计会对用户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让用户在与网站界面进行交互时产生愉悦的感觉。ConstantineStephanidis从界面设计角度出发,认为用户特征、市场竞争、用户需求分析和目标定义以及项目的资源计划等是影响界面设计的因素[46]。随着用户体验目标不断升级,界面设计也以自然舒适的人机交互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为重点目标进行发展。在本课题研究中主要涉及到的内容为Web界面设计,其中包括网站界面布局、界面色彩、信息设计、信息内容等方面的要素,这些要素会影响用户在搜索过程中的用户体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在帮助企业改进现有产品,挖掘用户需求,提升产品用户体验是非常有效的。在这一流程中,主要包括需求采集、需求定义、设计、评估。(1)需求采集是把用户的需求进行提取、分类、整合,明确使用目标产品的用户,包括用户的使用环境和使用的背景。(2)需求定义是指对最初的功能进行进行定义并分类。(3)设计是在以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产品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原型。(4)评估是指把用户行为、反馈建议等内容作为主要的参考标准的设计评价,通过真实的用户对产品进行评价,对产品的用户体验提升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具体分析与评估方法包括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可用性测试、卡片分类法,具体分析方法需要根据产品特性和所处产品开发阶段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2.3.2用户体验影响因素研究内容用户体验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用户技术或产品采用(technologyorproductadoption)的主要因素领域中,用户技术或产品采用研究内容理论性和实践应用性较强。技术与产品采用因素研究目的为分析用户最终采用或者使用某些产品与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对用户行为产生影响的关系以及影响程度的大小。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影响因素研究就是对用户最终使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因而移动图片搜索引擎影响因素研究可以借鉴用户技术和产品采用17
的主要因素研究方法,而这些方法在用户体验领域已有较普遍和成熟的应用。针对影响用户技术和产品采用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理论,EverettRogers提出了创新推广理论(InnovationdiffusiontheoryIDT),信息系统学者FredDavis和RichardBagozzi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TAM)。这些关于技术与产品采用影响因素的结果内容能更帮助对于研究哪些用户体验影响因素可以影响用户行为以及产品改进和优化的方向[47]。HertaHerzog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Usesandgratificationstheory),Morgan,R.M.等围绕商业推广关系的承诺的信任模型(Commitment-TrustMode)分析某些网站具有很好的用户粘性[48]。苏君华等通过技术接受模型(TAM)结合用户体验根据调查报告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和搜索引擎的特点,构建出面向搜索引擎的用户接受模型[49]。单鹏通过结合技术模型(TAM)对C2C购物网站用户体验进行研究,并分析出用户网上购物用户体验影响因素[50]。在研究用户体验影响因素方法上,较多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用户的观察和访谈对用户体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索,之后通过问卷调研等定量方法收集问卷,并通过数据统计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的作用以及其所占的比重。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内容中需要分析用户使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影响因素,也就是对用户最终使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因而移动图片搜索引擎影响因素研究可以借鉴用户技术和产品采用的主要因素研究方法,如TAM理论模型,而这些方法在用户体验领域已有较普遍和成熟的应用,因而分析用户使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影响因素可以借鉴该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2.3.3用户体验量化与评价用户体验评价是基于用户的角度,衡量目标产品、系统或服务的体验,通过有效的评价方法来发现产品在开发过程中或已上市后存在的体验问题,之后对产品存在问题进行改进从而进一步从产品整体上进行用户体验迭代优化。在互联网产品研发过程中有许多针对设计产品的研究方法,例如用户访谈、用户问卷、日记研究、焦点小组等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产品最终的用户体验效果。然而评价已具有一定用户量级且应经进入应用市场的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评价,互联网产品业内尚无统一的评价方法,较为常见的为可用性评价,但可用性评价并不能满足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评价,因此仍需要其他评价方法对用户体验评价进行补充和细化。1.Web领域用户体验评价内容18
WhitneyQuesenbery提出在可用性维度将用户体验评价原则分为:有效性(Effective)、效率(Efficient)、吸引力(Engaging)、容错机制(Errortolerant)、易学(Easytolearn)[10]。WhitneyQuesenbery5E原则,如图2.6所示。有效性(Effective):即软件或系统可用能够协助用户实现使用目标。效率(Efficient):即完成工作的速度,可以根据实际任务进行详细的定义。吸引(Engaging):即界面对用户带来的吸引力即用户带来情绪上的影响,例如愉悦感、满意度。容错(Errortolerant):容错包含产品防止错误的程度以及帮助用户从错误中恢复正常。易学(Easytolearn):产品或系统易于学习,用户可以快速进行使用,用户可以再长期使用过程中可以发掘和使用更多功能。图2.6WhitneyQuesenbery的5E原则(2)RobertRubinoff评价模型RobertRubinoff将品牌(Branding)、可用性(Usability)、功能性(Functionality)、内容(Content)作为用户体验评价要素,并提出评价四要素对用户体验进行量化[9]。品牌(Branding)包括在网站中所有代表产品赋予的品牌项目信息内容。可用性包括网站导航和网站易用性。功能则包括所有技术方面的应用并通过网站提供给用户最终的交互功能。内容指的是网站信息内容,包括文本、图像内容等。最终结果的量化过程为:针对每个要素分解为具体问题指标,通过用户进行打分并最终通过蜘蛛图表的形式展现,如图2.7所示。19
图2.7RobertRubinoff评价模型(3)用户体验的蜂巢模型(UserExperienceHoneycomb)PeterMorville提出用户体验的蜂巢模型,包括有用(Useful)、可用(Usable)、合意(Desirable)、可寻(Findable)、可及(Accessible)、信任(Credible)、价值(Valuable)六个方面解释用户体验模型。有用(Useful),需要根据产品实际情况判断产品或系统服务是否有用,能否通过使用创造性解决办法使得方案更加有用。可用(Usable),基于人机交互的界面需要容易使用,网站可用性是必要的但还远远不够。合意性(Desirable)指情感设计的各个方面。可寻(Findable),网站设计需要有导航可使用户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Accessible(可及)即网站在满足高效使用的同时也要适合残障人士的使用。信任(Credible)即影响用户网站产生信赖感的因素。Valuable(价值)即网站产品可以带来的经济价值或客户价值。图2.8用户体验蜂巢模型2.用户体验评价方法构建用户体验定量模型进行评价是应用范围和适用性较强的用户体验评价方法。用户体验定量模型主要通过运用一些数理方法,例如结构方程、多元线性回归、线性与非20
线性等构建用户体验和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模型。直接评价方法是指通过调查目标设计用户体验调查问卷,通过收集调查问卷数据并经过数据分析后得出各项体验指标得分和构成要素,或者通过用户行为与生理测量方法,例如眼动追踪、脑电波等方式按照一定要求和标准进行评价。(1)构建模型方法Law提出用户体验评价的基础是构建用户体验模型,且认为用户体验评价应该聚焦于指标权重以及总体的用户体验评价[51]。Hassenzahl等用情感、交互、用户需求三个方面考虑总结出用户体验模型,并提出运用产品美学提升用户体验,保证用户体验的基础和核心是用户体验质量[52]。O"Brien和Tom提出从用户参与构建用户体验模型,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影响用户体验因素并利用数学结构方程确定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53]。(2)用户体验的直接评价法用户体验直接评价方法指用户与目标产品产生交互行为后,根据提前设计好的评价指标和项目指标对用户直接进行问卷调查,或者在用户使用目标产品时对用户行为和生理进行测量,例如可利用眼动测试设备和测量脑电波设备等反应用户体验的指标进行直接测量,最后通过测量数据分析来评价用户体验的情况。用户体验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用户访谈、问卷调查法和行为生理评价,问卷调查法作为作为最广泛应用的用户体验评价方法,问卷调查需要根据目标产品用户体验各项目详细指标设定问题,从而问卷调查收集用户对目标产品的主观感受以及反馈建议。问卷调查不仅可以对用户体验构成要素进行测量,也可以对目标产品整体用户体验进行评价。运用问卷调查进行用户体验评价,首先将目标产品用户体验构成要素细分为相应指标并根据相应指标设计相应问题,每个问题都设置评分选项。较有代表性且适用范围较广的评价量表有:用户交互满意度问卷(QuestionnaireforUserInteractionSatisfaction,QUIS)、有效性、满意度、易用性问卷(Usefulness、Satisfaction、EaseofUse,USE)、网站分析和测量问卷(WebsiteAnalysisandMeasurementInventory,WAMMI)和美国客户满意度指数(TheAmercianCustomerSatisfactionIndex,ACSI)[54]。在用户体验评价中会涉及到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根据苏文华总结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中,相对评价目标是将评价对象尽量区分开,评价指标可以使用方差指标衡量并以方差信息量数值判断单项指标的权重[55]。孟生旺提出将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差系数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经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即为信息量权重[56]。这些方法已经在用户体验研究领域广泛应用,孙腾飞在手机新闻客户端中实际使用权重概并获得手机新闻客户端21
的评价模型[57]。尹志博在用户体验领域中量化研究中实际应用权重方法,并对每一个特征指标进行百分制打分[58]。通过对Web领域用户体验理论的深入研究,包括用户体验影响因素以及用户体验用户体验评价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入理解,移动图片搜索引擎较适用Web领域用户体验研究内容,对影响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影响因素可以借鉴前文对用户技术和产品采用理论的研究方法和模型,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评价可以借鉴现有用户体验评价方法,如用户体验的直接评价法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问卷量表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等。通过对理论与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为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评价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2
2.4本章小结本章首先针对搜索引擎理论概念、用户体验理论概念、用户体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之后对适用于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Web产品用户体验研究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分析Web领域产品用户体验研究内容以及“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从技术与产品采用影响因素研究角度,总结适用于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影响因素研究方法。23
第3章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构建和影响因素分析Norman情感化设计理论、James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等理论已经在互联网产品中进行了广泛应用,该理论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根据用户体验理论与方法,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AM),深入理解用户使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时的信息检索行为阶段,从而尝试构建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并以模型为基础,基于前文Web领域用户体验研究内容中的信息架构、视觉界面设计、内容有效性、情感体验方面进行分析,为用户体验影响因素以及用户研究内容奠定研究基础。3.1理论基础3.1.1技术接受模型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TAM)TAM模型由Davis经过几次修正后正式提出,目前在信息技术领域被广泛用于研究人们接受或采纳一种信息系统的行为意向模型[59],如图3.1所示:图3.1技术接受模型模型中“系统实际使用”是由“行为意图(Behaviorintention)”直接决定的,“行为意图”则决定于“有用认知”(pereeivedusefulness,Pu)与“易用认知”(pereeivedeaseofuse,pEOU),也就是影响用户技术和产品采用的主要因素是用户能感知到的有用性和易用性。感知的有用性(perceivedusefulness)反映一个人认为使用系统或产品对工作任务或生活有积极影响的程度;感知的易用性(perceivedeaseofuse)反映一个人认为一个具体系统或产品容易使用的程度。TAM模型描述了用户根据自身需求,通过外部因素作出判断。TAM模型描述了用户行为发生的过程,通过用在过程中对“有用”和“易于使用”的态度从而触发用户行为。“外部变量”包括系统设计特征、外界社会影响、组织结构、用户自身特性等等变量,这些“外部变量”都会通过有用认知(Pu)及易用认知(pEOU)间接地影响用户的使用产24
品或技术意图与实际使用行为。随着技术接受模型的发展,该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信息技术产品中,例如购物网站、万维网、网上数字图书馆等。3.1.2Norman情感化设计理论随着用户体验在各个领域中的深入发展,Web产品可用性研究并不能够满足日趋多元化的用户体验领域。Norman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类认知事物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用户体验层次并将情感的层次分为:本能层次、行为层、反思层次[3],如图3.2所示产品的反思水平形象和印象产品的操作和效用;功行为水平能、易读性、可用性等产品的外形,包括视觉、触觉本能水平和听觉图3.2Norman情感化设计层次在本能层次跟用户对产品的第一反应有关,也就是用户即刻的情感效果。产品形状外观以及产品材料的纹理、材料类别等所产生的生理触觉,都会对本能层次设计的情感反应有影响。本能层次可以对应到产品的外形,包括用户视觉、触觉、听觉等人类本能性的反应。在行为水平跟产品操作和效用相关,包括产品功能、可用性、易读性和物理的感受。最后上升到用户的反思水平,涉及到用户情感方面,例如对于产品的形象和印象感受等。3.1.3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理论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进行用户体验研究,应首先基于用户的视角分析用户与产品交互过程。用户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交互行为主要体现在用户信息检索行为,因此通过对于用户信息检索行为分析,更深层次理解用户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交互过程。1.信息行为概念25
