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9 MB
  • 2022-05-20 20:08:23 发布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效应分析

  • 7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类号UDC密级编号十I初大学CENTRALSOUTHUNIVERSITY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学科专业作者姓名指导老师⋯⋯⋯⋯主.凰箍熹.出。曼重劁⋯⋯⋯⋯⋯⋯⋯⋯⋯⋯熬廛金搋⋯⋯⋯⋯⋯⋯⋯⋯⋯⋯⋯。周.慝.鬣.磊.掌⋯⋯⋯⋯⋯。⋯⋯⋯⋯⋯⋯熬.胆.能重⋯⋯⋯⋯⋯⋯⋯⋯⋯⋯⋯塞.焦擒⋯斟.熬撬⋯⋯⋯⋯:.2011年1O月 原创性声明㈣㈣㈣洲㈣㈣Y2198788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作暑签名:逸!!堕日期:虹年且月丛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捌期:型年旦月事日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稀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优势矿产品资源之一,在世界稀土出口市场上长期占据92%以上的份额,但中国长期以来却不得不面对出口量不断增加、而价格持续下跌的局面。为此,中国2004年开始实施较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2008年开始施行更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论文从分析稀土供求现状入手,归纳分析稀土资源概况、市场供需形势,描述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和国内生产政策及其变化历史,分析稀土管制政策的作用,并以出口管制政策的严厉程度为标准划分了三个阶段:2004年前的宽松管制阶段,2004—2007年的较严格管制阶段以及2008—2011年上半年的严格管制阶段。在介绍分析中国稀土现状及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论文首先对比分析了1996—2011年上半年稀土出口市场情况,接下来通过构建测度模型考证了较严格管制阶段(2004—2007年)至严格管制阶段(2008—2011上半年)中国稀土定价权的变化情况,得出的结论显示:(1)从宽松管制阶段到较严格管制阶段再到严格管制阶段,三个阶段中国稀土定价权不断提升,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对其稀土市场定价权的提升正面效应明显。(2)国内稀土企业数量不断减少,从出口贸易到国内生产,稀土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化。(3)对世界稀土供给市场格局的影响短期内不大,但从长期来看中国稀土占据世界供给市场的份额将会逐渐下降。最后,论文就稀土出口管制和生产管理给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稀土,出口管制,定价权,市场集中度,剩余需求弹性 ABSTRACTRareEartllisoneoftherareadvantagemineralresourcesillCh_i11a’、Vhichtal(esmorethan92%marketshareintheworldforalongtime.HoweVer,Cllinahasalwayshadmesituationofi11creaSingexportv01umewimthefallingprice.Inordertodealwimit,Chinast抓edto呻lementitsstrictRareEar吐1exportregulatory■v.,severein2008.policyi112004,andhadputitmoreThispaperanalyzesmepresentsupplya11ddemandsituationoftheRaureE删1primarily,clarifiesmegeneralsituationofmeRareE枷1ResouI℃e,tllesupplyanddemandsituation,anddescribesmeI之areEaI恤exportregulato巧p01icy,也edomesticproductionpolicyanditschangiI玛histoDrinChilla,aIlalyzesme缸1ctionof陆eEanllRegulation.Atmesametime,wecallconcludemreeperiods6.omt11estalldardofitsseriousness:tIleloosecontrolstagebefore2004,t11erelativelystrictcontrolstageiIl2004-2007a11dtlle矧ctcorl仃olstage洫2008tot11efirsthalfoftlle2011.Basedonmeanalysisoft11ec1ln.e曲tsta:tusofChmeseIbreEamla11ditSrelatiVepolicy,thisp印ercontmststhedi仟erenceofRareEarthexportmarket丘.om1996to2011.Andt11encons仃uCtsmemodeltomeaSuretllechaIlgeofmemarketpricir培powerm廿1elasttwostages.Theconclusionist11at:(1)ChineseRareEarthpricingpowerhasbeenkeptonrisillgmt11eset11reeco腑ols切ges,tIleregulato巧policyhadaffectedtlle砸cingpowerpositiVely.(2)ThenumberofdomesticIhreEarthemerpriseshavebeendecreasillg,mestructureofRareE砷1hdust巧hadbeenoptimizedtosomeextent自omexport仃adetodomesticpromlction.(3)111eworldI妇.eE砌supplym卸rketwouldn’tchangemtheshorttime,but也e、Ⅳorldm打ketshareofC11ineseRareE砒hwinreducegraduallyi11melongnm.Atlast,t11isp印erproposesmepolicysuggestionsonRjareEaIthexportregulationandproductionmanagement.II 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皿YWORDS:RareE抓h,expoItregulation,皿cingpower,marketconcentration,residualdemandelastici够III 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绪论⋯⋯⋯⋯⋯⋯⋯⋯⋯⋯⋯⋯⋯⋯⋯⋯⋯⋯⋯⋯⋯⋯⋯⋯⋯⋯⋯⋯11.1选题背景⋯⋯⋯⋯⋯⋯⋯⋯⋯⋯⋯⋯⋯⋯⋯⋯⋯⋯⋯⋯⋯⋯⋯⋯⋯⋯11.2研究目的及意义⋯⋯⋯⋯⋯⋯⋯⋯⋯⋯⋯⋯⋯⋯⋯⋯⋯⋯⋯⋯⋯⋯⋯21.2.1研究目的⋯⋯⋯⋯⋯⋯⋯⋯⋯⋯⋯⋯⋯⋯⋯⋯⋯⋯⋯⋯⋯⋯⋯.21.2.2研究意义⋯⋯⋯⋯⋯⋯⋯⋯⋯⋯⋯⋯⋯⋯⋯⋯⋯⋯⋯⋯⋯⋯⋯.21.3文献综述⋯⋯⋯⋯⋯⋯⋯⋯⋯⋯⋯⋯⋯⋯⋯⋯⋯⋯⋯⋯⋯⋯⋯⋯⋯⋯21.3.1国内关于稀土问题研究综述⋯⋯⋯⋯⋯⋯⋯⋯⋯⋯⋯⋯⋯⋯⋯.21.3.2国内关于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问题研究综述⋯⋯⋯⋯⋯⋯⋯⋯.41.3.3国外关于市场定价权理论研究综述⋯⋯⋯⋯⋯⋯⋯⋯⋯⋯⋯⋯.61.4研究方法⋯⋯⋯⋯⋯⋯⋯⋯⋯⋯⋯⋯⋯⋯⋯⋯⋯⋯⋯⋯⋯⋯⋯⋯⋯⋯81.5研究思路与结构⋯⋯⋯⋯⋯⋯⋯⋯⋯⋯⋯⋯⋯⋯⋯⋯⋯⋯⋯⋯⋯⋯⋯9第2章稀土供求现状分析⋯⋯⋯⋯⋯⋯⋯⋯⋯⋯⋯⋯⋯⋯⋯⋯⋯⋯⋯⋯⋯⋯112.1稀土资源概述⋯⋯⋯⋯⋯⋯⋯⋯⋯⋯⋯⋯⋯⋯⋯⋯⋯⋯⋯⋯⋯⋯⋯..1l2.1.1世界稀土资源⋯⋯⋯⋯⋯⋯⋯⋯⋯⋯⋯⋯⋯⋯⋯⋯⋯⋯⋯⋯⋯112.1.2中国稀土资源⋯⋯⋯⋯⋯⋯⋯⋯⋯⋯⋯⋯⋯⋯⋯⋯⋯⋯⋯⋯⋯122.2稀土供给形势分析⋯⋯⋯⋯⋯⋯⋯⋯⋯⋯⋯⋯⋯⋯⋯⋯⋯⋯⋯⋯⋯一132.2.1中国稀土供给⋯⋯⋯⋯⋯⋯⋯⋯⋯⋯⋯⋯⋯⋯⋯⋯⋯⋯⋯⋯⋯132.2.2世界稀土供给⋯⋯⋯⋯⋯⋯⋯⋯⋯⋯⋯⋯⋯⋯⋯⋯⋯⋯⋯⋯⋯152.3稀土需求形势分析⋯⋯⋯⋯⋯⋯⋯⋯⋯⋯⋯⋯⋯⋯⋯⋯⋯⋯⋯⋯⋯。162.4稀土市场供需格局⋯⋯⋯⋯⋯⋯⋯⋯⋯⋯⋯⋯⋯⋯⋯⋯⋯⋯⋯⋯⋯。182.5本章小结⋯⋯⋯⋯⋯⋯⋯⋯⋯⋯⋯⋯⋯⋯⋯⋯⋯⋯⋯⋯⋯⋯⋯⋯⋯。18第3章中国稀土管制政策析评⋯⋯⋯⋯⋯⋯⋯⋯⋯⋯⋯⋯⋯⋯⋯⋯⋯⋯⋯⋯193.1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193.1.1逐步减少出口配额⋯⋯⋯⋯⋯⋯⋯⋯⋯⋯⋯⋯⋯⋯⋯⋯⋯⋯⋯193.1.2征收和提高出口关税⋯⋯⋯⋯⋯⋯⋯⋯⋯⋯⋯⋯⋯⋯⋯⋯⋯⋯203.1.3加强企业出口资质管理⋯⋯⋯⋯⋯⋯⋯⋯⋯⋯⋯⋯⋯⋯⋯⋯⋯213.1.4禁止出口某些战略性稀土产品⋯⋯⋯⋯⋯⋯⋯⋯⋯⋯⋯⋯⋯⋯213.2中国稀土国内生产管理政策⋯⋯⋯⋯⋯⋯⋯⋯⋯⋯⋯⋯⋯⋯⋯⋯⋯..223.2.1加大对开采和加工的管理⋯⋯⋯⋯⋯⋯⋯⋯⋯⋯⋯⋯⋯⋯⋯⋯223.2.2征收高额资源税⋯⋯⋯⋯⋯⋯⋯⋯⋯⋯⋯⋯⋯⋯⋯⋯⋯⋯⋯⋯223.2.3鼓励推进企业兼并重组⋯⋯⋯⋯⋯⋯⋯⋯⋯⋯⋯⋯⋯⋯⋯⋯⋯23IV 硕士学位论文目录3.2.4加大环境保护力度⋯⋯⋯⋯⋯⋯⋯⋯⋯⋯⋯⋯⋯⋯⋯⋯⋯⋯⋯233.3管制政策原因分析⋯⋯⋯⋯⋯⋯⋯⋯⋯⋯⋯⋯⋯⋯⋯⋯⋯⋯⋯⋯⋯..233.3.1管制政策的原因⋯⋯⋯⋯⋯⋯⋯⋯⋯⋯⋯⋯⋯⋯⋯⋯⋯⋯⋯⋯233.3.2各项管制政策优缺点⋯⋯⋯⋯⋯⋯⋯⋯⋯⋯⋯⋯⋯⋯⋯⋯⋯⋯253.4本章小结⋯⋯⋯⋯⋯⋯⋯⋯⋯⋯⋯⋯⋯⋯⋯⋯⋯⋯⋯⋯⋯⋯⋯⋯⋯..25第4章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对稀土产业的影响⋯⋯⋯⋯⋯⋯⋯⋯⋯⋯⋯.274.1出口管制政策的价格效应分析⋯⋯⋯⋯⋯⋯⋯⋯⋯⋯⋯⋯⋯⋯⋯⋯..274.1.1出口管制政策对价格变动的作用机理⋯⋯⋯⋯⋯⋯⋯⋯⋯⋯⋯274.1.2稀土出口量走势⋯⋯⋯⋯⋯⋯⋯⋯⋯⋯⋯⋯⋯⋯⋯⋯⋯⋯⋯⋯274.1.3稀土出口价格走势⋯⋯⋯⋯⋯⋯⋯⋯⋯⋯⋯⋯⋯⋯⋯⋯⋯⋯⋯294.1.4出口量与出口价格走势对比分析⋯⋯⋯⋯⋯⋯⋯⋯⋯⋯⋯.⋯..324.2出口管制政策的国内结构效应分析⋯⋯⋯⋯⋯⋯⋯⋯⋯⋯⋯⋯⋯⋯..344.2.1出口管制政策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344.2.2出口贸易的结构调整⋯⋯⋯⋯⋯⋯⋯⋯⋯⋯⋯⋯⋯⋯⋯⋯⋯⋯344.2.3国内生产的结构调整⋯⋯⋯⋯⋯⋯⋯⋯⋯⋯⋯⋯⋯⋯⋯⋯⋯⋯364.3出口管制政策的世界结构效应分析⋯⋯⋯⋯⋯⋯⋯⋯⋯⋯⋯⋯⋯⋯。374.4出口管制政策的环境效应分析⋯⋯⋯⋯⋯⋯⋯⋯⋯⋯⋯⋯⋯⋯⋯⋯..394.5本章小结⋯⋯⋯⋯⋯⋯⋯⋯⋯⋯⋯⋯⋯⋯⋯⋯⋯⋯⋯⋯⋯⋯⋯⋯⋯..39第5章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对市场定价权的影响⋯⋯⋯⋯⋯⋯⋯⋯⋯⋯⋯415.1测度方法的推导⋯⋯⋯⋯⋯⋯⋯⋯⋯⋯⋯⋯⋯⋯⋯⋯⋯⋯⋯⋯⋯⋯..415.1.1剩余需求弹性测度市场定价权的理论推导⋯⋯⋯⋯⋯⋯⋯⋯⋯415.1.2剩余需求弹性与价格加成的关系⋯⋯⋯⋯⋯⋯⋯⋯⋯⋯⋯⋯⋯435.1.3Song市场定价权测度模型⋯⋯⋯⋯⋯⋯⋯⋯⋯⋯⋯⋯⋯⋯⋯⋯445.2模型的构建⋯⋯⋯⋯⋯⋯⋯⋯⋯⋯⋯⋯⋯⋯⋯⋯⋯⋯⋯⋯⋯⋯⋯⋯..445.3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455.3.1数据来源⋯⋯⋯⋯⋯⋯⋯⋯⋯⋯⋯⋯⋯⋯⋯⋯⋯⋯⋯⋯⋯⋯⋯455.3.2实证结果⋯⋯⋯⋯⋯⋯⋯⋯⋯⋯⋯⋯⋯⋯⋯⋯⋯⋯⋯⋯⋯⋯⋯465.3.3结果分析⋯⋯⋯⋯⋯⋯⋯⋯⋯⋯⋯⋯⋯⋯⋯⋯⋯⋯⋯⋯⋯⋯⋯475.4本章小结⋯⋯⋯⋯⋯⋯⋯⋯⋯⋯⋯⋯⋯⋯⋯⋯⋯⋯⋯⋯⋯⋯⋯⋯⋯..48第6章中国稀土相关政策建议⋯⋯⋯⋯⋯⋯⋯⋯⋯⋯⋯⋯⋯⋯⋯⋯⋯⋯⋯⋯496.1完善出口管制政策⋯⋯⋯⋯⋯⋯⋯⋯⋯⋯⋯⋯⋯⋯⋯⋯⋯⋯⋯⋯⋯..496.2调整国内生产政策⋯⋯⋯⋯⋯⋯⋯⋯⋯⋯⋯⋯⋯⋯⋯⋯⋯⋯⋯⋯⋯..496.2.1继续深入调整稀土产业结构⋯⋯⋯⋯⋯⋯⋯⋯⋯⋯⋯⋯⋯⋯⋯506.2.2大力扶持科技创新⋯⋯⋯⋯⋯⋯⋯⋯⋯⋯⋯⋯⋯⋯⋯⋯⋯⋯⋯50V 硕士学位论文目录6.2.3鼓励企业海外投资⋯⋯⋯⋯⋯⋯⋯⋯⋯⋯⋯⋯⋯⋯⋯⋯⋯⋯⋯516.2.4完善稀土环保法规⋯⋯⋯⋯⋯⋯⋯⋯⋯⋯⋯⋯⋯⋯⋯⋯⋯⋯⋯516.3其他配套政策⋯⋯⋯⋯⋯⋯⋯⋯⋯⋯⋯⋯⋯⋯⋯⋯⋯⋯⋯⋯⋯⋯⋯..526.3.1着力发展稀土期货市场⋯⋯⋯⋯⋯⋯⋯⋯⋯⋯⋯⋯⋯⋯⋯⋯⋯526.3.2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体系⋯⋯⋯⋯⋯⋯.⋯⋯⋯⋯⋯⋯⋯⋯⋯⋯。526.4本章小结⋯⋯⋯⋯⋯⋯⋯⋯⋯⋯⋯⋯⋯⋯⋯⋯⋯⋯⋯⋯⋯⋯⋯⋯⋯..53第7章结论与展望⋯⋯⋯⋯⋯⋯⋯⋯⋯⋯⋯⋯⋯⋯⋯⋯⋯⋯⋯⋯⋯⋯⋯⋯⋯547.1主要研究结论⋯⋯⋯⋯⋯⋯⋯⋯⋯⋯⋯⋯⋯⋯⋯⋯⋯⋯⋯⋯⋯⋯⋯..547.2论文创新与不足⋯⋯⋯⋯⋯⋯⋯⋯⋯⋯⋯⋯⋯⋯⋯⋯⋯⋯⋯⋯⋯⋯..547.2.1论文的创新点⋯⋯⋯⋯⋯⋯⋯⋯⋯⋯⋯⋯⋯⋯⋯⋯⋯⋯⋯⋯⋯547.2.2论文的不足⋯⋯⋯⋯⋯⋯⋯⋯⋯⋯⋯⋯⋯⋯⋯⋯⋯⋯⋯⋯⋯⋯557.3研究展望⋯⋯⋯⋯⋯⋯⋯⋯⋯⋯⋯⋯⋯⋯⋯⋯⋯⋯⋯⋯⋯⋯⋯⋯⋯..55参考文献⋯⋯⋯⋯⋯⋯⋯⋯⋯⋯⋯⋯⋯⋯⋯⋯⋯⋯⋯⋯⋯⋯⋯⋯⋯⋯⋯⋯⋯.56附表⋯⋯⋯⋯⋯⋯⋯⋯⋯⋯⋯⋯⋯⋯⋯⋯⋯⋯⋯⋯⋯⋯⋯⋯⋯⋯⋯⋯⋯⋯⋯⋯⋯⋯⋯⋯⋯⋯⋯⋯⋯62致谢⋯⋯⋯⋯⋯⋯⋯⋯⋯⋯⋯⋯⋯⋯⋯⋯⋯⋯⋯⋯⋯⋯⋯⋯⋯⋯⋯⋯⋯⋯⋯⋯⋯⋯⋯⋯⋯⋯⋯⋯⋯67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68VI 硕士学位论文第l章绪论1.2研究目的及意义1.2.1研究目的通过检测近年来日趋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是否为中国带来稀土出口市场上市场定价权的增长,是否促进了国内稀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否对世界稀土供给格局产生影响,是否对环境保护有积极作用,进而为中国未来稀土政策提供参考。1.2.2研究意义稀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优势矿产品资源,中国稀土产业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保持中国稀土资源的优势,提升中国稀土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稀土强国,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1.3文献综述1.3.1国内关于稀土问题研究综述近年来,中国稀土方面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关注,对稀土市场进行研究分析的文献也越来越多。徐栋随71(2011)详细分析了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稀土行业所经历的变迁:从入世之初的国家管制政策费力而且不讨好,到2011年的趁热打铁全行业欢呼,从国内企业开始的散沙一盘到如今的四强争霸的局面,总结了稀土十年来价格从低到高的变化历程。作者认为,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稀土行业应该算获得了巨大成就。他提出以金融危机为界,把这十年能分成两个变动阶段:稀土价格颓废阶段和稀土价格狂涨阶段,并提出了要继续严格控制稀土行业,使之成为中国的战略要地。孙泽生,蒋帅都№¨(2009)实证研究了到2009年为止中国稀土出口贸易的市场势力,通过计量研究后发现中国稀土出口贸易市场上的实际市场定价权其实是比较微弱的,而这与中国稀土出口市场的“单寡头"地位不大符合。作者利用微观贸易数据发现中国稀土出口贸易呈现出较强的竞争性市场结构特征,并据此得出虽然具有国家总量上的“单寡头"地位,但由于中国缺乏有效的稀土政策措施,最后也只能获得竞争性市场的定价结果,也就是说,中国稀土出口市场市 硕士学位论文第l章绪论场定价权的缺乏是必然的。作者还用生存能力法对中国稀土出口贸易规模进行测算估计,发现稀土生产贸易的最优规模经济区间为1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在其他区间稀土生产贸易是规模不经济的,在这一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如何增强中国稀土市场定价权的政策措施。裴文琳,孔锐嘲1(2011)着重分析了1996.2009年间中国稀土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出口量走势以及稀土进出口价格的波动趋势。