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6 MB
  • 2022-05-17 13:50:43 发布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

  • 8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TheStudyofUserExperienceforInteractiveSystemInACross--culturalContext姓2014年6月 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注明引用的内容以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江苏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面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彳屹点哙≯l牛年6月I毛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0IIIIIIIlU[MIIIUlY2537944江苏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论文编入《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向社会提供查询,授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将本论文编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向社会提供查询。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江苏大学研究生处办理。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学位论文作者签名:o\厶婶20l牛年f7月f(,日指导教师橼致葫≥Gl牛年e月f6自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跨文化的沟通与合作正不断改变着设计的目标与形态,将各种背景文化的用户聚集到了开发目标之前。中国是传承数千年的文化大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见证了无数文化输入案例,如今正在文化输出的道路上踏步前行。设计,正是这种跨文化交流中顺应时代、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一部分。以用户为中心的角度看待交互设计,是就用户各层各面需求的抽丝剥茧,让设计在功能性的基础上与用户达成协调的互动、将设计师的理念顺利传达的过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跨文化的沟通与传达已经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交互设计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课题。本文立足于全球化视角,关注跨文化语境下勾连异种文化接触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旨在进一步论证交互设计过程中进行用户文化考量的必要性,并探索一种适用于实际开发工作的跨文化交互设计策略与流程。全文首先经由介绍文化的意义与影响、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阐述了文化因素在新时期用户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地位,并就交互设计领域中基于文化视角用户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讨论。其次通过已有的比较分析理论和针对性的用户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霍夫斯塔德和霍尔的文化理论,验证了文化差异的存在和其对跨文化语境下用户需求的影响,确定了交互系统设计在此方面面临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放到具有时代特征的跨文化网站轻博客中进行具体分析。最后从文化角度出发,对用户体验进行了更有针对性的分析与诠释,提炼出用户需求的文化特征和交互系统用户文化研究的四因素,总结出了跨文化交互系统的可用性设计流程,并基于此进行了跨文化交互系统一一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自主测试系统网站的用户研究和由此为指导的设计开发实践,确定了今后的相关工作方向。本文进行的文化层面的用户体验研究和基于此的交互系统设计方法同样也可应用于其他类别的设计与开发过程,对今后我国设计的跨文化输出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关键词:跨文化语境,交互设计,交互系统,用户体验,文化维度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andcooperationareconstantlychangingtheobjectivesandformofdesign,gatheringavarietyofusersfromdifferentculturalbackgroundsinfrontofthedevelopmentobjectives.Chinaisacountrywithathousandsofyears‘culture,ithaswitnessednumerouscasesofculturalinputinthepasthalf-centuryandisnowsteppingforwardontheroadofculturaloutput.Design,asithappens,isthemostadapttothetimes,andapartofthemostdevelopmentprospectsdurringthesecross—culturalexchanges.Interpretinginteractiondesignfromuser-centeredperspective,itisaprocessofanalyzingvariousneedsofusers,makingdesignachievethecoordinationofinteractionwiththeusersbasedontheusability,andconveyingtheideasofdesignerssmoothly.Inthecontextofanewera,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hasbecomeanintegralpart,bringingnewsubjectfortheinteractivedesignfield.Thispaperdrawsconcernsoncross—culturaluserexperienceduringthecontactsofdissimilarculturesfromtheperspectiveofglobalization,aimstofurtheremphasizetheneedofculturalconsiderations,andexploreacross—culturalinteractiondesignstrategyfortheactualdevelopmentwork.First,itelaborateshowsignificantculturalfactorsaretouserresearchthroughdescribingtheimpactofculture,aswellasinteractiondesigntrends.Second,itexplorestheHofstedeandHalls’culturaltheories,verifytheexistenceofculturaldifferencesandtheirimpactonuserneedsincross—culturalcontext,andidentifytheproblemsinteractivesystemdesignfacedinthisregard.Finally,startingfromtheculturalperspective,ittakesdesignanddevelopmentpracticeofHSKtestsystemwebsite,summarizestheavailabledesignprocessofcross-culturalinteractionsystem,anddeterminethefuturedirectionofwork.Theculturalleveluserexperienceresearchandtheinteractivesystemdesignmethodwhichisconcludedinthispapercanalsobeappliedtoothercategoriesof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designanddevelopmentprocesses,playingacertainroleofChina’Scross.culturaloutputinthefuture.Keywords:Cross—culturalcontext,Interfacedesign,Interactivesystem,Userexperience,Culturedimensions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jiii目录⋯⋯......⋯......⋯⋯...⋯.....⋯....⋯⋯⋯⋯⋯⋯.v图目录⋯⋯⋯⋯⋯⋯⋯⋯⋯⋯⋯⋯⋯⋯⋯⋯⋯⋯⋯..viii表目录⋯⋯⋯⋯⋯⋯⋯⋯⋯⋯⋯⋯⋯⋯⋯⋯⋯⋯⋯⋯..X第一章绪论.....⋯.⋯..⋯⋯........⋯⋯⋯⋯⋯⋯⋯⋯⋯..11.1研究背景:全球化引发的文化碰撞⋯⋯⋯⋯⋯⋯⋯⋯⋯⋯.11.1.1课题背景⋯⋯⋯⋯⋯⋯⋯⋯⋯⋯⋯⋯..⋯.⋯..11.1.2研究意义⋯⋯.⋯⋯⋯⋯⋯⋯⋯⋯⋯⋯⋯⋯.⋯21.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成果⋯⋯⋯⋯⋯⋯⋯⋯⋯⋯⋯⋯.31.3研究方法与思路⋯⋯⋯⋯⋯⋯⋯⋯⋯⋯⋯⋯⋯⋯⋯..41.3。1研究计划⋯⋯⋯⋯⋯⋯⋯⋯⋯⋯⋯⋯⋯⋯⋯。.41.3.2论文结构⋯⋯.⋯.⋯⋯⋯⋯⋯⋯⋯⋯⋯.⋯.⋯.51.4课题创新性及难点.⋯.⋯⋯⋯⋯⋯⋯⋯..⋯⋯⋯⋯..⋯61.4.1课题创新性⋯⋯⋯⋯⋯⋯⋯⋯⋯⋯⋯⋯⋯⋯⋯61.4.2研究难点⋯⋯⋯⋯⋯⋯⋯⋯⋯⋯⋯⋯⋯⋯⋯..6第二章交互设计的跨文化研究⋯⋯⋯⋯⋯⋯⋯⋯⋯⋯⋯⋯⋯..82.1“跨文化”的含义⋯⋯⋯⋯⋯⋯⋯⋯⋯⋯⋯⋯⋯⋯⋯82.1.1文化的定义⋯⋯⋯⋯⋯⋯⋯⋯⋯⋯⋯⋯⋯⋯⋯82.1。2人类的需求与设计的文化性⋯⋯⋯⋯⋯⋯⋯⋯⋯⋯.82.1.3文化对设计的影响⋯⋯⋯⋯⋯⋯⋯⋯⋯⋯⋯⋯⋯92.1.4交互设计的跨文化语境分析⋯⋯⋯⋯⋯⋯⋯⋯⋯⋯102.2测量文化层面和文化差异⋯⋯⋯⋯⋯⋯⋯⋯⋯⋯⋯⋯..122.2.1霍夫斯塔德文化维度模型⋯⋯⋯⋯⋯⋯⋯⋯⋯⋯..12(1)权利距离⋯⋯⋯⋯⋯⋯⋯⋯⋯⋯⋯⋯⋯⋯⋯..132.2.2霍夫斯塔德文化模型的衍生研究⋯⋯⋯⋯⋯⋯⋯⋯..18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2.2.3霍尔的流行文化框架⋯.⋯⋯⋯⋯⋯⋯.⋯⋯⋯⋯.192.2.4对高/低语境文化差异的思考⋯⋯⋯⋯⋯⋯⋯⋯⋯..202.3研究与应用分析⋯⋯.⋯⋯⋯⋯⋯.⋯⋯⋯⋯⋯⋯⋯..212.3.1跨文化研究⋯⋯⋯⋯⋯⋯⋯⋯⋯⋯⋯⋯⋯⋯..212.3.2文化差异适应性分析⋯⋯⋯⋯⋯⋯⋯.⋯⋯⋯⋯..22第三章跨文化交互系统的用户体验分析⋯⋯⋯⋯⋯⋯⋯⋯⋯⋯..253.1交互系统用户体验要素⋯⋯⋯⋯⋯⋯⋯⋯⋯⋯⋯⋯⋯.253.1.1交互设计基础⋯.⋯⋯..............⋯....⋯⋯⋯..253.1.2交互设计的关注内容⋯⋯⋯⋯⋯.⋯⋯⋯⋯⋯⋯..253.1.3用户体验概述⋯⋯⋯⋯⋯⋯⋯⋯⋯⋯⋯⋯⋯⋯273.1.4用户需求模型⋯⋯⋯⋯⋯⋯⋯⋯⋯⋯⋯⋯⋯⋯283.1.5用户体验的实现流程⋯⋯⋯⋯⋯⋯⋯⋯⋯⋯⋯⋯293.2面向不同文化背景用户的交互系统概念与特征⋯⋯⋯⋯⋯⋯..313.2.1文化化方案⋯⋯⋯⋯⋯⋯⋯⋯⋯⋯⋯⋯⋯⋯..313.2.2文化层次上的用户需求⋯⋯⋯.⋯⋯⋯⋯⋯⋯⋯⋯333.2.3用户需求的文化特征和思考⋯⋯⋯⋯⋯⋯⋯⋯⋯⋯343.3跨文化交互系统案例分析⋯⋯⋯⋯⋯⋯⋯⋯⋯⋯..⋯⋯353.3.1信息的组织⋯⋯⋯⋯⋯⋯⋯⋯..⋯⋯⋯⋯⋯⋯353.3.2样本介绍⋯⋯⋯⋯⋯⋯⋯⋯.⋯⋯⋯.⋯⋯⋯..363.3.3文化变量⋯.⋯⋯⋯⋯⋯⋯⋯.⋯⋯⋯⋯⋯⋯..383.3.4需求访谈⋯⋯⋯⋯⋯⋯.⋯⋯⋯⋯..⋯⋯⋯⋯.403.3.5比较分析⋯⋯⋯⋯⋯⋯⋯⋯....⋯⋯⋯⋯......423.3.6文化差异验证.⋯⋯⋯⋯⋯⋯⋯⋯⋯⋯⋯.⋯⋯.493.4本章小结⋯⋯⋯.⋯⋯⋯.⋯⋯⋯⋯⋯⋯⋯.⋯⋯....50第四章应用案例一一HSK汉语水平自测系统交互研究⋯⋯⋯⋯⋯⋯..514.1任务提出⋯⋯⋯⋯⋯⋯⋯⋯⋯⋯⋯⋯⋯⋯⋯⋯⋯.514.1.1案例介绍⋯⋯.⋯⋯⋯⋯⋯.⋯.⋯.⋯.⋯⋯⋯..514.1.2意义和价值⋯⋯⋯⋯.⋯⋯⋯⋯⋯⋯⋯⋯⋯⋯.534.1.3系统目标⋯⋯⋯⋯⋯⋯⋯⋯⋯⋯⋯⋯⋯⋯⋯.53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1.4目标用户⋯⋯⋯...⋯⋯...⋯...⋯⋯⋯⋯⋯⋯.534.2系统评估及研究的实施⋯⋯⋯⋯⋯⋯⋯⋯⋯⋯⋯⋯⋯.544.2.1前期实验准备⋯⋯⋯⋯⋯⋯⋯..⋯⋯⋯⋯⋯⋯.544.2.2被试⋯⋯⋯⋯⋯⋯⋯⋯⋯⋯⋯⋯⋯⋯⋯⋯..554.2.3问卷设计⋯⋯.⋯⋯⋯.⋯⋯⋯⋯⋯⋯⋯⋯⋯..554.2.4结果与分析⋯⋯⋯..⋯⋯..⋯....⋯⋯....⋯⋯..554.2.5思考⋯⋯⋯⋯⋯⋯⋯⋯⋯⋯⋯⋯⋯⋯⋯⋯..574.3基于用户体验的跨文化设计⋯⋯⋯⋯⋯⋯⋯⋯⋯⋯⋯⋯584.3.1HSK自测网站使用流程⋯⋯⋯⋯⋯⋯⋯⋯⋯⋯⋯..584.3.3HSK自测网站界面设计⋯⋯⋯.⋯⋯.⋯⋯⋯⋯..⋯.594.3.4验证........⋯....⋯...⋯⋯⋯⋯⋯..⋯⋯⋯...624.3.5思考⋯⋯⋯⋯⋯..⋯....⋯....⋯⋯⋯⋯⋯⋯.63结语⋯⋯⋯⋯⋯⋯⋯⋯⋯⋯⋯⋯⋯⋯⋯⋯⋯⋯⋯⋯⋯64参考文献⋯⋯⋯⋯⋯⋯⋯⋯⋯⋯⋯⋯⋯⋯.⋯⋯⋯⋯⋯.66附录⋯⋯⋯⋯⋯⋯⋯⋯.⋯.⋯⋯⋯⋯⋯⋯⋯⋯.⋯⋯⋯69附录1轻博客用户需求访谈提纲⋯⋯⋯⋯⋯⋯⋯⋯⋯⋯⋯..69附录2HSK自测系统网站用户交互满意度调查问卷⋯⋯⋯⋯⋯⋯.70附录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成果⋯⋯⋯⋯⋯⋯⋯⋯⋯..71致谢⋯⋯⋯⋯⋯⋯⋯⋯⋯⋯⋯⋯⋯⋯⋯⋯⋯⋯⋯⋯⋯71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图目录图1.1家用洗碗机⋯⋯⋯⋯⋯⋯⋯⋯⋯⋯.⋯⋯⋯⋯⋯⋯..2图1.2论文研究思路⋯⋯..⋯⋯.⋯⋯⋯⋯⋯⋯⋯⋯.⋯⋯⋯5图1.3实验思路⋯⋯⋯⋯⋯⋯⋯⋯⋯⋯⋯⋯⋯⋯⋯⋯⋯..5图2.1马斯洛需要模型⋯⋯⋯⋯.⋯..⋯⋯⋯.⋯⋯⋯⋯⋯⋯.9图2.2中德文化特征对比⋯.⋯⋯.⋯⋯⋯.⋯⋯⋯⋯.⋯.⋯...11图2.3Jagne和Guven提出的战略模型⋯⋯⋯⋯⋯⋯⋯⋯........19图2.4霍尔的高/低语境国家分布图⋯⋯⋯⋯⋯⋯⋯⋯⋯⋯⋯..20图2.5重建技术接受度模型⋯⋯⋯⋯⋯⋯⋯⋯⋯⋯⋯⋯⋯⋯22图2.6乐天免税店中国官网首页⋯⋯....⋯⋯⋯⋯⋯⋯⋯⋯⋯.24图2.7乐天免税店欧洲官网首页⋯.....⋯...⋯⋯.....⋯⋯.....24图3.1交互设计及其相关领域................⋯........⋯⋯⋯.26图3.2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流程..........⋯⋯⋯.............⋯.26图3.3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27图3.4用户体验的组成部分.............⋯.....⋯⋯⋯.........28图3.5用户需求层次.............⋯.......⋯....⋯⋯.⋯⋯.28图3.6Garrett的用户体验要素模型.......⋯....................29图3.7人物角色.............................⋯⋯......⋯...30图3.8多版本界面和通用界面......⋯...............⋯.........32图3.9MMA策略..........................................⋯.32图3.10Tumblr的欢迎邮件...........⋯.......⋯.....⋯.......37图3.11中美文化六维度分值....⋯.............⋯.....⋯.......38图3.12Lofter首页..⋯.........⋯⋯..⋯⋯.....⋯..⋯⋯.43图3.13Tumblr首页...⋯...⋯......⋯..⋯⋯⋯...⋯.......43图3.14Lofter的浏览页...............⋯.........⋯....⋯...44图3.15Lofter的注册页面......⋯..........⋯⋯⋯⋯.⋯⋯45图3.16Tumblr的年龄确认提示..................⋯⋯⋯⋯⋯.45图3.17Lofter的下拉菜单..........⋯.......⋯......⋯⋯...46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3.18Tumb1r的平铺菜单.................................46图3.19Loter(左)与Tumblr(右)的用户主页....⋯⋯⋯..⋯...46图3.20Lofter的通知设置项⋯.⋯⋯..⋯.⋯...⋯⋯...⋯.47图3.21Tumblr的设置项⋯........⋯⋯⋯⋯⋯.....⋯⋯..47图3.22搜索栏........................⋯.......⋯⋯...⋯.47图3.23邮件......⋯..⋯.....⋯.......⋯.⋯⋯......⋯.48图4.1HSK自测网站系统......⋯..........⋯.......⋯⋯.⋯51图4.2测试系统原型主页.................................