用户如何在因特网海量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并通过检索行为获得信息是整体研究用户使用图片搜索产品的基础[60]。Krikelas提出当人想要寻求某种信息来满足自身需要,为满足这种需要所参与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是信息行为。根据不同学者对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可以将用户信息行为概括为:用户的信息行为是用户为了满足信息需求产生的行为,它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指向某种有待满足的信息需求。人们要根据一定“策略”搜索目的性信息,是因为用户自身注意力是有限的,而“策略”就是用户接收信息的步骤和方式。信息理论专家莫尔斯提出人接收信息的方式从大体上可以分为整体理解、顺次探索、随机获得三类。整体理解是指人们首先对认知对象产生整体印象,再接受其目的性或者兴趣驱使人们进一步进行认知。顺次探索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目的顺序注意到客观对象。随机获得指在无特别差异外界刺激情况下,人们随机地注意到外界环境中的某些对象,这些探索顺序与用户的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有关[61]。Card等人将人类信息处理范式基于心理学内容以及基于任务的交互方法总结出简单模型[62],如图3.3所示。图3.3人类信息处理范式模型人类信息处理范式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包括感官输入子系统、中心信息处理子系统、动作输出子系统,这种划分与计算机之间主要单元划分非常相似,在图中根据模型总结出的闭合环路。简化信息处理模型如下图所示著名心理学家DonaldNorman基于心理学与人机交互学提出个体七阶段活动模型结构,从而描述个体如何完成一个活动。Norman认为个体26
从目标开始[63],如图3.4所示。图3.4个体七阶段活动模型结构2.用户信息行为方式(1)用户信息查询行为网络用户最主要的信息行为之一就是信息查询(informationseeking),网络用户的信息查询行为可通过信息检索行为与信息浏览行为来完成[64]。网络用户信息检索行为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搜索引擎工具来满足特定信息需求的行为。用户没有特定信息需求目标的网上信息查询行可以称之为用户信息浏览,用户有明确信息内容目标且能具体表达信息需求的信息查询行为可称之为用户信息检索。当用户使用图片搜索工具进行信息的查询,表明用户有明确目标并且按照描述性表达进行检索并获得满足用户需求的图片内容。(2)信息交互行为信息交互行为也是信息行为最显著地功能之一,借助图片搜索工具,用户可以通过图片搜索的人机界面进行互动来查询信息。本课题所指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只涉及到用户与图片搜索界面产生的人机交互,而不涉及到用户与用户之间信息交流的行为。根据以上理论分析,用户信息行为受到用户背景、界面布局、页面设计、交互表现形式都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差异化影响。移动图片搜索用户体验需要分析用户在搜索过程的行为,才能更好对用户体验有更深层次了解。3.用户信息检索行为阶段27
用户的信息检索性是用户在使用搜索引擎查询信息的主要行为,信息的检索是一种目标型、有计划、直接得表达搜索需求的信息检索行为。Marchionini对网络信息检索过程的研究提出了用户网络信息检索行为模型,如图3.5所示。图3.5用户网络信息检索行为模型该模型包含用户以下行为:用户最初接触并接纳一个信息问题,对问题进行定义并理解后选择某个检索系统,之后进行构造查询并执行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评价,提取利用检索结果中的信息,最后重复该流程进行思考或停止行为[65]。基于Marchionini的理论,邓小昭等学者将狭义的网络信息搜索过程总结为三个阶段:用户需求的形成阶段、基于用户识别与表达内容的检索阶段、检索结果的获取和利用阶段[66],如图3.6所示。图3.6网络信息搜索过程3.2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构建3.2.1用户体验理论及模型分析随着用户体验在各个领域中的深入发展,应该结合用户的认知从而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研究TAM模型、JamesGarrett网站用户体验要素、Norman情感化设计层次目的是为移动图片搜索用户体验模型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James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主要是在网页设计中对用户体验产生的影响,因移动图片搜索产品是基于移动端网页,所以James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理论对本课题有一定借鉴性,例如对网页的功能设计、内容设计、界面设计、视觉设计进行分析并得出的结论,但同时该用户体验要素理论也有局限性,该用户体验要素理论主要从设计角度进行用户体验的分析缺乏对于28
用户自身认知的分析。在本课题前文中对于用户体验模型进行了理论研究,在模型中提到了Norman情感化设计层次,分为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反思层面,Norman情感化设计理论对James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用户心理认知方面分析的不足进行了补充参考,并从用户使用产品产生的使用感受和心理感受进行情感分析,总结了情感的基本规律,因此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的研究中可以借鉴上述分析的情感层次理论以及James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理论。3.2.2用户信息检索行为阶段分析本课题将基于用户行为阶段模型和用户网络信息检索过程模型将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检索图片行为概括为三个阶段: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的需求形成阶段、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的检索阶段、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检索结果的获取和利用阶段。第一阶段: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的需求形成阶段用户检索行为的产生基于用户对信息整体理解,进而产生对图片信息认知的需求。该阶段是用户搜索行为流程的第一阶段,即用户检索信息需求的形成阶段。第二阶段: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的检索阶段在用户检索过程阶段,检索过程是用户在检索信息过程中的最主要阶段。在该阶段用户检索流程可总结为:将信息需求表达为有若干关键词组成的检索表达式,用户通过搜索界面进行检索交互行为,对检索结果内容进行过滤后确定相关检索结果。第三阶段: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检索结果的获取和利用阶段用户利用搜索引擎获得信息的目的对搜索引擎产品的用户体验评价有很大影响,在该阶段搜索引擎产品用户体验体现在搜索结果是否满足用户对检索结果信息的期望。3.2.3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基于搜索引擎工作流程原理,本课题从用户信息检索行为阶段出发,结合搜索引擎原理与工作流程分析涉及到用户因素的搜索流程,移动端图片搜索用户体验主要基于用户获取信息搜索行为的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即用户搜索过程中,用户与搜索框与搜索界面产生交互、获取搜索结果信息并利用的阶段,明确用户使用搜索引擎完成搜索任务的流程对明确图片搜索用户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用户使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时,用户信息检索阶段分为:用户搜索行为阶段、搜索29
结果获得和利用阶段,根据用户使用图片搜索行为阶段和产品可用性、功能等的印象,用户会产生本能、行为、反思层面的心理模型。在该心理模型中,本能层面是用户对图片搜索引擎即刻的心理感知,行为层面是用户在信息检索行为阶段中的交互操作行为,反思层则是用户搜索行为阶段和搜索结果获得和利用阶段后对于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效率和使用感受的整体印象。TAM模型运用到用户使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产品的过程中,就是用户通过图片搜索引擎界面、搜索引擎界面内容产生有用及易用的认知在用户检索过程中的主观性心理感受,也就是TAM模型中的“想用态度”,用户主观性的“想用态度”决定了用户在使用搜索产品时的实际行动。通过研究各具体要素来评价整体的用户体验,其内涵是将复杂的系统简化为多个具体的指标来反映整体的情况。TAM模型中“有用”或“易用”的“外部因素”通常会根据不同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例如在网站中分析用户使用的情况以及用户的主观评价,通常会使用“网页功能”“网页内容有效性”等因素来研究用户体验情况。本课题移动图片搜素用户体验的模型以及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者“外部因素”的角色。James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以及Norman用户体验心理模型已在网站、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将用户体验模型完全移植到移动图片搜索的用户体验模型仍需根据图片搜索的特性和用户反馈进行修改和调整。根据前文理论分析以及用户使用图片搜索信息检索行为阶段,本课题提出以用户为基础,将用户网络信息检索行为中与搜索界面产生的交互行为主导,用户在搜索行为结束后的使用感受和持续使用意愿作为移动图片搜索综合用户体验的结果,提出基于用户网络信息检索行为结合Norman情感化设计理论、James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构成移动图片搜索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并将此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总结如图3.7所示:30
图3.7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在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中,本能感官层面的内容主要是用户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界面的视觉体验,图片搜索引擎界面的视觉呈现因素以及搜索引擎整体界面设计因素是影响用户感官层面体验的要素。在交互行为层面,用户产生的交互行为主要产生在用户搜索行为阶段和搜索结果获得和利用阶段,图片搜索的功能因素、内容因素、交互因素、性能因素成为影响用户在该阶段的用户体验。心理反思层主要是指用户的情感体验,主要包括用户在使用图片搜索后对于产品的感觉和后续持续使用的意愿。通过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的构建,是分析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影响因素的基础,只有确定用户体验的层次和理论依据方向后,才能根据研究模型对影响的要素进行细化分析研究。3.3移动图片搜索用户体验影响因素分析3.3.1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信息架构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分析通过分析用户在使用图片搜索产品时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用户信息检索行为受到用户信息认知的影响,图片搜索的信息框架会对用户的信息认知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会对图片搜索整体用户体验造成影响。信息架构并非是真实网页中的现实体现,而是作为网站的一种抽象概念而存在。用户在使用网站时的用户背景和对网站的认知是通过信息构建来完成的,也是用户在进行信息检索过程中形成的体验。信息架构研究应用在网页产品中的焦点则应是呈现给用户的信息是否合理且具有实际意义。信息设计的主要特点是上是意义构建,以何种方式呈现大量数据,使得人们很容易的理解并应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主要帮助用户快速得搜索查询图片信息,用户通过在搜索框内输入信息关键词从而在结果中浏览或使用搜索到的图片内容。快速、便捷是搜索引擎的特点,很多搜索引擎的组织系统、导航系统都简洁明了,使得有针对性查找信息的用户在短时间内触达信息,例如谷歌图片搜索主要界面,图3.8所示。31
图3.8谷歌图片搜索主要界面当用户在面对互联网海量信息时,用户的耐心在逐步下降,用户使用搜索工具目的是需要快速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内容,如果搜索进程过于复杂或不容易使用,用户则就会放弃信息检索行为,而这对于搜索产品是非常大的弊端,因此图片搜索引擎的信息架构设计必须简洁,便于用户使用,从而避免用户终止检索行为,结束使用搜索引擎工具。不同的用户使用图片搜索的特点也具有差异,根据用户目标的差异,可以将图片检索用户分为目的型用户和浏览型用户。目的型用户更加关注图片检索内容的准确性并过图片搜索找到答案。例如目的型用户希望查找某位明星剧照作为手机背景,这时用户只关注搜索结果图片内容是否是该明星以及是否是该明星的剧照。浏览型用户不会将检索内容的准确性作为唯一标准,而是无目的浏览查看图片,例如浏览型用户会搜索“明星”等概括类的检索词语,因而用户只是希望在搜索结果中看到明星图片而非具体某个明星。移动图片搜索系统包括搜索框、搜索按钮、相关检索词导航栏、搜索结果页组成。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搜索引擎是用户检索信息主要的工具和实现方式,用户通过搜索系统能够准确迅速地找到满足目标需求的信息内容。以百度搜索为例,信息搜索系统在搜索首页包含了搜索的快捷按钮、热点检索词类目、个人中心,在搜索结果页包括相关检索词导航栏、搜索结果页图片内容等元素,如图3.9所示。32
图3.9百度图片搜索界面在搜索结果内容中,用户可以针对在结果中的浏览情况点击图片进入图片详情页查看图片,或者可以在搜索框进行第二次搜索。搜索系统功能组织结构图如3.10所示。图3.10搜索系统组织结构图通过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信息架构对用户体验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图片搜索系统的信息架构对用户信息认知和信息检索行为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系统信息结构主要体现3个方面,包括导航组织结构、简洁一致性、顺序性,如表3.1所示。表3.1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信息架构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导航组织在网页中的位置和风格固定且便导航组织结构化于用户识别和查询信息图片搜索系统信息图片搜索信息的分类体系结构简洁、准确架构简洁一致性无误,用户可以方便地辨别记忆顺序性按照大部分用户的视觉认知使用习惯对信33
息排列方式进行组合呈现3.3.2移动图片搜索引擎视觉界面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分析1.视觉界面设计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分析EdwardTufte通过研究与设计提出了用良好的视觉表现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例子。清晰的表达能够带来清晰的理解,他描述了各种定量信息的方法,包括标签、不同颜色编码或者使用已知物体来帮助获得尺寸的概念,从而通过视觉属性控制信息层次[67]。网页页面中的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主要围绕网站核心功能和网站核心内容进行,网站设计的根本依据是网页页面之间的逻辑层级关系。对于页面中较为重要的功能或内容,必须依照人的视觉原理进来进行设计和呈现,避免页面杂乱无章,没有视觉中心。用户在PC端进行网页浏览时,视觉轨迹整体呈字母“F”型。而由于移动端设备屏幕尺寸相对较小,因此用户视觉能浏览到移动端所有屏幕页面信息内容,在移动端页面中,用户的视觉轨迹则呈字母"L"型[68],如图3.11所示。图3.11移动端与PC端网页视觉轨迹作为图片搜索引擎代表,百度图片搜索和谷歌图片搜索框都至于页面顶部位置,且色彩背景简单直观而区别于其他图片与搜索框的影响。用户视线轨迹移动方式具有一定的模式,成功的界面设计应该是用户视线轨迹模式是一条流畅的路径形状,而非在页面中跳来跳去。其次,视觉界面设计应该为用户提供有效的选择和“引导”,如图3.12所示。34