作者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来评测了稀土出口总量对稀土出口价格、稀土进口价格及稀土进口总量的相关程度,并对它们进行了关联度分析,最后针对中国稀土贸易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刘衍,马明碡∞(2011)研究了2011年前中国稀土状况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给出了相关建议。指出这些年来稀土局面越来越好是有原因的:在微观角度上看为了解决稀土产能过剩及掌握稀土市场定价权问题,稀土企业一直在行动;宏观上看是由于中国国家在行动,一方面采取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另一方面还控制稀土开采量、整治稀土矿产开采秩序、提升行业准入门槛并准备开展稀土战略储备。李红卫,黄小卫娜1(2005)分析了2005年前中国稀土的市场情况后认为稀土出口价格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贸易方面产品严重供大于求;生产方面稀土冶炼分离能力过大,各地稀土企业重复建设突出。认为中国需要通过控制稀土开采量、减少稀土生产量来保护宝贵的稀土资源。最后作者提出政策建议认为,中国应根据稀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稀土资源保护法规以及相应的政策管理办法,要坚决的取缔稀土无证开采,要确保真正做到合理按需开采,应严禁新建以及扩建稀土冶炼分离厂。鲁志强啪1(2006)在调查研究报告中认为我国稀土一直是没有“发挥出来的优势",是我们一直“没有办好的稀土的事情",是就快“没有了战略的资源",并提出“稀土不等于石油"。研究报告讨论分析了中国稀土产业发展中的焦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者对中国稀土政策的一些看法和建议。米娜阳21(2006)研究了2006年前中国稀土的情况后认为2006年前中国稀土资源在滥采贱卖,指出了中国具有稀土资源优势但却毫无市场定价权的状况。作者最后提出了整合国内稀土产业以及改革中国稀土出口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建议。谢岚平,周频阳¨(2007)分析研究了2007年前中国稀土面对的局面后提出了中国稀土发展应该定位在国家安全的战略全局角度,认为应尽快对稀土资源实施国家政策管制,应尽快建立中国稀土战略储备机制。作者通过分析研究,对中国稀土行业的前景进行了大胆的预测。黄健,冯瑞华∞1(2010)分析研究了2004.2010年日本的稀土产业政策后,认为2004年以来中国不断收紧的稀土政策让以往极度依赖中国稀土出口的日本 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感受到了恐慌。作者着重分析了日本经济产业省2009年7月发布的“确保稀有金属稳定供应战略”,并据此给予中国一些稀土政策建议。汪福伟隅町(2010)分析研究了2009年前的稀土走势后认为导致中国失去稀土世界市场定价权的原因有很多,而中国稀土市场内部因素是其主要原因。作者认为稀土也应该在全球资源储备中占重要的地位,就像中东的石油一样。徐盛洋畸43(2006)研究了2005年前中国稀土市场情况后认为中国稀土价格越来越低的原因,一方面是全国各地稀土出口企业为扩大稀土出口而展开恶性竞争,另一方面是外商趁机压低价格造成的。作者提出实施严格稀土出口管制政策、限制稀土资源的胡乱开采以及大力鼓励稀土深加工的发展等政策建议。邓家妹畸31(2005)总结了2004年前中国稀土产业取得的成绩后指出了稀土行业存在的问题,认为是由于各稀土企业间的盲目竞争,最终导致稀土企业自身在生产经营上举步维艰。作者对当时稀土资源的严重破坏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展开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实现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林河成瞄卯(2003)早在2003年中国稀土最困难的时期就概述中国稀土市场发展状况以及当时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控制中国稀土产量、规范中国稀土市场以及建立中国稀土交易基地势在必行。刘余九№们(2002)通过分析2002年前中国稀土生产、中国稀土市场需求和世界稀土价格发展趋势,指出正是中国稀土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稀土市场供大于求两大原因导致了稀土需求和稀土价格增长不成比例。孔锐,王文杰,雷涯邻硎(2002)研究了2002年前中国稀土生产与消费关系,并对稀土生产量与稀土出口量变化的具体数据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中国稀土产业结构不合理、出口量增长导致稀土出口价格下降等一系列问题。1.3.2国内关于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问题研究综述市场定价权是一个国家或者企业在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左右、影响该商品价格的能力。国内外关于价格加成方面的研究,有的学者将其定义为市场定价权(pricingpo、Ⅳer),有的定义为市场势力(marketpo、Ⅳer),由于两者的含义相差不大,本文将二者都视为市场定价权方面的研究。一个国家在某个产业的国际定价权是其在该产业综合实力的重要表征。就中国而言,在宏观上,拥有国际定价权是指在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形成过程中中国这个国家能够发挥积极的影响力,从而避免重大经济利益损失;在微观上,拥有国际定价权是指中国的企业能够在中国各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各种方式在国际市场贸易中为自己获取有利的地位以及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有效躲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近年来,国内学者们对于中国大宗商品国际市场竞争的整体策略 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波动特别是价格上涨势必会直接导致相关企业的成本上升和利润下滑,进而影响到相关制造产业的安全;第三,一个成熟的期货市场能够充分发挥定价能力以及规避价格风险的作用,因此其在定价权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毕军贤H81(2006)在研究区域煤炭市场时,分析了中国各区域煤炭市场的各大型煤炭企业自身的价格特点,并测算了各区域煤炭的市场定价权大小。他提出煤炭企业的市场定价权其实就是煤炭企业对于所拥有的特定区域煤炭市场的垄断能力,主要可以通过煤炭供货商市场份额和煤炭价格变化来进行描述,煤炭市‘场份额大小既是煤炭市场集中度的一个表现。孙少勤H33(2008)认为中国应该投资澳大利亚铁矿石资源。他认为中国投资澳大利亚铁矿石资源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有:第一,中国铁矿石行业以现货贸易和单纯贸易为主,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无法获得长期稳定的铁矿石产品供应的原因;其次中国铁矿石企业没有联合起来,有时还相互拆台等。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杨晓玲嘞1(2005)对垄断势力、市场定价权以及产业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有时候是一个市场的市场结构决定了该市场中的企业需要获得市场定价权;对稀缺资源的控制是一种以所有权形式存在的垄断势力,这种权力将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进而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控制稀缺资源以便提高其市场定价权,即产品的稀缺性也可以使企业获得市场定价权。彭佳H63(2007)系统的总结并阐述了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2004年到2007年期间参加国际铁矿石的四次谈判历程。他在分析了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的基础上利用讨价还价理论、轮流出价模型列举了谈判中各方的谈判策略。他们描述分析了中国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所处的地位,归纳总结了中国在谈判中为提高自身地位所做出的策略调整,最后,总结了此次谈判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相关政策建议。顾国达,张磊H叫(2000)对中国出口西欧五国的生丝进行了研究。他构建了价格模型后对1986—1995年的生丝出口数据进行了计算,最后得出的结论显示影响生丝价格的因素包括:各个进口国的生丝需求弹性、需求量、汇率等。国内还有一些国际定价权缺失方面的研究,但并没有对于定价权缺失问题的原因并没有做合理的经济学分析,更多的是政策性建议。1.3.3国外关于市场定价权理论研究综述对于产品价格加成方面的研究,国外在理论和实证方面近年来都有很大的发展,相对国内,国外的研究更多的是对出口企业的行为做实证方面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第l章绪论Goldbe玛,Kne掀u副(1999)为了测量出口商面临的外部竞争选取了美国纸板和德国啤酒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运用到Baker,Bresnall锄(1988)提出的用企业所面临的剩余需求弹性来计算市场定价权这种操作性较强的方法。他们将此方法运用到出口企业面对的国际市场竞争局面中,建立了产品差异及垄断市场结构之外的一般条件下的出口企业市场定价权测度模型,通过对德国啤酒出口商和美国纸板出口商的剩余需求弹性的测度,来分析其各自面对的各个市场的竞争强度。作者详细分析了美国纸板及德国啤酒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情况,比较了其各自竞争对手的优劣势,最后选取其出口到各个目标市场的面板数据,用来计算产品面对汇率冲击的价格以及数量弹性。他们认为通过对价格和数量弹性的计算得到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作衡量出口商面临的外部竞争的依据。作者认为,当各国家之间的在发展水平等方面差距不大时,可以假设各个国家所面临的需求弹性相等以简化计算。这样,各出口国之间的剩余需求弹性差异就是可以看作是其竞争国家的供给弹性差异引起的,其竞争国家的供给弹性越大,本国企业的剩余需求弹性也越大,进而本国的价格加成能力就越小,市场定价权也就越低。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剩余需求弹性与市场定价权具有一致性,而与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强度呈反向关系。D撕d,(henn63(2004)对世界的电力市场的市场定价权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为了获取国际市场定价权,电力企业可能在短期内控制电力产出,通过减少产出获得价格上的加成,而这也将导致电力产出的减少;第二,市场定价权的存在将导致消费者与生产之间的收入重新分配、企业运行和投资的低效率,也就是说市场定价权将导致市场价格信号失效,进而会出现盲目投资。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电力企业的市场定价权导致了市场效率十分低下。对于如何降低市场定价权对效率的负影响,他们提出了三种方法:市场结构性方法、市场管制性策略、市场法律策略。mchardT.J.啪1(1996)对柠檬产业的投入与柠檬产出市场上零售商的市场定价权间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推测变量模型,通过对搜集的数据的计算,测算出了柠檬产出市场上零售商的市场定价权。ⅥlleA.S.m1(2002)注意到芬兰食品零售企业有些商品零售价格远超进货价格,据此认为这些企业可能拥有某种程度上的市场定价权。在分析研究了芬兰食物零售店的规模、市场集中度和市场定价权的关系后,他认为影响该行业市场定价权的最主要因素在于零售企业的规模,规模大的零售企业不论是在全国范围的市场还是在地方市场,都有较大的市场价格加成权。而很多零售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定价权进而提高成本加成能力,不断合并其他零售企业的。BorenSteiIln町(2004)研究了美国加州特种汽油价格超过美国平均价格的情 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况,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得出加州特种汽油价格远大于其生产成本差异这一事实。据此他认为存在某种市场定价权致使价格远大于成本,并指出美国加州特种市场不同于竞争性市场。作者还提出在分析政策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有效识别市场定价权的效应,因为市场定价权可能是未来价格溢价的主要原因。Schroeter,Azzam∞51(1991)构建了一个在产品价格不确定的情况下分析非完全竞争市场的利润的模型。他们对1972.1988年美国猪肉农场批发价数据资料研究分析后发现,美国猪肉市场更多地体现着竞争的特性,而15年前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当时猪肉市场的市场集中度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于是在厂商的目标是利润的效用最大化的假定上,他们将利润分解为四个非负的部分:边际加工成本、买方价格扭曲、卖方价格扭曲以及产品价格风险。通过研究发现,价格风险不可忽视,如果忽略风险因素,将会导致分析与实际的偏离。nlomaSG,JensP.口53(2003)在测算美国汇率转换弹性发现当时美国的进口价格对汇率变动的反映并不充分,作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外国供应商对不同市场制定不同价格。通过研究,他们发现“按市场定价”确实是存在的,不过他们还发现这种存在并不普遍。作者尝试运用动态和不完全竞争来解释这一现象,并认为外国供应商故意通过这种方法排斥其竞争对手,进而获取更大的利润。BaohuiSon‰MaryA.M,MichaelR.R.盯1(2007)等对国际大豆市场上大豆的定价权进行了研究。国际大豆市场的最大出口国是巴西、美国和阿根廷,最大的进口国是中国。他们在详细分析国际大豆市场的结构构成的基础上收集大豆进出口数据对大豆出口三国和进口国中国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构建了Song市场定价权测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该模型是一种剩余需求弹性模型,模型认为剩余需求弹性和价格加成是某种正相关关系。该模型主要考察进出口量与价格的相关关系,在模型中考虑了相关产品、人均GDP等的影响。通过收集海关数据并进过计算得出来的结论显示,巴西、阿根廷和美国在国际大豆出口市场上的定价权不大,相反作为进口国的中国拥有相对较大的大豆市场定价权。1.4研究方法文章采用以下两种研究方法:(1)规范研究运用经济学及国际贸易学基础理论,从规范研究角度对稀土产品贸易现状、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及国内生产政策、稀土政策对稀土市场的影响以及市场定价权测定的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中国稀土的政策与建议。论文围绕研究主题层层深入,每一层次之间保持内在逻辑联系。 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2)实证研究通过搜集2004—2011年上半年中国稀土氧化铈出口、中国钢材进口、中国锰矿进口、布伦特石油及人均GDP的统计数据,构建模型对中国稀土在国际稀土市场上市场定价权的变化进行实证研究。1.5研究思路与结构论文内容共分为7章,其中:第1章绪论。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结构;第2章稀土供求现状分析。对稀土资源状况进行概述,介绍了稀土资源概况、市场供需形势;第3章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析评。介绍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和国内生产管理政策,并评析其作用;第4章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对稀土产业的影响。描述分析了1996—2011年上半年稀土出口市场走势,就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对稀土市场产生的价格.