⋯.54图4.3问卷各大项得分统计...................................55图4.4网站使用流程.......................................58图4.5眼动热点图........................................61图4.6眼动轨迹图........................................61图4.7眼动集簇图........................................61图4.8HSK自测网站北美地区界面方案........................62图4.9HSK自测网站欧洲地区界面方案........................62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表目录表2.1社会的PDI高低差异表现........⋯.....⋯⋯...⋯⋯...13表2.2社会的IDV性质差异体现........⋯⋯....⋯.⋯⋯⋯...14表2.3社会的MAS性质差异体现..................⋯.............15表2.4社会的UAI性质差异体现............⋯。........⋯⋯....16表2.5社会的LTO性质差异体现..............⋯⋯....⋯⋯....17表2.6社会的IVR性质差异体现........⋯..⋯⋯⋯......⋯...18表2.7基于霍尔流行文化框架的网站设计倾向⋯..⋯⋯⋯⋯⋯⋯.22表3.1轻博客、博客与微博对.....................⋯..⋯.......37表3.2轻博客访谈记录⋯⋯⋯..........⋯⋯⋯⋯⋯⋯.....41表3.3被试基本情况..................................⋯...⋯49表3.4问卷结果数据统计...............⋯⋯⋯.....⋯⋯⋯..50表4.1问卷结果统计............................⋯....⋯⋯..55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全球化引发的文化碰撞1.1.1课题背景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跨文化的交流与协作日益紧密,设计跨出国门、飞越国界的时代已然到来。用户需求从功能上升至情感,文化因素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设计的附加值。文化赋予了设计全新的拓展空间,设计则担纲起了文化传播推动力量的角色。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类生活与互联网之间愈发无可分割,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正逐渐趋于日常化。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大型门户网站在界面设计上具备了跨文化的特征,以此作为推进国际市场的有效策略。而如何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用户的情感需求、让跨文化的元素融入设计之中,时代进步带来的挑战也对设计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差异对设计推广的影响历来已久,21世纪初期在中国就曾经因为家用洗碗机的推广困难而产生过类似的讨论,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洗碗机和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样是十分普遍的日常用品,但在后两者成为中国家庭必不可少的电器用品的同时,洗碗机却悄悄退出了中国市场。这个现象与文化的作用大有关联。一方面中国饮食对油的需求很大,碗盘因此更难清洗,另一方面中国人总有种不经手不放心的心态,对洗衣机尚不能完全信任,更不用说吃的方面了。这就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世界全球化的进程引领着跨文化沟通与合作的加速发展,也使得设计领域迎来了一个跨国界交流的全新时代。跨文化比较研究领域的创始人格列特·霍夫斯塔德提出了“文化是区分人类群体与类别间成员的思想的总体程序"n1,本土化(Localization)与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乜1的选择与协调正逐渐成为设计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本文中所说的交互系统是由人机交互概念产生的基于计算机供用户操作的系统,属于交互产品类别,通过系统开发和整合功能、理念及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用户研究的交互设计实现。图1.1家用洗碗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信息全球化带来的相关的用户需求的日益增长,在当今时代,商业与非商业的跨国项目为数众多。文化的跨界接触造就了市场、用户、需求与项目团队、设计师、理念之间十分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导致的结果对项目本身而言可能是推进,也可能是障碍。而在整个系统内部,交互界面与交互设计师则肩负着调和这些作用中的矛盾、将结果引向积极方面、促进双方有效交流的责任b1。不可否认的是,文化碰撞带来了挑战,也创造出了更大的机遇。1.1.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将设计视为跨文化行为,对用户需求的研究和探索又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上,跨文化实际上是联结不同国家地域、不同民族人种之间的文化,越过物理界限来体验情感归属性以及人与人、人与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网站交互系统设计师在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设计本身的跨文化传播,还要完成将传统元素融入符合现代化需求的功能设计之中的实践探索,归结到一点,这些努力都在于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本文联系现有的文化学、文化差异评判理论与设计学、交互设计,旨在通过分析归纳与实验验证进一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跨文化交互设计的理论依据。(2)实践意义: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古往今来,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方式与思考模式,联系到文化因素,用户对设计的评价也可能出现天差地别的反应,设计师在考虑文化层面的情感体验时时常会遇到众口难调的困难,针对跨文化用户的设计也很难达成预期的效果。但随着设计理念用户角度偏移的深化,用户情感需求在设计考虑因素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步加大,文化体验作为人类的思维基点在用户情感体验中意义非凡,因此,针对跨文化设计方法与理论的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用户的感受、行为、思维、需求等研究都是现今交互系统设计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研究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设计对于将网站系统推向国际视野、促进设计与用户跨国交流有着深远的意义。1.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成果交互设计已是当今设计界最炙手可热的分支,新形势之下,国内设计领域也开始越来越重视设计与文化的研究,但在跨文化交互系统设计方面,有针对性的探索进展仍然十分缓慢。在文化差异探索方面格列特·霍夫斯塔德教授主持的文化对职场工作影响评估研究是世界上最全面的之一H1。他是国际公认的第一个创造出国家文化维度实证模型的人,并由此建立了在国际经济、交流、合作中对文化元素考量的一个全新范例。之后,他又开发了组织文化模型。爱德华·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拍¨63同样也是各领域文化研究的讨论热点,在交互设计领域,也有为数不少的相关研究是以此为理论基础开展的。在设计文化学的研究方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李砚祖发表的《设计的文化身份》阿19以设计的文化符号,即其文化身份来讨论当代中国文化传统与特征在设计中的去留问题;何灿群所著的《设计与文化》陋1一书主要介绍了设计相关的文化及文化学内涵,中西方文化起源及特征,设计与文化学的辩证关系;张岚发表的《跨文化设计》旧1一文探讨了跨文化情境下如何在设计中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继承并发扬的同时融合现代精神,充分发挥设计的实用性、艺术性,使之更好地为人们服务;舒仪发表的《当代中国设计文化身份的重构》n叫讨论了设计文化身份的文化认同与文化构建两重含义,探索了国际化情境下的“中国设计”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之道;由张卫平主持的与荷兰NEXT建筑事务所设计师的跨文化设计访谈n¨也以相关实践为基础,对跨文化设计中文化差异导致的问题及解决方式作出了探索;夏开丰的《问题情境与设计的跨文化身份》n踟探讨了在全球性问题情境下设计师如何从跨文化视角建立他们的文化传统,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并且与当下的生活世界的发展发生关联;经欧盟文化中心合作组织(EUNIC)授权出版的《中欧文化交流与合作实战指南》n3|一书中也有相关背景介绍与跨文化设计的章节。在交互设计的应用方面,陈嘉嘉的《后工业时代跨文化设计在数字交互产品设计中的应用》n41一文界定了数字交互产品的内涵与特征,阐述了跨文化设计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的作用和意义;台湾国立成功大学KuohsiangChen,Shu—chuanChiu和Fang.chyuanLin的论文《跨文化视角下的感性设计》H51探索了感性设计的跨文化视角,实现了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感性需求、不同文化背景中用户首选的移动电话形式功能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感性词和形式特征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英国的Paula和Stephen合著的Meaning,thecentralissueincross—culturalHCIdesignn6|、Jagne等的Cross-culturalinterfacedesignstrategy[173AndySmith等的Aprocessmodelfordevelopingusablecross-culturalwebsitesn踟也分别在跨文化交互设计领域做出了不同探索。1.3研究方法与思路1.3.1研究计划第一阶段以大量的相关文献搜集为主,同时对霍夫斯塔德文化模型的六个重要维度(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权主义与女权主义、不确定性规避、长期趋向、放纵与约束)和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结合用户体验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总结这些经验模型在文化考量上的优势与经验。第二阶段实例研究,收集国内外经典网站案例进行代入差异性分析,并最终选取一组经典案例进行实验研究,组织被试,采用定性研究和通过问卷调查采集数据的定量分析法验证关注文化差异的必要性及霍夫斯塔德文化模型与霍尔文4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化框架在交互设计上的应用价值。第三阶段有针对性地总结出跨文化语境下用户情感体验的实现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实践性的设计过程一一HSK汉语等级测试系统网站的界面改良设计为例,将用户交互满意度调查问卷(QUIS)n鲫及李克特量表统计方法作为定量评估工具,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跨文化语境下交互系统的用户情感体验的实现方法和设计流程。结豢蓊纛论鬻实攀践‘1.3.2论文结构评样价本囊纂方的黉;法选≯的取选择图1.2论文研究思路谭价模型选择Hofstede文纯模型Hall漉符文事匕框架黪型网站样本选熬国际化适应馊髑站本主化适应性嗣皴网站设计倾i刍j图1.3实验思路理课题的确M第一章,主要介绍课题的背景和意义、文章的结构以及本研究的创新性和难点。第二章,首先阐述文化的相关概念,从人类需求层面探索交互设计的跨文化语境。然后介绍霍夫斯塔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和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对其。纛鬻.背景资料的搜集和整。一滋鬻。论文大纲的确立;鬓雾验证性实验流程设计一!至卷调查v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在交互设计研究中的应用和相关的衍生研究进行了分析与思考。第三章,从交互设计的关注内容联系到用户体验在文化方面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通过对文化层次上的用户需求的分析进行了基于霍夫斯塔德和霍尔理论的实际案例研究,选取美国的轻博客Tumblr与中国的轻博客Lofter作为比较样本,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了文化差异验证实验。第四章,将前文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性案例设计,总结出基于用户体验的跨文化交互系统设计流程。第五章,总结全文,概括研究结论。1.4课题创新性及难点1.4.1课题创新性设计的跨文化视角探究是随着高新科技时代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1)有针对性地将研究范围定制在跨文化语境之下,从文化特征和差异的角度来分析交互系统的用户需求。对用户体验的全面实现探索不再只停留在表层心理,而是从文化根源上了解问题、解决问题;(2)通过面向国外用户群、同时也是宣传本国文化渠道的HSK汉语能力自主测试系统优化设计的实践案例,综合用户对系统的可用性评估,进一步提炼出跨文化语境下交互系统设计方法,以适应跨文化语境下的用户需求。1.4.2研究难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最关键问题是:(1)全球化时代大背景之下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评价的文化要素分析;(2)交互系统的设计如何跨越文化屏障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并获得认同,即设计师理念的跨文化传达问题;(3)跨文化语境下交互系统设计的评价方法问题。对文化因素的考量可以认为是设计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而随着新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将世界缩小到了一个人与人相对易接触的范围之内,此时,作为最方便、最快捷的沟通与交流渠道的基于网络平台的交互系统设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计便不仅仅是限制于单一文化之中的概念。随着用户群的发展,这类交互系统的设计成了一种跨文化的行为,相较于过去,设计师们所面临的文化差异问题更为突出,用户在文化方面的情感需求也逐渐加重,因此,文化因素在交互系统设计评价方面所占的比重也愈发增大。然而,我们不得不看到,虽然已有不少设计师与研究者付诸了努力,跨文化语境下的相关设计方法及其评价方式仍未形成标准体系,成为了相关探索与实践的难点所在。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第二章交互设计的跨文化研究2.1“跨文化"的含义2.1.1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涉及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各类学科领域,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人类经过长期创造的产物。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晗0|。而一直以来,不同的学科对文化也秉持着不同的理解。H.H.Stem心¨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CulturewithabigC),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culturewithasmallc)。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乜2J,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狭义的文化则特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中国历史上“文”、“化”二字的同时出现最早见于《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贲卦·象传》)乜3|,直到西汉以后才有了整合成一词的用法。