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0 KB
- 2023-01-16 11:37:20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播放几张机器人的图片,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在中国,自2001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在课前,同学们已经分组对2006-2012年参加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队伍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下面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数据收集整理过程和方法。生1:我们组是通过上网查询,找到2006-2012年参加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队伍数据,并且把数据整理后,形成了一个统计表。(贴在黑板上)生2:我们组也是通过上网查询,找到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形成了一个条形统计图。(贴在黑板上)生3:(可能会出现折线统计图)(贴在黑板上)1.教师: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教师: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又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2.让学生到前面利用图形给大家做出解释。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三)探索新知1.认识折线统计图统计表和统计图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这里出现一种统计图,有同学说叫做折线统计图,我们以前学过没有?(没有)这组同学能利用这个统计图来整理数据非常棒。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种新的统计图,即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2.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学生在卡纸上完成,指明2位同学在黑板前用白板完成。总结折线统计图绘制方法:找点,描点,连线。3.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教师:折线统计图完成了,同学们思考一下,从图中你能得出那些信息呢?(学生说一说)看出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上台指一指)教师:那图中其他的点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在折线统计图中也能看出每年参赛的队伍数量,这一点与条形统计图一样。(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教师:在图中除了点还有什么?(线段)这些线段看起来有什么特点呢呢?(长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为什么会不同呢?)教师:从图中,我们能不能看出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数量变化最大?你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后教师小结:从2007年到2008年的线段长度最长且坡度最“陡”,所以2008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大。教师: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小?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仔细,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我们知道了看点可以读出数据的多少,看线段可以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齐读2遍)(现在我们来加深一下印象)体验活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与估计,用手势比划出下面这些数量的上升或下降趋势。①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②从春天到秋天,嘉峪关的槐树树叶的数量的变化。③你放学回家的路线变化。4.分析折线统计图,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现在,请同学们回到我们的折现统计图上,老师很好奇2012年参加机器人大赛的队伍,会是什么情况呢?你能说一说吗?(学生思考回答提出预测)出示数据,验证学生的猜想。那么2013年呢?总结:现在我们知道了折线统计图还可以对数据的变化进行预测。(四)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不是很神奇啊?这么神奇的统计图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呢?(出示图片)现在我们自己来用折线统计图的至解决以一些市级问题好吗?(五)想一想、用一用1.老师想清楚地了解学校各年级的学生人数,选择()统计图。2.商店老板想知道每个月商品的销售量变化情况,选择()统计图。3.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1)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2)根据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解决问题:(1)全班读题,请学生说说该题统计的是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4)回答第一个小问题,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5)解决第二个问题,指名回答。(六)全课总结教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征?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在教学这节课之前,我了解了他们以前对统计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有把握的进行备课。教学时,我先通过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变形金刚机器人的图片,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机器人话题,引出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课前布置学生对2006—2012年参加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参赛队伍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学生们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收集数据制成了统计表,有的同学制成了条形统计图,更是有个别同学通过预习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圆满的完成复习和预习的任务。教学中,设计通过让学生对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观察,让学生交流从统计图上所了解的数学信息。并引出折线统计图,
先让学生尝试自己画出折线统计图,通过画图,明确点表示什么,线段表示什么,并让学生在白板上演示画法,并说一说画法,然后通过幻灯片演示画法,归纳总结出正确的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比条形统计图,找出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并进行归纳。整个环节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热情高,此时,我又设计了一个体验环节,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与估计,用手势比划出一些数量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同学们的通过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感受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接下来我设计展示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知道我们学习的是有用的数学。最后,设计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的收获,通过说收获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学生练习环节的时间有点少了,应该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体会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以及如何去从统计图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如果重构这节课,我会将学生的主题思考及自主学习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