效应、国内外的结构效应、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显示:2004年以来,中国稀土市场定价权较之前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第5章中国稀土市场定价权变化的测度及分析。介绍了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并据此建立相应模型,收集相关数据后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实证结果得到的结论显示:2008—2011年上半年(严格管制阶段)中国的稀土市场定价权较2004—2007年(较严格管制阶段)有了较大的提高。结合第四章的结论,得出中国稀土市场定价权在三个阶段(宽松、较严格及严格管制阶段)中依时间发展不断得到提升。第6章中国稀土相关政策建议。在前面章节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中国稀土相关政策建议。第7章结论与展望。在第2、3、4、5、6章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指出论文创新与不足,并进行研究展望。论文思路与结构详见图1.1:9 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中国稀土供求现状分析稀土出口管制政策析评稀土概况描述lI供需状况分析Il各项管制政策描述II管制政策的作用分析土出口管制政策对稀土产业的影响环境效应世界结构效应国内结构效应价格效应中国稀土市场定价权变化测度分析结论:严格管制阶段(2008—2011上半年)相对较严格管制阶段(2004—2007年)获得了更多的市场定价权。结论:管制阶段(2004—2011上半年)比宽松阶段(2004年前)获得了更多的市场定价权。最终结论:三个阶段中国稀土市场定价权不断提升中国稀土相关政策建议图卜1论文思路与结构框架图10 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稀土供求现状分析有“现代工业维生素”美誉的稀土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磁、催化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石油化工、高新材料、电子信息、能源环保、国防军工料等十三个领域的超过四十个行业,是当之无愧的“二十一世纪新材料宝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用到稀土,全球稀土消费量不断递增,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储藏和生产国,对稀土的重视也与日剧增。2.1稀土资源概述2.1.1世界稀土资源世界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加拿大等少数几个国家,其中中国的占有率最高。据国外权威机构公布的中国已探明的数据显示:中国稀土资源总储量约为4800万吨,占世界稀土总储量的43.6%,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稀土资源国。中国的稀土资源具有储量十分丰富、矿种和稀土元素品种相当齐全、稀土品位相当高以及稀土矿点分布比较合理等优势。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独联体国家的稀土矿产资源储量排第二位,根据1993年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估计,其稀土储量超过190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9.4%左右。美国已探明的稀土资源储量约为1300万吨,大概是世界总储量的13.3%。美国的稀土资源主要以氟碳铈矿和独居石为主,另外作为副产品(选取其它矿物时的伴生产品)回收的稀土矿物有黑稀金矿、磷钇矿以及硅铍钇矿等。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也很大,其稀土资源储量要比80年代的探明的数据高十余倍(这是由于近年来接连发现几座较大的稀土矿山,例如在韦尔德山等处探明的稀土储量达到了170万吨),总储量达到520万吨,大约占世界总储量的7.8%。澳大利亚也是世界独居石资源第一大国。印度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内陆砂矿和海滨砂矿中,以独居石为主。其稀土总储量在110万吨左右,占世界总储量的大概1%。 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稀土供求现状分析2.1.2中国稀土资源中国已探明的稀土工业储量大约是3600万吨,而远景储量在4800万吨上下,分别大概占世界稀土资源储量的57.1%和43.6%,稀土储量位居世界之首,同时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稀土总类最齐全的国家。中国的稀土主要矿种包括氟碳铈矿、独居石矿、磷钇精矿还有离子吸附矿,这其中又以氟碳铈矿为主,中重稀土资源相对世界别的国家的优势尤为突出。中国的稀土资源具有储量十分丰富、矿种和稀土元素品种相当齐全、稀土品位相当高以及稀土矿点分布比较合理等特点。到目前为止,中国己探明大多数省市自治区有稀土资源,这其中具有开采经济价值的分布在内蒙古(包头)、江西、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山东等十个省区,表2—1列出了2000年中国各地稀土矿产量和储量,已换算成REO(RE0为稀土氧化物,由于稀土品种繁多,因此常常换算成REO以便于统计)。表2一l2000年中国各地稀土矿产量和储量单位:REO,万吨内蒙古省份(包头)山东四川南方五省其它总计出产量数量4.11.31.97.3比重(%)55.917.226.9100工业储量数量330010100901003600比重(%)91.60.32.82.52.8100远景储量数量850015150227022511160比重(%)76.00.11.3211.6100资料来源:中国稀土信息网北方的内蒙古(包头)是我国最大的稀土矿藏区,其工业储量为3300万吨,占了中国稀土工业储量的约91.5%,主要出产轻稀土。内蒙古(包头)的白云鄂博稀土矿床是世界难得一见的铁、铌、稀土等元素共生矿床,其稀土是随铁采选而出的副产品,具有产量大、生产成本低的特点。南方的稀土矿主要集中在四川省(100万吨),南方五省(90万吨)。南方的离子型稀土矿是提取中重稀土的理想矿源,同时也是中国所特有的稀土矿种,具有易开采、组份好的优点,中重稀土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不可少的原料。 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稀土供求现状分析2.2稀土供给形势分析2。2.1中国稀土供给中国是世界稀土第一大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稀土供给基地。一方面,中国的稀土产量自上世纪开始就不断增加,自1999年以来产出量一直占世界稀土产量的90%以上,图2—1展示了1995年到2009年中国稀土矿产量与世界稀土矿产量;另一方面,中国的稀土品种齐全,几乎世界上所有的稀土品种都能供应,中国南方的中重稀土在世界上是一大特色。从1999年到2009年,中国稀土产量占世界产量的比重一直维持在92%以上。从图2—1中我们可以看到,1995年中国稀土产量为3万吨,占世界总量的43.25%左右。到1999年,产量激增到6.6万吨,占世界总量的92.73%。2009年,中国稀土产量为12.2万吨,占世界稀土矿产量的93.25%。图2—11995—2009年中国稀土矿产量与世界稀土矿产量单位:REO,万吨资料来源: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网站横向来看,中国稀土资源的储量比别的国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从纵向来看,稀土资源的储量在年年递减,储量优势每年下降。图2.2给出了1996.2008年来中国稀土资源储量统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1996年的储量约为2900万吨,到了2008年下降到了2100万吨,下降幅度达到了27.59%,下降平均环比速度为3.8l%。42O8642O 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稀土供求现状分析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④卜∞①oHN∽叫∞①卜。。④∞④①o④①④oHN图2—21996—2008年中国稀土储量变化趋势图单位:REo,万吨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8一方面稀土矿正被加速开采,另一方面稀土储量没有增加,中国的稀土资源正以惊人的速度耗竭中。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稀土的储产比每年都在快速下降,图2—3给出了1996—2007年中国稀土储产比变化,数据显示在1996年中国的稀土的使用量依当时的年产量还能使用517年,而到了2007年,这个数字只有152年了。600500400300200100019961997199819992000200l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图2—31996—2007年中国稀土储产比变化趋势图单位:年资料来源:稀土信息14 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稀土供求现状分析2.2.2世界稀土供给前面已经介绍,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等国是世界上能够生产、提供稀土矿的主要国家,但直到2009年世界稀土精矿的供应国还是以中印俄为主,表2—2和图2—4展示了2009年各稀土供应国的稀土矿产量占世界稀土矿产量的比重。如图所示,中国是2009年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供应国,其供应比例占世界的93%以上,其次是印度和俄罗斯。美国和澳大利亚多年前关闭了自己的稀土矿山转而从中国进口稀土原材料,这主要是由于很多年以来国际市场上中国的“廉价稀土”的充裕供应。表2—22009年世界各国稀土矿产量比重单位:%中国印度俄罗斯其他国家占世界的比重93.14.9l1资料来源:稀土信息图2—42009年世界各国稀土矿产量比重资料来源:稀土信息印度2009年在世界稀土矿产量所占份额约为4.9%。印度稀土有限公司及喀拉拉矿物有限公司是印度从事稀土开采的主要企业,独居石是其矿产品的主要种类。从1998年以来,印度的稀土独居石产量一直维持在0.27万吨REO的水平,是除中国外的第二大稀土稳定供应点。由于中国2004年开始实施稀土较严格的出口配额管制政策,世界稀土矿供应量明显减少,稀土消费大国日本开始积极寻求与印度的合作,印度稀土矿产量有望大增。 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稀土供求现状分析俄罗斯2009年在世界稀土矿产量所占份额约为1%。铈铌钙钛矿是俄罗斯的主要稀土矿产品种类。罗沃兹斯基卡亚矿业公司是俄罗斯从事稀土开采的主要企业,白1951年开始该公司就进行了稀土矿开采。美国在1986年以前稀土矿产量在世界位列首位。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以及过去中国稀土的低价竞争,从2003年开始就不再进行本国稀土矿的开采。2008年以来,随着中国政府对稀土产业的更加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的出台,世界稀土供应量大幅萎缩,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正在加快其稀土矿产的开发,预计2年后将形成产能进入全球供应链。例如2010年底,美国最大的稀土矿山芒廷帕斯山稀土矿山(2003年时关闭)取得了开发稀土矿的美国环境许可,预计2012年左右能够投产,其稀土矿年产量预计接近2万吨。芒廷帕斯山稀土矿山主要生产的是轻稀土,铽、钕、钇、铕和镝等重稀土元素产量很少或者完全没有。2.3稀土需求形势分析近年来,世界稀土消费快速增长,需求市场不断扩大。如表2—3所示,从1998年的65000吨RE0增长到2008年的113680吨REO,年均增长大约8.5%。其中,中国的稀土消费以年均增长14.5%位居增速首位;自2005年开始,中国稀土的消费量一直占据世界消费量的一半以上。从表中还可以看到,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稀土消费量从1998年的49700吨RE0增长到了2008年的46000吨REO,年均增长近5%。因此从总体上可以看出,世界稀土需求市场每年稳步壮大。表2—31998—2008年世界稀土消费量统计单位:REO,吨192098990001020304050607080910世界65050279080682084096410l111129113008lOO0064345667534680中国15316019222622029533451962772567673087000110093508000其他4973425985806005456304944885694600081005345748400中国所23.31.24.28.26.35.34.51.56.59.占比重54%82%30%04%83%12%64%21%23%01%54%资料来源:中国稀土信息网,稀土信息世界上主要的稀土消费国家地区包括:中国、日本、美国、欧洲还有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图2—5给出了2007年世界各国稀土消费比重,中国占据世界消费 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稀土供求现状分析量的56%左右,位居世界第一。图2—52007年世界各国稀土消费比重资料来源:中国稀土信息网‘日本境内没有稀土资源,但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消费国。2000年中国的稀土消费量超过了日本后,日本保持世界稀土消费第二大国地位至今。图2—5中我们可以看到,2007年消费量约占世界稀土消费总量的21%,达到了2.77万吨REO水平。日本国内稀土消费领域每年消费量最大的是玻璃和陶瓷两大领域。在玻璃领域,稀土主要使用于制造显示屏幕、各种透镜、光掩膜、激光晶体等所必须的抛光粉以及制造各种透镜、荧屏玻璃、汽车玻璃等所必须的玻璃添加剂;而稀土在陶瓷领域主要适用于多层陶瓷电容器、光隔离器、功能陶瓷与光纤通信用光效放大器、微波通信中用的微波铁氧体还有连接光纤的套圈等。稀土的这些用途都属高科技新材料的范畴。表2—4200卜2007年美国稀土消费量统计单位:REO,吨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消费量1510011000934054806030953010200资料来源:稀土信息美国也是世界稀土主要消费国,据统计,2007年美国的稀土消费量约为1万吨RE0,大概占世界稀土消费总量的8%。1997年以前美国处于是世界第一大稀土消费国位置,在各应用领域的稀土消费量每年约为2万吨RE0左右。但据美 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稀土供求现状分析国稀土行业最近统计,近年来美国的稀土消费呈现下降的趋势。2001年一2007年美国稀土消费量详见表2—4。欧洲每年的稀土消费量在逐年增加,与世界稀土消费保持同比增长,每年在世界稀土消费量的比重变化不大。1990一2003年的十多年间,欧洲的稀土消费量保持在卜1.2万吨RE0的水平,总体份额一直在世界稀土消费总量的13%一15%区间内。法国是欧洲最大的稀土消费国,其最大的稀土加工企业罗纳集团在世界稀土应用领域中一直出于技术领先地位。在欧洲稀土的各个应用领域中,催化剂的稀土消费量所占比重最大,这主要是因为欧共体环保法规定从1992年起所有新出厂的汽车都要在其尾气排放处安装尾气净化转换器,而稀土是生产尾气净化转换器的必要原料。欧洲稀土消费量在其它应用领域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玻璃领域、冶金领域和永磁体领域。2.4稀土市场供需格局自2009年以来,稀土市场的供需格局由以往的供大于求,转变为供小于求。这是由于,一方面,由于近年来世界主要稀土供给方中国不断加大出口管制力度,稀土供给逐年减少;另一方面,稀土市场的需求刚性以及科技进步使得稀土需求量稳步递增,需求市场不断扩大。2.5本章小结稀土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磁、催化等性能,被应用于诸多领域。世界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加拿大等少数几个国家,其中中国的占有率最高,约为世界总量的43.6%。