图3.12百度图片搜索与谷歌图片搜索界面以百度图片搜索为例,界面搜索框、个人中心、相关关键词等内容都设计在主页顶端明显位置。根据“视觉搜索”领域的大量研究,发现自上而下式视线容易使得用户更高效地选择到优质的视觉内容[69]。以百度图片搜索和谷歌图片搜索为例,在图片搜索结果页中,图片的排列方式都设计为自上而下式“瀑布流呈现”,可以直观展现各项内容并方便浏览经常更新的内容。在百度图片搜索结果页中,主要层级内容采用字号偏大字体或者有明显区分的字体来表示,例如搜索框和搜索功能按钮,采用了字号偏大字体进行区分;对于相对次要的信息可以采用较小的字体表示,例如图片搜索结果页面相关搜索词功能区域运用了较小的字体进行进行标注。因此,通过运用字体字号、颜色、字段缩进等方式进行视觉页面布局,对信息内容视觉展示具有一定积极的影响。(1)图片搜索视觉设计的一致性网站中所有网页的视觉设计风格都会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字体和色彩的一致性、主要界面功能布局的一致性、以及界面标志元素的一致性[70]。网页界面标志的一致性。通常来说,一个企业的产品会使用企业的标志作为界面的标志,若产品的不同界面出现不同的标志,则用户会对产品可信度产生质疑。百度搜索和谷歌搜索旗下已发展成为较多垂直搜索类别的搜索引擎,包括图片搜索、小说搜索、视频搜索等。尽管有这么多不同的垂直分类,但每个页面的企业标志都采用一致性的视觉设计,使用户对企业产品一目了然,如图3.13、图3.14所示。35
图3.13百度搜索视觉一致性设计图3.14谷歌搜索视觉一致性设计界面字体及色彩的一致性。以搜索引擎为例,其界面中显示超链接的颜色与样式具有一致性,这样用户会因为因超链接一张性的颜色和样式使得用户能够在其他搜索界面中快速识别出超链接内容,从而增加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的效率。在百度图片搜索中,界面色彩以白色为主要色彩,蓝色、灰色部分色彩基调,使得整个搜索引擎色调简单一致。另外在其他垂直搜索板块,例如音乐搜索等都是使用了相同的主色调和字体样式。(2)界面主要功能布局的一致性除一些特殊情况,界面的风格应该与产品主题风格和主界面风格一致。例如百度图片搜索界面的标志、导航、搜索框和搜索按钮都一直在界面的固定位置,不会随着页面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因而保证了特定信息内容在相对稳定的区域内显示。(3)界面元素一致性界面的图标和搜索输入框等界面元素的视觉表现应保持一致性。例如百度图片搜索36
与搜索图标、搜索按钮、搜索框等元素样式都与百度搜索主体元素样式一致。2.图片搜索视觉设计的信息呈现与表达用户在对网页进行快速浏览时,即使网页的内容设计非常吸引用户,但是如果这个页面视觉表现无法使得用户进行快速浏览,用户则很可能因为在短在时间内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内容而选择离开网页。用户在使用图片搜索时,主要目的是在短时间内查找到相关的图片内容,因此图片搜索需要非常重视图片内容的展示方式。图片界面视觉信息的呈现于表达取决于网页或产品对图片的不同需求,由此图片在各类页面展现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图片搜索界面中的主要内容都是图片,因此对图片内容、色彩、清晰度都有一定的要求。经过统计计算,百度图片搜索、搜狗图片搜索图片占比为分别90%、92%,如图3.15所示。图3.15百度图片搜索与搜狗图片搜索图片占比为了让给用户在较短的时间内浏览图片的效率提升,很多图片搜索引擎的图片展示使用两列式瀑布流形式排列,图片瀑布流错落有致并降低了界面的复杂程度,节省了界面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的视觉疲劳。在界面设计中,不同区域会通过不同的内容表达方式帮助用户浏览内容和记忆。例如在百度图片搜索中,界面会在不同的区域使用标记、分割线、图像、列表等元素,以方便用户进行辨认。界面视觉设计要对用户的注意力进行合理得分配,界面设计应该突出主要信息,从而引导用户注意力位于主要区域。过于闪烁刺眼、重复的动画会使得用户分散注意力,从而对用户浏览界面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百度搜索和谷歌搜索视觉界面设计,如图37
3.16所示。图3.16百度搜索与谷歌搜索界面布局两个图片搜索引擎都以白色为主色调,灰色黑色为辅助色调,不同的区域以分割线区别,这样有利于用户浏览图片内容。3.3.3信息检索内容有效性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分析通过前文对于移动图片搜索引擎概念的描述,可以明确移动图片搜索引擎是用户在移动终端通过搜索行为在普遍互联网中查找到自身所需要的特定图片或相似图片的垂直搜索引擎,目的是能够在海量图片信息中找到与自身需求相关的内容,因此搜索内容的有效性是影响用户使用图片搜索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1)图片相关性相关性评价是指检索内容是否出现与用户查询请求相关的文档。从搜索引擎自身特性出发,用户使用搜索引擎为了获取用户想要搜索相关的信息,因此检索的内容有效性首先取决于检索结果中与用户检索关键词内容的相关性[71]。信息检索系统的有效性是针对检索系统的检索结果做出的评价,主要包括相关性、准确性、有用性,其中准确性和有用性依赖于用户个人喜好和用户自身背景导致这两项评价指标主观性较强,因而并不容易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价,所以在一般评价信息检索系统时只使用相关性作为评价指标。在很多检索系统应用中,检索系统后台根据用户的行为日志发现用户倾向于查看在查询结果页排序靠前的相关资源用户翻页记录显示用户在检索结果页中会翻动1至3页内容,如在前几页用户并未找到符合需求的信息内容,则会重新输入新的关键词进行检索或者38
直接退出关闭搜索引擎的极端情况,为了避免出现用户跳出搜索引擎的情况就需要把用户关注且最满足用户需求的检索结果排在结果的前面[72]。(2)图片数量从用户角度出发,用户在使用图片搜索进行信息检索过程中会对检索内容的数量有一定要求,数量过少、单调、不丰富的图片结果会对用户的体验造成影响。(3)图片质量用户在图片搜索结果的获取和利用阶段会涉及到图像的基本概念,如像素、分辨率等。图片检索质量在用户感知中涉及到图片清晰度,实际上图片的清晰度就是图片像素,也就是用户可以感知到的图像“小点”。图像的清晰度由图像像素大小决定,图片越清晰则代表图片像素越大。图像检索质量包括:清晰度、图片遮挡、图片内容、图片重复。图片遮挡是指图片有明显画面杂质,例如马赛克、留白、版权水印或水印叠加,但不影响主体识别和视觉效果。图片内容则是根据用户搜索需求,无不良图片或不适合给一般用户展示的敏感图片,图片内容受不同用户主观感知的影响不容易进行客观定量分析,重复图片则是指在搜索结果中是否出现完全相同图片。3.3.4用户对移动图片搜索情感体验分析产品能够影响用户情绪的原因在于人类总是以拟人化的态度对待事物,在认知行为阶段所积累的感受会最终作用在用户的情感中,从而体现在用户对待产品的行为和态度上[73]。用户通过与图片搜索界面的交互行为产生了各种情感体验并获得各种信息反馈,而用户体验研究内容就是用户在使用目标产品时对产品或系统产生交互行为的不同类别的体验感受[74]。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人类认知功能会包括价值判断、理性思维等。情感认知体验是用户对搜索引擎做出的情感反应能理,情感体验在图片搜索引擎中的体现可以是用户在使用图片搜索产品过程中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图片内容的某种便捷感。用户在使用搜索产品时不会感觉到复杂混乱,能够感受到兴趣,并对搜索产品产生信赖感。图片搜索在图片详情页设计了点赞、分享等功能板块,引导用户进一步融入搜索产品的氛围。用户对于产品的易用性、便捷性、满意度等主观情感都属于用户对产品的情感体验。3.5本章小结本章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以及Norman情感化设计理论与JamesGarrett用户体验39
要素、用户信息检索行为阶段为理论基础,构建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并以研究模型为基础,从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信息架构、视觉界面设计、检索内容有效性以及用户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情感体验方面分析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并将影响方面进行整理总结。40
第4章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研究分析用户体验的研究对象就是使用该产品或系统的用户,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同样是用户体验的宗旨和原则。作为产品的用户,他们对自己需要的服务和产品具有自身的需求,设计师需用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理解后进行产品设计。用户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用户的认知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得到用户对产品的反馈并对目标产品进行用户体验评价,进而作为对互联网产品设计形成重要的依据。用户体验研究一般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才能够更全面得对用户体验进行研究。4.1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定性研究4.1.1定性研究目的与方法定性研究是(qualitativereararch)以小样本为基础的无结构式的、探索性的评价研究方法,其结论是对事物的本质、趋势方面的认识,因此得出结论比较有限不具有普适性,发现的问题不能够直接推广到更多的人群中,但非常适合用来进行提出新观点和发现新问题。定性研究目的是对课题的研究对象有更深层的理解和认识。通常研究方法包括:焦点小组、深度访谈、隐喻分析、有声思维、卡片分类、日记法等。定性研究样本较小,更侧重于研究的深度并非广度。深度访谈(depthinterview)由专业访谈者与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属于访谈时间较长、访谈内容细致深入的非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与日常对话非常相似,访谈者对访谈内容有大致访问目的,与用户针对每个要点进行进行自由交谈,对于答案内容的顺序和详略没有特定的要求。本课题希望通过与使用过图片搜索产品的用户进行深度访谈,可以最大程度的了解用户对于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的反馈,从深度访谈中对于了解到的反馈信息和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出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并对3.4节提出的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影响因素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为后续的定量研究和用户体验具体因素提供依据。4.1.2定性研究调查对象(1)本课题研究对象为使用过移动端图片搜索的用户,即用户通过移动端搜索工具进入到图片搜索引擎的用户,移动搜索工具通常包括:手机移动端浏览器、手机搜索41
类APP(例如百度搜索、搜狗搜索、Bing搜索等)、手机内置桌面综合检索接口搜索。根据艾媒资讯对中国移动搜索市场研究报告的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移动搜索用户年龄为26至35岁用户占整体移动搜索用户数量53.5%;其次是18至25岁的用户,占整体移动搜索用户数量17.5%,移动搜索用户整体呈现年轻化的特点[75]。要根据数据基础选取有代表性用户,就要建立用户画像确定用户访谈目标用户。用户模型建立在一系列真实数据(Marketingdata,Usabilitydata)之上的目标用户模型。通过用户调研去了解用户,根据他们的目标、行为和观点的差异,将他们区分为不同的类型,然后每种类型中抽取出典型特征,赋予名字、照片、一些人口统计学要素、场景等描述,就形成了一个人物原型。根据移动搜索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数据进行用户画像构建,所得用户画像如表4.1、表4.2所示。表4.1用户画像1需求型用户:有图片使用需求时才会搜图用户行为用户需求性别男常在网站上看新闻,多效率、高质量、无水年龄32岁在工作是使用电脑,会印、丰富资源学历大专在网上找图片素材制地域广州作PPT职业普通公司白领收入月入5K表4.1用户画像2打发时间:不会特意搜图片,根据兴趣搜索用户行为用户需求性别女课余喜欢看娱乐八内容时效性、丰富资年龄24岁卦,有跟自己喜欢的源学历研究生在读明星相关的新闻会搜地域山东索图片,是个小购物职业学生狂结合以上分析,对深度访谈用户具体招募条件为:有成熟的移动智能手机使用经验,使用过移动图片搜索产品并有搜索经验。用户背景以18-35岁用户为主要访谈对象,男女性别比例相同并挑选6个用户。用户职业背景领域应遍及各个领域,防止因用户专业背景对用户产品体验产生影响。最终确定的定性访谈测试中,年龄分布在19-35岁之间;本次访谈对象的人数设定42
为6人,其中包位3位女士,3位男士。职业包括在校大学生、自由职业、兼职演员、IT、财务、文职人员等,均对图片搜索有着丰富的使用经验,用户访谈用户基本情况如表4.1所示。表4.3用户访谈用户基本情况用户编号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手机品牌屏幕尺寸用户一女19本科学生大一三星5.5用户二男22高中自由职业小米5以下用户三男20大专兼职演员小米5以下用户四男28本科ITiphone5.5用户五女32本科财务VIVO5用户六女35本科文职小米5.5续表4.3用户访谈用户基本情况用户编号访问入口搜索内容用户一自带浏览器朴灿烈、手链编发、凤姐、西游记图片用户二自带浏览器颜卓灵六弄咖啡、变形金刚5、小米5用户三QQ浏览器尤克里里琴谱、摄影图、微信表情用户四手机百度浏览器科比、汉兰达、iphone壁纸、头像用户五手机百度浏览器陈法拉、马卡龙、同道大叔头像用户六自带浏览器美短、蘑菇帽、端午节图片、手机壁纸4.1.3用户访谈内容本次定性研究首先结合前文理论综述研究,设置好访谈问题(封闭式和开放式),设计访谈提纲(见附录A),访谈过程根据需要打乱设置的问题或者提出新的问题。本课题希望通过深度用户访谈根据描述发现用户在使用图片搜索产品时的反馈建议。访谈采用一对一方式让用户根据自身搜索需求进行图片搜索行为,描述使用移动端图片搜索的使用情况以及相关的使用体验,通过交流引导的方式来获取用户在移动端使用图片搜索的特定需求,并挖掘可能会影响用户使用图片搜索用户体验的因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求用户阐述或展示使用操作过程以便于更好地观察和对用户进行提问,了解用户行为背后的内在需求,本次针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访谈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关于用户对移动端图片搜索的使用目标;(2)关于影响用户对移动端图片搜索用户体验的相关因素;(3)关于用户对目前移动端图片搜索的主观满意度以及行为;每个用户访谈时间控制在60-90分钟内,处于用户感觉较舒适的状态内,避免访谈时间过长引起用户疲劳。在访谈正式实施前,笔者为保证与用户的交流顺利而首先对访43
谈的目的和研究背景做了简要介绍,并告知用户经过允许使用录音设备,便于后期访谈内容的汇总和整理。4.1.4定性研究结果分析与总结以下是访谈用户在描述使用移动图片搜索时,对于影响用户体验因素的访谈内容总结,如表4.2所示。表4.2用户访谈内容总结经常使用的功因素总结归访谈对象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能和内容纳对标签词的内容表示不理解图片内容图片分类混乱界面广告下方广告区域过近担心误点击图片搜索访谈用户1视觉设计向上icon和全屏/缩放icon重合,影响使用图片下载赵同学交互设计不知道点击图片区域后能激活可操作状态功能设计详情页放大状态下无法点击激活可操作状态表情图片直接调起社交app发送/保存至其中受下方广告影响,觉得图片具有广告性质界面广告精确性不够,结果不符合预期图片内容访谈用户2图片的清晰度图片搜索便捷性孙先生广告数量有点多图片详情页功能设计由图片详情页返回结果页操作不便视觉设计误认为广告是图片来源图片内容跟搜索内容不相关图片搜索图片内容广告样式不一致图片下载界面广告访谈用户3页面有点混乱,需要功能不易快速找到图片分享视觉设计章先生图片内容希望可以筛选图片详情页功能设计安卓手机希望设置默认的保存文件夹图片来源性能因素浏览的时候担心流量广告样式看起来低端功能设计广告容易误点击图片搜索界面广告访谈用户4功能点击激活后自主隐藏体验不舒适图片下载视觉设计胥先生搜索图片内容得美观丰富浏览图片交互设计搜索壁纸时用户希望增加图片信息图片分享图片内容增加简单图片美化功能访谈用户5双搜索框给我输入造成疑惑图片搜索视觉设计44
