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65 KB
  • 2023-01-16 11:35:54 发布

四年级数学上册“36N”高效课堂导学案——第七组:条形统计图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条形统计图一、学习目标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二、学习重点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三、学习难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四、内容安排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例1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例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多个单位)例3五、具体内容1•例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首先呈现的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然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表示出数据,就出现了统计表和象形图。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图。引发学生对“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意在使学生通过整理与比较,凸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特占/Mt°2•例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例2是通过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早餐,呈现了两个条形统计图。通过分析、比较,直观地体验到“以一当二”的必要性。接下来,教材以4个问题呈现了数据分析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以一当二”来描述数据的方法,特别是体会“当人数出现单数时,可以用半格来代表一个人”的方法,从而解决认知上的难点。“做一做”处理。3•例3: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多个单位)。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加,‘"以一当二”的条形图会有局限性,形成认知的矛盾冲突,接着教材提岀:“如果用每个格表示2辆汽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怎么办呢?”通过对上面数据的观察和思考,感受引入“以一当五”条形图的必要性。最后,通过第3个问题,进一步说明“以一当几”应该结合数据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六、教学建议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就需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学会提出用数据表达的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展示数据以及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回答问题、做出判断。2.注意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从两个方面来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条形图可 以直观清楚看出各类数据的多少;二是不同条形图之间的对比。女口,采用纵向条形图还是横向条形图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来决定,有时是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有时是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数据。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学会灵活运用统计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数据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学生对数据的读取可分为三个层次:①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用能够得到的信息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图表中有明显的答案;②数据之间的读取,包括插入和找到图表中数据的关系例如做比较(例如,比较好、最好、最高、最小等)和对数据进行操作(例如,力口、减、乘、除)等;③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通过数据来进行推断、预测、推理,并回答具体的问题。七、课时安排建议用4课时进行教学。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学习目标】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校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格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3•培养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过程方法】【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学情分析】【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导学策略学习提示1:同学们,给大家分钟的时间,热身。1.观察2012年8月北乐市的天气情况图: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乔天气的各种图形。2.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学习提示2:同学们,给大家分钟的时间,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整理数据。(1)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2)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3)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2.表示数据。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汇报展示。3.分析数据。刚才这几组同学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后面的两种方法哪种表示得更清楚?4.小结。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仔细观察条形统计统计图,除了表示数据的条形外,从图中还能看到什么?5.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学习提示3:同学们,给大家分钟的时间,巩固发散。P95做一做。 【教学反思】【检查签阅】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学习目标】1•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2•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过程方法】【学习重、难点】重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 难点:动态数据的收集方法。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导学策略 学习提示1:同学们,给大家分钟的时间,热身。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早餐呢?来看看P96例2中四(1)班冋学喜欢的一种早餐统计表。今天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学习提示2:同学们,给大家分钟的时间,探索发现。1.在书上画出统计图。2.思考:(1)书中有两幅条形统计图,每幅图的1个格代表几个人?(2)最喜欢哪种早餐的人最多?(3)你认为哪幅图表示数据比较合适呢?为什么?(4)如果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呢?3•学习例3。(1)看例3想一想1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合适吗?为什么不合适?每个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太麻烦,数据太大,怎么办?(2)在书上完成条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3)展示画图结果,并回答问题。学习提示3:同学们,给大家分钟的时间,巩固练习。1.P97做一做。2.P99做一做。 【教学反思】【检查签阅】练习课【学习目标】1•巩固条形图的相关知识,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能知道1个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并分析相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练习,全面夯实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3•培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过程方法】【学习重、难点】重点: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能知道1个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 难点:分析相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导学策略学习提示1:同学们,给大家分钟的时间,基本练习。P103——7独立完成并汇报。学习提示2:同学们,给大家分钟的时间,指导练习。1.P101——3独立完成后汇报。2.P102——5独立完成后汇报。学习提示3:同学们,给大家分钟的时间,提高练习。1.P100——1独立完成后汇报。2.P100——2独立完成后汇报。3.P100——4独立完成后汇报。4.P103——6独立完成后汇报。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检查签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