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等国是世界上能够生产、提供稀土矿的主要国家,但中国一家就常年占据稀土供应量的92%以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前进,稀土被应用于各高端领域,世界稀土消费市场快速成长,其中中国的消费市场增长率最高,消费量在2005年后一直占据稀土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日本是世界稀土消费的第二大市场,近年来其对稀土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2009年以后,稀土市场的供需格局由以往的供大于求,转变为供小于求。 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中国稀土管制政策析评2004年中国决定大幅消减稀土的出口配额,将2004年稀土出口配额定为6.56万吨RE0,中国稀土正式进入配额时代。2008年中国进一步削减了稀土出口配额总量,将稀土出口配额从2007年的5.96万吨REO下调到2008年的4.70万吨RE0,下调幅度达到21.14%。2010年,中国再度大幅调低稀土出口配额,2010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比2009年的4.95万吨REO减少了38.79%,尤其是2010下半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指标环比下降了将近70%。2011年的稀土出口配额为30184吨REO,较2010年的30300万吨RE0基本持平。3.1.2征收和提高出口关税出口关税(ExportDuty)是指出口国家的海关对在本国产品输往国外时对出口商所征收的海关关税。中国2005年前实施的都是稀土出口退税制度,2007年才开始对稀土征收关税,图3—2展示了中国稀土从2003年出口退税到2010年的出口征税情况。图3—2中国稀土出口关税的转变单位:%(一退税,+征税)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早在1985年3月中国建立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时就将稀土列入其中, 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中国稀土管制政策析评直到2005年。2005年5月1日起中国取消了对稀土的出口退税制度。2007年开始中国对稀土的实施出口征税政策,当时轻稀土、中稀土、重稀土以及稀土金属矿的出口征税率是完全相同的。2008年开始中国调高了对中、重稀土的出口关税税率。2011年初,中国大幅提高了稀土产品(主要是中、重稀土)的出口关税。3.1.3加强企业出口资质管理中国稀土一直实施出口企业资质制度,但一方面通过资质评审的企业数多,另一方面由于2004年前稀土出口配额数量宽松,所以起到的作用有限。2006年开始中国加强了对稀土出口企业的资质审核,从2006年开始对稀土生产、流通企业的资质标准进行了严格界定,标准包括:中国稀土新企业登记注册的资格、中国稀土行业准入标准、中国稀土产品质量标准、中国稀土生产的污染物排放及环保治理标准等。表3一l是2010年中国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安排表,表中的企业就是2010年第一批(一年两批)评审获得出口稀土配额的企业,此次共有22家企业获得配额。表3—12010年中国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安排表单位:吨公司名称配额数量合计16304中国五矿集团公司1182内蒙古包钢和发稀土有限公司1504包头华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1659内蒙古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50其余18家公司10609资料来源:中国稀土信息网3.1.4禁止出口某些战略性稀土产品为了避免某些具有战略地位的稀土产品的流失,2007年起中国将部分稀土金属、合金、氧化物和盐类等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至此,稀土正式被列入了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名单。 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中国稀土管制政策析评3.2中国稀土国内生产管理政策3.2.1加大对开采和加工的管理近年来,中国对稀土开采和加工企业的资质审批越来越严格,2006年起对稀土开采量也进行总量指标控制。表3.2为2006.2011年中国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2004年前中国对稀土企业开采和加工稀土的资质审核条件十分宽松。2004年起,中国加强了对国内稀土采矿和生产两方面的资格审核,首次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了稀土行业投资管理规定,国家对稀土行业的管理得到深化。其中,要求矿山开发、冶炼分离以及总投资1亿元以上稀土深加工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余稀土深加工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2006年中国正式将稀土列入限制性开采名单,国家停止发放稀土矿采矿许可证,控制稀土矿开采总量,对稀土严格实行保护性开采,并对特定矿种年度开采实施总量指标控制,严禁超计划开采。2007年,中国开始对稀土矿开采和加工冶炼分离产品生产实施指令性计划管理,并一直延续至今,至此稀土开采和生产进入限额时代。2010年6月,中国对稀土采矿业的无证勘查开采、超量开采以及越界开采等不法行为进行集中打击,同时中央收回了稀土探矿权、采矿权审批权限。表3—22006—2011年中国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单位:REO,万吨稀土氧化物年份轻稀土中重稀土合计20067.82O.838.6520077.820.888.7020087.850.918.7620097.231.008.2320107.701.228.9220118.041.349.38资料来源:稀土信息3.2.2征收高额资源税中国以往的稀土资源税税率一直很低,2011年4月前的税率为O.50.3.00元/吨或立方米。 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中国稀土管制政策析评2011年4月1日,中国调高了稀土矿原矿资源税的税额标准,稀土资源税骤然上涨数十倍。调整后上升至30~60元/吨。调整后的稀土资源税税额标准为:轻稀土(包括氟碳铈矿、独居石矿)60元/吨;中重稀土(包括磷钇矿、离子型稀土矿)30元/吨。3.2.3鼓励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近年来中国颁布各种政策措施,推进稀土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提高稀土行业集中度。1998年,中国尝试组建南北稀土集团,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南北稀土集团最终都未组建起来。2003年,中国重新组建两大稀土集团,一个以内蒙古包头为中心,产品主要是轻稀土;另一个在南方,由江西、广东、四川等省得稀土大型国企牵头,产品以中、重离子型稀土为主。2005年,中国将未经国家审核核准的、无稀土采矿许可证的稀土矿山采选项目以及稀土冶炼项目列入淘汰类名单。2009年开始,中国国家层面稀土产业政策开始密集出台,国家对稀土产业的管理力度骤然提升。如2010年8月28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意见中将稀土行业纳入管理范畴。2011年5月10日《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中国国务院从6个方面给出了指导性意见,提出要构建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行业格局并1.2年时间内完成,中国稀土行业也首次被列入中国国务院实施兼并重组的重点行业。3.2.4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中国对稀土开采加工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越来越重视,2011年中国环保部批准《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中国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该项标准定于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3.3管制政策原因分析3.3.1管制政策的原因(1)为了稳定和提高稀土市场价格中国稀土长期以来价格上不去,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供大于求。在供给方 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中国稀土管制政策析评面,中国通过各种出口管制措施可以使国际市场上中国稀土出口量大大降低;而在需求方面,由于稀土是很多工业制品诸如:电脑、手机、汽车、家电、半导体等在其工业生产环节所必须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稀土的需求量每年递增;另外又由于中国稀土在国际市场上的供给量常年来占据绝对优势,别的世界稀土储量较高的国家重启或新开采稀土矿不是一个短时间可以达到的事情,因此,预计在5年以内,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都将对稀土国际价格产生影响。(2)为了保证我国国内稀土的稳定供给,促进稀土中下游企业的发展中国是世界稀土消费第一的大国,年消费量常年维持在50%以上。在中国近些年整顿稀土行业秩序,大幅限制稀土的产量的情况下,一方面出口管制措施可以有效保证国内稀土加工企业稀土原材料的供应量;另一方面,有效减少国外企业的供应量还能有效减缓国内企业外部竞争压力,并迫使一些国外高科技稀土企业将生产地转移至中国国内,从而带动中国国内稀土加工企业向世界领先水平靠近。比如法国最大的稀土加工企业罗纳集团近年来迫于原材料供应的压力,将一些生产基地转移到了中国。(3)为了整合国内稀土行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行业集中度长期以来,中国各地的稀土企业众多。这些企业多为民营小企业,其产能集中度低,在整体竞争力方面很弱。更有一些进行原料开采或者加工的民营企业条件十分简陋,但是其具有投资成本非常低的先天优势,因而其稀土产品价格压的十分低廉。国内稀土生产企业竞相压价,从而导致了中国长期在国际稀土市场上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稀土产品。通过严格实施国内生产管理政策,一方面关闭许多竞争力不强的民营小企业,另一方面加速全国各地稀土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大大提升了中国国内稀土行业的集中度,推动了稀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世界对稀土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可是稀土的储存量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控制稀土的出口量,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我国长期甚至短期的稀土出口额,另一方面稀土出口税的提高也将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例如,据内蒙古地税局测算,仅仅只算2011年稀土资源税的提高,内蒙古一个省份的财政年收入将增加大约7.2亿人民币。(5)为了减少稀土的过度开采,保证战略资源的长期供给像石油、铁矿等大宗原材料产品一样,稀土的存储量是有限的,更有些稀土金属、氧化物以及盐类是极其重要的,保护这些资源对中国经济有这重要的战略意义。(6)为了保护环境 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中国稀土管制政策析评国外结构效应以及环境保护效应。26 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中国稀土管制政策对稀土产业的影响表4—1中国稀土1996—20lO年出口量统计单位:RE0,万吨年份出口量年份出口量1996520046.919975.320056.419987.0320066.519996.920074.920006.820083.9520016.120094.3920025.920103.520037.3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1996—20lO图4—1中国稀土1996—2010年出口量统计单位:RE0,吨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1996—2010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1996.1998年间我国稀土出口量从5万吨快速增长到7.03万吨,上升幅度达到了28.4%。在1999.2002年期间出口量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并于2002年降到6万吨以下。这是由于从1999年开始,我国对稀土出口实行了配额管理制度,虽然管制力度较低,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稀土的出口。2003年出口量再次猛涨到了7.3万吨,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次稀土出口 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中国稀土管制政策对稀土产业的影响虽然CI盯彩电生产量下降但磁性材料行业迅猛发展,市场对稀土的需求量总体上提升,这也是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表4—21996—2008年中国稀土出口平均价格单位:RE0,美元/公斤年份出口平均价格年份出口平均价格19969.820035.8199710.120045.9199810.12005619999.920068.820001120071720019.720088.5920026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1996—2008图4—21996—2008年中国稀土出口平均价格单位:RE0,美元/公斤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1996—20082007年稀土价格达到了2007年之前的历史最高值,一度接近17美元/公斤。影响价格走高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力度继续加大:一方面2007年国家出台了征收出口关税等一系列限制稀土产品出口的政策,另一方面2007年稀土出口配额较之前有较大幅度下滑。(3)严格管制阶段的出口价格走势30 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中国稀土管制政策对稀土产业的影响为128—1200美元/公斤,最高时期涨幅达到了2009年初的1968.97%,价格涨幅实在惊人。2008年以来中国严厉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所致使的稀土世界供给量骤然减少是这次长时间大范围涨价的主要原因。4.1.4出口量与出口价格走势对比分析通过前面对中国稀土1996—2011年上半年的稀土出口量和出口价格走势分析,我们大体可以看出:除了一些别的因素的影响之外(主要是世界经济下滑等造成稀土需求量减少的因素),出口量与出口价格的走势整体上呈明显反向关系:1996—2003年,稀土每年出口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003年出口量为7.3万吨,上升幅度为1996年5万吨的46%。在1996—2003年,出口价格从1996年的9.8美元/公斤下降到了2003年的7.6美元/公斤,下降幅度为1996年的22.45%。在这期间,除了1999年因国稀土生产企业联合制定最低销售价格致使价格提升之外,出口量与出口价格的走势基本上是明显的反向关系。2004年初一2007年底期间,出口量每年稳步下降(2005—2006期间有所上升,但幅度仅仅1.56%),2007年产量比2004年下降了足足32.88%。在这期间价格整体走势为上升,2007年的出口价格17美元/公斤比2004年初的7.6美元/公斤足足上升了123.68%,并达到了此前的最高水平。这段时间,稀土出口量与出口价格的走势呈现明显的反向关系。