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00 KB
- 2022-05-20 20:08:3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福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吕庆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同时也是适应国内外形势,抢抓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福田经济发展处于资源和环境紧约束的总体趋势不可逆转形势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是实现我区产业升级转型、结构优化、产业“腾笼换鸟”等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是地区产业升级转型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是“四年大发展”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市委市政府考核各区领导班子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国家和有关部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标准、范围和口径尚未做出统一规定,本文以2012年数据为依据,口径采用市发改委对企业认定的制度,重点包括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发展现状及特点(一)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近年来深圳市率先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福田区14
紧抓发展机遇,结合实际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布局、高端引进和自主创新并举,创新型企业和项目不断涌现,各产业发展形势良好。2012年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325.8亿元,占全市的8.5%,同比增速16.4%,占全区GDP比重为13.7%。各产业以不同的速度快速发展,其中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三大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高于GDP增速1.5倍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图1福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分布文化创意产业51.7%新能源产业3.1%新材料产业9.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3.7%生物产业2.8%互联网产业29.6%——文化创意产业:总体规模已显,行业保持平衡增长。“十一五”期间福田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54.7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4.5亿元,实现翻番。2012年进一步增加到168.57亿元,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由2006年的4.7%增加到2012年的7.1%,占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超过50%。涌现出深圳市英捷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中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一批高速增长的骨干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平均达27%,成为引领本区乃至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坚力量。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福田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是福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产业。表1“十一五”以来福田区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指标年份2012201120102009200820072006增加值(亿元)168.75135.0114.5102.079.870.2654.74占全区GDP比重(%)7.16.46.36.55.35.44.714
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重(%)15.317.517.919.715.815.114.3——互联网产业: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将快速发展。互联网与各行业以及社会生活的融合度日益增强,新业态开拓空间巨大。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发展迅猛并向纵深领域拓展,传统企业正努力探索打破固有商业思维的限制进军电子商务。我区不乏优秀的传统企业,中小企业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应用空间巨大。2012年我区互联网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40.67亿元,增加值为96.31亿元,占全市互联网产业增加值的27%。产值过亿元的达13家,其中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2012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成为我区互联网产业的领军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十二五”时期将驶入快车道。2012年福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2.05亿元,同比增长19.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虽小,但呈高速增长态势,信息技术服务快速发展,企业经营效益稳步提升。随着我区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加强和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善,新一代信息技术“十二五”期间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发展规模尚小,但潜力可挖。2012年三大产业实现增加值48.87亿元,占全区GDP比重为2.1%,与14
南山、宝安、龙岗等区相比处于明显劣势。由于福田发展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匮乏,造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外迁现象严重。近3年在我区注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除文化产业外有近40家企业外迁,导致我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福田区产业发展空间虽然有限,但是产业发展基础良好。近年来我区扬长避短,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调整优化辖区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推动产业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演进。通过以上措施我区的产业分布更趋合理,发展前景更加广阔。2、产业集聚——按行业分:按深圳市的认定制度(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划分按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报表制度》执行),当前福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合计745家,数量分布最多是文化创意产业达666家,占总数的89.4%;其次是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别为36家和18家。表2福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分布情况行业类别企业数量(家)增加值(亿元)增加值占比(%)文化创意产业666168.5751.7互联网产业3696.3129.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812.053.7生物产业59.122.8新能源产业510.13.1新材料产业1529.659.1合计745325.8100——按区域分:截止2012年底福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法人单位11812家,其中福田街道2267家位居第一,沙头街道、华强北街道位列第二和第三。从业人员23.28万人,其中沙头街道5.98人位居第一,莲花街道、华强北街道位居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布相对集中于福田、沙头、华强北和莲花街道,4个街道单位量占总数的64.6%。表3福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区域分布情况区域法人单位数(家)从业人员(人)南园街道办事处5778484园岭街道办事处157424422福田街道办事处226731284香蜜湖街道办事处49410892沙头街道办事处209259831梅林街道办事处6588169莲花街道办事处154735190华富街道办事处2329085福保街道办事处4123674华强北街道办事处172834618福田保税区231719314
合计11812232842——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内资11152,占总体的94.4%;港澳台商投资450家,占总体的3.8%;外商投资210家,占总体的1.8%。从业人员232842人,其中内资19.73人,占总体人数的84.7%;港澳台商投资2.35人,占总体人数的10.1%;外商投资1.21人,占总体人数的5.2%。从分布情况看,内资占据主导地位。表4福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布情况登记注册类型从业人员(人)资产总计(千元)数量(家)1.内资企业19729220213110811152国有企业3001924571993132集体企业 5497714股份合作企业 2653048538国有联营企业51713415838集体联营企业 18155614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30100001其他联营企业834216849626国有独资公司566377577512其他有限责任公司2897234231624743股份有限公司 1354333980441154私营独资企业3638850924422私营合伙企业 1613177798188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110287964819339026私营股份有限公司 29903217060188其他企业39461267664206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3484268278034503.外商投资企业 1206615120946210总计23284224407985711812(二)发展特点1、扬长避短,创新发展举措。福田作为中心城区具备特殊的区位优势,但随着资源、空间等发展要素日趋倒逼和各区的快速发展,我区所具备的优势渐失,竞争的相对优势正在弱化。近年来福田扬长避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和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2012年4月20日14
