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00 KB
- 2023-01-16 11:36:2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天全县城区一小学习型课堂教学设计表主备人:吴成洪科小数学年级:六年级备课组长签字(手写)课题扇形统计图(1)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时教学内容为西师版第2018春六年级下册55页例1及练习十五第1,2题。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要求认识的统计图有3种,即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此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统计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同时,学生对扇形面积的大小的认知以及有关百分数的知识的学习,为扇形统计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材分析对扇形统计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表示方法,并运用扇形统计图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课时用“我最喜欢的颜色”调査活动引出对扇形统计图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探允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情境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利用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屮的作用。重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利用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难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1.回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我想做一个小调查,想了解同学们喜欢颜色。怎样把我了解到的情况用我们学习过的知识展示出来呢?2.揭示课题教师:刚才,大家想到了可以用己经学过的统计表和绘制统计图来反映喜欢各种颜色的同学人数。今天我们将在以前学习的统计知识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统计图。板书课题:统计图。回顾所学的统计知识。由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新课1.教学例1填写统计表,并计算百分比。出示教材例1统计表,填好人数一栏。问:怎样填写百分数学一栏?2.选择统计图,感知特点教师:根据统计表我们可以制作出什么统计图?观察表中信息,说说从表中知道了什么信息?思、考、冋答怎样填百分数这通过观察分析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使我们更容易看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授新课为什么?3.教学扇形统计图教师: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从中能发现什么?比一比谁的发现更多?小结:同学们都发现了扇形统计图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每个部分都是占整体(强调全体人数以及整个圆)的百分之几。也就是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师指出:借助扇形统计图的这个特点我们就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出示:如果准备一共购买200张彩纸,那么红黄蓝二种颜色的彩纸各应买多少张?巡视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前完成的学生思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能解决它?教师:在这里我们又用整个圆表示什么?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发现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一栏讨论汇报观察扇形统计图,说说从图川知道了什么?(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口C的发现)独立尝试,解答。然后集体交流思考结果看图提问并解决交流特征巩固训练1.完成第56页“试一试”的题目教师巡视并检查同学是否已经掌握。2.认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教师: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三种统计图。那么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应结合图示,并结合具体情景来进行理解。3、根据我们对三种统计图特征的认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來表示下列数据。4、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1,2题。独立完成,然后汇报结杲。讨论:条形统计图、折线国、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扇形统计图与条形、折线统计图各有哪些不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问题的习惯。加深学生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和了解,充分认清各自的特点。让学生能选择正确的统计图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说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训练归纳反思能力。板书设计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扇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比较课后反思在教学活动中,耍注意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已用的知识经验,构建用扇形统计图的变式部分与总数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天全县城区一小学习型课堂教学设计表主备人:吴成洪科日:数学年级:六年级备课组长签字(手写)课题扇形统计图(2)课型新授课课时第2课时教学内容木课时教学内容为:西师版第2018春六年级下册56页例2及练习十五第3-6题。学情分析在第一课时学生认识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且,在前面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等旧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教材分析对扇形统计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表示方法,并运用扇形统计图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课时需要较好突出扇形统计图的应用,让学生根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观察统计图,全面获取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从而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情境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屮的应用价值。重点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难点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教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思考、交流、回答)教师:今天我们将在以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说说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掌握。教授新课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1)先后出示两个统计图。先岀示第一幅扇形统计图。问:从这幅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这些都是什么时候的数据?再出示第二幅扇形统计图。问:从这幅图中我们又能获得哪些信息?这些又是什么时候的数据?教师:退耕还林前耕地、森林、果园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千米呢?没有改造的荒山还有多少平方千观察、交流所获得的信息观察第二图,回答老师提问独立计算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自己的发现(“退耕让学生能熟练地观察扇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其图形知识其中的数据信息。让学生更加理解扇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开动脑