由于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主要是严厉的出口配额管制及出口关税)的出台,2008年稀土出口量3.95万吨比2007年4.9万吨的下降了0.95万吨,下降幅度接近19.39%。在这期间,稀土的价格也在大幅下降,从17美元/公斤下降到了8.59美元/公斤,下降幅度达到了49.47%。这主要是由于世界经济整体下滑导致了稀土市场疲软,市场需求量大为减少;另一个原因是世界主要稀土消费国都囤积了大量储备用稀土。2009—2011年6月中国稀土的出口量整体上继续下降(2008—2009年间有所回升),稀土出口价格在这期间涨幅惊人,稀土氧化镨钕涨幅达到了1968.97%,稀土出口量与出口价格走势呈明显反向关系。.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稀土出口量与出口价格走势的呈明显反向关系。由于中国日趋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是近年来稀土出口量减少的直接的也是主要原因(这是由于中国稀土出口量占世界的92%以上,中国出口量的减少必然引起世界稀土出口量的同比减少),所以可以认为中国稀土管制措施促使了稀土价格的上升。世界稀土供需由先前的供大于求,转变为现在的需求大于供给,这种供需关系的转变可以用图4—4大体表现出来。这是国内稀土总配额量与世界稀土市场的 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中国稀土管制政策对稀土产业的影响需求总量之间的对比分析图,可以看到,2004—2007年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一直低于国内的稀土总配额量,2008年后国际需求高于国内配额量(没有权威的2009、2010年世界稀土需求量具体统计数据,但是资料显示2008年后世界稀土需求市场稳步扩张),需求大于供给,稀土价格上涨。当然,图中2004—2007年中总配额大于需求似乎会引起价格下跌,但是一方面,这种供需差距较2004年前少了很多,另一方面,世界各稀土消费国购买了超过其需求量的稀土用于战略储藏,如日本将其2/3的稀土当作战略储备沉于海底。。:麓。;二荽蠹麟霸鬻鬻i灞囊—‘釜÷r慧耋i爹j;!豢i麓i黼“ii“。j慧jji{;II∞*¨。’。。M““‘j。1■℃,。’。⋯2。,i簪、嚣、。.i萋瀵蘩鬟戮嚣i戮戮荔;.i.;:;,,鍪二!k鍪豢。戮藜||||1||1;蒸萋i’|。霸;.i嚣誊照圳黧m黧i蓊纛囊蠹嚣l囊《;≥黎謦_i誊鬈嘶≯譬荔,#誊豢=::!’o萋鬻瓣强t蠹薹冀。二1训謦曩冀i鬻-囊豢_≤-毳彗l爨§,嚣i纛i爹ji!荔攀誊、iii一。i,jl囊誊,“i墓i鬟芝薹ij萋薹薹薹i,奠螨iio,iII一.⋯.-鼋鞴≯t⋯^mo—o艇搿薯一,*7奢童一/_,一。鼍i毫:霉。戮iiii黉;蒸;jj誊§瑟善j。:i鬻jii雾?j。jji”鬻?i。嚣。jr‘8。Y‘iii_|0i{誊繁。1曩琴《籀;Z#缫’麓施虮r一,。∞。i蘩。。。鬻‘黍鬻黉赣,豢。,。一、粪;i。1ii。t,寨荔i蘩。,。i囊’囊豢!:1:{!.m!一。ii墨ii黪?Ⅲ‰一i_萋萋。。。。;、i鬻。。。一鬻。蘸。塞豢曼,j图4—4中国稀土配额与世界稀土市场需求情况单位:RE0,吨资料来源:稀土信息综上所述,近年来稀土出口量与世界稀土价格走势呈明显反向关系:在1996—2003年期间(宽松管制阶段),过多的稀土出口量导致稀土出口价格急剧下跌;在2004—2007年期间(较严格管制阶段),稀土出口量的减少使稀土出口价格开始上涨;在2009—2011年上半年期间(严格管制阶段),继续下降的稀土出口量使稀土出口价格猛烈上涨(2008年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除外)。进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出口管制政策是引起2004年以来世界稀土价格走高的主要原因,2008年后进一步严格的出口管制政策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稀土价格有进一步走高的趋势。O0O0O0O0O0O0O0765432l 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中国稀土管制政策对稀土产业的影响4.2出口管制政策的国内结构效应分析2004年以来,中国越来越严格的稀土管制政策对其国内稀土产业结构上的调整作用明显:中国国内稀土采集、加工、出口贸易企业的数量大为减少,稀土企业间不断兼并重组,中国稀土行业逐渐构建出以若干大型稀土集团为主导的稀土产业格局,提高产业集中度、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4.2.1出口管制政策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中国稀土管制政策对国内稀土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产生作用的:第一,通过稀土出口配额制度控制稀土的出口总量,进而影响国内稀土总开采量和生产加工量,迫使中小型稀土企业或合并或关闭,最后达到优化稀土产业结构、提高稀土市场集中度、增强稀土企业竞争力的目的;第二,稀土企业出口资质制度搭配稀土出口配额制度,大幅减少获得稀土出口资质企业的数量,直接淘汰一批稀土出口贸易企业;第三,提高关税和资源税税率增加产品成本,进而引起稀土价格上升,打破稀土市场已有的供需平衡状态并形成连带效应,产生自消费一>贸易一>生产的一系列调整,最后引起稀土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4.2.2出口贸易的结构调整从第二章对中国稀土出口量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中国长期占据世界稀土出口量的92%以上,进而可以得出稀土出口市场应该是以中国为主的卖方单寡头市场。但是实际上中国过去长期在国际稀土市场上缺乏市场定价权,这点可以从前面的分析中看出来。常年92%以上的供给市场占有率,却卖不出好价钱,这显然与中国稀土出口市场的单寡头地位完全不符。为什么中国稀土会出现长时间的单寡头地位与市场定价权缺乏共存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国家层面与微观层面的市场结构是存在明显差异的,下面从微观层次分析中国稀土出口贸易领域市场集中度长期以来的变动。2006年开始,中国加强稀土出口资质审核度,着力削减稀土出口贸易企业数量。表4—4给出了1997—2010年每年获得中国稀土出口资质的企业数量,可以看到,1997—2005年出口企业的总数变化不大,从164家减少到151家。但是到了2006年企业数量减少为123家,2007年为93家,2008年开始,每年获得出口资质的稀土企业数量都控制在33家以内,中国稀土出口贸易企业数量急剧减少。34 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中国稀土管制政策对稀土产业的影响表4—2贝恩市场结构判定标准单位:%寡占型市场寡占竞争型结构I型II型Ⅲ型Ⅳ型V型CR4值[0一100][100,75][65,75)[50,65)[35,50)[30,35)[0,30)CRs值[0—100][100,85][75,85)[45,75)[40,45)[0,40)表4—3美国司法部和联邦交易委员会市场结构判定标准寡占型竞争型市场结构高寡占低寡占竞争I型II型I型II型I型II型删I值[3000,[1800,[1400,[1000,[500,[0—10000]10000]3000)1800)1400)lOOO)[0,500)从C如来看,中国稀土出口市场在200卜2005年属于竞争II型市场结构,1997—2000年及2006—2010年属于寡占V型或寡占Ⅳ型。从C甩角度来看,2006年开始中国稀土出口贸易市场集中度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但寡占程度介于寡占Ⅳ型与寡占V型之间,寡占程度较弱。从HHI来看,中国稀土出口市场在1999—2007年都属于竞争II型市场结构,1997、1998、2008、2010年属于竞争I型。从HHI角度来看,中国稀土出口市场结构一直是竞争型结构,2006年开始市场集中度有较大回升,还是属于竞争I型市场结构。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1999—2005年间由于缺乏有效的政府政策推动,中国在稀土出口贸易市场上市场集中度较低,属于偏向寡占的竞争型市场结构;2006年以来中国加大了对稀土产业力度的调整,出口贸易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属于偏向竞争的寡占型结构,但相较于92%以上的世界稀土市场占有率而言,寡占程度仍然过低。4.2.3国内生产的结构调整通过加强对企业开采和加工稀土的资质审核以及推行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近年来中国国内稀土产业集中度大幅上升,行业结构正不断深入调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长期以来,中国稀土企业很多,稀土行业产能集中度非常低,从而导致了稀土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一些进行原料加工的民营企业,由于条件简陋、投资成 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中国稀土管制政策对稀土产业的影响2007年之后,美国对加拿大的斯尔湖与哈德斯湖、澳大利亚的诺蓝还有非洲玛拉维的坎加坤德等稀土矿产进行了经济评估工作,并预备对澳大利亚维尔德山稀土矿进行开采。(2)澳大利亚有望在2015年重新成为世界主要稀土供应国。早在1990年澳大利亚就停止生产稀土,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低价稀土抢占了国际市场。直到澳大利亚2009年还未恢复其稀土供应,但随着近些年中国稀土政策的调整,澳大利亚正在恢复供应稀土,有资料显示其计划在马来西亚开办一个大型稀土加工基地。(3)日本本土并没有稀土,但其多年前就考虑到了未来日本稀土的供应问题,日本准备从以下三方面努力争取成为稀土供应链中的一环:第一,在海外投资稀土矿山。目前日本已与印度、越南等国家达成协议,有的矿山已经进入开采阶段。第二,对海底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日本四面环海,海底矿床资源的利用一直是其未来资源战略中的重要一环,2009年日本颁布了《海洋能源及矿物资源开发计划》草案,加强对海底矿床勘测。日本2010年正式开始了对其周边海域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和稀土等矿物资源分布情况及储量进行调查,并计划在10年以内尝试开采。第三,稀土回收再利用。日本的回收技术世界领先,而最近几年其在稀土资源回收再利用上也取得了一定突破,目前其稀土资源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提高稀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上。另外,早在多年前日本就进行了稀土资源储备。据统计,日本的稀土90%以上从中国进口,但三分之二的进口被作为储备资源沉到海底,仅仅用三分之一用于工业生产消耗,日本自己估计其目前储备的稀土资源能够提供日本国内20余年的使用。(4)加拿大稀土主要是从铀矿中提取的副产品,总储量较为丰富,主要矿区位于安大略省布赖恩德里弗一埃里特湖地区的铀矿区,含有独居石和磷钇矿等。在其魁北克省的奥卡地区的烧绿石矿区也有很大稀土资源。加拿大纽芬兰岛和拉布拉多省境内的斯特伦奇湖矿,也含有钇和重稀土,正准备开发。加拿大至少有26家上市公司在开发稀土项目,其中包括加拿大大西矿物公司以及稀有元素资源公司。(5)2010年开始,受中国稀土政策的影响,欧洲公司计划大规模开发南非稀土矿,南非也有望成为世界的稀土大供应商,南非主要生产独居石。(6)2004年,印度某些稀土矿区也因为中国稀土低价竞争而被迫停产。2010年10月,印度在日本的支持下宣布重启稀土生产,并向澳里萨拉邦一处5000吨产能的稀土矿厂注资大约3000万美元,该厂计划于2012年投产。(7)俄罗斯稀土参与国际化的程度较低,据估算,俄罗斯单位国土稀土资 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中国稀土管制政策对稀土产业的影响的出口配额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稀土价格有进一步走高的趋势。管制政策对国内稀土产业结构产生了较大影响:出口贸易市场方面,市场集中度较2006年前有所提高,属于偏向竞争的寡占型结构,但相较于92%以上的世界稀土市场占有率而言,寡占程度过低;国内生产方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企业数量不断缩减,通过兼并重组,中国正逐渐构建以若干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的新稀土产业格局。管制政策短期内对世界稀土供给市场格局影响不大,但从长期来看,世界各地将不断出现新的稀土供应点,中国稀土出口的市场份额将会不断下降。环境安全方面,环境法规制度的颁布实施将通过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给环境带来正面的影响。2004—2007较严格管制期与2008—2011年上半年严格管制期两个时期中国出口管制政策对中国在稀土国际市场上市场定价权的提升效应哪个更大,将在下一章中实证分析。40 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中国稀土市场定价权的测度及分析pex-e咐x皤xDex(1+∑j≠i纂)(1‰箨×为公式(5_4)Mcfx是出口国A国货币单位的边际成本,D?x代表需求函数的一阶偏导,1+∑j≠i纂代表了出口国A国的出口商竞争行为,用。t表示;用。代表1+∑州筹×筹,它表示了出口国A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代入后可以得到一阶条件:p“=eMcP—q;xDixet0公式(5—5)这种情况表明出口国A国边际收益,取决于出口国A国内部的企业互相影响和竞争,也取决于出口国A国和其外国的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影响。估计该方程需要企业级数据,可惜的是在多数行业都只能得到市场方面的数据。在这里也可以用权重参数得出该行业的平均水平,在这里平均数份额加权其实意味着所有企业都来自来源国。按照市场份额的一阶条件相乘,可以得到条件∑isi×p“=∑isi×eMc?x一∑isiq;xDixei口将∑isi=1和qeX=siQex代入,可以得到市场层面的数据:p“2eMCeX—QexDixe仍其中Mcex=∑isi×eMcfx,e=∑isiei同样对于竞争者,我们有竞争一阶条件如下p。=e“Mc。一Q“D}D}ok,其中k=1,⋯,n女‘.-坤卅睁。《一‘公式(5—6)’公式(5—7)公式(5—8)在这里需求曲线是随意的,所以不能确定有没有完美的替代品;同样的,供给曲线也是如此。产品参数。和巾表示的是企业间的战略影响可以从完全竞争市场到完全的卡特尔,没有进一步的产量函数的假设,边际成本或者产量函数在这里不变。首先将公式(5一1)至公式(5—8)合并成一个方程,竞争者k的边际成本MC。是 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中国稀土市场定价权的测度及分析产量Q。成本转换向量Wk的函数,一阶条件公式(5—8)可以写成:pk=ekMc。(Q“,Wk)一QkD{}(Qk,pj,p“,z)o。公式(5—9)据此,我们可以得到对竞争者产品价格作为成本、需求转换函数以及出口货物Q“的量(或者价格)。这里用用w“代表所有固定成本转换的集合,同理,考。代表所有产品k=1,⋯,n参数的集合,整理后我们可以得到:p。=,(Q“,wN,z,蟊。),k=1,⋯,n公式(5—10)每个p¨代表了偏减少的形式,唯一的内生变量就是等号右边的Q“,应变量p。和Q“出现是因为竞争者产品1,⋯,N已经得到。为了获得出口国A国的剩余需求曲线,将公式(5一14)代表的n个代入方程(3.1),来消去公式(5—1)式中的竞争性产品:pel=D“(Q。1,pH(·),⋯,p一(·),Z)=D”毛“(Q。1,W”,Z,0。)公式(5一11)由此得到的剩余需求曲线有三个变量:出口量、需求转换向量以及其他企业成本转换向量。它的斜率给出了出口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的斜率,并考虑到了市场里面的其他竞争性企业的相互间影响。据此,得出出口国A国的市场定价权的测度。5.1.2剩余需求弹性与价格加成的关系为了弄清剩余需求弹性和价格加成间的关系,用对数形式的方程公式(5—11)对Q“求导,这就能够得到下面的(反)剩余需求弹性rl“:n。。≤筹+∑k筹×蔷‘。1alnQexalnQex』一Kalnpk’。’alnQ公式(5—12)此处的微分萼娄对应了产品出口量的变化引起的价格的真实变化:因此rl。。口lnU测量了出口国A国面临的真实的剩余需求曲线的弹性。再看一阶条件公式(5—7),这个弹性等于相对价格加成警。43 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中国稀土市场定价权的测度及分析5.1.3song市场定价权测度模型BaohuiSong(2007)等人对国际大豆市场上大豆的定价权进行研究时提出过如下方程:厂啦T=Bo+BRS皆B1曜。