李女士非wifi时大图切换加载慢下载保存性能因素偶尔会有闪退的情况图片内容图片内容质量有的不高界面广告广告容易误点击有的图片内容感觉不适广告样式不一致界面广告图片搜索的响应时间性能因素访谈用户6加载图片有些慢图片搜索图片内容王女士有些低质量的图片排在前面图片排序推荐的相关图片搜索不是很相关高质量没水印的图片可以放在前面通过对6位用户的深度访谈发现,用户在使用图片搜索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功能包括:图片搜索功能、图片内容查看、图片下载/保存、图片详情页查看、滑动浏览图片等功能,而这些功能和环节也是出现用户体验问题较多的环节。较多用户认为图片搜索引擎的流程比较简单,他们对于移动图片搜索的认知学习层面上升到了对于搜索效率和检索内容的高质量。他们比较关注如何快速搜索到满足自己需求的图片内容,对于检索行为后的图片结果应用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图片的清晰度、图片跟检索词相关性、图案质量等指标都是用户在访谈中提到的内容。用户对于图片搜索的情感感知主要体现在搜索引擎的易用性和便捷性,对于图片搜索引擎工具类互联网工具产品比较关心搜索是否好用、搜索是否便捷,能不能快速找到想要找到的内容。本课题用户访谈目的为了验证和补充第三章提出的用户体验影响要素以及发现用户体验问题,因此将用户访谈过程中用户描述的具体问题或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统计,将用户使用体验问题和期望需求列表进行数量总结,如表4.3所示。表4.3用户提出和发现用户体验问题总结问题数量问题归类问题描述因素概括3性能体验流畅性、流量耗费性能6图片内容体验图片质量、图片相关性图片内容4广告样式误认为广告是图片来源广告受下方广告影响,用户认为图片3广告样式广告和视觉具有广告性由图片详情页返回结果页操作不3图片详情页返回功能功能便45
不知道图片详情页可以切换查看3图片详情页滑动切换功能和交互(认为看完返回才能看其他图片用户不知道更多中的“收藏”,点击3图片详情页功能区显示功能后收藏位置2关闭按钮关闭按钮不易点击功能图片详情页功能区交互用户认为功能点击激活后自主隐2交互问题藏体验不舒适4.1.5用户体验影响因素与指标总结通过分析用户访谈的内容,发现前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某些用户体验因素用户在访谈中并没有关注,并且有些问题针对的结果趋势较为相同,这种情况说明用户对于这些问题的识别或者说对于该类问题的体验并不深刻。综合前文的理论分析和用户访谈结果,将部分用户体验并不深刻的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要素进行删除,并将用户在访谈中多次提及的用户体验要素进行增加。通过访谈,得知基于理论研究中的各位要素并未都对用户产生影响或者对用户体验的影响程度他不大。用户在使用图片搜索进行图片信息内容检索过程中对于网页的各个层面的用户体验要素都有涉及,并将界面广告和性能体验要素加入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要素中,总结用户体验影响要素和相应评价指标,如表4.4所示:表4.4用户体验影响要素和相应评价指标体验影响因素说明用户体验影响因指标说明因素素指标页面视觉层次清楚易懂。视觉界面从界面视觉视觉界面一致性页面整体风格统一,各要素设计统一一致体验进行评价视觉界面美观性界面高效简洁、界面色彩和文字美观图片搜索功能能否满足搜索需求从功能上对功能有效性功能体验图片搜索引操作使用产品时以操作的最短路径达成擎进行评价效率目的是否检索出了在客观上与用户查询请求相关性相关的文档用户在使用图片搜索进行信息检索过程从搜索结果内容有效中会对检索内容的数量有一定要求,数量内容进行评内容数量性体验过少、单调、不丰富的图片结果会对用户价的体验造成影响。内容质量图片搜索结果质量结果排序有效性结果排序展示在前页46
页面菜单结构化,信息结构化、页面逻辑交互结构化结构化用户在界面中可以根据自身主观意识操从交互体验交互体验操作可控性作、触发功能,用户可自由选择页面显示进行评价内容和弹窗。用户在图片搜索引擎中的各种操作都能反馈及时性够得到准确、及时的反馈信息稳定性稳定性高,出现崩溃、闪退次数较少搜索引擎使性能体验流畅性加载速度快,整体页面流畅、无卡顿用性能评价流量消耗使用期间耗费的后台流量用户查询关键词展示符合上下文信息广相关性告搜索界面出界面广告广告数量搜索引擎广告与用户体验间的平衡现的广告广告位置、广告尺寸、广告内容影响用户广告干扰正常浏览搜索结果用户使用产高效便捷性搜索内容时不需要花费自己太多时间情感体验品后的情感易用性图片搜索引擎的功能简单易用认知满意度对图片搜索各方面是否满意根据总结要素,对影响要素和相应指标进行说明和定义。1.视觉体验(1)视觉界面一致性界面视觉风格一致,符合产品整体风格,与企业品牌价值相符。移动图片搜索内容针对用户设计页面需要简单易懂,要确保界面上所有内容外观能够准确地表述页面和内容之间的关系,每个页面都应该有清楚的视觉层次。每个界面中重要的内容需要突出显示,用户逻辑上相关的部分在视觉上也是相关的。好的视觉层次结构使得用户能够快速理解的方式对页面内容进行组织和区分。(2)界面美观性从用户较多出发,用户描述界面不会像专业人士对界面进行专业的评价。通常会使用界面美观性来解释用户对界面的感受,界面美观包括:界面高效简洁、界面色彩和文字美观,优秀的视觉界面秉承简洁高效的原则。界面文字整齐利落,清晰成段,界面色彩舒适。2.功能体验(1)功能有效性功能有效性是指用户通过使用产品能够达成自身目标。例如用户使用图片搜索引擎可以达到用户查找信息的目的,并通过使用产品功能满足需求。在本课题研究的有效性47
需要根据评价对象的差异进行区分,将有效性细化为功能有效性、内容有效性。(2)效率效率就是用户在操作使用产品时以操作的最短路径达成目的,用户不需要做额外的无用功。以用户通过图片搜索引擎下载图片为例,如果搜索下载时的操作过于复杂,用户需要反复进行多次操作才可达成目标,这就属于效率问题。3.交互体验(1)交互结构化结构化包括:页面菜单结构化,信息结构化以及页面逻辑结构化。页面菜单结构是指页面菜单是否符合逻辑并按照一定规则排列;页面菜单结构是指页面菜单是否符合逻辑并按照一定规则排列;信息结构指页面信息内容是否主次分明,用户快速在页面信息中查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信息内容;导航逻辑结构化指整体网页导航层次是否清晰,用户在网页系统中不会迷失方向并随时了解所在系统页面的进程。(2)操作可控性用户在界面中可以根据自身主观意识操作、触发功能,用户可自由选择页面显示内容和弹窗。(3)反馈及时性反馈及时性指用户在图片搜索引擎中的各种操作都能够得到准确、及时的反馈信息。反馈及时性也包括用户在搜索进行活动中,提示用户所处程序的状态,例如下载、保存、分享等界面进程状态。4、内容有效性体验(1)相关性相关性评价是指是否检索出了在客观上与用户查询请求相关的文档,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中,相关性则指在图片搜索结果内容排序较前页面出现了与用户输入图像文本或者视觉特征相关的图片。(2)内容数量搜索引擎对检索内容数量的专业定义是查全性,查全性是指检索结果是否无遗漏地检索出于查询请求相关的文档。从用户角度出发,用户在使用图片搜索进行信息检索过程中会对检索内容的数量有一定要求,数量过少、单调、不丰富的图片结果会对用户的体验造成影响。(3)内容质量48
根据用户使用图片搜索引擎信息检索过程第三阶段,用户利用检索到的总结图像检索质量包括:清晰度、图片遮挡、图片内容、图片重复等。图片内容则是根据用户搜索需求,无不良图片或不适合给一般用户展示的敏感图片,图片内容受不同用户主观感知的影响不容易进行客观定量分析,重复图片则是指在搜索结果中是否出现完全相同图片。5.性能体验(1)稳定性:用户使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时的稳定性高,出现崩溃、闪退次数较少。(2)流畅性:用户使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时的加载速度比较快,加载速度快,整体页面流畅、无卡顿。(3)流量消耗:用户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时使用期间耗费的后台流量。6.界面广告(1)相关性:用户查询关键词展示符合上下文信息广告。(2)广告数量:搜索引擎广告数量与用户体验间的平衡。(3)广告干扰:广告位置、广告尺寸、广告内容影响用户正常浏览搜索结果7.情感感知体验用户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情感体验的总结为用户对产品产生的高效便捷性、易用性、满意度情感。(1)高效便捷性:用户使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时感到很便捷。(2)易用性:即用户在使用移动图片搜索后主观认为该产品是否容易使用,方便快捷。(3)满意度:对所使用的产品或细分功能使用后是否满意,以及包括是否会推荐给其他人。4.2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定量研究4.2.1定量研究目的与方法定量研究(quantitativeresearch)是来源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例如采用测量技术、对实验法和观察法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验证试验假设从而取得研究结果。虽然定量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是自我陈述式,但如果遵循随机性原则进行收集且样本量达到一定水平,则基于研究的结果就可以应用到更大的人群中。定量研究方法包括结构性问卷、结构性观察、测量法。49
移动图片搜索引擎定量研究目的是通过较多样本数量的结构化调查问卷,对用户使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用户体验情况进行研究。定量研究包括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研究以及对用户体验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和相关程度研究,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进行量化分析,从而为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评价提供数据基础。1.结构性调查问卷问卷调查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样本的数据收集工作,是非常高效的数据收集方法。调查问卷的设计需要进行问卷的信度、效度验证,因此选择而是的问题和提问方式非常关键,缺乏有针对性设计的问卷调查可能会导致收集的问卷数据无效或不准确。(1)问卷调查使用情景问卷调查适用于全新产品或产品新版本的市场调研,问卷调查是获得大量数据非常有效的工具。针对于全新产品,问卷用途包括:确定产品能满足的用户痛点和需求、确定目标产品、确定使用用户当前任务的完成模式;对于已有产品,问卷的用途包括:了解当前用户特征、追踪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用户喜欢和不喜欢的功能、了解用户使用产品的方式;通过确定问卷调查目标完成对大量样本的数据收集,问卷调查比其他调查方式更有优势。(2)问卷设计原则进行问卷调查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先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问卷调查原则包括:避免选择偏倚、避免无应答偏倚、避免正向陈述效应、避免默许偏差。选择偏倚是指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有些招募用户和联系成本比较低因而进行便利抽样,会造成选择偏倚,也就是说会造成某部分用户被始终排除在外。无应答偏倚是指在现实问卷调查过程中,不是每个用户都会填写问卷,但如果只调研回复问卷的人,结果就会存在偏差。正向陈述效应(Satisficing)是一种决策倾向,是指被调查用户在回答问题时更倾向于选择正向陈述效应,并在这类反应中投入较少的认知努力。被调查者填写问卷过长或问题很难回答的问卷,会感觉完成问卷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因而有可能会发生正向陈述效应。综上所述,设计调查问卷时应尽可能简洁明了,问题陈述简单清晰,不设置参与者无法回答的问题。有些人会倾向于同意别人所说的一起,这种显现称为默许偏差(acquiescencebias)。某些特定类型的问题会更容易导致出现此类问题,例如,在题目中出现“绝对”“很”“非常”50
等副词的特定问题,应直接使用某些无修饰性的形容词,例如“这个网页美观”,因此设计调查问卷时应有意识避开。(3)问卷设计与分发问卷调查前期需要做大量的相关准备工作:确定调研目标用户、预期获得信息、问题编写、如何分发和回收问卷、数据分析方法确定等。问卷调查是非常具有价值的用户研究方法,正确使用和设计调查问卷并执行需要做很多必备的工作。问卷调查目标用户需要确定调研的目标人群,向哪些人群分发问卷取决于想要的信息。针对调查问卷参与回复者数量,研究结果符合统计显著(statisticallysignificant)的前提是要邀请到足够多的用户,包括现有用户和潜在用户参与问卷调查,确保并非随机产生。确定用户样本数量,可使用在线样本规模器计算确定所需的问卷回复量。计算样本规模时要明确用户总体(population)规模、能接受的误差范围(marginoferror)、结果的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预期问答分布(responsedistribution)。问卷问题也测量指标应根据研究目标进行设置,可以利用表格有效梳理研究目标与问题间的逻辑对应关系,从而避免问题设置重复以及偏离目标。2.评价量表选择本课题参照网站分析和测量问卷(WebsiteAnalysisandMeasurementInventory,W-AMMI)和美国客户满意度指数(TheAmercianCustomerSatisfactionIndex,ACSI)等问卷模板,结合课题总结指标设计问卷调查,评价量表中包括用户李克特评分量表、NPS净推荐值、开放性问题等题目形式。(1)Likert量表(Likertscale)形式Likert表是最为常见的评分量表,一个典型Likert量表题目会陈述某些观点,回答者根据自己同意该观点的程度或水平进行回答。量表中题目观点陈述可以是正向的,例如本界面视觉层次清晰美观,也可以负向表述,例如本界面视觉层次混乱无章。Likert量表中单极结构指选项描述的程度从0到最大,单极结构常用与测量可用度、重要性及程度变化,典型量表形式是5点量表:强烈反对、反对、既不同意,也不反对、同意、强烈同意。在为Likert量表设计题干陈述句时,应避免在题目中出现“绝对”“很”“非常”等副词,应直接使用某些无修饰性的形容词,例如“这个网页美观”。对于本课题Likert量表设计中将严格遵循该标准。本课题针在度量模型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评分量表需要严格遵循设定原则。51
原则一:多角度对问题进行细分量化。运用评分量表让用户对产品的某些属性进行反馈时,调研者需要全方面、多角度将产品属性问题进行细化并设置问题。原则二:评分量表等级数目选择奇数。奇数等级量表中有中间值选择,在现实情况中,用户对某一事物做出中间的选择和判断是合理且正常的,而偶数等级量表中用户必须偏向某一端做出判断和选择,因此在评分量表中设计中应以奇数为等级数目。评分量表标点数目通常设定为5点或7点,本课题量表全部采用5点式标点数。(2)NPS净推荐值净推荐值(NetPromoterScore,NPS)是近些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自我报告指标,它可以用来表示用户或顾客的忠诚度,NPS效用来源于简单的题目“你有多大的可能性把你所使用的产品(服务、网站)等推荐给你的同事和朋友”受访者可以从0分到10分进行作答,数字越大代表推荐可能性越大,受访者分为三类:贬损者(Detractors):评分为0—6分的受访者被动者(Passives):评价分数为7分或8分的受访者推荐者(Promoters):评价为9—10分的受访者净推荐值NPS=推荐者百分比—批评者百分比。在NPS行业基准中客户软件行业的平均NPS是21%,网页平均NPS=14%。(3)具体元素的评价与开放式问题具体元素评价可以用来评价网站的具体元素或内容,例如包括首页、搜索功能、地图界面等。具体元素的评价只需要参加者集中在具体元素上,然后呈现相应的量表即可。开放式问题允许用户填写任何与评价量表有关的内容,虽然具体统计的计算会受到限制,但是它们对于产品改进的方向非常有益。通常在可用性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开放性问题是要求参加者列出它们最喜欢该产品的哪些方面(3至5个)以及最不喜欢的该产品的哪些方面(3至5个),通过计算相同的方面被提及或被列出的数目进行统计。4.2.2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问卷设计评价量表的设计基于测试后评价量表总结和本课题研究的用户体验要素对用户体验的满意度影响指标,设计后问卷进行小样本数发放并通过信度分析结果对设计问卷进行修改和补充,最终形成移动用户体验研究调查问卷,设计流程如流程图4.1所示:52
图4.1调查问卷设计流程本课题研究希望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用户对移动图片搜索的宝贵资料,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对于调查问卷的设计非常重要。本次调研方式为用户自我报告式度量数据,与后台行为数据相比,更侧重情感与记忆方面结果。本课题问卷设计主要基于前人学者研究的成熟量表,在量表结构和形式上更合理且具有代表性,这样调研得出的用户数据也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客观性。根据本研究的特性结合量表设计,量表用户体验满意度部分采用Likert量表形式进行,用户属性和使用情况采用选择选项,用户建议部分采用开放式问题。本节主要根据4.1.5节提出的用户体验理论模型和确定指标变量,采用线上网络发放问卷方式,线上研究通过百度众测平台(http://test.baidu.com/crowdtest/activityUnit/p-aperSurvey)问卷调查平台,制作并发布《移动图片搜索用户体验研究调查问卷》。线上研究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用户个人概况调查,针对移动图片搜索用户使用情况调查,如选择什么搜索内容,什么情况下搜索图片等。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要部分,主要针对移动图片搜索用户体验情况进行调查,测量了研究模型中功能性可用性体验、内容有效性体验、交互体验度、视觉体验度、使用性能体验、界面广告体验、情感体验这七个变量。第三部分是用户未来使用情况部分。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评价指标及各指标对应问题描述如表4.6所示:表4.6各指标对应问题描述体验因素特征指标具体问题描述视觉界面一致性Q1:移动图片搜索的视觉体验很好,界面简洁、清晰明了视觉体验视觉界面美观性Q2:移动图片搜索的界面图标、菜单设计地很人性化且美观功能有效性Q3:您对移动图片搜索现有的功能是否满意?功能体验Q4:需要完成的搜索目标,移动端图片搜索可以通过较少的步效率骤就可以实现53
