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50 KB
  • 2022-05-20 20:08:17 发布

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清单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王伟李怀刚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高等职业教育非常重视毕业生的质量。毕业生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招生和规模,而学校的规模又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存。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是了解毕业生质量的良好途径。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现状调查和分析,对于今后办好计算机专业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质量;调查和分析长期以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一直是高职院校着力探讨的重要课题。高职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如何审视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等问题,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在上海、江苏、湖南、四川、陕西和河南等省(市),对企业使用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情况和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工作、个人要求等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必须对目前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分析如下,相信大家会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或有益的启示。1对企业的调查情况1.1被调查企业的分布情况被调查的企业近100家,遍布六省(市)。其中有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企业(如电脑公司、软件公司等)单位、服务类企业单位、制造业企业单位;企业性质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个体企业等。从被调查企业的分布和性质来看,我们认为此次调查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1.2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根据近100家被调查企业反馈的意见可以看出,对毕业生的评价主要有:(1)毕业生在工作上踏实认真,有责任感,能安心工作。但由于收入原因流动较大,也存在业务能力、人际关系等原因造成的毕业生流动。(2)业务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较强,适应岗位时间一般为3个月~1年。(3)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但在组织管理与创新能力上有待加强,尤其是创新能力上,多数毕业生也认识到了这一点,积极主动参加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4)毕业生对工作后继续学习与再培训要求强烈,企业努力创造条件,支持他们继续学习。(5)与同等学历其他专业相比,企业认为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在某些方面有着优势,而在另外一些方面认为较欠缺。 具体情况见表1和表2:表1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分析调查方面评分标准百分比(%)工作态度踏实认真63.5基本认真33.9不认真2.6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强22.0有基本责任感72.7主人翁意识淡薄5.3是否安心工作是35.0基本是59.7否5.3岗位流动性大72.7小27.3业务能力水平强39.7一般55.0差5.3岗位适应能力强42.0一般50.7差7.3专业知识专业知识超前8.0专业知识落后60.0专业知识恰当32.0动手能力强9.4较强54.2一般35.4弱1.0组织管理能力强8.3较强7.4一般35.8弱48.5创新能力强11.4较强16.6一般33.4弱38.6是否积极参加技术创新活动经常参加16.9有时参加33.9 很少参加49.2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好9.8较好13.2一般54.5较差20.5再培训欲望要求强烈54.7听从领导安排45.3无兴趣对培训和继续学习态度创造条件,积极支持63.3支持36.7不支持表2优势分析与欠缺分析优势点百分比(%)欠缺项目百分比(%)文化基础7.0文化基础14专业知识29.9专业知识16职业道德13.4外语40身体素质10.2身体素质4人际交往2.6人际交往19计算机操作36.9计算机操作7从表2来看,一般企业认为毕业生在本专业知识方面知识基本恰当,能基本满足工作需要。但是对计算机类企业(如软件公司,电脑公司等)来说,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是有待加深加强的。另一方面合作精神和一定的人际交往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软件公司非常注重合作意识培养。本专业毕业生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所以在校期间需要加强学生的专业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外语能力的培养。1.3企业需求情况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在硬件维护岗位的约占21%,技术管理约占22%,技术服务25%,软件编程约占13%,从事网页制作占10%,行政管理占7%;还有2%做普通技术工人。目前企业急需的人才主要是(按先后顺序):软件编程,技术管理,技术服务,硬件维护和产品开发。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专业,在问卷中我们一共列出了10个专业,分别为: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电机与电器,机械设备自动化,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工业外贸,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软件。其中,计算机类专业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情况如下:在被调查的企业中,认为毕业生比较符合用人要求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占37%,认为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占32%,认为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占31%。 2计算机类毕业生调查分析2.1背景信息以上六省(市)共调查毕业生602人。其背景信息如下:(1)单位性质分布情况:计算机类高职高专毕业生工作在国有企业的占31%,集体企业的占11%,三资企业的占13%,个体企业的占29%,其他占16%。(2)从事岗位情况:计算机类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岗位情况见表3。表3计算机类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岗位情况表从事岗位人数百分比(%)软件编程488硬件维护16327营销183生产管理6010操作工6414个体经营366行政管理7913其他11419(3)计算机应用专业在校学生取得岗位技能等级证书的重要性,认为很重要的占27%,认为重要的占41%,认为一般的占27%,认为不重要的占5%。2.2能力结构(1)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要加强的能力毕业生普遍反映在校期间应该加强各方面的专业能力,集中在软件编程占38%,组网技术占16%,网络安全占16%,网络设备调试与维护占22%,网页设计制作占8%。(2)毕业生应达到的计算机水平与外语水平毕业生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对学生在校期间应达到的计算机水平和外语的水平表明了态度。