n+B2INcus+B3嘣1+B3啮a1+D5Tj+B6xP《甜+£Aus公式(5—13)L咄P—o+QR蜮+Q1噙rn+Q2LDIcN+Q3制怕3喘a1+Q5T国际大豆市场的最大出口国是巴西、美国和阿根廷,最大的进口国是中国。他们在详细分析国际大豆市场的结构构成的基础上收集大豆进出口数据对大豆出口三国和进口国中国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构建了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Song模型认为剩余需求弹性和价格加成是某种正相关关系,该模型主要考察进出口量与价格的相关关系,在模型中考虑了相关产品、人均GDP等的影响。通过收集海关数据并进过计算得出来的结论显示,巴西、阿根廷和美国在国际大豆出口市场上的定价权不大,相反作为进口国的中国拥有相对较大的大豆市场定价权。5.2模型的构建在第4章的比较分析中我们知道,稀土产品的出口价格在2004年前长期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中国稀土出口贸易中出现了“贱卖”的现象。而2004年到2007年间,随着稀土管制措施的不断出台,中国在稀土市场中的定价权有所回升。2008年后随着我国更加严厉的稀土措施的出台,稀土出口量继续下降,稀土价格从2009年开始不断猛升。那么在稀土产品出口贸易中,中国通过出口管制措施限制的稀土出口量是否对世界稀土市场价格的提升有所影响,稀土出口量与稀土国际市场价格是否有内在的联系?是否具有某种因果关系?本节将构建模型对稀土的出口量与稀土价格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回归检验。基于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同时参考了Song市场定价权测度模型后,构建了以下模型: 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中国稀土市场定价权的测度及分析P=Bo+BRS+B。INC洲+B2XPT+B3P1+B4P2+B5P3+£翻公式(5—15)其中:P:中国稀土出口价格(美元/公斤)RS:对目的地国的稀土产品出口量(公斤)INC味:中国人均GDP(美元)XPT:中国对其他国家的稀土产品出口量(公斤)P1、P2、P3:相关产品价格(美元/吨)B。:截距£d:残差5.3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5.3.1数据来源选取2004年第1季度一2011年第2季度中国出口到日本的稀土氧化铈的季度海关出口数据作为模型数据,这主要是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计算的准确性以及一些计算上的方便,一些相关说明如下:(1)这是由于我国稀土出口最大的消费国是日本,占到我国稀土出口量的30%以上,中国出口到日本的主要产品每个季度的价格变动,可以基本上反映整个世界稀土价格变动情况。(2)由于稀土种类众多,每个品种的价格相差悬殊,为了计算的科学性同时便于数据采集,本模型将只对在稀土中有代表性的产品氧化铈进行计算分析。(3)中国国关于稀土具体产品如氧化铈的具体海关统计按季度可查到的最早只有2004年的,因此在此选取2004年第l季度一2011年第2季度的按季度统计数据,对2004—2007年(出口管制较严格阶段)和2008—2011年上半年(出口管制严格阶段)两个时段进行研究(这里还考虑了2008年世界经济滑坡对稀土价格的影响),看后面一个阶段中国是否获得了更多的稀土市场定价权。(4)由于格兰杰因果检验之后滞后两期,且2008年受世界经济滑坡影响所反映的稀土出口量与稀土国际价格关系将有所偏差,所以格兰杰因果检验是对整个2004—2011年上半年阶段进行检验,主要考察整个区段稀土出口量与稀土国际市场价格的因果关系。(5)本文中相关产品的价格选取的是布伦特石油价格、进口钢材价格、进口锰矿价格,分别代表了国际能源价格、大宗矿产资源产品对稀土国际价格的影响。选取两种矿产资源产品是因为稀土也是矿产资源产品,这样能更好地的反映45 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中国稀土市场定价权的测度及分析矿产资源产品相互之间的影响。(6)经济环境对中国出口市场的影响用实际中国人均GDP来反映。(7)模型使用Eviews6.O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这样,整个模型表示如下:P=B。+BRS+B。INCcN+B2XPT+B3P以1+B4P佃吼”1+B5P1“+£cN公式(5—16)其中:P:中国对日本氧化铈出口价格(美元/公斤)RS:中国对日本的剩余供给或中国对日本的氧化铈出口量(公斤)INCd:中国人均GDP(美元)XPT:中国对其他国家出口氧化铈的出口量(公斤)P以1:布伦特石油价格(美元/桶)P泌““:中国进口钢材价格(美元/吨)P洫:中国进口锰矿价格(美元/吨)B。:截距£@:残差5.3.2实证结果本文在模型实证的准备阶段对2004—2011年上半年整体区间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具体结果见附表7。检验显示,在8%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RS不是P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而不拒绝RS是P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从2阶滞后的情况看,RS是P变动的原因而不是相反。用Eviews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5—1及表5—2:(具体结果见附表5,6)表5—12004—2007年实证结果变量估计参数标准差tProBo一0.2202061.571721—0.1401050.8917RS一2.30E一083.18E—082.7212160.1891XPT一1.03E—071.15E一07一O.8929800.3951INCcN0.0004900.0020060.2442380.8125P。110.0004890.045595O.0107140.9917P1“。。1O.0005770.0005531.0434740.3239P“木木木0.00600l0.0014344.1844590.0024 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中国稀土市场定价权的测度及分析年后显著水平达到了8.1%以上,这说明后一阶段出口量的变动引起价格变动的可能性更大,中国通过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减少稀土出口量来成功提高稀土出口价格的概率较前一阶段提升了。另一方面,中国对日本的剩余供给RS的估计值后一阶段大大高于前一阶段,这说明中国通过减少稀土出口量来提升出口价格的效果后一阶段较前一阶段更明显。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所导致的稀土出口量减少能够使稀土的出口价格得到提高,中国在2008—2011年上半年通过严格出口管制政策获取的市场定价权比其在2004—2007年较严格出口管制政策时获得的市场定价权要高。(4)相关产品产生了影响在表4—1和表4—2,P岫都在1%水平以上显著,特别是表2中P岫伯“和P斫1也都在1%或水平以上显著。这表明近些年的能源类和矿产品的价格上涨也带动了稀土产品的价格上升,世界资源商品价格整体在上涨。5.4本章小结基于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并参考Song市场定价权测度模型后,构建出模型用于检测较严格管制阶段(2004—2007年)到严格管制阶段(2008—2011年上半年)中国稀土市场市场定价权的变动情况,结果显示:第一、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稀土出口量是稀土出口价格的原因,而不是相反:第二、2004—2011年上半年整个阶段中国在稀土国际市场上都有一定的市场定价权。第三、中国2008—2011年上半年通过严格出口管制政策获取的市场定价权较2004—2007年较严格出口管制政策获得的市场定价权要高。综合上一章得出的结论(2004年后中国市场定价权高于2004年前),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判断:从宽松管制阶段到较严格管制阶段再到严格管制阶段,三个阶段中国稀土定价权不断提升,中国出口管制政策对其稀土市场定价权的提升效果明显。 硕士学位论文第6章中国稀土相关政策建议6.2.1继续深入调整稀土产业结构要提高稀土的行业准入标准,加强对稀土企业的资质审核。颁布稀土企业行业准入新标准,新标准应该综合考虑稀土企业的生产规模及其工艺水平、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能力、对环境保护的保护力度。要继续调整调整优化现有稀土产业布局,从中国稀土行业本身的特点出发,在符合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关、停、并、转等积极方式来重组重建稀土企业。要进一步提高稀土产业集中度,实现稀土资源与管理、技术的合理配置,进一步提高稀土行业规模经济效益,增强中国稀土产业整体的国际竞争能力。目前来看有些矿山规模很小,本身技术条件也很差,很容易造成稀土资源的严重浪费并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十分严重,对于这些本身并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稀土矿山该关就关。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甚至必要的行政手段来依法取缔关闭这些企业,从而达到淘汰落后产能以及压缩过剩稀土生产能力的目的。要严禁转移重建已经关闭的稀土矿山,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稀土企业,可以实施破产处理。对于已经资源枯竭的稀土矿山企业,为了避免更多的环境破坏,也应该及早关闭。相反,对于那些主业突出稀土企业,还有那些资源优势明显稀土矿山应该突出其核心竞争力,鼓励这些稀土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也可以实行强强结合,增强其对稀土产业链的带动能力,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应该构建出具有一个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稀土产业群,打造出一片稀土的产业基地。要有步骤、有计划地集中积聚稀土企业,从而促进中国稀土产业集群的发展,提高稀土产业的竞争力。稀土企业间通过优化组合,共享优势,弱势互补来相互促进。为了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进一步减少废物产生,大幅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可以细分产业并延伸稀土产业链。6.2.2大力扶持科技创新一直以来,稀土功能材料核心专利被国外垄断,而从某个角度来说,掌握了关键的技术环节就牢牢把握住了稀土产业的竞争优势。中国若不能在技术方面突破,就很难掌握定价权,局面也不会扭转。从长远来看,中国可以把征收的部分税收拿来来补贴作为稀土企业的研发经费,建立起鼓励稀土企业技术创新的新的税收制度,从而在财经上鼓励各稀土企业自主创新。争取稀土国际定价权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增加中国稀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这一方向来看,政府应大力加强对稀土科研研发机构的经费补贴以及科技技术的人员支持。首先,要重点扶持发展具有显著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高新材料产品, 硕士学位论文第6章中国稀土相关政策建议要大力支持对高附加值的稀土产品研究开发。要加快稀土高新产品还有高附加值产品从技术到产业化生产的转变,在技术含量上着力增强中国稀土行业的竞争力。其次,应在中国稀土企业中建立起稀土科学发展基金,对稀土高新科技提供资金上的有效支持。政府可以着力健全还有完善以稀土企业为主体的新的稀土技术创新体系,在科学技术上为稀土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而有力支持。政府还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力量与国内还有世界上的高等院校紧密合作,建立大型稀土产学研基地以加快稀土高新科技转化成实际产品的速度。中国当前稀土产业技术水平上的欠缺还反映在专利技术上。通常来说,稀土企业拥有专利不仅仅代表着其在技术水平上的领先,最重要的是这还意味着更多的市场。美国、日本、以及欧洲这些长久以来少产甚至不产稀土的国家,都拥有很多稀土方面的专利,这些国家的稀土企业通过对这些稀土专利技术的创造、占有以及许可再到转让,转而获得了比出售原稀土矿更加巨大的经济效益。对比来看,在稀土高新技术领域尤其是在稀土功能材料领域以及稀土应用技术领域中国所拥有稀土专利技术相差太远。正是由于稀土高端技术和专利这些国家手中,发达国家在从中国购买了稀土原料类产品后,经过加工后将高附加值的稀土产品运回中国销售,最终获得稀土产业链中利润最大的那一块,这也是中国稀土产业整体效益的不高的根本原因之一。6.2.3鼓励企业海外投资随着稀土世界供应局势的不断紧张,稀土国际价格不断上涨,进行海外稀土矿山投资可行性越来越高。严格的出口管制政策出台以来。中国稀土每年的出口配额量越来越少,据初步估计大约只有20%的稀土企业可以获得出口配额剩下的要么重组要么直接被淘汰。这些剩下来稀土生产企业还是是有一定的稀土冶炼提取的初级技术水平,可以尝试去海外开采稀土矿。在东南亚如缅甸、越南等国家也有稀土矿,企业可以去争取当地稀土矿山的开发权,从海外寻找一条出路。这样。稀土企业不仅为中国稀土资源的供给保障保驾护航,也为自身谋求了一条发展道路。6.2.4完善稀土环保法规建立更加完善的稀土环保措施,对各类稀土产品制定不同的资源管理税。通过环境保护措施以及高额资源税的征收,中国才能使长久以来困扰着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解决。中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在稀土开采过程中导致了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有一个很根本的原因是稀土企业的产量扩大不会导致其成本同比增加。 硕士学位论文第6章中国稀土相关政策建议高额的资源税将迫使稀土企业不得不综合考量税收所带来的高额成本能否收回,进而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6.3其他配套政策6.3.1着力发展稀土期货市场建立起完善的稀土期货市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有利于稀土价格发现,保证稀土价格不被低估,在这方面可以参照原油期货市场;第二有利于风险转移,有效降低稀土企业经济风险;第三,有利于大幅提高稀土市场的流动性,对于稀土行业长期发展很有益处。目前,世界上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等的价格基本上是在世界几大期货交易所进行期货中形成的。这几年来,中国先后建立锌、黄金等期货品种,这也为建立中国稀土期货提供了不少经验。中国推出稀土期货的作用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能搞把大多数稀土企业都吸纳为稀土交易会员进而形成某种程度上的价格联盟。其次,每一笔稀土交易都公开报价、集中撮合,稀土价格不会被过分低估。第三,能够同时为稀土企业提供稀土仓储、稀土产品质检、物流配送以及资金结算的诸多功能。第四,稀土期货平台能够使民间投资者参与进来,在稀土国家储备之外增加稀土民间储备。加快中国稀土期货市场建设,形成中国的稀土价格指数,是争取更多的稀土国际市场定价权的一大助力。6.3.2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体系建立一个适合中国情况的稀土储备体系,一方面可以使宝贵的稀土资源短期内开发过度,另一方面有利于稀土产业的长期稳健发展。首先需要制定出完善的稀土资源储备规划以及相关配套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稀土资源储备管理机构,负责全国的稀土储备管理。目前内蒙古包头市已经出台了与稀土储备相关的政策文件,可以其为试点将来在全国推广;其次,在稀土储备主体上,应该政府储备与稀土企业民间储备相结合,注意要把稀土资源的战略储备与当地经济发展、还有稀土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第三,国家从国家安全战略和以及经济安全战略的角度出发,建立稀土地质勘查基金并加大稀土资源勘查力度。勘查工作要有重点地来进行稀土战略性勘查;第四,可以建立一个或几个国家稀土矿产储备矿区,用以进行稀土矿产地储备。民间储备方面,稀土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供需状况和稀土价格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完善企业战略,对稀土矿产品进行限额储备,有效降低经济风险。 