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包括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等,更倾向于精神领域的范畴。2.1.2人类的需求与设计的文化性需求,即需要。彼得罗夫斯基在《普通心理学》中提到“需要是个性的一种状态,它表现出个性对具体生存条件的依赖性,是个·悼12212厶匕IjE动性的源泉。”心41纵观漫长的人类历史,需要几乎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生活环境不断改变的不竭动力。马斯洛著名的“需要理论”把需要划分成五个基本层次,即生理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或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些层次从低级向高级呈阶梯排列【251。将这五种需要进一步整合,可以归成两类,即物理性需要与精神需要。前者驱使人类劳动与创造,后者鼓励人类发展艺术与文化事业。对文化的关注正日益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刚刚在全球公映的好莱坞大片《美国队长2》中,各国影迷发现了一个十分值得赞叹的细节,在美国队长为适应现代生活而进行日常记录的本子上列出的条目是根据上映的不同国家而有所不同的,这些条目正对应了各个国家的关注事件及一些经典作品,让观众更能产生共鸣,这正是一个相当优秀的国际化.本土化范例。▲黛篱墓囊憋簇瀵鬻瀵i溱纛纛纛纛滋囊5|||藕滋戮纛纛鬻薰㈥i鬻鬻懑滚鬣ilil瀚瓣麟滋黼麓鬻鍪霆滋鬻黧高级阶段麓摹初级阶段图2.1马斯洛需要模型设计,脱胎于人类衣食住行的需要,同时又逐渐具有了满足精神需要的特征。随着工业革命至今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与科学技术的巨幅迈步,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满足度已趋于饱和。对设计而言,满足精神层面需要的性质正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不再是一种附加属性。可以说,设计理念从本身功能主导向以用户为中心,注重可用性、易用性乃至精神满足的演变与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五级递增模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另一方面,人类生活受环境约束,精神需要则与文化因素息息相关。文化是精神需要的基础,精神需要的满足同样也受文化影响。文化差异导致了需要的差异,也将形成设计对不同文化背景用户满足方式与程度的区别,即不同文化用户对设计的评价方式也不同。由此我们必须承认,设计是具有文化性的。2.1.3文化对设计的影响设计起源于人类的需要,随着需要的进阶而发展,是社会文化的投射与缩影,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也是其重要的一部分。作为把抽象的为满足需要而产生的灵感与理念转换成实体或实用物的过程,设计可以说是设计师们表达自身文化的手段,经过设计,思维最终具体化、实在化。文化对设计的影响潜移默化,通过物质、环境、人类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等方面决定着设计过程,在古代,不同文化反映出的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主要体现在手工艺品、日用品、建筑、服饰、城市建设上,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文化与文化之间相对独立,文化差异的碰撞在设计上更难体现。直到步入现代社会,人类发展带来的工业进步、科技革新、思维转变等方面彻底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格局,文化与文化间的交流互动日增,体现着文化的设计也随之被推向了世界性的平台,文化的多样性意味着观念的多样性,设计对需求的满足也不再仅仅由一种文化主导。因此,设计师为了在冲突与融合的大气象中寻求崭新的发展前景,必须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具体文化具体分析,以适应谋接受。2.1.4交互设计的跨文化语境分析华裔设计师刘扬基于自己在两种文化社会中的多年生活经验,对中德文化差异作出了细节性的比较瞳6|。她用一系列生动的图画作品将这些日常经历的体会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图片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的关注,十分具有代表性。下图是从其中选取的四组文化特征对比,红色图代表中国,蓝色代表德国。可见中国文化倾向于一定弹性的时间观念、集体主义、突出领导地位、避免问题;而德国文化倾向于精准的时间观念、个人主义、不突出阶层地位、直面问题。从真实体验总结出的文化差异十分值得思考,尤其在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面对的用户群体生长于不同的文化体系环境,与自己有着不尽相同的思维模式,而交互设计的任务又在于与用户之间的良好传达与互动。为了避免主观地将自己认同的元素强加于用户,引发用户的使用困难或心理反感,这些文化差异是需要被先行考虑并时刻铭记于心的。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2中德文化特征对比Allwood认为“人类生存的文化环境会对他们对于周边现实的概念产生强烈的影响”[27]o对文化差异的研究己持续了半个世纪,而随着二十一世纪之后科技的飞速跨越与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交互设计迎来了更广阔的的应用平台,却也与其他领域一样越发无法回避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化课题。欧盟政策文件提到“在现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今这个全球化的世界里,文化可以为欧洲战略做出独特的贡献,它带来更加智慧、可持续和全面的发展,它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局势稳定,相互理解与合作”,全面肯定了文化考量的重要地位,设计同样也该遵循这样的策略。关于设计与文化的联系,Kerckhove曾将设计描述为一种技术公关,将它在市场上的形象进一步锐化,成了“文化艺术品视觉、听觉或书面文字化的外形川28J;在我国的相关研究中,李砚祖就设计的文化身份有过很深层的讨论,对设计的文化化、本土化作出了预测与指导⋯。跨文化语境,指的是一种现象、一个物品、一件事或一条信息从一方文化到达另一方文化的过程,这种过程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循环的,甚至可以是不断继续向外扩散的,涉及到双方或多方的不同文化。跨文化研究,可以说是利用心理学理论就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进行的研究。由于文化的多样性,差异必然存在。跨文化的传递过程可以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认知视角与处理方式,却更多的意味着思维意识的矛盾与冲突,无法简单地调和与被全盘接受。设计的跨文化性,可理解为是联结不同国家地域、不同民族人种之间的文化,越过物理距离的界限来完成情感交流的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与交互设计本身的意义是十分契合的。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界面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一种营销手段,正如产品包装一样至关重要。文化多样性的影响是其中十分关键的一环,它的存在加大了各方的沟通难度,却又为促进用户满意度的提升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可能。另外必须指出的是,以跨文化为前提进行文化差异的研究,并不是出于评价文化本身是非长短的目的,必须保持客观的态度,通过这些对比,让跨文化沟通各方具有相互间更为客观的认识,了解对方,反思自身。2.2测量文化层面和文化差异2.2.1霍夫斯塔德文化维度模型格列特·霍夫斯塔德教授主持的文化对职场工作影响的评估研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全面的相关研究之一。随着他的学术著作《文化的影响》(1980,新版2001)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发表,霍夫斯塔德开启了跨文化比较研究领域的先河。他最受欢迎的著作《文化与组织:软件的精神》(2010第三版与简·霍夫斯塔德和迈克尔·明科夫共同撰写)n1至今已被译成大约20种语言。通过在许多不同国家的学术与文化活动,霍夫斯塔德可以被视为跨文化研究与调查的主要代表。他的研究与理论思想成果被运用于世界范围内的心理学与管理学研究领域,从1967年至1973年,霍夫斯塔德基于ⅢM公司在多个国家收集的员工调查数据,建立了霍夫斯塔德文化模型,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先后将六个维度加入其中,至2001年,他己在著作里列出了76个国家和地区的分值。随着交互设计研究范围的不断拓展,霍夫斯塔德文化模型也成为了设计师和相关人员进行跨文化用户研究的工作指导。通过这个文化模型,我们可以更直观地认识到文化与文化之间行为、思维模式的不同体现,也可以通过霍夫斯塔德著作中既有的文化特征差异,联系到设计过程的相关方面,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用户研究。以下为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六维度:(1)权利距离权力距离PowerDistance(PDI):这个维度代表社会的权利低层阶级对权利分配不均的接受和预期程度。这里的根本问题在于社会对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状况的处理方式。在一个呈现出较大程度权利距离系数的社会,人们认可每个人都能有一席之地,而无需更多依据的等级秩序。而在低权利距离的社会,人们力求权利分配的平衡并要求权利不平等的理据。这个维度在交互设计的文化研究中出现频率很高,因为它被认为会对用户如何看待整体形态或布局风格造成决定性的影响。表2.1社会的PDI高低差异表现低PDI指数社会高PDI指数社会人口少人口多小心处理社会关系地位通过约束平衡父母对孩子平等相待父母教育孩子顺从孩子不负责父母老年保障孩子负责赡养老人学习质量取决于双向沟通和学生自学习质量取决于教师身的才能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组注中的阶层为便利而建立,指角组织中的阶层反映了上级和下级间色的不平等的不平等管理者依赖自身经验和下属管理者依靠上级和正式规则难以接受特权和地位的象征特权和地位的象征普遍且流行体力劳动与办公室工作地位平等白领工作比蓝领工作价值大(2)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versusCollectivism(Dv):这个维度的偏高称为个人主义,可以被定义为在一个结构松散的社会框架中,个人只需要能对自己和直系家庭成员负责的表现。它的反面是集体主义,代表在一个紧密型社会框架中,个人能够得到相关亲属或同一群体成员的照顾,并以此换取绝对忠诚。一个社会在此维度上的位置取决于人们对自我形象的定义是“我"还是“我们”。这个维度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关于人们对整体性与个别性的态度,如对于在这个维度两端的特征较明显的文化而言,用户对设计的评价可能会是由对整体的使用满意度决定,或是正好相反,无论这个设计总体上如何,一个优秀的细节便能吸引住他们。表2.2社会的IDV性质差异体现集体主义社会个人主义社会思维方式为“我们”思维方式为“我”应该始终保持和谐并避免直接对抗有话直说是诚实的品格资源与亲属共享资源为个人所属高语境沟通倾向低语境沟通倾向注重健康状况注重个人自由过失导致自身和群体性的面子损失过失导致愧疚和自我尊重的损失消费模式显示出对他人的依赖消费模式显示自我支持的生活方式社交网络是信息的主要来源媒体是信息的主要来源教育的目的是学习怎么做教育的目的是学习怎么学习职业流动性较低职业流动性较高集团客户会得到更好的服务(特殊每个客户都应得到同样的服务(普化)遍化)14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男权主义和女权主义男权主义与女权主义MasculinityversusFemininity(MAS):在这个维度中,偏向男权主义表示为社会对成就、英雄主义、自信及对成功的物质奖励的偏好,社会竞争更为激烈。相反,女权主义社会倾向于合作、谦虚、照顾弱小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这样的社会一般更有共识取向。男权主义/女权主义主要反映在人的思维模式上,因此更多影响的是心理与情感,可以放到情感化设计中进行着重考量。表2.3社会的MS性质差异体现女权主义社会男权主义社会重视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重视挑战、获取、识别和进步父母分享赚钱和关怀的角色父亲赚钱,母亲关怀是标准模式家庭中父母都可以是理性和感性的家庭中父亲理性,母亲感性女性和男性都可以负责、果断、有男人应该负责、能决断、有事业心;事业心、有爱心和温柔待人女人应该耐心和温柔双重标准:男性是主体,女性为客单一标准:男女双方都是主体体职业选择基于内在兴趣职业选择基于职业生涯中的机会销售更多针对家庭的产品销售更多针对阶层的产品阅读更多非小说类作品(报告性谈阅读更多小说(融洽的谈话)话)网络被用于关系的建立网络被用于事实收集人们为生存而工作人们生而应该工作更多的闲暇时间优于更多的金钱偏向更多的金钱而非闲暇时间环境应予以保护:小即是美经济应持续增长:大即是美(4)不确定性规避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Avoidance(uAI):不确定规避维度表示社会成员对不确定性及模糊性的不适程度。这里的关键在于一个社会如何应对未知的未来:我们应当尝试控制未来还是任其发生?表现出高UIA的国家坚持着硬性守则,无法容忍非正统的行为和想法。低UIA的社会保持着相对宽松的态度,并认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为实践比原则更为重要。不确定性规避维度体现的是面临问题或潜在问题的态度,当用户本身倾向于避免问题而不是直面探索时,设计师便需要注意让操作适应这一点。表2.4社会的UAI性质差异体现弱UAI度社会高UAI度社会低压低紧张感高压高紧张感性格较为随和较为神经质对与众不同的事物存在好奇心对与众不同的事物存有危机感学生习惯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习惯系统的学习模式,注重正良好的交流确答案购物时的搜索是为了方便购物时的搜索是为了纯正和整洁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风险投资保守投资被广告的幽默吸引被广告的专业性吸引时间是用于定向的框架时间就是金钱容忍模糊与混乱需要精确和形式化信任通才和常识信任专家和技术解决方案专注于决策过程专注于决定内容擅长发明而不擅长实现不擅长发明,擅长实现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法律和秩序用文学构建幻想社会文学映射规则和真理(5)长期趋向基于迈克尔.邦德使用与中国的员工及管理人员合作开发的调查工具在学生中进行的特殊国际化研究的第五维度于1991年被正式加入。以儒家动力论为基础的该维度,即长期趋向Long—TermOrientation(LTO),被应用于23个国家。长期趋向维度可以理解为应对社会对美德的追求。短期趋向的社会一般表现出对建立绝对真理的强烈关注。他们的思维是规范性的。他们对传统表现出极大的尊重,同时相对较少地倾向于为未来作储备,并专注于追求快速的成果。在有长期趋向的社会中,人们相信真理很大程度地取决于情况、背景和时间。他们对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情况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拥有强烈的储蓄、投资、节俭和坚持不懈取得成果的倾向。设计过程中对这个维度的考虑大多是关于用户耐性的,如在操作系统时能否坚持到达成目的的那步,如果将这个过程设计得过于繁琐,那么短期趋向文化的用户可能会中途就选择放弃使用。表2.5社会的I_T0性质差异体现短期趋向社会长期趋向社会努力的成果应立竿见影有毅力,为了成果持续努力尊重传统尊重环境关注个人安定关注个人适应能力主要工作价值观包括自由、权利、主要工作价值观包括收入、诚信、成就与思考自身适应能力、责任和自律重点是底线重点是市场定位今年利润的重要性未来十年利润的重要性任人唯贤,通过能力奖励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差异是不可取的关注拥有真理关注尊重美德的要求如果A是对的,那么与其相反的B如果A是对的,与其相反的B同样必然是错的可能正确认知的一致性需求反对意见不会造成伤害分析思维综合性思维服务他人是一个重要目标孩子需要学习节俭互助基金投资房地产投资(6)放任与约束基于迈克尔.明科夫对93个国家的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分析,2010版的《文化和组织》中为霍夫斯塔德文化差异模型加入了第六维度。这个新维度被称为放任与约束IndulgenceversusRestraint(IVR):放任代表一个社会能够允许的相对自由地满足人们基本和自然享受生活及乐趣的追求。约束代表社会对需求满足的抑制,并通过严格的社会规范来进行调节。这个新加入的维度可以用最近十分热门的“用户定制”作为实例分析,虽然这个词正在交互设计中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但真正能掌握其应用要领而非简单跟风的却并不多。是否真的能通过让用户自己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决定要什么来取悦他们呢?