详细情况见表4所示。表4毕业生应具有的计算机水平与外语水平种类级别百分比(%)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12二级40三级31无所谓17程序员考试初级程序员14程序员43高级程序员11无所谓32 外语考试大学英语四级49大学英语三级43无所谓8(3)目前急需提高的能力目前急需提高的能力主要是:外语24%,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维护16%,可视化编程29%,局域网组建与维护占14%,社交能力占17%。2.3知识结构(1)知识结构分析及其重要性目前计算机专业的知识结构大致分为文化基础知识、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37%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尤为重要,41%的学生认为技术基础知识比较重要,22%认为文化基础知识也不可忽略。这一调查结果完全符合我们现在的教学计划的设置,即第一、二学期打好文化基础知识(如外语,数学等)的基础,经过第二、三学期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最后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2)目前急需掌握的知识我们从21个知识点方面组织问卷调查,进行统计之后得出,目前急需要掌握下页表5所列几个方面的知识。表5目前急需掌握的知识表知识点人数百分比(%)计算机网络技术14421网页设计与制作9013可视化开发软件VB294企业数据库系统SQL-Server(或Oracle)9213计算机网络安全264C++程序设计426数据库原理及应用VFP243C语言9113外语159232.4课程设置毕业生根据自己目前的岗位和工作情况,对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具体情况见表6。表6毕业生对课程设置的看法课程名称认为最有用的人数比例认为主干课程的人数比例C语言7713.8468.2多媒体技术101.8407.1电子技术356.3274.5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101.861.0操作系统468.2356.3数据结构81.440.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74.8335.9软件工程50.981.4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61.140.7计算机组装与维修7513.4549.6企业数据库系统162.9254.4可视化开发软件173.0132.3网页设计与制作254.56912.4计算机控制技术61.1183.2汇编语言程序设计61.1305.5C++程序设计71.3437.8计算机网络技术16729.99116.3计算机网络安全152.7112.02.5实践环节关于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生也谈出了本人的看法,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建议学校在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时应充分考虑表7所列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表7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应加强的实践性环节实践性环节人数百分比课程实验13022实验专用周7513电子实训6210大型作业10918课程设计6811毕业实习539毕业设计9516另外,要练好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本功。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本功主要包括:微机组装与调试、网络管理维护和检修、局域网的设计与施工、程序设计与调试、工具软件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网页设计制作。调研结果表明尤其要加强的是微机组装与调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编程与维护和网络管理、维护和检修等方面的基本功。2.6其他(1)调研的结果显示,现今的考试制度不太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建议通过综合设计等方法进行考核。(2)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已经不能满足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需要,建议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进来授课。其中41%的学生建议教师讲课时能够讲练结合,41%建议现场教学,18%认为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调研的这个结果对于我们以后开展教研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指导学生就业都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3调研对我们的启示3.1关于专业特色从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在软件编程等技术岗位(尤其是进企业2~3年以下)的比例是不高的,并且随着大量本科生的涌入,这岗位的大专生比例越来越低。但是,本科生并不安心搞一些小型实用软件的编写,往往喜欢到那些计算机大公司从事软件开发。所以为了让我们高职学校的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抢得就业市场,就应在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分配等方面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办出专业特色,使毕业生有着绝对的优势进入竞争市场。3.2关于课程建设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校传播的文化素质基础课程和技术基础课程,已基本满足毕业生在设计工作中的需要。但是在专业课结构(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上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繁杂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很少,坚持“够用”为原则;而专业课程内容能反映新知识、新技术的内容较少,建议开设课程时应具有前瞻性。(2)要解决企业和学生提出的提高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问题。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行等措施,例如讲练结合、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设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议通过综合设计等方法进行考核。不能用一张考卷来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3)专业外语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在校期间培养学生阅读外文资料和书籍的能力。外语考证是非常必要的。3.3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无论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是创新意识的培养;无论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还是课程内容的更新等等,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应先行一步。因为缺乏将计算机知识有机结合的教师,缺乏对实际编程、实际操作等深入了解的师资队伍,而要求学生将计算机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特长,将都是空谈。因此,学校除了引进高学历的年轻教师外,还应有计划、有目的让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为教师创造对外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师讲授多门课程,并积极参与科研和课题研究,这样才能造就一支真正适合计算机教育的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