福府办【2012】23号《深圳市福田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实施细则》以及《促进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措施》、《福田区进一步优化环境优化服务促进辖区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等支持产业发展的“1+1+9”系列政策出台。这些创新举措在经济发展方面为我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求和谐,倡法治、促改革,优环境、优服务”的工作方针实施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2、打造产业链,促进产业聚集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例,近年来我区以CBD文化创意产业圈为核心,以三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基础,整合各片区相关文化创意资源及据点,结合城市更新,通过“三旧”改造的方式,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不断拓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寻求文化产业空间后续发展的建设用地,并支持创意设计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行销推介,借助“文博会”、“创博会”、“埃迪优国际设计大赛”、“室内设计文化节”、“艾特奖”和“福田国际服饰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创设新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链,实现产业串联,促使产业产生群聚效应,促进资源、人力和技术互相支持、激励创意,推动跨行业整合,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提升产业竞争优势。3、抢占先机,挖掘潜在资源优势。福田区电子商务企业数量、企业电子商务采购规模和销售规模占据全市的半壁江山,重点行业电子商务链初具规模,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50%以上的中小企业经常性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金融、支付、跨境等电子商务优势领域逐渐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政策先行:2010年区政府制定《促进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措施》,2011年出台《深圳市福田区科技发展资金扶持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实施细则》,每年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发展。——创新服务:进一步完善互联网产业公共服务。“福田区软件公共技术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培训;区成立的“14
企业服务中心”,以及“福田区创新企业投融资联合会”、“福田区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服务机构发挥着联系创新企业与投资机构的纽带作用;致力建设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的众信网、深圳市电子商务企业标准联盟、电子商务商务秘书企业、跨境外贸服务平台等服务机构,对电子商务市场规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彰显成果:“深圳市福田区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揭牌、“网上华强北”工程优势突显、“福田保税区国际电子商务港”顺利运作,这些产业平台为辖区电子商务等潜在新兴业态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存在问题(一)产业政策不健全,相关制度有待完善。目前我区已经出台《福田区进一步优化环境优化服务促进辖区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等支持产业发展的“1+1+9”系列政策。这体现区政府对相关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和重视程度,但针对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缺乏专项扶持政策,同时这些政策多体现政府层面的指导机制,计划性偏多,没有完全实现向市场经济和企业主导的转轨。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和相关政策不够健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税收优惠和出口优惠还有待加强,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定受到一定限制。(二)投入强度偏小,资金供应不足。近年来14
我区的科研经费及政府投入强度虽有所增强,但与南山、龙岗、宝安等区相比,我区的R&D(研究与发展)经费明显偏小,占GDP比重(投入强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2011年我区R&D投入经费为6.9亿元,仅占全市R&D总经费的1.7%,占我区GDP比重的0.3%,投入强度低于全市3.62%的平均水平,而南山、龙岗、宝安区投入总量和投入强度都明显高于福田。加之科研经费主要投入到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较少,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民间投资不活跃等因素,造成产业发展供血不足的现象。
表52011年深圳市各区R&D投入情况地区R&D总经费(万元)占全市总经费比重(%)占各地GDP比重(%)全市4161363100.03.62罗湖区17658.50.40.15福田区69004.31.70.33南山区1340217.632.25.49宝安区675102.116.22.34龙岗区1839129.144.29.77盐田区735.5----光明新区56903.71.41.49坪山新区63184.81.52.28(三)企业规模尚小,创新能力较弱。总体上看我区企业的规模尚小,缺乏如中兴、华为等大型科技龙头企业。2012年我区除文化产业外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现增加值过亿的仅19家,占企业总数的24%;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相对较少,实现商品化并形成知名品牌的更少。从专利授权总量和发明专利授权总量来看,南山、龙岗、龙华新区自主创新能力较为突出,福田虽然在授权总量上占有优势,但发明专利授权量偏低,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许多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都是以贸易为主,占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量的30%,这些企业没有表现出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特点。造成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水平较低,企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较弱,整体竞争力不足的局面。
14
图22012年深圳市各区专利授权情况
三、借鉴与启示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及地区应对金融危机,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我区应高度关注国内外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和走向,在制度体系构建、发展环境营造、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平台支持及市场监管完善方面借鉴其成功经验,实现福田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主要国家及国内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1、从美国等传统强国及日本、新加坡等新兴经济体看——美国:以新能源为驱动寻找经济新契机。美国在发展新能源过程中,坚持政府牵动、市场拉动和科技推动三者联动,核心环节是政府的政策主导,利用各种财政和税收优抚政策,以保持美国创新活力和经济增长。
——日本:以长期需求为目标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日本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提出“不以增加短期需求”为目标的指导原则,力求以“结构改革促经济发展”的方式取代“通过扩大政府支持刺激经济增长”14
的方法,立足长远,挖掘潜在资源,保持其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通过政府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多年来新加坡政府一直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全社会已经形成重视研发、重视人才的氛围。据《2009年度新加坡国家科研调查报告》指出,智力资本将是新加坡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关键。新加坡政府承诺,从2011年至2015年新加坡将把国内生产总值的1%,相当于161亿新元,投入到研究、创新与创业方面的发展。目标是在2015年实现科研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3.5%,同时实现新加坡成为国际科研中心,以及亚洲创新中心的梦想。
2、从国内发达省市看——江苏省:近年来江苏省通过加强政府规划引导,超前部署、加大投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强劲血液,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打造产业链,增强整体竞争力及发挥地区优势。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逼近2万亿,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超过10%,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