通过对放任与约束文化维度的研究,设计师也许能得到答案。袁2.6社会的IVR性质差异体现放任型社会约束型社会一种无奈的感知:发生在我身上的个人生活控制的感知并非我自己的意愿勤俭不是很重要勤俭很重要积极的态度愤世嫉俗高度认可外国音乐与电影少接触国外音乐与电影松散规定的性别角色严格规定的性别角色言论自由较为重要言论自由并不重要国家维持的秩序被认为有很高的优国家维持的秩序没有优先级先级2.2.2霍夫斯塔德文化模型的衍生研究霍夫斯塔德文化模型给了跨文化语境下交互设计的探索诸多启示,是跨文化用户研究的基础指导之一。许多研究人员都跟随着霍夫斯塔德的范式,一些已经开发出了新的国家样本比较工具,其他人则复制了霍夫斯塔德的研究,基于他原始研究的mM调查问卷的更新版本展开。这些研究成果被称为价值观调查模块(VSM),目前已经有了VSM82和VSM94,最新的版本是VSM08。随着时代的推移,许多设计师与研究人员在交互设计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中,通过对已有概念的反思与改良,取得了更进一步的成果。英国德比大学设计研究中心的PaulaBourges.Waldegg和StephenA.R.Scrivener重点研究了可以为不同文化背景用户共享的系统设计,讨论了目前针对用户文化差异的界面设计的局限性,对文化决定的可用性问题进行了深刻探究u6|;JainabaJagne和A.SerengulGuvenSmith.Atakan通过创建适合本土用户使用情境的文化模型探讨了整合界面设计中文化和社会因素隐喻的新兴需求,提出了整合本领域问题的调查策略模型(图)n7|;AndySmith等提出了通用跨文化网站的开发过程模型,侧重于研究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本地网站吸引力审核如何影响设计过程、通过本地用户的文化需求进行网站对比的文化指纹概念、用户评价的相关问题和跨文化团队的发展n8J。尽管在相关领域中对霍夫斯塔德理论权威性与时代性的质疑声音一直存在,但它的指导意义却是不容反驳的。我们不妨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在不断加快的全球化进程的光芒下文化正如流动的无形的实体瞳钊一一不是绝对的,而是不断改变的。不弱用户援型建立(第2步)跨文亿W髓性评估(第4步)多蘸系统设计(第3步)图2.3Jagne和Guven提出的战略模型2.2.3霍尔的流行文化框架爱德华.霍尔认为所有的文化都可以通过沟通交流的形式处于相互的联系之中,他提出了文化四因素模型,包括消息传递的快慢、高低语境、空间距离、多色(“多任务”)与单色(“单任务”)的执行时间,这四个因素之中,语境受到了最多的关注与讨论。霍尔从交流沟通与感知角度出发,提出了文化具有语境性,把各种文化的语境分类为高语境(HighContext)与低语境(LowContext),并由此形成了一个流行文化框架。在一些文化里(如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德国和瑞士等),沟通主要通过文字和语言的明确表述存在,因此他们被归类于低语境文化。其他的文化(例如日本和中国),沟通信息包括了如肢体语言和沉默的使用等其他的交流线索,被归类于高语境文化。在高语境文化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结构趋于紧密,呈交叉网状,通常能长久维持,而且在这种语境文化中,关系重于任务。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与人关系呈松散网状结构,更注重当下而非长久维持,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而且任务重于关系。从本质上讲,高语境的沟通交流涉及并不靠口头说出的信息,这包括情境、行为和语言线索作为信息交流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造成高低语境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可总结为两点:高语境文化的变化较少,信息资源具有高度统一性,大部分信息会得到社会人群的共鸣和一致认同;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们在地理、历史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文化变化往往较大,多数信息都需要具体、详细地进行传达,所以对语言信息的需求较大。高语境文化日本、中国韩国非裔美国人美洲原住民阿拉伯国家希腊拉丁美洲西班牙意大利思大不U英国法国北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德语区低语境文化图2.4霍尔的高/低语境国家分布图2.2.4对高/低语境文化差异的思考含义与语境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意义的理解应当结合事物、状况或个人的立场、背景或环境。当交流发生在高语境下,并不仅仅是进行非语言与语言的交流。高语镜沟通在重视物理方面的同时也注重交流发生的时间与场合,以及对话者这件的关系。关系越亲近,交流将更倾向于高语境,包含交流双方的一些知识共享。霍尔对跨文化的看法十分直接,他认为“文化即是沟通”,换句话说,人们交流与理解的方式也是受文化影响的。当今的跨文化交互系统,很大部分依附于互联网之上,它消除了地理位置的障碍,将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距离缩小到极致,节省了几乎所有的信息传递时间,从而达成最大可能的同步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与高效。但与此相对的,网络平台本身的性质决定它倾向于更多地使用人机交互代替人人交互,也进一步加剧了信息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间传达产生的歧义和误解。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在基于网络平台的交互系统的设计阶段,尤其是用户界面的设计阶段尽早分析并着重考虑跨文化的影响是必要的。文化差异对基于网络的交互系统用户界面设计的挑战由此可见一斑。作为一种低语境媒介,网站的结构如何根据目标文化用户群进行改变?高语境文化应当选择何种策略以弥补在创建与设计带有低语境特征的网站时面临的语境性限制?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讨论与探索。2.3研究与应用分析2.3.1跨文化研究在验证反映于交互系统设计上的文化特征归类与差异对比时,一般会用到的研究方法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1)定性研究定性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又叫质化研究,是指通过观察现象、探讨问题、收集与分析人类行为和思维方式,以及由此提出解决方法的途径。在这方面伊丽莎白·武尔茨所做的网站跨文化沟通研究很具有代表性b0|,她首先根据霍尔的文化高低语境理论提出了网站设计的四种假设,基于利斯贝斯·索拉修斯提出的网站视觉传达分析模型b1|,选取世界各地不同版本的麦当劳网站页面作为分析案例,对四种假设予以验证,最终确定了五项基于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倾向以支持高语境文化特性的策略(图2.5)。(2)定量研究定量研究(StudyonMeasurement)是与定性研究相对的概念,又称为量化研究,由于被试的加入与实验数据的支撑,结果通常更为客观可靠。VanessaEvers和DonaldDay∞21就后者基于戴维斯b31的方法结合文化层面总结出的“重建技术接受度模型”(图2.6)得出五项主张:1.用户的特定文化偏好影响他们对系统可用性的信任。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2.用户的特定文化偏好影响他们对系统易用性的看法。3.用户对系统的信任度影响他们在使用国际范围内销售的软件时的满意度。4.用户对易用性的看法影响他们在使用国际范围内销售的软件时的满意度。5.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影响国际范围内销售软件的使用行为。为了验证这五项主张,他们选取中国与印尼的被试样本作为比较群体,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实验,对特定文化变量进行核查与判定,用所得数据来验证文化对用户接受度的作用与影响。袁2.7基于霍尔流行文化框架的网站设计倾向舞盎篁冀黑一一j鬻4。赢美一逝豢蒸獭◇鎏薹繁i”翮缀噻确晦一鬻i囊i-i鬻绷糯辫黧瀵i萋鏊鬈慧蠹鬻警i溪i攀誊曩鬻...煮≥I|||i”薹薹ii:;辫躺噍爨黪蔫鬻錾攀彰篡鬻j雾j。鬟薹濑鹅瞬露鞫巨二囊垂iii赫—黛鍪籍赫i鬻麓攀罄:黉静辫隳黪嘲蠛嘲辫黼瞬鐾?二慧囊≥j薹雾戮iij蠹瓣i:ji攀攀鬻鼍囊=鬻嘲麟黼黼黼簌嘲目赣鞭i意囊鬻薹鬻黼襞黼霪籀鞲骥夔簿爹薹薹2缫辫≯篓鬻篓ji鬻篓i;鬻誊”。二麓薹鬃穆潮隧辎黥黪溺髓翱§囊黪ii黛i蓦摹⋯糍麴黪囊霎舞鬻慧囊iii叵雪巨圄区囝巨三习图2.5重建技术接受度模型‘3212.3.2文化差异适应性分析可以使用测量的方法来将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之间的差异概念化,古蒂坤斯特等人嘧41将高语境沟通定义为间接、模棱两可、保持和谐、含蓄以及低调。相反,低语境交流被定义为直接、精确、戏剧性、开放以及以感情与真实意图为基础。在霍尔的高/低语境表中,各国排位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相比之下,麓灏凝辚鬻1|||∽*鬃I=||¨.|赣_一⋯墓爨一瓣燃囊_||||_翻黼鬻一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霍夫斯塔德给出的国家分值表在数据角度则显得更为直观。文化差异在界面设计上的体现可以通过韩国乐天免税店在中国和欧洲的官网首页窥得一二。虽然属于同一家公司,网站内容也几乎相同,但这两个网站主页的外观差异却十分明显。中国网页的布局将页面分成了三列,每一列都采用左右对齐的方式排布,其中最右列是网页的主要内容,推广活动图被限制在这列的宽度以内,一次只有一张可见,下方则是四张完全对称排布的店铺信息和品牌优惠介绍,几乎每一张图上都有韩国明星的肖像照,大约占到一半的位置,并同时伴有免税店礼物和贩售产品;欧洲网页布局并不是完全左右对齐的,主要内容区域处于页面正中心,它将最近活动的大图放大并置于整个页面正上方最显眼的位置,大图采用左右滑动的形式变换,可以同时看到两边的缩略图,中问部分分别是店铺信息、免税店CM和明星壁纸下载,这些图上大多不会出现人物,也不会有免税店的相关的物品。由此可见中国网页的设计注重突出主要内容,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规则性,倾向于利用人和商品的联系来吸引访问者的目光,而欧洲网页则注重各部分都能一目了然、带有平衡性的排布,没有很明显的限制因素,且不会把重点放在联系之上。这与两种文化在霍夫斯塔德文化维度分值表中的得分与相应倾向是符合的。另外,中国网页最左边是针对用户服务的相关信息栏,每一个部分都有对应的描述图标,而欧洲网页则把这些信息都放置在最底部,只以文字形式说明,根据霍尔的排位,中国属于高语境文化国家,而欧洲国家则更偏向于低语境,这种设计方式正是迎合了高语境文化偏好隐喻、低语境文化偏好文字表达信息的特征。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mm匿薹==3亡==二二=:=习巷舔螽强谢瞎墨鬣黪爱龋ik笋2”下鞋Ek0W鞋黼矗程A芷{辩篓曩一’+盂p2*£玎燕辩谢矗LLp矗势鞋秘‘曩墨一r罄。誊图2.6乐天免税店中国官网首页(http://cn.10ttedfs.com/main)图2.7乐天免税店欧洲官网首页(http://en.10ttedfs.com/main)24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跨文化交互系统的用户体验分析3.1交互系统用户体验要素交互设计作为一门关注交互式体验的交叉性学科(如图3.1),最早是由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闻名全球的IDEO公司创始人之一的BillMoggridge在1984年的一次设计会议上提出的,这个概念当时被命名为“SoRFace(软界面)”,而后才正式更名为“InteractionDesign”,即交互设计。Moggridge是无可争议的交互设计先驱人物之一,其他的代表人物有Cillian·Crampton·Smith和Alan·Cooper,前者在交互设计教育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创立了TheComputerReliedDesignDepartment(计算机相关设计系),即现在的RCAInteractionDesignDepartment(皇家艺术学院交互设计系),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设立培养设计师学习设计交互产品与系统的专门课程的院校系部;后者享有“交互设计之父”之称,是交互设计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如何从用户的角度去开发一件产品而不是从产品本身去思索、让所有的高科技产品回归人性"是Cooper及其建立的美国交互设计协会的宗旨。3.1.2交互设计的关注内容从用户角度来说,交互设计是一种有关如何让产品可用、易用、让人满意而愉快的技术。简单地说,交互设计就是人工制品、环境和系统的行为,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外形元素的设计与定义。不像传统设计学科那样侧重于关注形式,也不止步于关注设计本身的内容和内涵,交互设计首先预测和描述事物过程的行为方式,然后再描述传达这种行为的最有效形式。通过产品的界面和行为进行交互设计,让产品与其使用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机关系,从而有效达到使用者的目标,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这就是交互设计的目的。交互设计主要的关注内容可以归为三点b5l:1.定义与产品的使用行为密切相关的产品形式。2.预测一种产品的使用过程如何影响它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以及用户对产品的理解。3.探索产品和人与物质、文化、历史之间的对话。市场蓄销信息构架以传达设计暑为计算机科举中心的设计图3.1交互设计及其相关领域十;赢藏凌谴骧糕穗竣谤溉籀撼壤綮瘸和用p分辑搜谛和涕{轰窭藏和译德图3.2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流程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如果界面能响应人的需求并且考虑到人的弱点,那么它就是以人为本的"∞6J。其实任何类型或目的的设计都能在这样的法则中有迹可循。不论何时,人,也就是用户,应该是被优先考虑的,这也正是设计师必须越来越多地关注一些心理学知识的原因。必须先认识“人”,才能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体验,实际上就是使用过程中的感觉。用户体验(UserExperience,简称UE)是一种纯主观在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感受,这个概念发轫于人机交互领域,是以用户为中心设计理念的衍生。IS09241—210标准将用户体验定义为“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Garrett认为“用户体验并不是指一件产品本身是如何工作的,用户体验是指‘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也就是人们如何‘接触’和‘使用’它”旧7。。良好的用户体验所要求的不仅仅是最基本的功能与外观,而是由“用户自身的心理感受和行为”决定。为了理解和设身处地地以用户的角度解决问题,设计师可以尝试换位描述和分析用户的体验,这样对比原先的设计目标,就能得出什么方案是合适的,什么方案还需要改善。这就是“先理解用户,再思考合适的设计川矧。虽然交互设计这个名词在当今的设计领域被时常提及,但产品或系统要真正达成并做好与使用者的交互,光从设计师的角度创建单向设想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而言,用户体验可以说是交互设计中由用户决定的那部分,是交互设计的基础。暑一黍一曩蠢||一墓一蠢图3.3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靓lW:够}_{_;:fflI蔹拳},’’7|。i≯友装flI{电雕J,航}镇播i务疑纠;蛭滋霸心’蝌一打Jj∥’|;链瞳?渣叫经西服务H乏本乏持I『孩装l=¨殴嚣置垡彬峨-罗£{一产;1,i一,缀按代,≯.qj蜘:bI,U甜『Ll嗡,:/嚣强l产;j&I}"i;ii"/!雕繁蛙剧叫产;镰潲rI服务3.1.4用户需求模型图3.4用户体验的组成部分用户体验可以说是从需求开始的。Sh叩把交互式需求定义为“关于目标产品的一中陈述"口9】,产品应该做到什么或如何工作是由需求决定的。而对设计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决定需求,明确的需求目标有助于建立工作指导,但模糊的需求目标则可能反过来造成工作进行的困难。因此,Sh唧等将定义需求的工作过程称为“需求活动”。需求活动从数据的搜集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描述、筛选、提炼,最终得到一组稳定的需求,作为后续设计工作的根基与指引。参考马斯洛的需要层级和戴力农的“上海地铁使用者需求层次模型川40|,我同样把交互系统的用户需求分成了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为可用性层次、易用性层次、情感层次。审美需求、文化需求。享受需求。鬻羹繁爨i鬻鬻鍪鍪。