Q5:搜索结果里图片内容精准,搜出来的图片都是与您搜索的内容相关性内容有效性内容相关,在滑动的前几屏基本就能找到您想要的图片?体验内容数量Q6:搜索结果中图片内容、类型丰富,您想找的图片都有?内容质量Q7:搜索结果中图片质量优质,图片美观?交互结构化Q8:导航逻辑层次清晰,知道如何前进、返回界面交互体验Q9:在界面中您能通过自身主观意识操作、触发功能,能自由操作可控性选择页面显示内容和弹窗。交互体验Q10:您在操作中的行为有反馈和提示,知道自己搜索进程和所反馈及时性在的界面。Q11:在使用图片搜索引擎时稳定性高,出现崩溃、闪退次数较稳定性少性能体验Q12:您在使用图片搜索引擎且在稳定网络环境中,搜索引擎加流畅性载速度快,整体页面流畅、无卡顿。流量消耗Q13:您认为使用图片搜索时流量耗费较少广告数量Q14:您认为在移动图片搜索中出现的广告数量可以接受界面广告广告相关性Q15:广告和您要找的图片是相关的广告干扰Q16:广告对您使用移动图片搜索时的干扰小高效便捷性Q17:使用移动图片搜索产品让您觉得是高效便捷的情感体验易用性Q18:它操作简单,便于您使用满意度Q19:您对图片搜索产品是否满意?4.2.3问卷信度分析问卷设计需要进行信度(Reliability)分析,是分析设计的问卷稳定性和一致性结果的程度。信度有两个维度:可重复性和内在一致性。其中,内在一致性维度是用来衡量构成变量下的每一个指标问题与衡量指标问题的其它指标之间相关能力的一种重要的验证性的测度。Cranach’sAlpha是考察个测量问题间内在一致性普遍使用的考察指标,评价问卷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可信度,可信度反应了问卷测量各指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若可信度系数在0.6-0.7之间,证明问卷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若可信度数系数在0.7以上则证明问卷质量较好,若问卷可信数系数在0.8以上则证明该问卷质量非常好,54
所用的是Devellis提出的标准。本课题通过SPSS18.0软件对移动图片搜索问卷进行信度分析,通过信度分析评判本文调查问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课题主要研究移动图片搜索用户体验因变量,因此将一致性系数检验问卷信度测试。在测试前选取20位有图片搜索经验的用户,使用纸质版问卷调查并重复发放,每个用户填写两次完全相同的问卷,然后测试检测两次填写问卷的一致性。表4.7调查问卷Alpha系数ComponentCranach’sAlpha系数Cranach’sAlpha系数PearsonCorrelationPearsonCorrelation视觉因素Q1-Q2.801.791功能因素Q3-Q4.787.762内容有效性Q5-Q7.803.785交互因素Q8-Q10.745.736性能因素Q11-Q13.815.789界面广告Q14-Q16.790.727情感体验Q17-Q19.776.763从问卷信度分析结果看,问卷中各题目Alpha系数都大于0.7,两次方差检测小于0.05,证明本课题问卷质量较高,见表4.7所示。4.2.4数据收集与描述性统计本课题基于用户体验理论模型和确定指标变量,设计移动图片搜索用户体验调查问卷,采用线上网络发放问卷方式,线上通过百度众测平台(http://test.baidu.com/crowdtest/activityUnit/paperSurvey)作为投放渠道,发布《移动图片搜索用户体验研究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共收集总计1649份,有效1385份,有效率84%。数据说明:(1)自我报告式度量数据结果:本次调研方式为用户自我报告式评价量表,与其他后台行为数据相比,更侧重情感与记忆方面结果。满意度换成5分制得分对应关系为: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55
(2)样本数说明:本次调研有效样本1385份,统计分析时绝大多数题目的样本数均为1385;个别特殊题目使用的是作答该题目的实际样本数,在图标标题和备注有标示。已收集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如表4.8所示。表4.8收集样本描述性统计特征项目类型百分比男52%性别女48%18岁以下33%18--25岁24%年龄26--39岁22%40--49岁18%50--59岁4%硕士及以上6%大学本科18%学历大专14%高中/中专/技校28%初中及以下35%学生40%企业/公司一般职员10%专业人员(律师/记者/教师/医生等)6%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7%您的职业工人、农民、体力劳动者7%自由职业11%销售、业务员、司机5%其他11%苹果30%OPPO15%华为13%vivo11%常用手机品牌小米9%三星6%魅族3%其他13%百度62%搜狗14%经常使用的图片网站google谷歌14%都有哪些?(多选)360好搜21%垂类专门的图片网站(花瓣、昵图等)6%bing必应5%56
其他:2%不到6个月16%1-2年14%使用年限(N=1385)2-3年13%3年以上45%每天多次31%每天1-2次19%您每天使用图片搜索每周多次24%的频率是每周1-2次9%一个月偶尔用几次13%几乎不怎么用5%3分钟以内11%3-5分钟13%单次使用图片搜索的5-10分钟25%时长是?10-30分钟23%30分钟以上27%由表4.8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本研究的样本数据中女性用户所占百分比为48%,人数为665人,男性用户所占百分比为52%,人数为720人,样本数据男女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较为均衡,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本次问卷调查样本在性别覆盖上具有代表性。在本课题研究样本数据1385人中,年龄在18岁以下以及18-25岁之间的用户群体占比达到57%,这也体现出使用移动图片搜索的用户更偏向年轻化。用户学历中大专及大专以下用户占比为77%,可以发现整体使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学历水平偏低。在用户职业调查中,有40%用户是学生,证明移动图片搜索用户的使用群体更偏向学生群体。在用户经常使用的移动图片搜索引擎选择中,选择百度图片搜索引擎的用户占比达到62%,其次是搜狗图片搜索和360图片搜索分别是14%、21%。用户所使用的收集品牌中,安卓系统用户占比达到57%,苹果系统用户占比为30%。使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年限为2-3年及3年以上用户占比58%,每天使用频次为每天多次和每天1-2此用户占比达到50%,单次使用时长达到50%,通过以上数据说明被调查者被调查者大部分都是一直使用移动图片搜索的用户,有着长时间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用户体验,在用户天体验研究中更具有发言权和代表性,与本研究的对象特征相符合,即有移动图片搜索经验的用户群体。2、因素均值描述因素均值计算包括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具体数值见表4.9.57
表4.9因素均值描述影响因素N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视觉界面体验1385154.220.675功能体验1385154.060.711图片内容有效性体验1385154.100.697交互体验1385154.150.798性能体验1385154.080.677界面广告体验1385153.620.782情感体验1385154.200.653由表4.9所示样本描述量表可知,各个影响因素用户体验均值都在4-5之间,基于Likert量表,用户针对各个指标的描述句更倾向于同意,标准差也比较小代表整体数据更趋于稳定。在各用户体验影响因素中视觉界面体验和情感体验均值较高,对应均值为4.22分和4.20分,证明用户在视觉界面体验和情感体验中的同意程度较高。从表中可见“交互体验因素”的标准差较大,证明用户分歧较大,但本文重点不涉及此内容。界面广告体验均值较低,为3.62分。这些数据是否说明用户比较重视视觉界面并对用户体验影响程度较高,是否说明界面广告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用户体验影响程度较高,针对这些问题让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因此有待于后续数据的回归分析来进一步来验证。4.2.5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具体相关因果关系的分析方法,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方程能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1.分析方法多重线性回归模型(MulitipleLinearRegression)包含一个因变量和多个自变量,本课题通过构建线性模型,对于收集的数据分析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来分析移动图片搜索引擎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构建回归方程来确定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影响因素间的相关程度和作用力大小。在模型中,首先将用户个人背景和使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使用情况作为环境变量进行控制,其次建立线性模型来检验在此环境下视觉界面体验、交互体验、功能体验、内容体验、性能体验、界面广告体验、情感体验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在上述模型中,本课题移动图片搜索用户体验包含多个影响因素,因此将移动图片搜索用户体验满意度为因变量,模型中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58
设计的具体线性方程如下:ܻ=ܽ+ܾଵܸܫܧ+ܾଶܫܰܧ+ܾଷܨܷܧ+ܾସܥܱܧ+ܾହܲܧܧ+ܾܫܣܧ+ܾܧܯܧ+ߜܿ݊ݐݎ݈ݒܽݎܾ݈݅ܽ݁+ߝୀଵ式中,Y—因变量;UX代表用户体验,VIE代表视觉界面体验,INE代表交互体验,FUE代表功能体验,COE代表内容体验,PEE代表性能体验,IAE代表界面广告体验,EME代表情感体验。代表情感,Controlvariable指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使用频率、使用时长。a—常数项,是回归直线在纵坐标轴上的截距;bn—第n个偏回归系数;ε—随机误差,即随机因素对因变量所产生的影响;2.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是为了研究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关系数描述的是反应变量之间线性相关强度的一个度量指标,本文采用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通常用r表示。R=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不相关,r>0表示两个变量间为正相关,r<0表示两个变量间为负相关。R的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程度越高。相关系数与相关程度对应如表4.10。表4.10相关系数与相关程度相关系数|r|取值范围相关程度0≤|r|≤0.3低度相关0.3≤|r|≤0.8中度相关0.8≤|r|≤1高度相关表4.11用户体验因素与用户体验相关性视觉界交互体功能体内容体性能体页面广情感体α系数变量面体验验验验验告体验验(r)用户体验0.5860.5710.6540.6770.5340.5280.7510.897视觉界面体验10.5670.3060.4670.2320.5150.5280.865交互体验10.4290.3010.4330.4830.6690.843功能体验10.3760.3220.4510.6730.874内容体验10.2130.5690.6130.778性能体验10.2090.5470.62659
页面广告体验10.6140.724情感体验10.872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表明,视觉界面体验、交互体验、功能体验、内容体验、性能体验、情感体验都与用户体验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整体上影响因素与用户体验都呈现出高度相关,平均α系数为0.808。pearson相关系数中相关性较低的包括内容体验与性能体验关系为0.213、页面广告与性能体验相关系数为0.209,如表4.11所示。针对整体影响因素与用户体验间的相关系数可以证明本课题总结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因变量与影响因素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是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仍需要通过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进一步检验和确定。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统计表可以衡量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大小,评价回归模型对样本数据的代表程度,即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主要包括5各部分:MultipleR:因变量Y与自变量X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R值大于0,则证明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为正相关。RSquare:判定系数R(也成拟合优度或决定系数),即相关系数R,R越接近1,表示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越好。AdjustedRSquare:调整判定系数AdjustedR2,用于多重线性回归,用于衡量加入其他变量后模型的拟合程度。观测值:用于估计回归模型的数据个数(n)。根据SPSS统计软件设置信度为95%,经过变量设置,如表4.12所示。表4.12VariablesEntered/RemovedModeVariablesEntered(自变量)VariablesRemovedMethod1视觉体验、功能体验、交互Enter体验、内容体验、性能体验、广告体验、情感体验a:Allrequestedvariablesentered(自变量为全部影响因素)b:DependentVariable:移动端图片搜索用户体验并回归分析得出以下数据结论,如表4.13所示。表4.13ModelSummaryMultipleR0.8973271RSquare0.8051959AdjustedRSquare0.803162760
标准误差0.64534观测值1385方差分析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F值来检验回归模型中因变量与所有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用线性模型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恰当。表中主要有Df(自由度)、SS(误差平方和)、MS(均方差)、F(F统计量)、SignificanceF(P值)五大指标。通常在方差计算中只需要关注F、SignificanceF两个指标。F:统计量,用于平衡变量间线性关系是否显著SignificanceF(P值):在显著性水平α(常用取值0.01或0.05)下的F临界值,就是统计学P值。一般通过以此值衡量检验结果是否具有显著性,如果P值>0.05,则结果不具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如果0.01<P值≤0.05,则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如果P值≤0.01,则结果具有及其显著地统计学意义。表4.14ANOVADf误差平方和均方差FSig.(P值)回归6428655.622.0296E-20残差13205069.1总计138533724.75表4.15系数统计用户体验影响因素回归系数P值显著性视觉界面体验0.1212.014Eିହ<0.001显著交互体验0.1371.475Eିହ<0.001显著功能体验0.3061.747E-5<0.001显著内容体验0.1352.095Eିହ<0.001显著性能体验0.0672.065Eିହ<0.001显著页面广告体验0.0841.275Eିହ<0.001显著情感体验0.1351.737Eିହ<0.001显著影响因素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回归模型R2=0.816,P<0.001,回归模型拟合良好,各项影响因素变量回归显著,如表4.14、4.15所示。在标准系数分析中,功能体验、内容有效性体验、交互体验以及情感体验对于用户体验的影响程度较高,回归系数分别为0.306、0.150、0.137、0.121,如表4.15所示,其中e代表2.71828183。依据以上分析方法,将影响要素指标根据影响因素回归模型进行归一处理后总结得出影响因素相应指标的回归系数,如表4.16所示:表4.16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要素相关系数体验评价因素特征指标单层相关性系数相关性系数视觉体验视觉界面一致性0.4890.059261
