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00 KB
  • 2023-01-16 11:31:40 发布

四年级下册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栽蒜苗(一)》—认识折线统计图学科数学学段:中段年级四年级教材书名:《北师大版标准试验教科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在新课程中得到了较大重视,成为数学学习的四部分内容之一,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数据是信息的载体,这个载体包括数,也包括言语、信号、图像。”核心概念是理解数学课程的基本线索,《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数据分析观念作为核心概念,为理解此部分知识提供了重要指导。教学背景分析教材解析:教材提供的内容是通过载蒜苗,观察蒜苗的生长趋势来进行数据分析,这一活动在课前实施起来有难度,于是我把栽蒜苗改成了学生们熟悉的科技作品,进而到参观科技馆的人数的表示,巧妙地从条形统计图转变到了折线统计图。学情分析:教材未改版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并且会根据条形统计图的信息来进行数据分析。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并初步掌握了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已有的经验发现,学生能够熟练制作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如何根据题目信息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所以本节课主要分析了两种统计图的特点。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2、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在探索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3、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自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教学准备:ppt、方格纸教学流程示意一、初步认识,激发兴趣二、自主探究,深化理解,三、巩固练习,强化理解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教学过程一、初步认识,激发兴趣情景导入师:同学们,这学期我们要组织的嘉年华活动的主题是什么?(科技)对了,老师在去别的学校的时候,看到了他们也在组织以科技为主题的活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科技小制作,他们的小制作精美么?(ppt展示)(精美),正是因为他们的科技制作这么精美,他们组织了科技作品展,每年都有其他学校的学生来参观,据统计•••(学生读统计结果)师:为了更直观地看出每年的参观人数,根据我们以前的知识,可以做成条形统计图,通过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生1:参观人数基本上每年都在增加。生2:这几年参观人数最多的是在2014年,最少的是在2009年。师:真棒,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根据直条的高低我们知道了数量的多少,那老师现在简化一下直条,你还可以发现数量的多少么,(ppt演示),到简化成一条线时,问老师还可以继续简化成什么?(一个点)老师把简化后的点连接起来,你发现了什么?生:参观人数的增长趋势更清楚了。 师:说的真好,那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样相邻的两个点依次连接起来的图叫什么?(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组成的?生:点和线。师:那通过点我们知道什么(具体人数,也就是数量多少),通过线我们知道什么(数量的增减,也就是数量变化),老师用斜向上的线可以来表示数量上升,平着的线表示数量不变,斜向下的线表示数量减少。师:那继续观察这个折线统计图,从哪一年到哪一年参观人数上升的最快?生:2013年到2014年,(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生:通过计算11-8=3相差最大得到的,(追问还有别的方法么)生:看线的倾斜度。师:倾斜度可以换一个词么,如果把线看成一条路的话,生:线越陡人数上升的越快。师:那整体是一个什么趋势?(增长),你能预测一下今年参观科技站的人数么?生:可能是12万••••••师:通过折线统计图我们可以预测以后的数据。那如果你是科技站的工作人员,你会怎么做?生:扩大展厅,等等师:很好,你们提出了很多建议,也就是通过折线统计图我们可以做出决策。二、自主探究,强化理解师: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能试着自己画一个折线统计图么,拿出数学作业纸,先仔细阅读,再在方格纸上画出来。生独立完成并板演如何画图师:ppt展示,并总结画图的过程描点---连线。师:那根据这个折线统计图你能预测下一届奥运会时我们能取得多少块金牌么?(60块)希望你们的预言成真哦!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师:好了,那我们回过头来再来观察这些统计图,你觉着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生:都表示了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更多的是表示数量的变化趋势, 师:对了,条形主要是更直观地告诉我们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更清楚的展示数量的变化趋势。四、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两种统计图的特点了,你们快来帮老师选一选下面这两个表格应该用哪一种统计图?生:第一个表格应该用条形统计图,第二个用折线统计图,你们同意么?(同意)师:我们来看第一个表格中,左右的数据可以互换位置么,也就是这些数据是互相独立的,数据独立时我们用条形统计图,而第二个表格中的数据能互换位置么?(不能),这些数据是连续的,所以用折线统计图。五、巩固练习,强化理解。看统计图回答问题。六、拓展延伸,总结升华。这节课我们先初步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接着学会了怎么画折线统计图描点—连线,紧接着我们深入比较了这两种统计图(特点••••)最后我们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知识得到了提升,你们看我们的学习过程不正也是个折线统计图么。板书设计:预测折线统计图决策描点点----数量多少连线线---数量变化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本节课主要分析了两种统计图的特点,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来感知怎么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一、从学生感兴趣的科技作品引出折线统计图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因此我就把教材中的例题进行了处理,选取了学校正在进行的科技嘉年华活动作为引入点,从参观科技作品展的人数入手,从直观的条形统计图过渡到更清楚表示数据变化的折线统计图,这一环节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在感知折线统计图特点上运用了比较策略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一特点,在相应的条形统计图中同样可以体现,只是它更清楚而已,比较重视让学生经历从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演化过程,且采取加强对比的策略。通过出示两幅图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通过练习初步建立折线统计图的表象后,安排了在不同情况下选择统计图的讨论与练习,使学生在思辩中明晰两种形式的统计图各自的作用,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更明确的认识。三、注重在分析与预测中体会统计意义和作用新课标提出,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本课中的例题预测两位同学最后比赛的成绩,练习中预测第30届奥运会上中国的金牌枚数等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做出合理的推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想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如在案例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共性的发展,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为学生人性的张扬搭建了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