裔鬣鋈快速性需求、沟通需求、导向需求、舒适性需求生理性需求、操僬需求、信息需求、生活需求、擎习工作需求图3.5用户需求层次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5用户体验的实现流程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确保用户能够随时判断出哪些是可行的操作(利用各类限制性因素);注重产品的可视性,包括系统的概念模型、可供选择的操作和随之的结果;让用户评估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效率;在用户目标意图和所需进行的操作之间、操作与其结果之间、可见信息与对系统状态的评估之间建立自然协调的关系。Garrett根据交互设计的关注内容把用户体验的整个开发流程总结为五个要素:战略层(Strategy)、范围层(Scope)、结构层(Structure)、框架层(Skeleton)、表现层(Surface)H11。这五个要素层面构建出了一个基本的、自下而上用于探索用户体验问题的框架。箧羹蓼’翟。溢;霪蛰鬯曼鳖滋滋::;罗孱。;攀。霪。鬻i⋯鬻。蘩蠢罗么:.1i|||.:霪篓鳖ii||||‘i罗震图,//。厶=■7||厂=—7羧馋图3.6Garrett的用户体验要素模型(1)战略层这个层面是用户体验流程的起点,主要涉及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与此相对应的便是“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这两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和开发团队需要进行用户研究,具体方法包括现场调查、用户测试等。为了更进一步地为用户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可以通过创建人物角色(Personas),即用户模型或用户简介来描述用户需求。人物角色是能代表整个真实用户需求的虚构人物,通过身份的赋予将用户调查及用户细分过程中可以收集的分散资料重新整合起来,人物角色可以有助于确保整个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设计过程不会偏离用户的角度。图3.7人物角色(2)范围层涉及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在这里提出的问题从“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产品?”转变成了“要开发的是什么",即功能需求和内容需求。在决定功能需求的时候,可以再次使用人物角色,把这个(或这些)虚拟人物放入一个简短的故事场景之中,也就是“场景(Scenarios)”方法。内容需求部分则需要明确用户的类型与想法,整合出需求的优先级。(3)结构层涉及交互设计与信息构建,在这个层面上设计师的任务时确定每个将呈现在用户面前的元素的“模式(Patterns)”和“顺序(Sequences)”。交互设计本身关注的就是会对用户执行和完成任务产生影响的元素,信息构架则关注那些怎样把信息传达给用户的元素。用户对“交互组件将怎样工作”的认知称为概念模型(ConceptualModel)。(4)框架层框架层是对需求的进一步提炼,得出详细的部分,包括提供让用户做某些事的功能,即界面设计;提供让用户去某个目的地的功能,即导航设计;将信息和理念传达给用户,即信息设计。(5)表现层作为模型的最上层,表现层主要涉及感知设计。评价一个设计的视觉方面最简单方法之一是视线热点。通过用户即时的视线所在可以发现第一时间吸引用户注意力的设计要素,然后对其进行分析,确定这个元素对于整个设计目标而言是否是有价值的,如果用户即时关注的对象并不符合设计目标,就说明设计中存在品蹲㈣嚣落m一≯|;||i鬻一一㈣翼篡黧《}黧。黧嚣囊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问题。感知设计可以把内容、功能和美学融合起来,这样的结果是建立在其他四个层面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同时也满足了用户的感官感受,形成最终的设计。由于这个五层模型自下而上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用户的关注点主要放在顶层要素之上,但对于设计师而言,底层要素却是整个设计最终呈现出符合用户期望的结果的基础。在设计领域华而不实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只有从完整的用户体验出发,掌握这个流程的每一个细节,所得到的设计成品才是设计目标、可用性与满足用户需求的统一。3.2面向不同文化背景用户的交互系统概念与特征3.2.1文化化方案当网络时代遇上文化多样性带来的各种问题,国际性界面(InternationalUserInterfaces)的概念被提出了。这个概念意味着界面设计必须面向多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满足各地用户的不同需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在跨国交流与贸易日益兴盛的同时,国际性界面,尤其是网站的国际性界面应该受到更广泛的重视H1|。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国际化一本土化过程是处理人机交互中文化决定的可用性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一般而言,国际化着重于从产品中分离出各个“文化元素”,本土化则将那些“文化元素”整合进一个具体的目标文化中。国际化一本土化的过程可以简称为文化化(Culturalisation),面向多种文化用户的通用系统设计中遭遇的问题可以通过文化化评估文化间的差异及这类差异可能导致的问题来解决。这个概念已经衍生出了相关的生产指导、设计准则、技术建议和标准来帮助界面设计师们。然而,文化化对设计可以支持不同文化体系下的人们交流及互动的系统(如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工作CSCW和网络应用程序)并无实际助益的争论也并非空穴来风,在这些系统中,文化化可能反而会对“你见即我见"的界面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Paula和Stephen认为把专门用于一个特定文化的多版本界面(图a)和那些可以不同文化用户共享的通用界面(图b)区分开来是至关重要的,并提出了一种跨文化语境下的人机交互方法,称为协调行为的意义(MMA)n6|。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图3.8多版本界面和通用界面¨酬MMA方法旨在确定一种可以被异种文化用户群成员共享的语境,由于文化差异被认为是表象型差异,交互通过陈述和释义(如协调手段)来进行分析。每一个界面和交互方式都涉及表述、意义和语境,MMA可以被应用于任意类型的界面。因为不局限于图标和文字,它也适用于任一有意义的系统元素(从界面色彩到用户工作环境)。在实践方面,MMA方法被整合到了Hix和Hartson的明星模型H21之中,过程包括四个基本步骤:调研、评价、分析和设计。MMA设计依赖于文化表述的“特殊性”,比如,要是87%的多元文化用户样本不能抓住“白页"语境的意义,这种表述也许就不适合这个特定群体;如果98%的用户可以理解“主页"图标的语境意义,它应该就是适合这个用户群的。通过建立一种表述是否具有特殊性,设计师便能开始定义能帮助他们设计出适用界面的共享语境了。同样的,用户记录也可以提供设计师设计思路和可能的共享环境。MMA同时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估,注重用户对原意的理解。图3.9MMA策略‘1棚@甲田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2文化层次上的用户需求文化环境会导致用户对设计产生特定的文化偏好,而这些文化偏好又决定着用户对系统可用性和易用性的观点。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文化偏好对用户满意度和用户评价存在的巨大影响,而把这里的文化偏好用一种更具体的说法来描述的话,就是文化层次上的用户需求。在这里我们可以谈到肯德基与麦当劳在中国运作的例子,在许多关于跨文化网站的研究中都会出现麦当劳主页的身影,它的多版本网页设计是国际化.本土化过程应用的成功典范,值得任何一个设计师和相关研究人员借鉴与学习。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前二十年就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上,肯德基公司是远胜于麦当劳公司的。作为美式快餐的同僚,肯德基在当地相比于麦当劳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的品牌,可在中国,肯德基的门店数量却远多于麦当劳。肯德基开创了洋快餐售卖中国特色食品的先河,在平面和视频广告等品牌宣传方面也刻意加入了中国式生活的细节和缩影,在营销策略上几乎彻底褪去了美式快餐的外衣,反复突出“肯德基在中国”的主题,以此吸引了众多中国消费者的目光,拉近了与顾客的文化距离。这种营销方法显然不再将目标用户定位于更有文化接受力的年轻人群体,被动要求用户去适应,而是通过转变自身来更好地适应用户。相比之下,麦当劳在中国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始终恪守着自己的菜单和服务方式,直到近年才逐渐有了经营策略的转变。通过这两个品牌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跨文化的事物并非不可被接受,关键在于是否考虑到去迎合接受方在文化方面的需求。而设计目标与理念为了更有效地传达到用户方,同样也必须走针对用户需求与关注用户体验本土化的道路。就某种程度上而言,文化层次上的用户需求在交互设计领域的研究也可以说是情感化设计的一部分,这些需求看似飘渺无踪,深藏在用户的大脑内部不易察觉,实际上却往往已经被优秀的设计师和研究人员们发现,并体现在成功的交互系统的各种细节之上。如字体、色彩、图片和布局排布等方面,就字体而言,中国网站的主选字体一般是宋体与黑体(及其演变体),使用这两种字体的网站不会造成用户的不适应感,反之则可能会导致一些接受问题的产生;中国文化讲求以“和”为贵,因此中国文化背景的用户群体大都偏好统一的色调以及有序的结构布局,对强烈的色彩对比、视觉刺激和凌乱的排布避而远之,不喜欢太大的变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动。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富于变化却成了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可见用户的文化偏好正是相反的。试想如果一个中国用户面对的是这样的一个中文网站,使用他/她不熟悉的字体、鲜艳且大量使用强色彩对比的图片、不讲究对齐的布局,这毫无疑问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3.2.3用户需求的文化特征和思考文化本身具有系统性、动态性、继承性、习得性与符号性的特点。通过对霍夫斯塔德、霍尔等提出的经典文化理论的理解与思考,我从交互设计的用户研究角度出发,将用户需求在文化方面体现出的特征归结于三点:首先,文化方面的用户需求倾向是基于自然环境生成的;其次,文化方面的用户需求会随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最后,文化方面的用户需求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以下是将用户体验的文化因素与特征和Garrett的用户体验实现流程模型相结合,就设计师与开发人员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关于用户文化性所需要进行的工作的一些思考。(1)战略层虽然是整个流程的起点,但这个层面仍然不可忽略文化考量,首先在进行用户研究之前,我们需要更早地知道“我们的用户是谁”。只有确定了设计的用户,才能系统地进行用户研究,于是我认为应该将建立用户模型的工作提前,与此同时则是相关的文化背景研究,避免站在自己的主观角度自作聪明地替用户做出决定,也免除了之后在与用户的直接接触中冒犯到他们。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户在一开始就能感觉到他们是受到设计的尊重的。(2)范围层在考虑功能和内容的过程中加入对文化因素的关注是必不可少的。在建立一个场景时,设计师和开发团队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一一“哪种情况是这种文化的用户群绝不可能接受的?"排除掉一些不必要加入考虑清单的选项之后,用户形象会在设计师的脑海里变得更立体,建立虚拟场景的工作意义就变得更为明确了。值得注意的是,场景方法虽然看似操作简单,要真正有效地施行却格外考验开发团队与设计师前期所做的用户研究是否到位,必须仰仗大量的数据积累与整合分析工作作支撑,所以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之前国内真正应用这个方法的项目少之又少。归功于线上购物行业的爆炸式发展与普及,2013年场景方法在用户体验研究中的使用呈现出了上升趋势。线上购物平台可以说是最迫切于得到用户认同、最致力于吸引与保留用户的交互系统,这些网站对用户体验的高度重视、进行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也表明中国线上购物行业已经彻底摆脱了照搬模仿欧美成功案例的开端,走上了自身本土化的蓬勃发展之路。(3)结构层这个部分是从研究工作到实践工作的过渡,与用户相关的数据已经在前两个层面上完成,开始描述用户的可能行为,必须重申的是,文化因素在某些方面是左右着行为的。(4)框架层界面、导航和信息与文化因素也是密不可分的。界面设计是用户接触整个系统的第一媒介,这时候用户对文化的影响可能还毫无所觉,但潜意识里却已经决定好了自己是否接受它。当用户愿意进行操作的时候,往往便会将注意力放到导航上了,这时文化影响着他/她们对项目排布、导航方式、新页面打开方式的看法,最终这些就变成了对交互系统的易用性评价。信息设计,以文化的角度来看,就是跨文化的沟通与传达问题。(5)表现层为了将用户的注意力引导到目标元素上,不妨可以加入一些文化因素的辅助力量,如中国人对红色格外敏感,而美国人则更倾向于用黄色标记重点。同时,文化隐喻和意象元素的作用也不容小觑。3.3跨文化交互系统案例分析3.3.1信息的组织跨文化研究在人机交互(HCI)领域受到的关注正越来越多,相关的实践与探索也层出不穷。跨文化行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一种可以被对方接受的形式或媒介的建立,从交互设计的角度出发,就是一个可达成共识的系统。这种共识可以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是普遍适用的,即国际化的,如苹果公司的网站和lOS系统,也可以是针对目标文化进行本土化适应的,如麦当劳在世界各国的官方网站。前文我们已经分析了文化因素对用户体验的影响,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很难得到完全共通的设计与评价模板,只有通过有意识的目标区分与定位,才能做出令用户满意的设计。为了验证现今文化差异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并进一步从设计师的角度探索应对方式,本文选择了目前盛行于新一代互联网用户之间的轻博客(1ightblogging)作为研究对象,用定性与定量的方式对各种现象与数据加以分析,以此寻求可用的原则与指导。3.3.2样本介绍轻博客是介于博客与微博之间的一种网络服务,博客倾向于表达,微博倾向于社交和传播,轻博客则吸收了双方的优势,既不同于微博也不同于博客,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媒体。它的出现源自于微博客(microblogging)及其丰富的应用程序。既埃文·威廉姆斯(EvanWilliams)在2006年创建Twitter后,2007年初就出现了“轻博客’’的雏形。最初,它只是微博客的另外一种展示形式,相比微博客的极简展示方式,轻博客的内容无疑更为丰富。除了使用微博的图文视频等富媒体(richmedia)的展示手段,轻博客还保留了“聊天对话展示”、链接、丰富的版式等博客固有的外在形式,甚至支持自定义CSS等附加形式。有人说,微博像是日报,而轻博客更像是一本生活杂志,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简洁的发布形式。轻博客融合了微博的传播性和博客的内容性,它的出现模糊了二者之间的界线,既注重表达,又注重社交,而且关注个性化设置,是一种极具价值的个人网络交流媒介。这里选取全球最大的轻博客Tumblr(美国)和我国网易公司旗下的Lofter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比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在网站交互上的反映和中国用户对二者的接受度,提出文化层面上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策略。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3.1轻博客、博客与微博对比轻博客博客微博内容文字、图片、视频、全部支持文字、图片、音链接、音频等频、链接、视频关系单向关注无单向关注非公开对等交流公开对等交流展示吐出富媒体自定义缩略富媒体界面自定义更换背景用户群精英、小众全民、大众偏低端、大众时效性较强最弱最强复杂度低局最低(1)TumblrTumblr(中文名:汤博乐,在中国更广泛地被用户昵称为汤不热)成立于2007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轻博客网站,也是轻博客网站的始祖,截至2013年该网站用户数超过2000万人。Tumblr十分看重可定制性及易用性,所以注册/登录页面极为简洁。用户可以向他们的Tumblr添加七种类型的内容,包括文本、照片、引用、链接、聊天、音频、视频。主页显示所有关注用户的更新。在这个界面上用户可以将某篇文章标注为喜欢或是转发,这些都和Twitter很类似。Tumblr的用户体验因此也非常好,数据显示85%的注册用户都留在了Tumblr,远高于Twitter的40%。WelcometoTumblr!HerearefourimportanttNngstogetyoustarted。{。