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7.50 KB
- 2023-01-16 11:36:1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六、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66页主题图,第67页例1,第69页课堂活动,练习十六第1、2题。教学目标:1.认识条形统计图,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2.能读懂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绘制1格表示1个单位的简单条形统计图。3.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渗透人文教育。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简单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教学准备:CAI课件(或教学挂图)、小字本纸每生一张。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CAI依次出现:图1图2图3生活中许多杂乱无章的事情,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整理与统计,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可以把图1像图2这样有序整理,为了显示统计的普遍性,我们还可以用图3这样的统计图来整理。二、探索新知随着生活与学习的需要,我们的统计图也随着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种崭新但并不陌生的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1.主题图(CAI出示)。让学生仔细看图,并从图中了解到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工作,我们的同学们也在收集整理数据。2.教学例1。(1)CAI出示例1中的统计表:经过调查收集整理,上面是某地6月份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请观察上面的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生1:空气质量状况显示了8天是优,12天是良,8天是轻度污染。生2:显示6月的空气质量整体较好。
……(2)认识条形统计图①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但是人们已经发现用圆圈的方式在表示上已经不很规范,一种更加严谨而又被广泛认可的条形统计图便产生了。这种条形统计图有许多新的知识,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用CAI依次出现横轴、纵轴、项目、数据、单位、网格,教师和学生用互动形式认识各表示的意义。②CAI示范画。我们用高低不同的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特别强调为了便于美观和观察,每根直条之间用相同的间隔隔开。(3)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学生在小字本上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教师加以指导。如:怎样画横轴、纵轴,怎样分成三根直条、直条上面尽量标出数量的多少,在单式条形统计图中,每根直条的颜色只起美观的作用,没有具体的数学意义及用铅笔、直尺画图等。(4)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优点观察自己画好的条形统计图,小组讨论:①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数形结合,更加直观,便于比较;……)②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都能反映数量的多少;统计表较简洁,条形统计图更直观)三、巩固深化1.第69页课堂活动。(1)CAI出示本班的课表,全班一起进行统计表的填写统计。(2)根据统计表信息,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对统计信息进行描述。特别注意直条长度要准确,并在上面标好数据,画图要使用铅笔、直尺。四、反思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五.课堂作业练习十六1、2题(完成在书上)。第1题:根据统计表完善统计图,学生独立动手操作,明白纵轴上1格表示1个单位。第2题: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该题的横轴、纵轴发生了颠倒,其设计目的是避免学生养成条形统计图的直条只能是竖着的思维定势。六、板书: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特点数形结合,形象直观
便于比较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初步感知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2、能读懂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绘制1格表示1个单位的简单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二)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68页例2,练习十六第3题。教学目标:1.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整理。2.会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整理的统计结果,并能根据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学重点:1.能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整理。2.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分段统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教学准备:CAI课件(或挂图)、统计图复习题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件出示题单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全班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矫正。二、探索新知有时我们在绘制条形统计图前,需要我们先对数据进行一定的整理。1.出示例2:CAI出示四(1)班男同学身高记录表。(1)通过问题启发同学思考:①在这张表上,身高在150cm以上的有几个?②要怎样才能更清楚地看出全班男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呢?引导学生说出:需要进行分段统计和整理。
(2)同桌或小组讨论:多少厘米为一个统计范围较合适?①同桌和小组讨论。②抽生汇报:3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为一个统计范围③在比较后得出较合理的分段方法:5厘米或6厘米为一个统计范围较合适。2.教学分段统计师:如果我们按照课本上提供的分段方法,可以怎样统计?学生运用以前学习的统计基础,独立完成下表:身高(cm)130~134135~139140~144145~149150~154合计人数(人)16统计方法一:130~134:135~139:140~144:145~149:150~154:统计方法二:130~134:√135~139:√√√√√√140~144:√√√√√145~149:√√√150~154:√√√……为了防止统计时的重复与遗漏,填好后要进行人数个数的验证,即总人数为18人。3.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根据整理的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P69页条形统计图。身高(cm)130~134135~139140~144145~149150~154合计人数(人)16533184.分析统计图表根据上面的统计图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身高在哪个范围的人数最多?(2)你的身高在哪个范围?(3)你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三、巩固深化练习十六第3题。1.请学生说出分段的理由,还可以怎样分段?2.统计表和统计图完成在书上。3.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四、反思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在分段统计时应注意什么?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可能是自己设计的环节不够吸引他们2、大部分学生能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三)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70页例3、4,练习题十六第4、5题。教学目标:1.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体会其实用性与直观优势。2.会绘制简单的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3.能对统计图表进行正确分析,并能根据数据进行一定的预测。教学重点: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教学准备:CAI课件(或教学挂图)、小字本纸每人2张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在小字本上绘制条形统计图(CAI出示)3名同学8秒钟踢毽数统计表姓名小红小方小奇踢毽数(下)11108学生独立完成,师追问: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下?(1格表示1下。)2.CAI出示变化后的统计表:3位同学1分钟踢毽数统计表姓名小红小方小奇踢毽数(下)11010085(1)现在同学们能根据这个统计表在小字本上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吗?生1:不行,因为我们的格子没有那么多了。生2:行,只要我们调整一下纵轴上1格表示的单位个数就可以了。……(2)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1格表示多个单位长度的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3。3位同学1分钟踢毽数统计表姓名小红小方小奇踢毽数(下)11010085(1)观察统计表,我们了解到哪些信息?(2)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纵轴上1格表示踢1下绘制已经不行了,那根据统计表格里的数据,1格表示踢多少个毽合适呢?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依据。在充分比较后统一得出:此时,1格表示10个单位来绘制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3)绘制统计图学生独立在小字本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绘制好后集体订正。特别注意小奇跳的85下的绘制,直条应占到80和90中间。2.教学例4。(1)有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更大的数据我们都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描述。出示例4:小明家2010的苹果产量是4000kg,2011年、2012年、2013年产量分别是6000kg、7500kg、8000kg。根据以上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①学生分析数据,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合适,答案并不唯一,理由充分即可。这里的1格表示1000千克、2000千克均适合。②学生独立补充课本,特别注意2012年7500kg条形应占到的位置。③讨论交流:小明家2014年苹果的产量可能是多少?三、巩固深化练习十六第4、5题第4题:①观察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了多少个单位?②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追问学生这样推测的理由。③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可以提出其他问题,如:哪两年间花卉种植面积增长要快些等。第5题:①思考:要制作条形统计图,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②学生完成统计表。③根据统计表完成条形统计图。特别注意1号270分、4号、5号256分的直条的高度。④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分析。四、反思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觉得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你觉得最值得提醒大家的是什么?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认识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并体会了其实用性与直观优势。2.能对统计图表进行正确分析,并能根据数据进行一定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