——北京市:2011年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统筹规划,重点推进;创新驱动,高端引领;资源集成,体制创新;需求拉动,政府引导基本原则。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擎,以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为突破,以新能源、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为先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格局。
——杭州市下城区:结合区域优势,突出优势产业,紧密围绕杭州市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十大产业布局,通过建立政府引导机制、金融支持机制、技术创新机制及产业组织机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二)借鉴和启示14
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有以下启示:
1、确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地位近年来世界各地都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应对经融危机,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摆到重要的战略地位,福田区作为中心城区,在资源和发展空间日趋倒逼形势下,更应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作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高度重视。
2、结合实际,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各地区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都把发展目光聚焦于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并突出本地区优势项目。我区在发展中要紧扣实际,突出重点,进一步夯实文化创意、互联网等优势产业基础,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创新方法和思路,引导产业快速发展“政府引导扶持+市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是当前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经之路,我区应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适合福田特点的创新发展之路。
4、打造产业链,增强整体竞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路径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新兴产业的规模化,积极培育企业集群,开发产学研、产供销及配套产业相互支撑的链条,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四、发展建议
(一)完善机制,明确目标
1、归口管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国内外各地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大多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针对我区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归口职能部门分散、标准不统一、14
职责不明确等现状,建议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或指定部门下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办公室作为专设机构,明确职责任务,定期分析研究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态,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牵头组织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评审,跟踪推进项目实施,监督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动态管理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及时更新上报项目。
2、完善制度由于当前国家和相关部委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标准,各地区在发展原则上基点在于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优势产业,推进和发展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圳市各区在界定、统计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口径也不尽相同,建议由相关职能部门对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探索出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力项目并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制度,明确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二)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持政策通过比较发现,我区在科研经费投入总量和投入强度上在全市处于较低水平,与南山、宝安、龙岗等区更是相差甚远,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萌芽阶段,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和技术、投资风险,单靠企业的力量难以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因而政府必将且较长时间内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做法如下:一是进一步完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项资金,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严格按标准筛选,按程序审核,把专项资金真正用在优质项目上。二是引导行业领军企业持续发展,扶持有潜力的、成长性好的企业快速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骨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上市直接融资。三是配合各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减免政策,尽快建立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畅通的“供血渠道”。14
(三)引导企业升级转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区政府提出“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因此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要增强创新主体意识,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培育创新文化氛围,同时政府应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坚强保障和重要的推动力量。
1、加强对创新项目和自识产权保护从制度上全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对创新项目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包括支持方式的转变,如创新项目的审批、资金申请、专利保护、产品开发等都应予以简化和优惠。
2、做好规划,以点带面,以优质项目带动整体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是各地发展的目标之一,单个项目或技术难以取得成效,因此要引导协调企业在创新发展中创建技术链条,以大型龙头企业为辐射中心,利用优质项目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3、引导企业处理好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当前部分企业在创新发展中过分依赖技术引进,盲目崇拜国外技术,造成自身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且浪费政府及企业大量资源。因此要引导企业正确利用引进技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人技术发现自身不足,从而实现技术突破才是关键之点,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项目。
(四)着力推进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提升整体竞争力
1、打造产业链条,推进基地建设要以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深圳市文化创意园、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高新技术园区为龙头,大力发展和壮大我区各类新兴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区,充分利用各类园区政策宽松,机制灵活的特点,使产业园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平台。
14
2、完善配套措施,注重科技成果转化要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和科技中介组织,尽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完善人才支撑平台,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科技领军人才、健全完善高技能型人才的机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配套保障措施。(吕庆好系区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科科长)[温馨提示:更多内容请参阅《福田政府在线》网站的区统计局网页中“统计分析”栏目。网址http://www.szft.gov.cn/ft/zfbm/tj/ztlm/tjfx]报:区四套班子成员、市统计局发: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区统计局办公室办公地点:区委大楼2509室核发:范胜祥编审:彭葵责任编辑:孙星光电话:82918333-2522、82918133传真:82928024电子邮箱:fttj@tj.szft.gov.cn福内刊准字FN第007号(共印350份)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