教授新课米?2011年耕地、森林、果园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千米呢?没有改造的荒山还有多少平方千将两幅图放在一块观察、比较师问:看了这两幅扇形统计图,你想说些什么?看看谁的发现最多,最有价值。(2)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教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部互相交流了自己的发现,现在哪位同学能代表你们小组进行发言?小结:对比两幅扇形统计图,同学们强调最多的是有许多项目发生了变化。有没有没发生变化的量呢?也就是两个圆所代表的都是靠山村的土地总面积。引导:结合我们的发现思考:森林面积的增加与荒山面积的减少会给这个村庄带来怎样的变化?如果你是村委会的领导面对2011年底的统计图你又会作哪些思考?(3)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教师: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板书出典型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解析。2.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3-6题还林”前与2011年底相比土地的变化情况)。一两位同学相互补充,找到统计图中发生变化的项目。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提出数学问题;解答所板书的问题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扇形统计图)你又有什么收获?交流所获?提出疑问牢固常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板书设计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耕地、森林、果园的面枳比较退耕还林前:2011年:课后反思教学过程屮要充分关注知识的生成与发展,注重关注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活动,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天全县城区一小学习型课堂教学设计表主备人:吴成洪科小数学年级:六年级备课组长签字(手写)题时课课授新型课时课11第教学内容情析学分学标教目12笔H实息%-亠司根的R实息%-亠司根的鬻图意•设入题•・HK弓11?,识化时知沖解生见学表授课教新1」工补"、一rml-例億成葯辭帥帥处学汇完+子一2£tJ&/教1)2)帯(3)?is!1在创7<7<△儿八1八数和能细写集据的心填。‘壬o培据整力培致表
教授新课年级身高总数,填写71页统计表。(4)制作统计图根据刚才整理的信息,你准备选择哪种方式制作统计图,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确:1)不选择扇形统计图,是因为它反映的部分数与总数间的关系;2)选择条形统计图能直观看出数量的多少;3)选择折线统讣图,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5)看图和看表分析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平均身高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增长的关键时期是何时?有什么想法?(6)解决问题2、出示课堂活动成快。完成表二思考、交流:要汇总计算全班的平均身高,我们该怎样合理安排,如何有效利用英他各组整理的结果?讨论,汇报选择并说明理由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独立解决60页第4问小组讨论,并完成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明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反映数据关系。让学生通过统计图了解我们身体长得最快的时段。教学小结在今天这节课中你都有哪些收获?说说自己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系统回顾统计图知识。板书设计身高统计课后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应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类、计算、填表,通过分析数据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绘制出来。学生在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中,进一步感悟不同统计图的特点与优势,有利于切实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天全县城区一小学习型课堂教学设计表主备人:吴成洪科日:数学年级:六年级备课组长签字(手写)课题统计综合应用(2)课型复习与练习课时第2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时教学内容为:西师版第2018春六年级下册60页练习十六第1-4题。学情分析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有机结合,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材分析在复习与练习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认识并掌握统计表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和反映情况,能对统计图进行信息分析;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的联系。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统计表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來表示数据和反映情况,能利用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2、进一步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重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和反映情况,能利用统计图的特征进行信息分析难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复习活动:3屮常用统计图的优点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3、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学牛自11:发表见解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新课1、进行第1题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提示。师生共同评析
教授新课2、进行第2题的练习(1)分析统计图的信息(2)根据上述信息填写统计表(3)计算百分率(4)对比分析、说明:统计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优越性3、进行第3题的练习(1)在扇形统计图中了解土地信息;说明两村土地使用情况的特点。(2)在条形统计图中了解劳动力情况,对构成情况进行特点分析。(3)对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认识两村农业产值的特点。(4)分析并说明南村产值增高的原因,并提出建议。4、进行第4题的练习(1)阅读统计表,分析数据。(2)按照要求完成折线统计图。5、延伸阅读:教材63页:统计的产生和发展沟通统计图与统计表的联系进一步认识3中统it图的优点和再实际中的应用教学小结在今天这节课屮你都有哪些收获?说说自己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系统回顾3种统计图的优点与应用。板书设计3种常用统计图的优点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种数暈的多少,还可以清晰看出数暈的增减变化情况。3、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课后反思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基本练习、综合练习中,以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经历观察、分析不同统计图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不同数据背景、不同统计要求时使用不同的统计图。
天全县城区一小学习型课堂教学设计表主备人:吴成洪科小数学年级:六年级备课组长签字(手写)课题综合与实践课型实践活动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时教学内容为:西师版第2018春六年级下册64页综合与实践:农田收入测算。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活动屮,学生认识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与生产相关的数学计算方法,有了进行本课时实践活动的数学基础。教材分析结合具体的情境,运用圆柱体知识以及与生产有关的知识解决农田收入的测算问题教学目标1、在解决有关农出收入的测算问题的过程屮,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了解农民工作的辛苦,爱惜粮食,养成节俭的良好生活习惯。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谈话引入:数学知识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也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活动过程1、阅读课文,获取信息(1)课件展示情境图(2)阅读图文,获取数学信息:抽水机管道的形状;管道直径是10cm;电力每时用电1千瓦吋,每千瓦吋0.4元;稻田面积3200m22、问题解决问题1:要向稻出灌溉10cm深的水,需电费多少元?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10cm=0.Im抽水的工作总量:3200*0.1=320代工作效率3.14*(0.1/2)*5*60*60二141.3(m3)工作时间320/141.3=2.26(时)所需电费2.26*1*0.4二0.9(元)计算并对方法进行说明解决问题方法运用,进一步提高对方法的理解程度。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问题2:查询表中的数据水稻亩产量700千克;水稻总产量3360千克;稻谷单价每千克2.70元;销售收入2.70*3360二9072(元)问题3:提示1亩约667平米。计算并对方亩数3200/667=4.8(亩)补助40*4.8=192(元)投入300*4.8=1440(元)9072+192-1440二7824(元)法进行说明3、谈话:学会节俭,不浪费一粒粮食情感发展、认识感悟品质深化。教学小结在今天这节课中你都有哪些收获?说说自己的收获板书农田收入测算设计(基本信息)问题1:问题2:问题3:课后开展合作探究时,教师适时对分析问题、收集数据、确定解决问题步骤、实施反思解决问题过程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牛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