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50 KB
  • 2022-05-20 20:08:42 发布

2010年南通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报告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0年南通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报告及2011年展望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我委及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全市新能源产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并呈现出高速稳步增长态势,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典型产业,也将是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点产业。一、2010年产业概况我市新能源产业主要涉及风力发电及风电设备制造、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生物质发电及环保型锅炉制造、新能源汽车及新型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潮汐能发电、LED照明显示器件制造等领域。全市新能源产业规模企业数达207家,总从业人数达3.8万人,全年完成产值352.3亿元,同比增长36%,完成销售收入344.8亿元,同比增长35.8%,实现利润32.14亿元,同比增长69.5%。(一)光伏产业2010年,全球光伏市场全面复苏,国内光伏电池制造领域投资热潮再度掀起。我市作为全省乃至全国光伏电池制造重点区域之一,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光伏电池产量达523兆瓦,组件产量约900兆瓦,分别居全省第三、第四,同比增长约60%,产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1- 1.百亿级企业初步形成。韩华新能源(启东)有限公司(原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光伏电池制造领域位居江苏第三、全国第五,是我市光伏制造领域基地型重点企业,2010年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电池组件产能达800兆瓦,并在不断扩产,全年完成销售收入96.9亿元,接近百亿元销售规模,利润达10.8亿元。韩华集团同时又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成立第二家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公司,计划2-3年形成比启东公司更大的生产基地。2.多元化技术逐一突破。我市光伏电池制造企业基本上均已获得TUV、UL等国际认证,电池转换效率已接近国际水平,产品畅销国际市场。综艺光伏公司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广泛开展产学研技术合作,开发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产品、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产品,完成了系列产品的技术研发、中试以及生产工艺开发和产业化准备工作。海门的白兔科创新能源公司2009年7月获批成立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致力于高倍聚光光伏发电产品(HCPV)和光伏发电用1.5维跟踪器的研发、系统集成和成品销售,目前正在建设示范工程,即将进入产业化阶段。3.产业链结构不断优化。我市光伏产业以下游电池及组件制造为主,-11- 并逐步前延到硅棒、硅锭生产及切片,后伸到系统封装集成、安装维护,产业链条不断完善。韩华新能源全资子公司已形成了年产2600吨单晶硅棒和多晶硅锭的产能。卡姆丹克公司在海安投资9980万美元,建设年产2200吨单晶硅,8800万片切片项目。此外,韩华新能源、美能得等公司也筹建了光伏发电安装服务公司,促进了光伏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4.基地型项目快速推进。韩华新能源(南通)有限公司已开工建设,一期建设700兆瓦晶硅电池及组件项目,后期将扩建至2000兆瓦。综艺光伏公司一期26兆瓦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于2009年竣工投产,二期项目增资9980万美元,扩建40兆瓦生产线,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同时由综艺股份参股,在欧贝黎扩建120兆瓦电池片、100兆瓦组件的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投产后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将达到180兆瓦和220兆瓦。目前,全市在建及储备的光伏产业重点项目共12个,总投资132.6亿元,累计可新增光伏电池及组件产能2500兆瓦以上。(二)风电产业2010年,我国风电产业出现了拐点,新增风电装机容量明显回落,国内风电产能过剩因素影响到整机制造商,我市风电产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产业规模扩张速度明显不及光伏产业,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风电装机规模全省领先。2010年,南通风电装机容量达64.2万千瓦,比2009年底增长了18%,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总装机规模仍略大于盐城,居全省第一。龙源海上风电公司投资5.5亿元,建成了如东3万千瓦潮间带试验风电场,单机容量1.5-3.0兆瓦,来自8个厂家9种机型16台国内试验样机,于2010年9月28日-11- 全部投产发电,实现了我国海上(潮间带)风电场零的突破,也是全球首座潮间带风电场。此外,如东15万千瓦潮间带风电一期示范工程也已获批,龙源陆上风电、华能风电也在如东、启东加快风电开发。2.风机制造水平不断提高。我市风电整机及配件生产厂家约十多家,在整机制造领域,维斯塔斯、明阳风电、中船海装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在如东建设整机制造基地,九鼎集团、航天万源等公司也加快自主研发,其生产的样机已吊装运行,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成绩。在配件制造领域,我市不乏一些企业在同行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启动东泰叶片公司率先在国内生产碳纤维风机叶片;通达科技公司生产风电定转子冲片和铁芯,在国内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宏德机电公司生产的风机球墨铸件多年来一直为丹麦维斯塔斯等国际一流风电企业直接供货,产品质量国际一流。(三)其他新能源产业在新能源产业其他方面,我市除现有企业正在继续扩产之外,还有一批基地型企业也已落户开工建设。1.在核电装备制造领域:神通阀门公司获得了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核电阀门设计许可证,是国内冶金、核电阀门主要生产基地之一,2010年,公司再投资1亿元进一步扩大核电阀门生产能力。