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82 KB
- 2023-01-16 11:35:5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条形统计图》教案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主题: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课时:共3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刘景利/中牟县商都路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2.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的内容的选择十分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让学生统计本班同学的出生月份;调查班里同学的睡眠时间;统计班里同学的上学方式等,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交通工具、喜欢哪个卡通形象等,了解到大家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体验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3.学情分析在前儿节课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汁表和复式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使学生发现统计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决策,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目标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校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格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3、培养学牛•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评价任务任务1:能体会学校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任务2: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任务3: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修改动态环节一导入新授活动一: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屮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活动二: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活动一:同学之间看图交流。活动二:看图总结,回答老师的问题。能看图冋答简单的问题。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整理数据活动一:①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通过集中统计方法的比较得岀条形统计图能更好
环节二探索发现活动一:①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巡视指导学生统计的结果。②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写“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2)表示数据。活动二: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C(3)分析数据。活动三:刚才这几组同学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后面的两种方法哪种表示得更清楚?(4)小结像这样用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仔细观察条形统计统计图,除了表示数据的条形外,从图中还能看到什么?活动四:带领学生总结: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标题、制图日期(指画统计图的时间)、单位名称、条形、横轴(要统计的内容)、纵轴(一般表示数量)等组成。(5)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活动五: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画“J”、画“O”、写“正”字等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活动。②汇报本小组所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和原因。并说出这种方法的优缺点。活动二:汇报展示。其结果有:a.我们组是用统计表来统计表示。b.我们组是用图示来表示:C.我们组使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活动三: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明确结果:这三种方法都能表示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但是条形统计图能更好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活动四:尝试总结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类型。活动五:讨论总结出条形统计图的好处: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方便比较分析。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初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环节三、巩固发散P95做一做独立完成练习。课后延伸环节四评价反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尝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并相互交流。通过课后的总结反馈提高学牛的归1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条形统计图(一)用条形的长短莱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一眼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条形统计图一般是rti标题、制作日期、单位名称、条形、横轴、纵轴等组成。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教案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主题: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汁图课吋:共3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刘景利/中牟县商都路小学1.目标确定的依据了解动态数据的收集方法。能根据数据的人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2.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的内容的选择十分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让学生统计本班同学的出生月份;调查班里同学的睡眠时间;统计班里同学的上学方式等,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交通工具、喜欢哪个卡通形象等,了解到大家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体验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3.学情分析在前儿节课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教学吋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使学生发现统计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决策,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岀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2、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评价任务任务1: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任务2: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任务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修改动态环节一导入新授活动一: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早餐呢?來看看P96例2中四(1)班同学喜欢的一种早餐统计表。今天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看例题由同学们最熟悉的早餐导入新课比较口然。活动一:学生在书上画出统计图,教师巡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写“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活动二:让大家思考:(1)书中有两幅条形统计图,每幅图的1个格代表儿活动一:在书上画出统计图。活动二:(1)根据问题思考,讨论交流得出结果:两种图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通过儿种统计方法的比较找出最合适的统计方法。并总结得出:当数据较大时,每格代表的数据也应该相应增大。比如每格代表5、10等。