Postapictureofyourself2、Pick鑫themeandtitleforyourblogS、FollowatJeast5people4,Changeyouravatar图3.10TumbIr的欢迎邮件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2)LoRerLoRer是网易2011年推出的一款轻博客产品,并首次采用独立域名,以”专注兴趣,分享创作”为口号,专注于为用户提供简约、易用、有品质、重原创的博客工具及原创社区,受到了国内众多艺术、设计爱好者的热烈追捧。“Lofler”一词是“LoR"的引申。Loft的意思是宽广开放的自由创作空间,而在这空间里专注兴趣,分享创作的人,自然就是LoRer。3。3.3文化变量PDl100,,絮。。一⋯i中国瓣美国hUAI图3.11中关文化六维度分值本文选取的两个轻博客案例并不是完全没有外来文化用户使用,但为了使研究更有针对性,这里仅仅选择了这两个网站的开发国,中国和美国作为目标文化进行分析比较。这两个国家在霍夫斯塔德文化维度分值表中的数据如图3.11所示。(1)高语境与低语境语境是围绕在一件事和一类人周围的信息,作为高语境文化,中国倾向于间接、带有保留的、模棱两可的沟通,且通常会使用一些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如手势、肢体语言,甚至是沉默。这通常是基于认知思维的共享达成的。因此,中国人对隐喻的接受度也更高。美国属于低语境文化,偏好直接的、语言的沟通和文字化的描述形式。(2)权力距离1R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这个维度建立于所有社会个体的不平等性现状一一它代表了人们对于这些不平等的文化态度。中国(80)有着相对较高的PDI指数一一即社会认为人民间的不平等是可以接受的,个人受到官方的权威及制裁规限,并对人们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普遍地持有积极态度;美国(40)的PDI指数较低,倾向于不划分公民的社会层级。在这个维度的影响下,中国的网站通常会在布局上倾向于主次分明、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而美国的网站注重整体的平衡性。(3)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文化偏向相互依存的关系,人与人之间通常会建立一个根植于亲属与个人的、忠诚的关联网络,信息的获取往往也依赖这个网络,所以倾向于集体行为,并且思维模式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个人主义文化则正好相反,极为注重“自我”。中国(20)是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国家,因此面向中国用户群的设计更重视整体评价,这也导致了个性化推广的困难,面向美国用户群的设计可以更特立独行,用户定制也更适合这个文化。(4)男权主义与女权主义由得分可知,中国(62)与美国(66)都是男权主义社会,这种文化性质体现在设计上主要在于突出重点的总体规划,以及会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来说服用户。(5)不确定性规避一种文化的成员在不确定及未知状况下感受到的恐慌程度及为避免这些状况所建立的信念和付出的行动都被作为评定不确定性规避系数的因素。以在此项上得分较低的中国(30)为例,中国人通常暧昧而自在,中文里充斥着难倒西方人的暖昧表达。因此对于中国用户,一些探索性设计是可以被接受的,中国文化群会更乐于在大而模糊的范围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6)长期趋向长期趋向这个维度的概念正是发源于中国儒学,体现着文化对于积累的看法,因此中国在这个维度上得分较高(87),而美国则正相反(26)。对中国的网站而言,签到累计奖励的方案是非常可行的,中国用户同样更能接受层级的导航,美国用户则倾向于“只为需要做这件事而做"。这个维度与霍尔提出的时间感知是有重合性的,他将文化的时间观念分为循环型和直线型。直线型文化将时间视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为一个重要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他们普遍着眼于规划与调度从而提高效率,而循环型文化相信每件事“在对的时间”注定发生。(7)放任与约束这个维度相对较新,美国文化(68)是放任程度相对较高的文化,中国文化(24)的约束度较高。对于美国用户而言,自我控制的认知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他们更注重易用性,而中国用户可能更注重可用性。(8)信息速度爱德华·霍尔与米尔德瑞德·里德·霍尔哺3共同提出了特定文化偏好的信息速度的概念。能快速简单解码与作用的信息被归类为快信息,包括头条、电视广告和散文。慢信息不容易被影响与解码,包括书籍、电视纪录片与诗歌。霍尔认为“一个传给面向缓慢模式用户的快速信息通常会错失目标。即使错误速度信息的内容也许是可以理解的,它也不会被习惯或期待不同速度的用户所接受。问题在于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信息能以不同的速度发送。”美国这样的快速信息文化通常善于建立快捷迅速的接触,但也可能因此被视为肤浅不可靠。慢信息文化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来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但这通常会使这些关系根深蒂固且持久。3.3.4需求访谈访谈法(interview)又称晤谈法,是指通过访谈人和受访人进行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个性、价值观和行为动机的一种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根据过程的标准化程度,访谈可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出于节省时间以及更有针对性地收集不同文化背景用户对轻博客的需求满足期望的目的,本文使用的是结构式访谈,即通过访谈人就一些事先拟定的问题询问受访人,后者进行逐一回答的方式。但为了尽量减少受访人的拘束感,以开放式主观题为主,避免影响受访人的既定选项。经过观察和条件筛选,并取得本人的同意,我最终选择了4名轻博客使用经验较为丰富的用户作为受访对象,访谈提纲见文后附录1。受访对象均使用轻博客超过一年,且在线活动频率较高。访谈分别采用了面谈和线上视频通话的方式进行,受访人状态都较为放松,访谈内容如下: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3.2轻博客访谈记录受访用户使用关注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关注的界面视Lofter时Tumblr时因素觉因素间陈先生(中1年相关类别内容的数量和简单明了的外国)更新频率;观和导航;27岁关注对象的实时更新;优雅的配色;摄影爱好者网站的浏览速度;简洁的字体操作简便、一键发布;图片的高质量显示;支持手机发布;个人权益的保证张女士(中少于1年1.5年优秀的作品展示;个性设置(包国)同领域用户的互相关注括头像、主页21岁与交流;背景、域名);设计专业热门推荐;信息内容显搜索功能;示;可自行设置字体颜色与与时俱进的设字号大小;计风格更新不复杂的操作方式;(包括图标、页面刷新速度;图形);著作权保障播放器外观Aki(中国)2年业界名人用户;浅色调为主,24岁评论与推荐的通知速不会影响视觉绘师度;效果;少广告;简化文字,不操作简便;需要过于繁琐对待抄袭的政策;的导航和菜单41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可以自行设置发布内容栏;是否允许转载;自定义背景个人信息的安全保障;Samantha2年发布方式简便;主页只显示关(美国)评论通知;注内容;25岁关注tag内容的更新与色彩、内容背网络写手推荐;景不影响文字手机发布;浏览;私人会话;简洁的布局著作权保障通过用户访谈,可知轻博客用户的一些系统交互性关注倾向,不论关注领域,用户一般会希望轻博客平台操作简便、能够提供自己需要的信息和交流资源,以及对用户基本权利的保障,在外观上倾向于简洁的布局和视觉元素。相比而言,美国用户更注重个人因素,如私人会话、用户对主页内容的制定等。3.3.5比较分析根据典型用户访谈结果,我对两个轻博客网站的交互界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比较。(1)图片Lofter随机的背景图片均是各类自然风景照片,可以很明显发现通常这些图的整体色彩是一致的,图片上的细节都统一在整个色调之中,不会有强烈的对比。色彩的选取也倾向于柔和、较低纯度,构图及内容不会产生激烈的视觉冲击,安静而自在。Tumbir的背景则多是绘画或经过设计的美术作品,通常以绚烂的色彩、强烈的对比夺人眼球,不会局限于同一种色调之中,整体画面给人奔放热烈、愉悦明快的感觉。从背景图片的选择上可以看出Loiter对中国用户追求的和谐感和模式感的迎合,而Tumbk则很显然会更好地取悦到自由主义、充满好奇心的美国用户。42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3.12Lofter首页图3.13TumbIr首页(2)主页二者的主页都十分简洁,去除了所有传统网站的繁琐内容,让用户一目了然。Loiter主页将登陆与注册的选项同时列出以供第一次使用或已有账户却没有保存登录状态的用户选择,而对于还希望进一步了解这个网站的用户,它提出了浏览,即将网站的特色内容与使用方式介绍给新用户的选项。Tumblr主页进入后即是注册页面,对于新用户来说十分简单明了,而已有账户用户则需要点击注册下方并不明显的Logln链接进入登陆页面。这种设计方式同样考虑到了用户群的文化因素,中国的长期趋向文化让用户在作出是否要选择这个网站之前有耐心去进行信息的了解与收集,而美国用户需要的是迅速有效的操作。43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LOFTER,倏遽、漂亮.鸯趣的记景方式+一t,《’、。一1≈!《i鳞嚣黧iii冀魏黛瑾挫。要德翦l己最髓0j随地的蒜验■盈一■墨■—圈一二;oLOFT::剜鬟缫霸黪‰一圈|:目蒸,爹鬻一擎。黟i瀵鬻骥黪。■嚆■瓤■荔鏊麓翱叠毪一曩簟詈霉;岁埔入我们,记最稻分享你的所爱。。∞纛iii图3.14Lofter的浏览页(3)注册过程二者均采用传统的注册方式,即邮箱注册、设置密码。Tumblr在注册时就会要求设置用户昵称,Lofter则在开通之后进行设置。另外,Lofter可以与中国其他社交网站系统连接进入,可以选择的有新浪微博、QQ、人人,这也方便了原本拥有这三个网站ID的用户同时使用,较为便捷。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键入邮箱设置密码之后,Loiter会进入邮箱验证页面,而Tumblr则会弹出提示用户输入年龄并阅读服务协议,在点击勾选己阅读并接受协议的选项之后才可以进入下一步(这时同时向注册邮箱发送确认信息)。Loiter在邮箱确认之后会进入设置博客名称与域名页面,设置后正式进入使用指导页面,这里会让用户首先选择自己关注的领域,以图片的形势分布在页面左侧,这个选择会将领域内的热门博客直接显示在用户主页,而Tumblr在上面确认协议之后会直接跳转使用页面,右边栏提供了一些热门博客以供新用户关注,需要关注数大于等于3时才能进入下一步设置博客标题与简介。。豳豳鬻誊誊潮潮鼷黼熄t羹翻露震嚣翟豳斓黼黼瀚黼黼溯图3.15Lofter的注册页面图3.16TumbIr的年龄确认提示(4)用户主页页面布局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上方为菜单栏,Lofter以文字形式显示:1.首页,即当前页;2.浏览,包含热点标签内容的链接;3.更多,一些用户可进行的操作;4.搜索框,点击后下拉页自动显示用户已关注的标签。Tumblr则以图标方式显示:1.首页;2.消息;3.帮助页面;4.设置;5.登出;6.搜索框,其中2-545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项均为Loiter收进“更多"下拉菜单的选项。不得不说,这点与高/低语境的特征理论是相悖的,美国本身是低语境国家,应该更倾向于采取文字表述,但Tumblr所采用的图标隐喻方式与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脑与移动电话操作系统是统一的,由于它本身就是基于电脑或手机平台的线上系统,因此不会使习惯于这些图标的用户陷入识别障碍。图3.17Lofter的下拉菜单图3.18Tumbr的平铺菜单页面中央为博客首页内容,其中Loiter根据用户选择的关注领域会自动将推荐内容显示在用户的主页上以,而Tumblr则只显示用户所关注的博客内容。这种差别与WR指数及特征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由于美国是高放任型文化社会,用户通常对于自己的领域有很强烈的控制感,需求与目标十分明确,因此网站推荐的内容出现在主页会使他们产生反感。渔L图3.19Loter(左)与TumbIr(右)的用户主页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设置进入设置页面后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Lofter关于站内通知的选项为数众多,包括被评论、被转载、被喜欢、被推荐、被@和被关注,事实上这些通知显示与否只是作用于你而已,不会对他人操作造成任何影响。Tumblr关于回复只有简单的两项,允许你关注的对象回复、允许关注你超过两周的人回复,这两项均决定了别人是否能够做出操作(回复你)的。前者用户无法控制别人对自己发布内容的回应操作,而后者用户是完全享有主导权的,正对应了中国的约束性文化和美国的放任型文化。站内通知雩霪嚣洋譬娌j嚣j臻瓣馨簸j穗看匿破{孚论獗德转载暖镀蓦欢戮键推荐鹾镀@团援装注螽动图3.20Lofter的通知设置项AlIOWrepliesfrompeopleWhOhavebeeiqfollowingVOUfofmorethantwoweeks图3.21Tumbr的设置项(7)搜索Lofter仅有站内搜索功能,而Tumblr同时具有站内及站外搜索功能,同样体现着约束与放任的比较性文化特征。图3.22搜索栏(8)邮件两者的邮件非常具有对比性,内容上,Loiter主要是混合的精选内容推荐,而Tumblr则更倾向于标签推荐;色彩上,Lofter的模板采用黑白灰的色彩构成,小标题无背景色,而Tumblr的邮件色彩斑斓,每一标签类别都用不同的色彩条分隔,在视觉上标签比内容图片更为抢眼;排布上,Lofter主体部分每行有三个47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链接,图片较小,下方附加文字简介,Tumblr标签下方只有一张尺寸较大的图片,说明性大于指引性;二者下方的移动客户端推广也不尽相同,Lofter用图标的形式分列了iphone、andriod、ipad三种客户端下载链接,右边还加上了Lofter、新浪微博、豆瓣三个公共平台的公共账号链接,带有很强的关联性暗示,Tumblr则只有一个手机客户端下载链接,指向明确。∞FT谳‰谢∽菇∥‰斛巍越图3.23邮件孥霄雾一麟麟鬻潮瀚缀黼黼雾鬻骥i譬薏蠢纂薰薹蠹囊薹囊薹j∽jii*i甜。一H州■黛骑3尊戳城Ⅻ麓“醯。|■一熬,一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对中美两国轻博客Loiter和Tumblr界面设计的比较分析后,我进行了一个针对交互设计的跨文化实验。该实验旨在验证中国和美国用户对轻博客界面设计偏好的文化差异性的存在,以此来进一步确认用户文化研究的必要性。实验被试来自于两个轻博客的长期本土用户,为了减少社会、职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被试均为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1984年后出生),问卷经征得对方同意后发放,共包括16题,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评定,选择传统的五级答案设置,“5”表示非常同意,“4”表示较为同意,“3”表示不确定,“2”表示较为不同意,“1”表示非常不同意,结果采用SPSS软件的T值分析法进行差异性评定(显著性水平Q=0.05)。最终录入有效问卷64份,中国(Loiter)32份,美国(Tumblr)32份。用户基本情况如表,经过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两组被试的性别、年龄、网龄变量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会对问卷结果造成影响,使用轻博客时间(p=O.018(0.05)虽然有明显差异,但由于Loiter开始注册于2011年,Tumblr则早在2007年就已建立,后者建立时间早于前者,故此项暂不列入考虑范围。两组问卷评分使用方差分析比较中国与美国被试的设计偏好差异,问卷结果统计见表。除鲜艳的色彩、图形界面、弹出菜单、动画的使用四项差异并无显著区别以外,两组被试给其余项目的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证明中美两国用户对设计的偏好具有差异性。表3.3被试基本情况变量国家Tp-value中国(N=32)美国(N=32)MeanS.D。MeanS.D.性别O.38O.49o;;.440.50O.50O.62年龄22.692.0922.902.04O.420.67网龄9.941.66lO.192.090.53O.60使用轻博客时间1.48O.451.8l0.622.430.018宰P<0.05.性别:1=男性,0=女性49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表3.4问卷结果数据统计中国(N--32)I界面设计特征I美国(N=32)MeanSDMeanSDF,p<.053.221.072.591.193.22.793.63.753.97.592.16.772.94.803.59.802.97.784.09.532.16.512.56.883.50.843.59.842.06.672.751.08自选背景默认背景鲜艳的色彩柔和的色彩统一色调大量不同色彩基于文本的界面图形界面平衡布局突出主要内容的布局固定菜单弹出菜单下拉菜单动画的使用音效的使用网站的互动性3.901.943.753.002.693.474.163.003.663.003.942.162.842.8l3.783.84.82.981.02.98.69.95.57.841.15.80.84.881.25.901.10.886.414.16NS6.105.614.6l4.43NS4.206.444.61NS9.06NS5.144.24水NS=nonsignificant3.4本章小结本章从文化的角度通过对用户需求的针对性分析重新审视了交互系统的用户体验流程,并以中美两国的轻博客为研究案例,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文化差异性的存在与其对用户的设计偏好的影响。