国核维科锆铪有限公司一期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主要生产各种核级海绵锆、工业级海绵锆、氧化铪、海绵铪,实现了核级海绵锆的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项目-11- 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核级海绵锆铪的生产核心企业。2.在生物质发电装备制造领域:万达锅炉公司作为持有“A”级锅炉生产许可证和一、二类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获得了ASME“S”钢印证书,同时借助高等院校的科研优势、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良好产业体系,先后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余热发电锅炉、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锅炉、生物质(秸秆)发电锅炉等产品,2010年投资超1亿元进行扩产,其高效节能环保锅炉年产能超1万蒸吨。3.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一方面我市在苏通科技产业园积极推进南通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基地建设,该基地分别于2009年5月和2010年4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江苏省汽车产业振兴规划重点项目和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专项规划重点项目,目前相关招商引资工作仍在洽谈当中。另一方面,我市一批传统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新上了一批汽车动力电池项目,如生产汽车曲轴的机械制造企业江苏万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创建了江苏万力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日产20万安时动力锂电池,应用于照明、电动工具、电动自动车、汽车和大巴等领域。江苏海四达化学电源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烧结式镉镍电池、氢镍电池生产厂家,年产各种电池10000万安时,2009-2010年,公司投资2亿元,新上了年产3700万安时动力型锂电池项目。4.在LED设备制造领域:我市原来产业层次较低,技术含量不大,主要产品有LED灯具及配套产品、LED背光源等。-11- 2010年8月份,清华同方南通LED半导体产业基地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户奠基,项目一期投资29亿元,总投资60亿元,建成投产后将每年形成110亿元的销售收入和21亿元利税,为南通打造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LED产业基地打下了扎实基础。二、存在问题及面临的形势1.国际市场变化不定。我国光伏产业主要靠出口为主,2010年光伏发电市场装机量约380兆瓦,在全球总装机量中仅占3%,市场启动力度较小,发展缓慢。这种“消费在外”的生产模式完全受制于国际市场,而欧美国家在光伏产业方面的补贴政策变化不定,导致国际光伏市场需求变化不定。比如:2008年,西班牙政府减少光伏发电上网补贴,导致国际光伏市场暴跌,国内光伏产品价格下跌一半;2010年,国内光伏制造企业产销两旺,主要得益于意大利市场。但下一步欧美国家会出台何种政策、是否削减政府补贴,均不得而知,国内光伏企业的命运基本上都寄托在欧美一些国家政府的决策上。2.风电企业订单不足。受国家发改委对风电项目暂缓审批等因素影响,我市原计划在2010年获批并开工建设的风电项目被全部冻结,这直接影响到我市风电整机制造-11- 企业生产及项目建设。原国信新源风电拟在如东建厂生产2兆瓦风机,后取消投资;明阳风电、中船海装风机制造项目也因市场信心不足而推进缓慢;九鼎天地风能公司由于客户风电项目开发延期,仅交货4台机组,航天万源公司样机吊装后,尚未接到生产订单,全市整机制造企业几乎都不在正常生产。同时还联带影响到配件制造企业,其他企业进军风电领域的积极性也不大。3.配套产业较为滞后。一是产业链不够齐全,本地配套能力较弱。我市光伏产业链正在向上游晶硅材料延伸,但超白玻璃、组件支架等相关配件仍大都在苏南等地区采购;风电产业链更为薄弱,配件本地配套率(按配件价格统计)不超过10%;其他新能源产业均尚未形成产业链。二是生产性配套服务业亟待加强。我市仅在紫琅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设了新能源培训专业,个别光伏发电安装公司由于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发展缓慢因素影响,也处于起步阶段,其他涉及新能源产业研发、咨询、设计、检测、安装、维护等方面的生产性服务业较为匮乏。4.行业竞争渐趋激烈。当前,在全国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倍受广大投资者的青睐,也是政府推动的重点,但由于有些产业由于进入门槛较低,甚至没有门槛,导致行业陷入无序的竞争状态,行业间竞争的压力和产能过剩的压力油然而生,这给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就光伏产业而言,2010年全球光伏电池产量约16吉瓦,2011年全球光伏电池产能预计扩张到35吉瓦,如市场能维持在2010年水平,将有超过一半的产能可能会闲置,中国光伏电池产量约占全球一半,2011年产能也将明显大于市场需求。我市韩华新能源、欧贝黎等光伏制造企业在扩大产能的同时也将同样面临严峻的行业竞争。-11- 三、开展的主要工作围绕推进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级,市经信委会同市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年初,市经信委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现场调研等形式,全面了解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编制了《南通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定位产业发展目标,科学引导产业健康发展,重点提升光伏和风电产业层次。二是切实加强政策扶持。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市经信委起草并经南通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扶持市区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对市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给予财政扶持,同时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三是积极拓展产业交流。2010年9月17日,成功举办了2010’中国(南通)新能源产业发展研讨会,国内外新能源行业协会和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分析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前景,探讨南通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和措施。