(0.121)视觉界面美观性0.5110.0618交互结构化0.4120.0564交互体验操作可控性0.3040.0416(0.137)反馈及时性0.2840.0389功能体验功能能满足需求0.5780.1769(0.306)没有无用功能0.4220.1291内容相关性0.2340.0350内容有效性体验内容数量0.2630.0395(0.150)内容质量0.5030.0755稳定性0.3890.0261性能体验流畅性0.4330.0290(0.067)流量消耗0.1780.0119广告数量合适0.5480.0460界面广告广告相关性高0.0380.0032(0.084)广告干扰小0.4130.0347高效便捷性0.5160.0697情感体验易用性0.3250.0439(0.135)满意度0.1590.02154.2.5定量研究结果分析与总结根据4.2.4章节对于用户体验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因素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搜索用户体验的回归系数,以及各影响因素对应指标的回归系数,各影响因素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的影响程度排序由高到低分别是:功能体验、内容有效性体验、交互体验、情感体验、视觉体验、界面广告体验、性能体验根据多元线性模型以及影响因素相关性系数可得出各变量整体与用户体验相关程度ܻ=0.121ܸܫܧ+0.137ܫܰܧ+0.306ܨܷܧ+0.150ܥܱܧ+0.067ܲܧܧ+0.084ܫܣܧ+0.135ܧܯܧ1、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出:(1)“当功能体验因素”与“内容有效性体验”每提升一个单位,则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可以分别提升0.306个单位和0.150个单位;也就是说当更好的完善功能体验完善搜索功能,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的搜索功能,用户的整体使用体验会得到大的提升;当对图片质量、图片相关性以及图片数量有较大提升时,内容有效性体验也会对整体用户体验有较大的提升。62
(2)当“交互体验因素”每提升一个单位,则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可以提升0.137个单位;也就是说通过交互的结构化、可控性来完善交互体验,则会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整体用户体验有一定提升。(3)各影响因素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的影响程度排序由高到低分别是:功能体验、内容有效性体验、交互体验、情感体验、视觉体验、界面广告体验、性能体验。根据影响因素相关性程度,可以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进行综合评价。本课题将借鉴前人学者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和应用,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各因素相关性系数作为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评价体系。各影响因素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影响程度,该影响程度则为某指标权重即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客观权重计算方法从实际定性定量获得的调查数据出发,由数据本身的内容关系提取出权重。主要方法包括相关系数法、回归系数法和因子分析法。本课题前文已根据回归分析基于各用户体验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进行总结统计。在对用户体验进行量化研究方法中,借鉴用户体验评价理论及方法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进行量化,具体描述为对每一个影响因素下具体指标进行分数打分,1分为体验非常差,2分为体验差,3分为体验一般,4分为体验好,5分为体验非常好。根据影响各指标的分数均值得出各影响要素分数,并根据各影响因素分数与权重的乘积可对用户体验整体进行量化评价。UX=0.121ܥூா+0.137ܥூோ+0.306ܥிா+0.150ܥைா+0.067ܥாா+0.084ܥூா+0.135ܥாொC表示各要素实际的得分分值,用户体验值UX表现了该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综合体验水平。2.用户需求优先级四项限分析根据各研究方法确定用户体验影响因素对用户体验影响程度后需要结合用户需求,对移动图片搜索用户体验各指标反馈并进行优先权的分析(prioritization),保证项目的资源和最紧迫的需求得到尽快的解决。在用户试验中,研究人员可以将手的需求按照重要程度、当前用户体验评价、问题严重性、发生频率等方面进行打分,然后根据打分进行优先权的统计分析。将四象限方法应用于移动图片搜索用户体验评价中,用户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各影响要素评价分数图示中的横坐标,影响要素权重值为各纵坐标。在象限中需要将横纵坐标的平均打分都可以在图中标示,根据各个需求的不同取值可以分为四个不同63
性质的区域,如图4.2所示。图4.2用户需求优先级四象限焦点区:是最重要区域,这一区域影响因素重要性最高,但同时当前用户对该影响因素评价分数相对较低,在这个区域的用户需求都是用户和产品迭代最迫切的,同时这些需求也是影响用户体验最关键的因素,因此要特别关注。提高区:是次重要区域,这一区域影响因素重要性相对比较低,同时当前用户对该影响因素评价分数相对较低。用户体验评价分数相对比较低意味着解决这些问题有相当大的潜力,虽然用户需求不是最重要,但是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提升整体的用户满意程度。保持区:是第三重要区,这一区域影响因素重要性比较高同时用户对该影响因素评价分数也比较高。这些需求反映了产品专业人员较好地解决了系统或产品中的主要问题。由于影响因素重要性,在当前的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和继续提高其用户体验水平,避免倒退。观察区,是非重要区域,这一区域这一区域影响因素重要性相对比较低,影响因素评价分数也比较高。通常来讲,属于观察区域的问题并不需要占用产品团队太多资源。4.3本章小结本章通过定性研究,提出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影响因素以及相应指标。根据用户体验影响因以及相应指标结合结构化调查问卷形成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问卷。根据回收的1385份调查问卷数据结果,采用多元回归方法等统计方法,得出本章提出的用户体验各影响因素与用户体验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各影响因素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的影响程度排序由高到低分别是:功能体验、内容有效性体验、交互体验、情感体验、视觉体验、界面广告体验、性能体验。64
第5章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设计实践以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代表性产品百度图片搜索WebAPP为例,对前文分析总结的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理论、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间的相关程度在百度图片搜索引擎中进行应用,并对百度图片搜索引擎进行用户体验评价并提出优化改进建议及设计方案。5.1百度图片搜索产品简介5.1.1项目背景百度图片搜索是百度搜索的子系列产品,主要为搜索图片的用户提供准确、内容丰富的资源。百度图片搜索作为占据移动图片搜索产品领域的佼佼者,其简单可信赖的产品理念为图片搜索等产品奠定了基础。百度作为同时运营几十款产品的互联网巨头,必须时刻保持产品的优化迭代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根据不同产品特性需要快速且便捷得对产品进行用户体验研究,并根据研究的模型以及用户体验影响因素以指导产品迭代的具体方向和内容。百度图片搜索是百度搜索垂直搜索部分,百度图片搜索国内市场格局独居第一并拥有较大的优势。百度图片搜索2016年流量分析中,图搜流量整体由PC向移动端迁移,移动端流量占近78%,平均日检索量为1.5亿次,如图5.1所示。图5.1百度图片搜索移动端与PC端2016年端检索流量2017年上半年笔者作为百度图片搜索产品实习生有幸参与到百度图片搜索改版项目中,以参与的百度图片搜索WebAPP项目为例,对百度图片搜索WebAPP进行用户体验评价后提出优化设计。65
5.1.2主要功能及界面百度图片搜索功能界面共分为:图片搜索入口首页、搜索图片结果页、搜索图片详情页,百度图片搜索功能如图5.2所示。图5.2百度图片搜索引擎功能结构进入百度图片搜索的路径包括:百度搜索输入框搜索“百度图片搜索”;百度搜索图片搜索标签;在百度图片搜索后进入到搜索结果页。用户使用百度图片搜索流程如图5.3所示。图5.3百度图片搜索流程图66
根据百度图片搜索界面功能,划分为A、B、C三区功能,如图5.4所示。图5.4百度图片搜索功能区划分图片搜索结果页A区是用户输入或根据推荐相关热点关键词进行查询区域;B区是搜索结果内容展示区域,百度图片搜索内容以瀑布流状态进行展示,不需要用户翻页直接在内容底部新加载搜索内容;C区是图片详情页功能区,包括“图片来源”“识图”“赞”“保存”“更多”功能。5.2百度图片搜索用户体验研究5.2.1定性研究本次测试的基于前文建立的移动端图片搜索用户体验评价模型进行实践。在方法上采用观察法与用户访谈法。定性研究访谈用户需要确定目标用户,目标用户特点为:(1)有成熟的移动智能手机使用经验,使用过移动图片搜索产品并有百度图片搜索经验;(2)用户背景以18-35岁用户为主要访谈对象,男女性别比例相同,主要为在校学生或职场人士。选取典型的百度图片搜索用户,主要针对图片搜索的交互体验和功能体验、视觉体验、性能体验、界面广告体验、内容体验进行访谈。根据使用图片搜索目标,对用户分配相应搜索任务,观察用户在使用百度图片搜索进行检索时的操作并记录过程中发现的相关的问题或用户反馈出的问题,最后根据访谈大纲进行用户访谈,从而了解用户在使67
用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并对体验过程阐述对产品的建议。由此总结用户在访谈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如表5.1所示。表5.1用户访谈问题发现与建议总结体验因素问题说明用户表示标签、相关推荐中存在与搜索词不相关存在相关性差的内容的内容,例如搜索『现代汽车』,标签推荐中出内容现『手机』等用户表示,在看一张图片的时候最好也能把相关扩展图片内容丰富度的内容都展示出来看,这样不用一个个去找图片详情页中的功能区域需要点击才会唤出,操功能功能设计不合理作的时候以为没有功能区域用户由图片详情页返回结果页的时,认为操作步交互与操部分功能操作不便骤多,同时使用较大尺寸手机的用户表示单手不作易操作图片结果页图片存在忽大忽小,相关推荐打断了视觉浏览体验缺乏流畅性用户的浏览过程;图片详情页底部广告时有时无,广告样式发生变广告浏览过程被干扰/打断化,广告展示滞后于图片,给用户在图片详情页切换浏览带来干扰5.2.2定量研究定量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对前文总结的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中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打分,经过数据统计得到百度图片搜索各个体验因素的情况,从而分析百度图片现阶段用户体验具体情况图片,结合前文总结出的移动图片搜索引擎影响因素对用户体验的权重进行计算。针对百度图片搜索,采用问卷形式(附录)见对各项指标对应问题做出五分制打分,1分为体验非常差,2分为体验差,3分为体验一般,4分为体验好,5分为体验非常好。本次问卷调查测试选择典型用户进行测试,在测试前告知测试目的和产品基本操作流程,并让用户进行产品体验后填写调查问卷。共测得问卷数30份,根据每一项评价指标进行求和平均方法(数值取小数点后两位),计算百度图片搜索用户体验评价结果如表5.2:表5.2百度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评价结果指标平用户体验影响因素特征指标总权重因素得分均值均得分视觉界面一致性0.05924.04视觉体验视觉界面美观性0.06183.803.99(0.121)功能醒目0.03264.1668
交互结构化0.05644.11交互体验操作便捷性0.04164.214.15(0.137)反馈及时性0.03894.12功能体验功能能满足需求0.17694.224.00(0.306)没有无用功能0.12914.00内容相关性0.03164.06内容有效性体验内容数量0.03554.214.16(0.150)内容质量0.06794.21稳定性0.02614.13性能体验流畅性0.02904.064.05(0.067)流量消耗0.01193.98广告数量合适0.04603.65界面广告广告相关性高0.00323.563.54(0.084)广告干扰小0.03473.42高效便捷性0.07744.22情感体验易用性0.04884.164.16(0.135)满意度0.02394.10根据用户对百度图片搜索引擎的用户体验评分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内容有效性、情感体验、交互体验评价因素得分均值较高,分别为4.16、4.16、4.15,视觉体验与界面广告用户体验因素得分均值较低,分别为3.99、3.54,根据前文总结用户体验影响因素对用户体验影响影响程度以及用户需求优先象限可得出用户体验改进优先级,横坐标为各要素用户体验评分,横坐标中线为各要素评分均值;纵坐标为各要素相关性系数即权重,如图5.5所示。69
图5.5百度图片搜索用户体验改进优先级在用户体验改进优先级中可看到,百度图片搜索引擎功能体验距焦点区最近,即百度图片搜索功能体验对整体用户体验影响程度高但用户体验评分相对较低,应为优先改进部分。其次是界面广告因素在用户需求优先级中为次要重要区域即界面广告体验因素对整体用户体验影响程度不高,但其用户体验评分较低,因此在提升百度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中应其次考虑对界面广告的体验优化。5.3提升百度图片搜索用户体验优化设计5.3.1功能优化设计根据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评价模型进行用户调研后,根据用户体验需求优先级分析,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功能体验是急需要进行优化提升的方面,广告体验是次重要改进方面。本章节针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的功能、内容有效性、广告体验提出优化用户体验建议。1.百度图片搜索详情页功能区优化改进设计用户在使用图片搜索时,用户更希望在浏览图片时下方功能区是外露展示,现版本的图片详情页功能区设计需要用户点击操作后外露,如图5.6所示。用户表示“不知道还有这些,我保存都是长按。”“这有广告的字,没想到还有其他的按钮占这个位置”,用户表示在其他应用产品中例如微信、微博,图片保存功能是长按就可实现,用户习惯使用长按来激活可操作功能区。图5.6图片详情页功能区展示过程为百度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将图片详情页功能区设计为直观展示功能区,使得70
用户对于图片详情页功能可以直接感受并使用,如图5.6所示。图5.7外露功能区整体功能展示效果如图5.8所示:71
图5.8整体功能展示效果2.图片详情页滑动提示功能优化设计在用户访谈中,发现的问题包括很多用户无法感知到在浏览图片详情页时,图片可以滑动浏览,如图5.9所示。72
图5.9无图片滑动引导功能界面现版本图片详情页中分析其原因之一,可能是没有设计浏览指引功能,会导致新手用户无法感知图片详情页是可以滑动,这就会造成用户心理预期与实际功能操作不符,而影响用户功能体验。针对此问题,通过增加百度图片详情页用户浏览指引功能,告知和引导用户可以通过左右滑动的操作浏览上一张图片或下一章图片,如图5.8所示。图5.10图片滑动引导功能界面3.针对不同手机操作系统版本设计方案苹果用户提出图片详情页关闭按钮设计不便于用户操作,如图5.10所示。用户表示:73
“这个我单手根本操作不了,你看我这样拿(单手),我根本够不着(该用户使用iphone6plus)。”此问题会影响较多百度图片搜索苹果手机用户,因为苹果IOS系统界面设计的差异会导致用户的操作行为会产生相应的改变。图5.11图片详情页关闭按钮功能设计根据前文问卷调查统计,使用苹果手机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占比达30%,使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安卓系统用户占比达到57%。针对界面关闭功能按键,建议关于界面的设计应分版本进行设计。将百度图片搜索引擎图片详情页界面分别根据安卓和苹果操作系统进行两个版本设计,如图5.12、5.13所示。图5.12苹果IOS系统返回界面设计IOS版本设计中增加下拉页面关闭功能,避免用户在单手操作时无法触碰到图片详情页关闭按钮。当用户下拉页面,当前图片详情页就会返回到上一层级界面。74