硕士学位论文第6章中国稀土相关政策建议6.4本章小结中国稀土政策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建立起更加合理的出口管制政策措施,继续整顿国内稀土行业秩序,深化调整稀土产业结构,提高稀土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加大对稀土高科技领域的投资,着力发展稀土期货市场,建立国家稀土战略储备,鼓励国内企业海外投资,完善稀土环保相关法规。 硕士学位论文第7章结论与展望7.1主要研究结论第7章结论与展望论文在分析中国稀土贸易现状和中国稀土管制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2004年前的宽松管制阶段、2004—2007年的较严格管制阶段以及2008—2011年上半年的严格管制阶段三个阶段中国稀土定价权的变化,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在分别描述分析三个阶段稀土出口市场市场走势后,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一个结论:2004年后(较严格与严格管制阶段)中国在国际稀土市场市场定价权上相较2004年前(宽松管制阶段)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对2004年以来世界稀土价格的提升效果明显。接下来论文基于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并在参考了Song的市场定价权测度模型后,构建出测度两阶段市场定价权变化的模型,经过定量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2008—2011年上半年期间(严格管制阶段)中国在稀土市场定价权上较2004—2007年期间(较严格管制阶段)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论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三个阶段中国稀土定价权不断提升,中国出口管制政策对其市场定价权的提升正面效应明显(2)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对国内稀土行业结构产生了影响,2005年前不断下降的市场集中度之后有了回升。(3)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对世界稀土供给市场格局从短期内看影响不大;从长期来看,世界各地将不断出现新的稀土供应点,中国稀土出口的市场份额将会下降。(4)环境安全方面,出口管制政策将通过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给环境带来正面的影响。7.2论文创新与不足7.2.1论文的创新点论文基于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并参考Song市场定价权测度模型后,构建了测度两阶段卖方市场定价权变化的模型。经过定量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严格管制阶段中国在国际稀土市场市场定价权上相较宽松管制阶段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硕士学位论文第7章结论与展望7.2.2论文的不足论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获取统计数据的有限性,用于测算的统计数据包括中国人均GDP与布伦特石油平均价格统计数据只获得年份数据,没有获得季度统计数据,因此,在分析上有一定的误差。与此同时,由于中国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实施不过3年多,用于实证分析的统计数据在时间跨度上还存在跨度较短的不足。另外,构建的理论测度模型测算的是理论估计值,与现实情况相比,存在一定理论误差。7.3研究展望近年来,有关中国稀土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补充完善:(1)在中国稀土市场定价权的研究方面,本文仅仅做了点基础性的工作。如何将更多影响价格的因素纳入模型,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希望在将来的研究中有所突破。(2)由于研究时段的限制,本文具体研究的是中国短期内在稀土市场上的定价权变化,但是更有实际意义的是中国如何长期有效的获取稀土话语权,这需要在更深入的研究上制定合理的稀土发展战略。 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A11n,N.S.Niemeyer.ModeliIlgm破etpowerinK0rea’semergingpowerm址et阴.Energ)rPolicy,2007,(35):899-906【2】mmin班onP.S.A廿leouofDemalldforProduCtSDistiIlguishedbyPlaceofProductionIMFStaffPapers,1969:159—178【3】AShenfelter,O.SulliVall.NonparametricTestsofM破etStmcture:AnApplicationto恤Cigare钍eInduS蚵[J】.Jo啪alof111du虹alEconoIIlics,1987,(35):483.499[4】Aw.B.Y.PriceDiscriminationaIldMarkupsinExportMarkets阴.JoumaJofDeVelopmentEconomics,l993,(42):315—336【5】BallV.E,R.G.Ch锄bers.AnEconomicAnalysisofTecllIlologyinnleMeatProductshldug时[J】.AmericaIlJo啪alofA酣culturaJEconomies,1982,(11):699.709.[6】Baker,J.B.Bresnahan.EstimatingtheResidualDemaIldCurveFaCingaSiIlgleFm[J】.Intematio砌Jo啪a1ofInduS仃ialOrg越zation,1988,(6):283·303[7】Bao“Song,MaryA.M,MichaelR.R,etal.M破etPower趾dCompetitiVeAnalysisofC11i:na’sSoybeaIlImportMarket,Presentationfort11eIntemationalAgriculturalTradeResearchConsorti啪(IATRC),2007[8】BerkInen,Pelin,Ouli撕s,etal.TlleStmcn鹏oft11eOilM破etaIldCausesofHighPrices[R】.IMFWoI岵ngPaper,2005【9】BhuyaIlS,R.A.Lopez.OligopolyPowerandAllocatiVeEfficiencyinUSFooda11dTobaccoIIldustries[J】.Jo啪alofA面culturalEconomics,1998,(49):43—442【lO]BorensteiIl,Bushnell,J.Lewis,etal.MarketPo、VerinCalifomia’sGaS01ineMarket,meCenterformeS砌yofEne唧M破ets聊132,2004[11】BoyerK.D.CaIlM破etPowerReallyBeEstimated【J】.ReViewofInduStrialOrgaIlization,1996,(11):115一124[12】Boyle,G.E.WinterH.TestsofMarketPowerinIrishMallufacturingIndustries[J】.EconomicandSocialReview,2004,(35):289—304【l3】BresnahanT.F.EmpiricalStudiesofIndustries谢thMarketPower[J】.HaIldbookofIndustrialOrganization,1989,(1):253—260[14】BrissiIllisS.N,KosmaT.S.MarketpbweraIldexchallgeratepass-tllI。ough[J】.IntematioIlalReViewofEconomics&Finance,2007,(16):202—22256 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5】B嘶nK,CostaA,CruzCAbil时t0RecoverFullCosts衄oughPriceDiscri玎血撕0ninDereglllatedScheduled赴rTr锄sportMarkets叨.1hnsportI沁Views,2007,(27):213—230【16】DavidN,R.觚eIl,KarStenN,削.AReviewofmeM砌to血gofMarketPower.R印onpr印羽.edatthere×丑uestofETSO,2004【17】FranciSCoR.S.PricediSCril:Ilinationandm獭poweriIlexpc瓜markets:也ecaseofthecera血ctileindug时【J】.Joum2LlofAppliedEcononlics,2005,(7):347-370.【18】Goldberg,Kn哦r.MeaSuriIlgmeIntens埘ofCon啊itioninExportM破etS【J],IntemationalEeon0IIlies,1999,(47):27—60[19】Jos印hE.G,KnetterM.Markup删ustIIlenta11dexchangeratefluctllatioIls:e、,idencef如mpanelda胁onautomobileexportS叨.Joumalofhltema:tionalMoneyandFillance,1995,(14):289-310【20】融aK.A由us仃Ilentcostsa11dpri血g-to—m破et:meoD,andevidence【J].JounlalofmtemationalEcoIlomics,1992,(32):l-30【21】Landes,Posner.MarketpoweriIlAn廿仇lstCaSesHanrardLawR-eview,198l,(94):937-996【22】MarstonR.C.PricillgtomarketiIlJapanesemanufaCtuI证g阴.JoumalofIntemaltioIlalECono瓶cs,1990,(29):217-236【23】M雒sinl0B.Tinles耐es锄alySisofm破etpower:Evidence舶mG.7m锄觑n血g.IntematioIlalJo啪aLlofIIld谢alOrg疵zation,1996,(12):123·136【24】Mc疵eR.P,MialonH.M,MialonS.H.DoeslargepriCedisc—minationinlplygreatm破etpower?明.Econ0IIlicsLetters,2006,(92):360-376【25】Poosiripinyo,Rangsit,MichaelRMe跚JringM破etPoweriIlnleJ印aneseC11ickenMeatM砒et【J】.JoulTlalofIntematioIlalA鲥cultmalTradeAndDevelopment,2005,(1):135_48【26】鼬ch砌T.J’KagaIl,A.Adu-As锄oall.Market迦ordersuSpensions觚d舶shlemonretailFOBmaFgiIls阴.Jo啪alofa面cmtu】融aIldAppliedEcono而cs,1996,(28):63—277【27】R.E.Hall.111eRelationbetweenPrice纽dMargirlalCostiIlU.S.hldus仃y阴.JoⅧ1lalofPoliticalEconomy,1988,(15):165-178【28】Sal锄tS.W.Impe疵ctCompetitioniIltheIntemationalEneFg)rM缸ket:AComputerizcdNash-CoumolModel[J】.OperatioIlsRes,1982,(30):252—280【29】Schem晡L.ExportPricesandExchangeRates:AnIIldlls廿yApproaCh叨.1’rade57 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pollclesfonntemationalcompetitiVeness,1989:185-206[30】Schroeter,A.丸【zam.M砌(etiIlgMargiIls,MarketPowerandPriceUnce蹦n够[J】.AmericaIlJoumalofAgricultuI.alEconomics,1991,(11):990—999【31]Se晒oD.N,CristhP.HowInteIlseisCompetitionillIntematio蹦MarketsofTraditionalG00ds?·111eCaseofnalianExponerS.IstitutoDiSnldieAnalisiEconomica(ISAE)Work.mgPaper,2004[32】SladeM.E.MarketPowerandJonDomin2ulceiIlU.K.Brewing【J】,TlleJo啪a1ofIndus仃ialEconomics,2004,(2):346—354[33】SulliVanD.TestiIlghypotllesesaboutfimbehaVior_iIlt11ecig骶嫩eindus时[J】.Jo啪alofPoliticalEconomy,l985,(21):2l3-224【34】S啪merD.MeaSurementofMonopolyPower:aIlApplica:ciontotheCigaretteIndus仃y[J】.JoumalofPolitiealEconomy,198l,(8):89-l0l【35】T110maSG,JensP.Pricing-to-MarketversusResid砌DemalldElaStic时AnalysisofImpe疵ctCompetitioninFoodEXports:EVidenCe舶mGemany[J】.JounlalofA曲cultural&foodIndustrialO玛a11ization,2003,(1):178-190【36】ViUeA.S.TheEf五:ctofCorlcentrationandMarketPo、veronFoodPrices:EVidence舶mFillland[J】.Jo啪a1ofRetailiIlg,2002,(78):207-216【37】VlaSchVei,A.K.Oust印aSsidis.AdVertisillg,ConcentrationaIldProfitabili够iIlGfeekFoodManufac缸ngIIldu嘶es【J】.A鲥culturmEconomies,1998,(18):191.198【38】谭文兵,王永生.发达国家的矿产资源战略以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矿业,2007,(6):20—22[39】肖庆柱,成金华.中国资源产业市场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1,(1):32.35【40】黄先明,孙阿妞.“三位一体"争取大宗商品进口的国际定价权【J】.价格与理论实践,2011,(1):21.22【41】唐衍伟,王逢宝,张晨宏.中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缺失及相关对策研究明.中国物价,2006,(1):27.31[42]朱民,马欣.新世纪的全球资源商品市场一价格飙升、波动、周期和趋势[J].国际经济评论,2006,(6):5.13【43】孙少勤.从中国进口铁矿石的贸易看中国如何取得国际定价权叨.中国物价,2008,(3):23.26[44】汝小洁.中国需要国际贸易定价权[J].世界有色金属,2005,(10):43[45】张明.“中国因素”能否转为世界初级产品定价权【J】.红旗文稿,2005,(13):58 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l’7-19【46】彭佳.中国进口铁矿石资源战略谋划、合力布局的思考叨.冶金管理,2007,(1):32—35[47】李艺,汪寿阳.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8】毕军贤.中国煤炭市场集中度研究一中美煤炭市场集中度比较分析阴.中国管理科学,2006,(12):77.88【49】顾国达,张磊.对西欧五国生丝出口价格模型的研究叨.丝绸,2000,(11):1.3【50】杨晓玲.垄断势力、市场势力与当代产业组织关系[J】.南开经济研究,2005,(4):3_48[51】方建春.资源性商品国际市场竞争策略研究——以石油市场为例:【博士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所在地:浙江大学,2007【52】张平.世界稀土市场现状分析及中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6,(10)[53】邓家妹.2005年稀土行业展望与思考阴.