把用户需求的文化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用户体验流程中的具体体现加以整合与分析,我认为可以把四个因素列入对跨文化交互系统的用户文化研究中去。这些因素分别是:自然因素、物质需求的满足度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人一人关系结构因素。这四个因素衍生于霍夫斯塔德的文化维度和霍尔的流行文化框架理论,相互关联与作用,共同影响着交互系统针对用户的设计策略。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应用案例叫SK汉语水平自测系统交互研究基于上文以文化模型为切入点进行的网站案例用户研究和由此提炼出的跨文化交互系统用户文化研究四因素,我总结出了一个通用的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可用性设计流程:1.确定整体的网站设计策略:一个国际化的统一界面还是适用当地的多版本界面2.了解目标文化:对比文化模型数据,用户调研、当地网站调研3.模拟使用环境,记录用户群需求4.用户需求的筛选与提炼5.潜在用户吸引力分析6.提出设计方案,构建原型界面7.专家评估:运用已有的模型及评价工具进行评估8.当地用户测试,用户满意度调查与评估9.反思、完善设计在整个交互设计流程中,用户研究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一点,在文化因素的作用下,设计师与研究者必须根据用户文化背景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视角切入,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分析、调研来确定实际的方案。4.1任务提出4.1.1案例介绍世界范围的汉文化学习热潮由来已久,致力于迎合世界人民汉语学习的需要、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的孔子学院(ConfuciusInstitute)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440所,孔子课堂有646个,分布在120个国家(地区)。面向母语非汉语者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也在各地得到普及。新HSK是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重点考查汉语非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第一语言的考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共分为六个等级(六级为最高等级)。在对外汉语教育中也可根据HSK成绩来进行学生的分级和课程的教授。本章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孔子学院与江苏大学合作开发的汉语水平白测网站系统(http://42.121.136.212:8080/),以它的用户体验研究与界面改良设计改良过程为例,探讨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设计过程。一一,。.■篓羹缝燃愁溺茏避瀛基蓖盛图4.1HSK自测网站系统汉语水平考试与托福和雅思的统一评分方式不同,采用的是类似于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机制,即获取不同等级资格需要对应不同等级难度的试题,设立合格线分数,再以具体得分加以度量。因为汉语水平考试的六段分级比全国大学英语的两级更为复杂,要确定一个人参训汉语的等级往往需要进行超过一次的考试。例如甲己通过汉语3级考试,但并不能确定他/她就应该参加4级汉语培训,因为甲的汉语水平也可能是5级或6级。同理,甲未通过汉语3级考试也一样不能确定他/她就应该参加2级汉语培训。这个汉语水平自测网站系统便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汉语水平考试和汉语学习的辅助工具,提供用户一个确定自身汉语水平和级间距离的平台。这个网站是基于公共云计算平台的自适应快速汉语分级考试系统,适用于全球每一台可以访问互联网的计算机。用户仅仅需要通过浏览器进行域名访问就能自主进行在线测试,整个过程不会超过40分钟。涟把嘲娜薯鬓Ⅶ薄r:|㈣瓣镪一一孺缝一一鼍瓣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1.2意义和价值本汉语水平自测网站系统的开发作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3年度课题“基于云平台的对外汉语自适应快速分级系统的研究”的实践部分,具有相当大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首先,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方式的变革促使人们对网络学习、在线考试的需求不断增加,云平台的成熟为相关系统的开发构架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实践渠道,在理论和技术上支持了本系统的开发。其次,本系统有助于建立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新型评估体系,开辟未来语言教学评估的新前景。最后,它便于教学的组织、达成了成本的节约,同时也更有利于中国汉语水平考试(新HSK)在全世界范围的推广。4.1.3系统目标(1)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一定程度自我进化功能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对外汉语自适应快速分级测试系统,用户通过在线测试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自身的汉语水平分级依据,以便于之后的培训与正式考试级别选择。系统通过自我进化,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与储存用户数据,并基于此进行内置数据模型的改善,不断提高分级评分工作的速度与精度。(2)引入“级间距离’’的概念,为“级边缘人群”用户解决困惑。需要指出的是,本系统给出的推荐评级仅作相关参考,而非作为申请来华留学或其他相关活动的汉语官方正式评级依据。(3)在跨文化语境下研究汉语非母语目标用户群对系统界面的要求,进行用户体验研究,提出界面设计策略、验证设计方法,最终确定与输出设计方案。其中第一项为整个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而第三项则是系统操作过程用户体验的主要目标,这个阶段作为本文研究中最有实践意义的部分,与最终的研究结论息息相关。4.1.4目标用户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非汉语母语、有汉语学习倾向或需要、有一定汉语基础、希望获得自身汉语水平分级依据的用户。4.2系统评估及研究的实施4.2.1前期实验准备这个实验开展于可执行操作的系统原型建立之后,为了快速、有效地获取用户对系统的使用感受与可用性评价,我们决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实验。用户交互满意度调查问卷(QUIS)是一种专为评估计算机用户对人机界面的主观满意度而设计的测量工具,由马里兰大学帕克学院的人机交互实验室(HCIL)开发。QUIS问卷开发团队建立了一个高度可靠的多类型界面通用的评价方式,成功解决了在其他满意度评价中发现的可靠性以及有效性问题。问卷内容包括用户统计问卷、对系统整体的满意度评价和对如屏幕可视性、术语及系统信息、学习因素和系统功能等特定交互因素的评价。它已被Chin,Diehl和Norman证明既可靠又有效,是极少数不需要花费昂贵的性能测试的有效用户满意度定量测量工具之一。QUIS问卷也能应用于测试系统做出调整前后情况来量化改良幅度。因为QUIS问卷在交互设计用户研究方面的突出优势,实验中的问卷将基于它来设计。—愀、l,l。l,h⋯汉潦,K二{二篝嫒j霉继,≯强j:1.i图4.2测试系统原型主页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2被试本实验主要关注非汉语母语用户对网站系统的使用满意度,为了减少主体间来自诸如教育水平、年龄等等预期外的变量干扰,主被试样本从来自于江苏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外国留学生中选取。为了验证文化差异的影响因素,后期又从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挑选了20名在校学生作为参照样本组,参照样本组均为中国籍汉语母语学生。4.2.3问卷设计基于QUIS问卷,研究团队通过对系统与被试样本组的具体分析,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适用性改良。最终的问卷(见附录2)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主体部分,共有15小题,主要就对本系统的整体反应(卜3)、显示(4.字符5.组织组织6.屏幕序列)、系统信息(7.提示8.信息提示)、系统性能(9.速度10.可靠性)、可用性及用户界面(11.色彩12.反馈13.对错误的回应14.系统消息和报告15.系统数据库及界面)这五个大类让用户进行自主评分,答案选项采用10级(0分到9分)李克特量表形式,消除了中间选项的干扰因素,通过取样本平均值的方式对每个分类的用户反映进行分析。答案选项中,“0”代表非常差,“9"代表非常优秀,“5”代表一般。若得分平均值超过7,则表示整个网站在这个方面上的交互情况获得的用户满意度较高,小于5则说明较差,说明尚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二部分即第16题为主观题,收集用户对系统的各种建议,主要基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最显著的感受。4.2.4结果与分析最终收得有效问卷62份,填写有效问卷的被试中,测试通过一级的占33%,通过二级的占33%,通过三级及以上的占34%,其中达到其期望测试结果的占总人数的50%。结果数据统计见表。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表4.1问卷结果统计。\\孵1albic2a2b2c3a3b4a4b5a5b5c5d5e分苕\\OlO1l0O0O3l1O1l0314Oi0O0O0215Ol14O1l1O2O532Oi1258328315l243263274l3202432a564l91657l46i0lll61120132031226812512、811177101420121712lO101413824109ll81316151925325i03312712231892362lO52l5241043小磁均分5。46,76.86,76.6唾,96.44.875。75。46。45.36.86.1类别均分6.36.15.66.46图4.3问卷各大项得分统计由上图可发现,问卷中系统性能类别得分最高,达到了6.4分。因为HSK测试网站主要针对的是正在进行汉语学习并希望通过这个网站来测试自己汉语能力的用户,在调查结果中,显示、可用性和用户界面这两分方面是用户对网站状态的直接反应,由于本网站不仅仅具有网站的功能,还是一个自适应考试系统(CAT),因此具有系统软件的特点,因此这两个部分是需要根据用户的实际操作反馈进行进一步改进、完善的。另外,尽管问卷调查结果五大类别的得分都超过了均值,但其中显示大类中的第三问显示序列平均得分仅为4.9分,系统信息大类第二问错误信息得分仅为4.8分,都低于平均值,这是这次问卷调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说明网站在这两个方面的设置尚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其次可见用户对这个自测网站的整体印象评分、界面色彩和错误提示的评分也并不高,分别是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4、5.4、5.3,只略微超出了平均分值,说明这三个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网站的开发团队可以从网站的界面交互、用户体验等方面着手,在未来继续进行网站界面、系统设计的调整。就统计结果而言,被试针对网站本身的功能性和易用性方面给出的评价基本达到了平均值,这也说明本网站对大部分相关用户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吸引力,也印证了本网站对用户的实际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各大项均分都未超过7分,说明对被试来说系统设计尚具有改进的空间,用户体验还需要进一步提高。4.2.5思考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用户认为尚需改进的三个部分实质上是相互联系的,界面色彩是用户对网站最直观的视觉体验,而错误提示则是在操作过程中的交互体验,这两项同时影响着用户对网站的整体印象。因为这个测试网站面向的是母语非汉语用户,为了对问卷结果有更深入的理解,我们同时在中国学生中进行了对比性的调查,两次调查的结果有着明显的差别,可见文化差异确实影响着用户的审美、偏好及对交互体验的满足度。不可否认的是,因为无法收集到所有汉语非母语文化种类的被试样本,上述实验的结果依然可能是不全面的,而只为我们之后的研究思路和设计策略探索提供了一个可能的依据。为了使之后的改良设计过程更有针对性,我们引入了霍夫斯塔德文化模型与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作为研究指导,结合问卷第二部分的用户建议,通过对六个文化维度概念的扩展生成了针对网站用户研究的主要问题如下:1.网站的界面信息排布是趋于平衡或是突出重点?2.对于用户反馈的处理应该更重视个人意见还是注重解决普遍问题?3.指示性内容应当采取怎样的态度?是突出权威性还是更加平易近人?4.用户是否能接受不确定或带有目的模糊性的操作方式?5.测试过程的系统反馈是分阶段给出还是于结束后一并给出?6.网站的操作是否会给用户被严格规限的感觉?7.信息指示主要基于文字还是隐喻式表述?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4.3基于用户体验的跨文化设计4.3.1HSK自测网站使用流程根据系统目标、用户需求和交互设计原则,自测网站的工作流程共有七项主要任务。任务一:新用户注册任务二:用户登录任务三:选择测试级别任务四:答题任务五:获取测试成绩任务六:成绩记录任务七:查看历史成绩l广凝用户一燕魈j簧贾-IIL已有账号—+j登录}f_—__L_—1评蝾滞题·一篝攮鏖缓l潮缭纛If酒霹“;l^^JL_rjlI薰泰恿算躺{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整个交互设计流程中,用户研究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一点,在文化因素的作用下,设计师与研究者必须根据用户文化背景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视角切入,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分析、调研来确定实际的方案。4.3.3HSK自测网站界面设计(1)首页(2)注册篓晦竣嚣祜黼r#隧t越辩科《。蒋甏静静懈)新用产?端$w强s§一?罐隽;童臻,餐嚣!蜮疆稽#瞧鼓p|霉稍皓s酾霸捌瓣障翻髓斟返回蕊夏登录(backto—hom—elogin)Successfulregislration!RememberyourUsername800621andthePassword286409夔麓溢釜。泌&澎&鑫磊蠡ii篷鍪三矗兰一=错“墓|∽一享一一≮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3)登录熊瞧幽ti篓j!骥麓i篓i(4)查看成绩糙SK麟籁?蓬纛-搿锚女瓣嚣驸i。1”雾辫‘骐冀冀黧⋯⋯⋯”””⋯‘;:;=誊”⋯⋯j⋯:%§;;;i;;j;;黧当种{立置lCm-rentLc日ation):在线考试蕞绞·0£lineTest5yssemJ开始嗣试(Iestj.确爱爵i爵幕苌为二二。、下fl:!每咋、账弓可蛆使用多=I}=,3系统会及时通知考试的具体时间.j毒考生关注考试列间3Thesystemw二二inotjfjedthejefttimeofneex皿ination.p-easepayattentiontOthati准考证号ncc.。unt)开抬级别(stutlewl)考试时阐理xmtime)最后级别q∞tl”e1,}800621120144(5)选择级别请选择初始他级数}(Pleasechoosetheinitialization一级(A)、一;弃始警齄feegin)level):60一-一一一一篱慧一一一一一霪一iiii÷《§≯Ⅵ口I|{_1iM瓣量};;|黼w鬻i戤_;||鬟*i擞蘩*篓鼍糕_瀚徽 (6)测试页面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篝鬻且前处于’1’辅;№wvouareatlevelI一、单选(Individualchoicel1.“m㈣j每蛰:¨j正确:、错谡藏v札5白表啦,正确、错误3L哟ns¨。芎弛张、正确7,错谩f二、综台题:Comprehensive)㈨A#塘一M”"*D拄。j学e言絮警。苗篙鸯Jj、嚣主o}c.等二’写,蕊苗誉4:Illnh4sh4id6di6nhu6ne?l你帮谁打电话理?.i聋。}_12¨oshiji,ho们iem?