5.13安卓系统返回界面设计安卓系统返回界面设计中,左上方关闭按键不再显示,由下方浏览器返回和安卓手机物理返回按键满足图片详情页返回至上级结果页面中。5.3.2广告体验优化设计用户在百度图片搜索中,虽然广告体验因素在整体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影响因素所占权重较低但用户对于广告体验评价分数也比较低,是次要改进优化部分。针对该问题,我们在得出广告体验评分后对于部分评分较低用户进行访谈,探究影响用户对广告体验评价低的原因。经过用户访谈,部分用户表示受下方广告影响,用户认为图片具有广告性质,如图5.13所示。图5.13广告样式广告样式不统一,会对用户图片浏览过程中出现跳跃感。将针对广告样式形成统一风格,避免因广告体验影响对百度图片搜索用户体验造成不良影响,如图5.14所示。75
5.3.3设计方案上线反馈效果抽取百度图片搜索引擎用户流量1%进行设计方案实验,约为265857用户浏览量(UserViews),将设计实践方案作为实验组,实验核心数据包括:独立访客(UniqueVisitor):即访问的移动客户端为一个访客。页面展现量(PageViews):即页面浏览量或点击量,用户每1次对网站中的每个网页访问均被记录1个PV。人均关闭次数:通过前期实验埋点,获得用户在访问百度图片搜索引擎时点击关闭或离开百度图片搜索界面的次数。停留时长:用户在初始使用百度图片搜索引擎到结束使用时,用户在产品中停留时长。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实验组人均页面展现量(PV)上升13%,独立访客(UV)上升1%,人均关闭次数降低,用户整体停留时长增加11%。从核心数据看出,利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内容和影响因素对百度图片搜索进行的方案设计在核心数据方向展现为正向,即对百度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的提升具有正向、积极影响。证明根据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内容以及影响因素为实践项目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方向和依据,具有实践应用价值。5.4本章小结以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代表性产品百度图片搜索WebAPP为例,对所得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的迷行、影响因素在百度图片搜索中进行应用。对百度图片搜索进行用户体验评价,提出针对功能体验和广告体验方面的用户体验优化建议和设计。根据上线实验核心数据显示,优化设计方案对整体百度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提升具有正向、积极影响。76
结论本文以移动图片搜索引擎为研究对象,对用户体验理论进行梳理,结合用户体验理论以及TAM模型构建了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根据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从信息架构、视觉界面、内容有效性和用户情感体验等方面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的影响进行案例分析。结合研究的模型和案例分析内容,提出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影响因素以及与用户体验的相关性程度。以百度图片搜索引擎作为实际项目支撑,对研究内容与影响因素进行应用,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际应用。(1)本文根据DonaldArthurNorman和JamesGarrett的用户体验理论,结合TAM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了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的模型。(2)以研究的模型为基础,结合用户研究内容提出视觉界面体验影响因素、功能体验影响因素、内容有效性体验影响因素、交互体验影响因素、性能体验因素、界面广告影响因素、情感体验影响因素。(3)采用多元回归方法统计得出视觉界面体验、交互体验、功能体验、内容体验、性能体验、情感体验都与用户体验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整体上影响因素与用户体验都呈现出高度相关,各影响因素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的影响程度排序由高到低分别是:功能体验、内容有效性体验、交互体验、情感体验、视觉体验、界面广告体验、性能体验。(4)以百度图片搜索WebAPP为例进行设计实践,将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内容和结论进行应用,将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影响因素贯彻到研究过程中,进行了优化方案设计,并完成了交互原型设计。虽然本文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影响因素细化方面略有不足,且用户需求变化是动态变化的,后续仍需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进行深入研究,使理论研究依据和内容更加客观公正。77
参考文献[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2017.[2]艾媒咨询(iiMediaResearch).2017上半年中国移动搜索市场研究报告[R].2017.[3]DonaldArthurNorman.情感化设计[M].付秋芳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48-66.[4]LeenaA.Capturinguserexperienceforproductdesign.http://virtual.vtt.fi/virtual/adamos/material/arhippa2.pdf,2006-05-20.[5]ForlizziJ,BattarbeeK.Understandingexperienceininteractivesystems[C].Proceedingsofthe5thconferenceonDesigninginteractivesystems:processes,practices,methods,and,techniques,Cam-bridge,NewYork,ACM,2004:261-268.[6]DavisFD,BagozziRP,WarshawPR.Useracceptanceofcomputertechnology:acomparisonoftwotheoreticalmodels[J].Managementscience,1989,35(8):982-1003.[7]MorvilleP.UserexperiencedesignAnnArbor:SemanticStudiosLLC[M],2004:52-60.[8]GarrettJJ.Customerloyaltyandtheelementsofuserexperience[J].Designmanagementreview,2006,17(I):5-39.[9]RubinoffR.Howtoquantifytheueserexperience[J].Retrieves,2004.5(10):2008[10]QuesenberyW.Balancingthe5EsofUsability[J].CutterITJournal,2004,17(2):4-11.[11]BegM.AsubjectivemeasureofWebsearchquality[J].InformationSciences,2005,169(3–4):365-381.[12]ChuH,Rosenthal,M.SearchenginesfortheWorldWideWeb:acomparativestudyandevaluationmethodology[R].InProceedingsofthe59thannualmeeting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1996:127–135.[13]BellS.GuidelinesforthedevelopmentofmethodologiestoevaluateInternetsearchengines:Pleasedoacoupleofsearchesandsendthefeedbacktome[D].Glasgow:UniversityofStrathclyde.1998.[14]CanF,NurayR,SevdikA.B.AutomaticperformanceevaluationofWebsearchengines[J].InformationProcessingandManagement,2004(40):495–514.[15]UCDChina.UCD花火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3-16.[16]百度用户体验部.体验·度:简单可依赖的用户体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78
社,2014:20-25.[17]邓胜利.国外用户体验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3):4345[18]刘颖.用户体验研究的体与用[J].UserFriendly2014暨UXPA中国第十一届用户体验行业年会论文集,2014.[19]赵婉茹.基于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要素研究[D].江苏无锡:江南大学,2015,6-9.[20]宋维翔.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搜索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2.30:65-67.[21]曾民族.网络信息检索现状和性能评价[J].情报学报,1997(2):90-99.[22]柯青.搜索引擎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11):24-30.[23]裴一蕾.基于用户体验视角的搜索引擎评价研究[J]情报研究,2013,31(5):94-112.[24]袁津生,李群.搜索引擎原理与实践[M],北京:北京邮电出版社,2008:38-44.[25]王鹏.移动搜索引擎原理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6-55.[26]CroftWbruce,MetzlerDonald.搜索引擎:信息检索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68-73.[27]李晓光,张菁.图像检索与压缩域处理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72-75.[28]林欢,谭浩.图片优势效应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4,35(18):13-15.[29]王晟,赵壁芳.基于内容的图片搜索引擎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2,02:40-42.[30]ISO.9241-210:2010.Ergonomicsofhumansysteminteraction-Part210:Humarrcentereddesignforinteractivesystems(formerlyknownas13407).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Switzerland,2010:7-9.[31]ForlizziJ,BattarbeeK.Understandingexperienceininteractivesystems[C].Proceedingofthe5thconferenceonDesigninginteractivesystems:processes,practices,methods,andtechniques,Cambridge,NewYork,ACM,2004:261-268.[32]B.JosenhPine,JamesH.Gilmore.体验经济[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3-16.[33]李四达.交互设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8-103.[34]TofflerA.Futureshock[M].RandomHouseDigital,Inc,1984.[35]KearsleyG,ShneidermanB.EngagementTheory:AFrameworkforTechnology-BasedTeachingandLeaning[J].Educationaltechnology,1998,38(5):20-23.[36]CsikszentmihalyiM,CsikszentmihalyiI.Beyondboredomandanxiety:Theexperienceofplayinworkandgames[M].SanFrancisco:Jossey-Bass.1975.[37]MahlkeS,ThuringM.Studyingantecedentsofemotionalexperiencesininteractivec79
ontexts[C].ProceedingsoftheSIGCHIconferenceonHumanfactorsincomput-ingsystems.ACM,2007:915-918.[38]NielsenJ.可用性工程[M].刘正捷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6-17页.[39]VyasD,GerritC,VanDerV.APEC:Aframeworkfordesigningexperience.[J].http://www.infosci.cornell.edo/place/15-DVyas2005.pdf,2005.[40]VenkateshV,MorrisMG,DavisGB,etal.Useracceptanceofinformationtechnology:Towardaunifiedview[J].M1SQuarterly,2003.27(3):425一478.[41]王晓红,龚毅.网页设计与制作[M].北京:机械出版社,2011:65-71.[42]Hawking,D,Craswell,N,Bailey,P,Griffihs,K.Measuringsearchenginequality[J].InformationRetrieval,2001(4):33–59.[43]ChaunceyWilson.重塑用户体验:卓越设计实践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8-62.[44]陈雅,郑建明.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28(5):57-60.[45]PeterMorville,LouisRosenfeld.Web信息架构[M].陈建勋,译.第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55-58.[46]ConstantineStephanidis,GavrielSalvendy.人机交互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M].董建明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4-26.[47]陈艳,廖文杰.基于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的搜索引擎体系探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38(1):115-117.[48]SchererK.R.Cognitivecomponentsofemotion.HandbookoftheAffectiveSciences.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49]苏君华,董宏志.面向搜索引擎的用户接受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2013(11),64-68.[50]单鹏.基于C2C网络购物平台的用户体验研究[D].江南大学,2011.[51]LawELC,vanSchaikP.Editorial:ModellinguserexperienceAnagendaforresearchandpractice[J].Interactingwithcomputers,2010,22(5):313-322.[52]HassenzahlM.Theeffectofperceivedhedonicqualityonproductappealingness[J].InternationalJournalofHumanComputerInteraction.2001,13(4):481-499.[53]O’BrienHL,TomEG.Thedevelopmentandevaluationofasurveytomeasureuserengagement[J].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10,61(1):50-69.80