四是快速推进载体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重点推进新能源产业示范园区建设,2010年被省商务厅授牌江苏启东光伏新能源产业园、江苏如东风电设备产业园、江苏海安光伏光电新能源产业园3个省级新能源特色园区,同时推进了园区内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五是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加大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切实推进企业技术创新。2010年9月份,市经信委与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签订了《新能源产业技术全面合作协议》,同时积极-11- 引进专家智囊,举办“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充分发挥专家对本地新能源企业的指导作用。六是全面做好要素保供。召集12家金融机构举办新能源银企对接专场活动,为全市40家新能源企业授信42亿元,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资金要素保支撑。同时,在节能应急调控过程中,将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重点保供电行业,提供了充裕的电力要素保障。四、产业发展前景预测在“十二五”期间,随着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能源产业基于南通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发展环境,在今后几年中,南通新能源产业将实现新一轮增长。一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基本消除。金融危机对光伏产业的冲击巨大,国外市场萎缩,光伏电池及组件的价格下跌一半,但2009年下半年以来,光伏产业形势好转,目前林洋新能源、欧贝黎新能源均满负荷生产。二是风电配套能力有望增强。随着明阳风电、东汽风电等项目落户,南通本地风电配套能力将逐步提升,在风机铸件、碳纤维叶片、电机铁芯等方面有望取得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在风电维修、培训等配套服务方面有望在国内率先突破。三是新能源应用将逐步拓展。随着“金太阳工程”的推广实施,光伏发电将逐步在我市展开试点,我市对新能源的应用将逐步由生物质能、风能向太阳能拓展,同时,电动汽车产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将在我市苏通科技产业园区内形成。五、2011年工作重点-11- 今年,我委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方针,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契机,依托通江达海、紧临上海的良好区位优势和扎实的产业基础,快速扩大产业规模,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全力争创南通绿色能源产业新优势。具体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1、抓招商引资,促进产业知名度提升。一是举办大型活动。邀请国家级相关机构作为主办单位,在南通联合举办新能源大型会展以及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提升南通新能源产业的知名度。二是打响南通品牌。借鉴盐城、无锡等市的经验,提出具有我市特色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口号,创造南通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在国内的影响力。三是加强招商引资。积极宣传南通独特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落户南通,提升南通新能源产业总体层次。2、抓政策推动,促进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围绕《南通市新能源、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规划纲要》和《南通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具体目标,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确保新能源产业按照规划的方向和目标快速发展。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扶持资金。帮助企业申报科技示范项目、金太阳示范工程等国家级、省级项目,及时落实上级扶持资金,做好市级配套补助。二是认真实施市级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扶持市区新能源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11- ,用好本级财政专项资金,切实起到促进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三是协调服务企业发展。在企业生产及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在用地、项目申报等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对接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等实际困难。3、抓载体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加强园区建设。加强新能源产业五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积极申建省级园区,同时建立市级园区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对达到一定产业规模的园区进行挂牌命名。二是鼓励成立行业协会。鼓励新能源领域重点企业牵头成立相关行业协会,建立产业发展信息交流平台,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三是加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发展新能源领域生产性服务业,成立的咨询、设计、安装、维修及人才培训机构。4、抓科研投入,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一是推进企业建设技术中心。积极帮助新能源重点企业加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形成涵盖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二是鼓励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着力提高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占比,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消化、吸收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再创新,切实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加快实施人才发展计划。完善对行业内关键人才的引进、留用机制,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行业领军作用,在风电、光伏领域取得技术上的突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