芝口vl老师叫我了吗713Wei·ninle!l耐tifniOiBUjing?l侉们霉天来j£京?14Toxi}deziz§nmey6ng?他写的字怎幺样?15NijInti6口zh,Sng们qhnflr二e?体今王中年去季jL了?(7)获取成绩来自鼹页的消惠怒已宠或7考试,怒扔媛副是:4蔽fyouhavecompletedtheexm,m.youflevelIsgrade粕61震曩习熏o《⋯8#。*?麟强*㈨麟_||i曩{鬻黧骥霹j||薹I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4.3.4验证最后,我们为验证网站首页界面设计的有效性利用眼动追踪技术进行了眼动实验,实验设备为T60EyeTrackerTobii眼动仪,实验输出的热点图、轨迹图和集簇图如下,根据被试的主要视线落点和视线移动轨迹来看,这个汉语水平自测网站系统界面设计是较为合理的。旷襟一图4.5眼动热点图图4.6眼动轨迹图黼拳孽二.j。i攀罐黧鬣l鬻蒸?萋÷燃图4.7眼动集簇图=||{一寨塾擎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5思考用户的不同文化背景导致了其对设计的一系列评价差异,也影响着交互系统的用户体验和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放眼全球的各种文化,传统的单一设计模式无法继续适用于多元文化的用户群,因此基于场景的多版本设计模式也成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研究者及企业团队解决文化矛盾、满足用户文化需求的有力途径。根据这种观点,HSK自测网站的设计可以朝着面向各国的自选版本的目标进行设计改良。;。弘b:掰了_heRecommendinaTestfor。。.1|,,I差i汉活水!F等级砰估渊试满;髓赣,熟舷登爨锈打翻越,翱诣辘5萼n帆醴计嘲&瓣#a*h舯:m《m一Ⅺ*^呻e话}^∞m辑_挂《I妒▲-=.■。⋯⋯一一,戮缀震麟图4.8HSK自测网站北美地区界面方案,瑟鎏基,。_,。。,_,。●。,_,。_‘,,。_‘p一汉语水平等级评估测试Tho—occmn^or‘din(≥fos‘for‘一簇荔鬻絮鬻i曩黧黧糕j。Ⅷl辩;黼《o?一~一1。霜—■暖霸曩嗣霸醺藕醺{4§1·“o、_,-_F,,,、jc{,^“^’图4.9HSK自测网站欧洲地区界面方案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结语今天,在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渗透设计全过程的同时,全球化也迅速席卷着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使跨文化交流趋于日常,在提供全世界用户广阔信息平台的同时,也给了一种文化更大的发展与传播空间。因此,文化多样性研究与差异性分析的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交互设计旨在关注设计师与开发团队以产品为媒介同用户建立起的传达一接收的关系,是设计师理念与用户需求的碰撞,用户体验,则是这种碰撞最直观的体现。在跨文化语境之下,文化间截然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使设计师与用户、设计本身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多变,却也更充满生机。尽管目前设计界对基于文化模型研究的意见并未完全达成统一,但开发出贴合用户需求的可用交互系统、不断推动设计向用户靠拢永远是交互设计师与开发团队永恒不变的追求与目标。本文在已有的文化理论、文化多样性研究与相关文化因素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的理论概念,探索国际化特征下用户文化背景及相关思维模式影响下的行为与偏好对交互设计用户体验的作用与意义,并选取现有跨文化网站案例进行对比与验证。最后借实践性案例汉语水平自测网站系统的开发与设计过程,讨论了如何通过与文化因素的紧密结合找到最佳的用户体验过程,进一步完善设计的可用性与交互性。尽管世界范围内对跨文化交互设计的探索已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各方对于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标准化的原则方法仍未得出一致的论调。如何能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设计师与开发团队可直接在工作中引用的有效指导,是这个领域面临的挑战,也是发展之路上的关键一步。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文化因素研究对用户体验的正面作用,对跨文化设计方法的探索源于对用户满意度最大化的追求,因此研究所得的结论同样可以作为日后相关设计领域的跨文化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参考。本文在文化层面上所进行的理论积累尚非完善,还需进一步的拓展。在跨文化交流逐渐成为日常行为的今天,对文化的关注正不断突显着其重要的意义。可以预见的是,这也将是交互设计在未来无法回避的发展趋势。交互设计的性质决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定着其与用户体验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而文化因素正逐渐占据用户体验更核心的地位。相信在今后更多的实践与探索中,随着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化概念与理论的日趋成熟,通用的跨文化交互设计方法与策略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改良与完善。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参考文献[1]GreetHofstede,GertJanHofstede,MichaelMinkov.Culturesandorganizations:softwareofthemind,revisedandexpandedthirdedition[M].NewYork:McGraw2Hill,2010.[2】唐斌.网站界面设计本地化的理性走向[J].设计理论,2008(3):74.76.[3]Bourges—WaldeggP,ScrivenerSAR.Meaning,thecentralissueincross.culturalHCIdesign[J].Interactingwithcomputers,1998,9(3):287.309.[4]THEHOFSTEDECENTRE.http://www.geert·hofstede.com[5]HallE.T.;Beyondculture[M].NewYork:Doubleday,1976[6]E.T.Hall,M.R.Hall.Understandingculturaldifferences[M].Yarmouth,ME:Interculturalpress,1990.[7]李砚祖.设计的文化身份[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3):14—17[8]何灿群,董佳丽,向威.设计与文化【M].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9]张岚.跨文化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3):147.149.[10】舒怡.当代中国设计文化身份的重构[J].文艺研究,2007(6):150.152.[11】张为平.跨文化设计一一荷兰NEXT建筑事务所访谈[J].城市建筑,2010(1):103—107.[12]夏开丰.问题情境与设计的跨文化身份[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1(3):88—91.【13]何凯迪.中欧文化交流与实战指南[M].歌德学院,2011[14】陈嘉嘉.后工业时代跨文化设计在数字交互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2):168—173.[15]ChenK,ChiuS,LinF.Kanseidesignwithcross—culturalperspectives[M].UsabilityandInternationalization.HCIandCulture.SpringerBerlinHeidelberg,2007:47—56.[16]Bourges-WaldeggP,ScrivenerSAR.Meaning,thecentralissueincross-cultural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CIdesign[J].Interactingwithcomputers,1998,9(3):287—309.[17]JagneJ,Smith-AtakanASG.Cross-culturalinterfacedesignstrategy[J].UniversalAccessintheInformationSociety,2006,5(3):299-305.[18】SmithA,DunckleyL,FrenchT,eta1.Aprocessmodelfordevelopingusablecross—culturalwebsites[J].Interactingwithcomputers,2004,16(1):63—91.[19]http://www.1ap.umd.edu/QUIS/about.html[20]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J].上海:上海文艺出版【43列维一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1992,2000:506.507.[21]StemHH.Issuesandoptionsinlanguageteaching[M].OxfordUnivPr,1992.[22]祝文宾.设计本土化之文化思考.设计在线http://www.dolcn.corn/data/cns_1/article_31/paper311/pgen_3119/2003-02/1045216l13.html[23]百度百科[24]朱智贤.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J].1981.[25】弗兰克,戈布尔.(吕明,陈红雯译)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6]刘扬.东西相遇【M].HermannSchmidtVerlag,2010【27]AllwoodCM,WangZM.ConceptionsofcomputersamongstudentsinChinaandSweden[J].Computersinhumanbehavior,1990,6(2):185-199.【28]KerckhoveD.Connectedintelligence:Thearrivalofthewebsociety[M].SomervilleHouse,USA,1997.[29]MorleyD,RobinsK.Spacesofidentity:Globalmedia,electroniclandscapesandculturalboundaries[M].Routledge,2013.[30】WtirtzE.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onWebsites:ACross。CulturalAnalysisofWebsitesfromHigh—ContextCulturesandLow—ContextCultures[J].Journalof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2005,11(1):274—299.[31]ThorlaciusL.Visuelkommunikationpawebsites[M].RoskildeUniversitetsforlag,2002.[32]EversVanessa,DonaldDay.Theroleofcultureininterfaceacceptance[C].Human-ComputerInteractionINTERACT’97.SpringerUS,1997:260—267.67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33】DavisFD.Useracceptanceofinformationtechnology:systemcharacteristics,userperceptionsandbehavioralimpacts[J].Internationaljournalofman.machinestudies,1993,380):475—487.[34】GudykunstW:B.,MatsumotoY,Ting—Toomey,Nishida,T.,Kim,K.,&Heyman,S.Theinfluenceofcultural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selfconstruals,andindividualvaluesoncommunicationstylesacrosscultures[J].Humancommunicationresearch,1996,22(4):510.543.[35]AlanCoope,RobertReimann.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6]RaskinJ.;人本界面:交互式系统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7]JesseJames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一一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M].范晓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8]ColbomeG.Simpleandusableweb,mobile,andinteractiondesign[M].NewRiders,2010.[39]RogersYSharpH,PreeceJ.Interactiondesign:beyondhuman.computerinteraction[M].JohnWiley&Sons,2011.[401戴力农.当代设计研究理念:用户体验·超人性化设计方法[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41]Nielsen,J.;UsabilityEngineering[M].SanDiego:AcademicPress,1993.[42】D.Hix,H.R.Hartson.Developinguserinterfaces:ensuringusabilitythroughproduct&process[M].JohnWiley&Sons,Inc.,1993.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附录1轻博客用户需求访谈提纲您好!很高兴能与您进行这次访谈。本访谈主要是为了了解您的轻博客的使用情况,以及对目前正在使用的网站的功能、信息、界面等方面的体验感受和相关建议。访谈结果将用于轻博客用户需求研究,因此会对谈话内容进行记录,您的个人信息将受到严格保密,请不要有任何顾虑。本次访谈为开放式交流,请就您的真实想法回答,感谢您的配合11.可以谈谈您的基本情况吗?(年龄、职业、关注领域等)2.您使用轻博客(Lofter/Tumblr)多久了?您对轻博客的各种功能熟悉吗?主要关注的功能有哪些?3.您认为目前使用的轻博客体验如何?在使用过程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您对轻博客的使用评价?4.您对目前使用的轻博客界面评价如何?您觉得目前的界面容易理解吗?您更倾向于怎样的界面设计因素?5.您觉得如果要改善轻博客的用户体验,哪些方面是必须注意的?您觉得还有哪些可以补充?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附录2I"ISK自测系统网站用户交互满意度调查问卷70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成果[1]沈锴,张文莉.跨文化语境下的汉语水平自测系统交互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年9月,第二卷105期,总第266期,085-087.[2]基于云平台的对外汉语自适应快速分级系统研究.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2013. 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研究致谢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初到镇江时的种种仿佛就在眼前,转眼间我的研究生阶段已经即将告一段落。回顾过去三年,感慨良多,衷心感谢此期间所有教导与帮助我的师长、前辈和同学们。感谢研究生学习的这三年中给以我悉心指导的导师张文莉教授,在我的论文立题、研究开展、写作的整个过程中,张老师从理论和思路等方面为我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在论文修订阶段给了我十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实践方面,张老师同样给了我很好的平台,让我在HSK自测系统网站的相关工作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使我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感谢数字化设计工作室各位同窗在学习和生活中给我的各种鼓励和帮助,尤其是在论文写作期间,感谢你们为我研究的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三年同窗的情谊将成为伴我一生的珍贵财富。感谢父母一直以来给予我的无条件的支持、信任、陪伴与关怀,希望你们身体健康!我将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