[54]TullisTom,AlbertBill.用户体验度量:收集、分析与呈现[M].周荣刚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37-41.[55]苏为华.统计指标理论与方法研究[J].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56]孟生旺.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的权数选择[J].统计研究,1993.[57]孙腾飞.碎片化信息时代下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用户体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58]尹志博,杨颖.用户体验的量化研究方法[C].第四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299-305.[59]DavisF.Perceivedusefulness,perceivedeaseofuse,anduseracceptanceofinformationtechnology[J].MISQuarte,1989,13(3):319—341.[60]邓小昭.因特网用户信息检索与浏览行为研究[J].情报学报,2003.22(6):653一658.[61]徐意能,陈硕.基于用户体验的搜索引擎有效性评估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8,14(3):9-12.[62]董士海,王衡.人机交互心理学[M].北京:清华出版社,1995.[63]BenyonDavid.交互式系统设计:HCI、UX和交互设计指南[M].孙正兴译,北京:机械出版社,2016.76-81.[64]章毓晋.基于内容的视觉信息检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01-103.[65]GaryMarchionini.InformationSeekinginElectronicEnviroment.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5:27-30.[66]邓小昭.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7-72.[67]EdwardR.Tufte.TheVisualDisplayofQuantitativeInformation[M].GraphicsPr,2001.[68]ParkJ,HanSH,KimHK,etal.Modelinguserexperience:Acasestudyonamobiledevice[J]..lnternationalJournaloflndustrialErgonnomies,2013,43(2):187-196[69]李存,张凌浩.视觉流和操作流理论在移动设备界面中的交互设计研究[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4(7):122-122.[70]Cooper,A,Reimann,R,Cronin,D.AboutFace3交互设计精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87-92.[71]余慧佳,刘奕群,张敏.基于大规模日志分析的搜索引擎用户行为研究[J].中文信息报,2007,21(1):109-114.[72]马费成,望俊成.国外搜索引擎检索效能研究述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5(182):72-79.81
[73]SheldonKM,ElliotAJ,KasserT.Whatissatisfyingaboutsatisfyingevents?Testing10andidatepsychologicalneeds[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001,80(2):325一339.[74]贝斯特.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95-98.[75]艾媒资讯.2015-2016中国移动搜索市场研究报告[R].北京.2016[76]NielsenJ,MackRL.HeuristicEvaluation[M].NewYork:JohnWiley,1994:25-62.8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83
致谢首先感谢我的导师许彧青教授,她学识渊博、为人和蔼、兢兢业业,在百忙之中本悉心指导我完成硕士毕业论文。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许老师都悉心解答并提出指导建议,因此首先要对许彧青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许老师在这三年硕士期间来给予我的关怀与指导,使我能面临困难的时候迎难而上,努力解决问题,这对以后的学习与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也非常感谢颜声远老师,对论文的审阅和指导,并对其中的细节与错误进行指导,给论文提出宝贵建议,在此对颜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实验室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以及同一届的同学们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感谢我的室友陪伴我度过了研究生的时光。感谢相关文献的作者们的辛勤的科研工作,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了较好的研究基础,在此也想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回首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硕士三年,怀着感恩与不舍,感谢在学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同学、老师,感谢哈尔滨工程大学对我的栽培。深深感谢无私支持我的家人,对我的理解与支持,在我生活遇到困难时为我指明方向,让我能时刻保持好的状态完成论文研究与撰写。感谢祖国为我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奖学金,资助我完成研究生学习,日后不会辜负家人和祖国的期望,为祖国的建设增加力量。最后感谢在学习和生活中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感谢各位答辩委员会各位老师与专家对本文的指点与批评,以及所提出的宝贵建议。84
附录A: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访谈提纲Q1:选择手机图片搜索的主要理由是什么?Q2: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使用图片搜索?Q3:请在手机上随意选择搜索入口,输入您想搜索的搜索词并完成搜索的流程,列举一些您觉得使用图片搜索遇到的操作上问题和体验的感觉。Q4:你选择使用一款图片搜索引擎的理由是什么?主要根据什么来选择?Q5:哪些因素会让你非常喜欢这款图片搜索引擎,并一直使用下去?Q6:你认为图片搜索必备功能有哪些?Q7:你对目前图片搜索产品满意吗?是否会推荐朋友使用?Q8:请用简短的语句简单评价一下目前正在使用的图片搜索产品?85
附录B:移动图片搜索用户体验问卷调查移动图片搜索用户体验问卷调查本问卷主要调查您对移动图片搜索的用户体验,旨在了解人们对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评价和用户使用的真实体验以及反馈建议。问卷主要用户基本信息部分、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部分、未来使用情况部分,会占用您大约3至5分钟时间。第一部分:用户基本信息1、您的性别:□男□女2.您的年龄:□18岁以下□18--25岁□26--39岁□40--49岁□50岁以上3.您的学历:□硕士及以上□大学本科□大专□高中/中专/技校□初中及以下4、您的职业:□学生□企业/公司职员□专业人员(律师/记者/教师/医生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自由职业□其他55、您每月可支配收入:□20000元以上□12001-20000元86
□2000元及以下□8001-12000元□不方便透露□在校学生,没有收入□2001-3000元□5001-8000元□3001-5000元6、您搜索图片的目的是?7、经常使用的图片网站都有哪些?□百度□搜狗□google谷歌□360好搜□垂类专门的图片网站(花瓣、昵图等)□bing必应□其他:8、使用年限(N=1385)□不到6个月□1-2年□2-3年□3年以上9、您每天使用图片搜索的频率是:□每天多次□每天1-2次□每周多次□每周1-2次□一个月偶尔用几次□一个月偶尔用几次□几乎不怎么用10、单次使用图片搜索的时长是?□3分钟以内□3-5分钟□5-10分钟□10-30分钟□30分钟以上11、最近半年,在手机图片搜索引擎上,您在搜索或浏览过哪些图片?(多选)□明星□壁纸游戏、动漫□表情、头像87
□艺术、设计、绘画、摄影□美女□搞笑、趣味图□植物、动物□素材、配图□新闻、时事□图书、乐谱□美食、菜谱□服饰、美妆、发型□影视剧、剧照□景点、酒店□汽车□手工、布艺□电子、数码□药品、医疗、养生□家居、装修□运动、健身第二部分:移动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视觉体验1、移动图片搜索的视觉体验很好,界面简洁、清晰明了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2、移动图片搜索的界面图标、菜单设计地很人性化,美观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功能体验3、移动图片搜索现有的功能能满足您的需求?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4、需要完成的搜索目标,移动端图片搜索可以通过较少的步骤就可以实现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88
检索内容体验5、搜索结果里图片内容精准,搜出来的图片都是与您搜索的内容相关,在滑动的前几屏基本就能找到您想要的图片?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6、搜索结果中图片内容、类型丰富,您想找的图片都有?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7、搜索结果中图片质量优质,图片美观?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交互体验8、导航逻辑层次清晰,知道如何前进、返回界面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9、在界面中您能通过自身主观意识操作、触发功能,能自由选择页面显示内容和弹窗。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10、您在操作中的行为有反馈和提示,知道自己搜索进程和所在的界面。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性能体验11、在使用图片搜索引擎时稳定性高,出现崩溃、闪退次数较少。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12、您在使用图片搜索引擎且在稳定网络环境中,搜索引擎加载速度快,整体页面流畅、无卡顿。89
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13、使用图片搜索时流量耗费较少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界面广告14、您认为在移动图片搜索中出现的广告数量可以接受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15、广告和您要找的图片是相关的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16、广告对您使用移动图片搜索时的干扰小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情感体验17、使用移动图片搜索产品让您觉得是高效便捷的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18、它操作简单,便于您使用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19、您对图片搜索产品是否满意?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第三部分:未来使用情况1、结合您个人的需要和体验,未来您是否会继续在手机上使用移动图片搜索引擎?【单选】90
□肯定不用□可能不用□一般□可能会用□肯定会用2、您有多大可能向其他人推荐在手机上使用图片搜索?请在0到10之间选择,“0”代表完全不可能,“10”代表非常可能,数字越大,代表可能性越大。3、您在使用移动端图片搜索还有哪些建议:真诚感谢您的参与!91
附录C:百度图片搜索用户访谈提纲Q1:选择百度图片搜索的主要理由是什么?Q2:您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使用百度图片图片搜索?Q3:请在手机上随意选择搜索入口,输入您想搜索的搜索词并完成搜索的流程,列举一些您觉得使用图片搜索遇到的操作上问题和体验的感觉。Q4:哪些因素会让你非常喜欢百度图片搜索引擎,并一直使用下去?Q5:你认为百度图片搜索必备功能有哪些?Q6:你对目前百度图片搜索产品满意吗?是否会推荐朋友使用?Q7:请您对百度图片搜索使用的体验进行一些评价。92
附录D:百度图片搜索用户体验调查问卷百度图片搜索用户体验问卷调查本问卷主要调查您对百度图片搜索用户体验,旨在了解您对百度图片搜索用户体验评价和用户使用的真实体验以及反馈建议。问卷主要用户基本信息部分、百度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部分、未来使用情况部分,会占用您大约3至5分钟时间。第一部分:用户基本信息1、您的性别:□男□女2.您的年龄:□18岁以下□18--25岁□26--39岁□40--49岁□50岁以上3.您的学历:□硕士及以上□大学本科□大专□高中/中专/技校□初中及以下4、您的职业:□学生□企业/公司职员□专业人员(律师/记者/教师/医生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93
□自由职业□其他5、您每月可支配收入:□20000元以上□12001-20000元□2000元及以下□8001-12000元□不方便透露□在校学生,没有收入□2001-3000元□5001-8000元□3001-5000元6、使用年限(N=1385)□不到6个月□1-2年□2-3年□3年以上7、您每天使用百度图片搜索的频率是:□每天多次□每天1-2次□每周多次□每周1-2次□一个月偶尔用几次□一个月偶尔用几次□几乎不怎么用8、单次使用百度图片搜索的时长是?□3分钟以内□3-5分钟□5-10分钟94
□10-30分钟□30分钟以上9、最近半年,在百度图片搜索上,您在搜索或浏览过哪些图片?(多选)□明星□壁纸游戏、动漫□表情、头像□艺术、设计、绘画、摄影□美女□搞笑、趣味图□植物、动物□素材、配图□新闻、时事□图书、乐谱□美食、菜谱□服饰、美妆、发型□影视剧、剧照□景点、酒店□汽车□手工、布艺□电子、数码□药品、医疗、养生□家居、装修□运动、健身第二部分:百度图片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视觉体验1、在百度图片搜索,界面视觉体验如何?1分—体验非常差2分—体验差3分—体验一般4分—体验好5分—体验非常好2、百度图片搜索的界面图标、菜单设计的体验如何?1分—体验非常差2分—体验差3分—体验一般4分—体验好5分—体验非常好功能体验3、您对百度图片搜索现有的功能体验如何?1分—体验非常差2分—体验差3分—体验一般4分—体验好5分—体验非常好4、对需要完成的搜索目标,百度图片搜索步骤体验如何:1分—体验非常差2分—体验差3分—体验一般4分—体验好5分—体验非常好检索内容体验5、百度图片搜索结果里图片内容与您搜索的内容相关性的体验如何?95
1分—体验非常差2分—体验差3分—体验一般4分—体验好5分—体验非常好6、您对百度图片搜索结果中图片内容、类型的体验如何?:1分—体验非常差2分—体验差3分—体验一般4分—体验好5分—体验非常好7、搜索结果中图片质量体验如何?1分—体验非常差2分—体验差3分—体验一般4分—体验好5分—体验非常好交互体验8、对百度图片搜索所处界面知道前进、返回界面的体验如何?1分—体验非常差2分—体验差3分—体验一般4分—体验好5分—体验非常好9、在百度图片搜索界面中进行操作、触发功能,选择页面显示内容和弹窗的体验如何?1分—体验非常差2分—体验差3分—体验一般4分—体验好5分—体验非常好10、在百度图片搜索操作中的行为反馈和提示体验如何?1分—体验非常差2分—体验差3分—体验一般4分—体验好5分—体验非常好性能体验11、在使用百度图片搜索引擎时稳定性体验如何?1分—体验非常差2分—体验差3分—体验一般4分—体验好5分—体验非常好12、您在在稳定网络环境中使用百度图片搜索,搜索引擎加载速度快,整体页面流畅、无卡顿。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13、使用百度图片搜索时流量耗费较少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界面广告14、您认为在百度图片搜索中出现的广告数量可以接受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15、在百度图片搜索中广告和您要找的图片是相关的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16、广告对您使用百度图片搜索时的干扰小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情感体验17、使用百度图片搜索产品让您觉得是高效便捷的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96
18、百度图片搜索操作简单,便于您使用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19、您对图片搜索产品是否满意?1分—强烈反对2分—反对3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4分—同意5分—强烈同意第三部分:未来使用情况1、结合您个人的需要和体验,未来您是否会继续在手机上使用百度图片搜索引擎?(单选□肯定不用□可能不用□一般□可能会用□肯定会用2、您有多大可能向其他人推荐在手机上使用图片搜索?请在0到10之间选择,“0”代表完全不可能,“10”代表非常可能,数字越大,代表可能性越大。3、您在使用百度端图片搜索还有哪些建议:真诚感谢您的参与!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