稀土信息,2005,(4):27.29【54】徐盛洋.出口稀土应以【稀】论价阴.稀土信息,2006,(3):25【55】殷建华.2006年中国稀土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与2007年展望叨.世界有色金属,2007,(4):38.41【56】李红卫,黄小卫.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J】.湖南有色金属,2005,(3):77-80[57】孔锐,王文杰,雷涯邻.由中国稀土贸易现状而引发的战略思考阴.资源产业,2002,(6):34-36[58】廖作鸿,李晓昭,张黎丽.从博弈论看中国稀土价格战叨.科技和产业,2005,(12):40-42[59】林河成.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及对策川.中国有色冶金,2003,(2):24.31[60】刘余九.中国稀土生产、市场需求和价格发展趋势【J】.稀土信息,2002,(2):18.20[6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稀土办公室.2006年中国稀土十件大事【J】.稀土信息,2007,(1):4—6【6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稀土办公室.2007年中国稀土十件大事阴.稀土信息,2008,(1):4-7【6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稀土办公室.2008年中国稀土十件大事[J】.稀土信息,2009,(1):4-6【6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稀土办公室.2009年中国稀土十件大事叨.稀土信息,20lO,(1):4—7【6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稀土办公室.2010年中国稀土十件大事[J】.稀土信息,59 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2011,(1):5-8[66】江南.世界稀土产业格局的异变与中国的应对明.经济论坛,2010,(11):162.163【67】覃怡敏.稀土之殇【J】.新财经,2010,(12):106.108[68】苏晓云.2007年稀土行业展望与思考【J】.稀土信息,2007,(4):36.37[69】苏文清.中国稀土产业概览,中国稀土产业概览编委会,2004[70】苏文清.努力使我国稀土产业竞争力优势变为强势【J】.稀土信息,2004,(10):24.26[71】苏文清.中国稀土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J】.稀土信息,2004,(5):34.36【90】章洁.我国稀土产品出口定价权缺失问题与原因分析【J].北方经济,2010,(13):23-26【73】庾莉萍.实现从稀土资源大国大产业强国的跨越川.中国金属通报,2007,(5):45-46【74]张丽华.2008年国内稀土市场回眸与展望[J】.稀土信息,2009,(3):23.27[75】周代数,李小芬,王胜光.国际定价权视角下的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2):45.47[76】王琚之.中国稀土保卫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77】麻国纲.跨世纪我国北方稀土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J】.北方经济,1999,(12):21.23[78】韩晓英.中国稀土发展概况[J】.中国有色金属,2010,(2):45.47[79】特蕾西,赛伟乐.慢跑的稀土资源战[J】.IT经理世界,2010,(13):21.26【80】汪福伟.关于中国稀土出口定价权的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0,(7):35-37【81】孙泽生,蒋帅都.中国稀土出口市场势力的实证研究川.国际贸易问题,2009,(4):56-58【82】陈占恒.中国稀土产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概览[J].四川稀土,2010,(3):27.31[83】刘衍,马明.我国稀土定价权夺回的措施及其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201l,(6):21-23【84】周婧.争夺稀土定价权问题探讨[J】.新西部,2009,(1):23.24[85】黄健,冯瑞华.浅析日本稀土战略【J].新材料产业,2010,(6):41.44[86】锡士.中国稀土的滥采贱卖[J].上海经济,20lO,(8):31.35【87】徐栋.从“杯具"到“洗具"一稀土入世十年纵观入世十年【J】.中国有色金属,2011,(13):32.33[88】裴文琳,孔锐.我国稀土进出口量与价格关联度状况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 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场,201l,(7):613-616[89】赵增祺.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引发国际强烈反响[J】.高层论坛,2010,(20):9.11[90】鲁志强.中国稀土:没有宝石的皇冠一“稀土’’怎么卖成了“土”价钱【J】.稀土信息,2006,(11):31.33【91】谢岚平,周频.中国稀土出口战略与发展措施及前景阴.中国水运,2007,(11):54-55[92】米娜.我国稀土资源优势面临“缩水”【J】.稀土信息,2006,(9):31.34【93】11tqp:价m州.cre.net/【94】h卸://、硼nⅣ.qqtllj.coIll/【95】h_tlp:肌m啊.chi】唿cm.coIIl/ 硕士学位论文附表附表12004—2011年上半年中国出口氧化铈统计出口至日出口至别国季出口量出口额本数量所占比例数量平均价格度(kg)(美元)(kg)(美元)2011.2235452946634336014.27%20185133.342011.11304501485125241203.16%126330114.942010.443696l2286651l130002.98%42396152.262010.36540251048384635278553.94%30124015.392010.2805840493314219039023.63%6154506.142010.1639620328258412208019.09%5175405.382009.49935004301819988609.95%8946404.862009.3553100251463411076020.03%4423403.582009.2503206204458641588482.65%873221.772009.1342900143339219954058.19%1433603.72008.4290638617060496117921640.57%17271705.682008.3475280312754720312042.74%2721605.882008.227886016837786464023.18%2142205.132008.1666200279064419360029.06%4726003.52007.4898520361988263866071.08%2598603.862007.3774400293360037504048.43%3993602.862007.273599022701lO19734026.8l%5386502.312007.1488870138852421682044.35%2720502.532006.432109876678853139999043.60%18109972.082006.343256748435064183408642.40%24915881.952006.265546851225726l251699938.40%40376861.872006.1610298510314045358855558.80%25144301.692005.4598374611369117.4385951664.50%21242301.92005.362018471l783509.3271516943.78%34866781.92005.2635090810796543.6326754251.45%30833661.72005.1674327212070456.88380320556.40%29400671.792004.437482936372098.1170285045.43%20454431.72004.333839854602219.6146966543.43%19143201.362004.224128033908740.8696198539.87%14508181.622004.123495873547876.37969204541.25%13803821.5l资料来源:稀土信息62 硕士学位论文附表附表2,2004—2011年上半年中国钢材和锰矿进口价格统计季钢材进口价格锰矿出口价格度(美元/吨)2011.21442.80244.652011.11311.15308.322010.41244.90347.892010.31277.06426.722010.21233.11246.212010.11133.42303.472009.41123.53241.692009.31050.64122.852009.21043.75236.582009.11303.73195.682008.41740.56307.952008.31631.9l313.072008.21464.28249.562008.11291.14224.952007.41296.20176.882007.31245.79149.742007.21215.96151.542007.11155.76138.912006.41158.57169.332006.31109.56159.552006.21035.96170.332006.1985.72188.662005.4924.76179.562005.3927.62170.002005.2974.45172.802005.1984.23170.072004.4901.37194.232004.3344.84190.022004.2683.74127.692004.1567.72156.93资料来源:全球铁合金网63 硕士学位论文附表附表32004—20lO年中国人均GDP年份中国人均GDP(美元)2010439420093748200831142007265220062070200517322004149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20lO附表42004—2011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时间平均价格(美元/桶)2011上半年107.29201080.00200961.67200897.89200789.36200669.39200554.52200438.27资料来源:中华商务网 硕士学位论文附表附表52004—2007年Eviews回归结果Dependent\,ariable:PCNMethod:LeastSQuaresDate:10705,11nme:14=41SampIe(adjusted):116Indudedobsen,ations:16aftefad.ustmentsCoe街cientStd.ErrDrt.StatisticProb.§o-o.220206RS.2.30E.08XPT.1.03E—07INCO.∞0490POILO.000489PlNSTELLO.000577PINMO.0060011.5717213.18E一081.15E.070.002006O.045595O.000553O.001434.O.1401052.721216-o.892980O"2442380.0107141.0434744.1844590.89170.1891O.39510.81250.99170.3239O.0024R-squared0。917683Meandependentvar2.039375AdiustedR·squared0.862804S.D.de∞ndentvafO,617063S.E.Of嘲ressiOn0228560AI(aii(einfocntenOnO.185596SumsquaredresidO.470155Schwarzcrite^onO.523604LogIikelihOOd5.515229Hannan—Qulnncriter.0.202905F—statistic16.72215Du巾in.VvatSOnstat1.928040Prob(F.statistic)O.00020565 硕士学位论文附表附表62008—2011年上半年Eviews回归结果De陡nde打t、绪ri{洒Ie;PCN⋯i。。}?。_w籼ei|16j:厶a文s舀u主Ii-e誊;≥簟≥i?⋯i:?1;|l一。i,÷等Date:10,05,11可me;14:43i。.:Sample(adjd鳞e_芒I):¨4誊j孽jii。lndudedobs每rvatlons:14aReradjustments一~蠢i二_一_*一;;;1j。童,eoef!fictent『¨Std:ErfIort-S伯tI§t.cProb_|¨。美_§o:薹:2幢¨M58。01258。一3.7∞7;}0二jjq097誊RS薹1:|:}197BO量?|2.20E—05≯1|一3.伯5966ij-“XP丁ii;1.18E·057jj1.32仨国5。2.896000*jINC_』一O.005345¨O.013559一O.3942287。?O.705l,PlNM—O与280430.088315.5.9790850.0006一。≯PlNSTELL二ji一|O.239469*O.056255—4.2568610.0038POlL1,337259iO.3832583.489190。。=.0.010{R一§qLjared0。94712SMean1depende瞅var”⋯。25.82500i_iH一卷黼1;¨:¨卦j—Adiu或ed。一j。?。⋯。?=;i::R—squared。1:jO.901804S.D.dependenlVa£43.71850SE.OfregressiOn13.69976iAI国ik每in|;ocrite打On。8.379486SLim§aD蔷red瞎sld}|1313.783S幽稍亿1iij:rlt荟r_酾。i8.699014一‘i≥⋯:『。iLogIikeI.hood.5’.65640Hannan—Quinncr{ter’;8.349908’一薹1;;{⋯jo毫“僦一~F—statistic。i:20.89798iDt|rbII:;:I一、Ⅳat§_!oI.:l§t礤ji2.263762Prob(i!=一statisti四0.O00387}};|i1;|{。附表72004—2011年上半年格兰杰检验结果Pai州s霞格兰杰Causa咐甬sl§i。iDa倌∞帕5,¨.丌me:褐:46。嚣j,j!Sample:11000iI!:}*ji”囟gs;2i;ii鬻ii震瓣纛霜熏_博l嘲曩Nu|I”ypotbesis:。薹。。≯iOpsE—Slatistic}Pdlcilesnot一格兰杰Ca滤eRSiii1¨誊280.10569ji0,9001茂saIij:I毒§nii)t{暑鳖杰c裔1【::Js誊P:一;”**≥ii2。95.;4180二i。二“黑*≥溱蘸蒺鬓㈣鬓 硕士学位论文致谢随着论文的完成,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涯也将结束。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以及最后完成硕士论文期间,许多老师,同学和朋友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在和他们的交往中,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收益匪浅。首先要感谢的人是我的导师郑传均副教授,这篇论文从最初的选题,到框架的设计,到中期的修改,再到最后的定稿,无不渗透了他的汗水。郑老师知识渊博,治学严谨,总是有一颗平和的心,这些都让我敬佩不已。他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我在做人和做事两个方面树立了榜样,值得我在今后慢慢体会和实践。此外,我还要感谢中南大学商学院的全体老师,他们让我领略了经济学的美妙之处,使我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我的影响和启发,将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谢谢桃A一316的兄弟们,谢谢我的同学马兰,邢小莉,与他们一起查资料,写论文的这段苦乐参半的日子我将终生难忘。感谢我的父母,姐姐、姐夫,谢谢他们的支持,他们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最后,对所有在我研究生期间在学习和工作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67欧阳化雪2011年11月于中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中国稀土近年政策回顾及相关政策建议,现代商贸工业,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