环节二探索发现个人?(2)最喜欢哪种早餐的人最多?(3)你认为哪幅图表示数据比较合适呢?为什么?(4)如果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屮怎样表示呢?活动三:(1)出示例3想一想1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合适吗?为什么不合适?每个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太麻烦,数据太大,怎么办?(2)出示条形统计图。教师总结:当数据较大时,每格代表的数据也应该相应增大。如(3)可以表示10个单位。都可以反映出同一结果。针对问题(3)、(4)回答问题:一个格是2人,那么半个格则是1人。活动三:(1)为了表示方便,1格可以表示多个数据,5个、10个等。(2)在书上完成。并回答问题。(3)学生展示画图结果,并冋答问题。环节三、巩固发散1、P97做一做2、P99做一做教师指导:因为周末销售量增加,因此好的建议是,周末进行促销活动,增加销售量。独立完成后订正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会解决问题。环节四评价反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尝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并相互交流。合作交流总结。板书设计:条形统计图(二)1个格表示2个(5个.10个)单位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教案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主题:练习课课时:共3课时,第3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刘景利/中牟县商都路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能知道1个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通过分析相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2.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的内容的选择十分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让学生统计本班同学的出生月份;调查班里同学的睡眠时间;统计班里同学的上学方式等,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交通工具、喜欢哪个卡通形象等,了解到大家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体验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3.学情分析在第一学段,学生己经初步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学习目标1、巩固条形图的相关知识,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能知道1个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并分析相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练习,全面夯实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评价任务任务1:能知道1个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并分析相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任务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任务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修改动态环节一基本练习活动一:P103一一7活动一:独立完成并汇报。能独立完成练习。活动一:P101——3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教师指导:左侧纵轴每个格表示儿个单位,没有给岀,要求根据数据的大小合理推断。第一组,人数较少,可以表示1个单位,第二组数据人数较多,则表示2个单位合适。活动二:P102——5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活动一:独立完成练习并汇报结果。活动二:独立完成练习并汇报结果。针对问题(3)、(4)回答问题:一个格是2人,那么半独立完成作业后汇报结果,老师加以订正。
环节二指导练习教师指导:与Z前所学的条形统计图不同,它的横轴是数据,纵轴是统计的对象。另外若表示23年,则在第一个统计表中较准确,因为一格表示5个单位,那么误差不会很大。个格则是1人。坏节三、检测评价活动一:1、P100——12、P100——23、P100——4活动二:4、P103——6独立完成并指名汇报。教师指导:注意条形统计图的标题填写的是自己要统计的奖牌对象。只能选择一种。活动一:课下完成后全班交流活动二:独立完成并指名汇报。独立完成作业后汇报结果,老师加以指导。板书设计:练习课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一优化》教案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主课授设题:沏茶问题时:共3课时,第1课时某对象:四年级学生计<:刘景利/中牟县商都路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一个独有的精致的小单元。它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tl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从而达到《标准》屮提出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的目标。教材还提示可以用流程图的方式表示解决问题的顺序或方案,教给学生设计方案的具体方法。3.学情分析“数学广角”在内容的设置上往往借助学生现实生活屮常见的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算理。关键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筹思想和对策论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评价任务任务1:能体会学校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任务2: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任务3: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修改动态环节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活动一:让同学们用“一边……一边……”造句。引出"同时进行”。活动一:按照老师的要求造句,回答问题。通过造句导入新课。活动一:1.小明给客人沏茶,(岀示主题图)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反时间?(岀示工序图课件)活动一:1•看主题图回答问题,2•学生回答:14分钟3.学生动手摆出方案,学生展示,介绍通过普通做法所用的时间与用优化之后所用的时间的对比,让学生充分体会优化方法的优点。
环节二动手操作,主动探究2.如果这八件事情件件地做,要多少时间?3.出示课件同学们能帮小明尽快把这件事完成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信封中的小卡片,通过摆一摆,设计出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的方案,并列式计算出需要用的时间。老师巡视活动二:1.师:对于这两个方案,哪个更好呢?请同学们点评。2.师:A种更好,接水的同时去找茶叶,时间一样,会非常的匆忙。请同学用卡片摆在黑板上,并用幻灯片显示出来(同步进行)3.师生画流程图:为了更清楚地表示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我们用箭头来连接(课件显示)计算出时间是:1+1+8+1=11(分钟)4.小结:刚才我们一件一件地做,需要14分钟,现在这样做只要11分钟,时间缩短了,是采用同时做儿件事情来使时间缩短的。自己的安排,和所用时间活动二I•说出预设结果:A:洗水壶(1分蚀)一接水(1分钟)一烧水(8分钟)一沏茶(1分钟)1同时洗茶杯(2分钟)找茶叶(1分钟)1+1+8+UII(分钟)B:洗水壶(1分钟)一接水(1分钟)一烧水(8分钟)一沏茶(1分钟)/同时1同时找茶叶(1分钟)洗茶杯(2分钟)1+14-8+1=11(分钟)2.用卡片把结杲摆在黑板上。3.同学们说,老师画流程图,并计算出所用的时间。4.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环节三、运用知识,解决1.小红感冒了,要吃药休息,需要做:找杯子倒开水(一分钟)等开水变温(6分钟)找感冒药(1分钟)独立完成练习。用流程图表示出来。完成之后交流汇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对学过知识的延仲
问题量体温(5分钟)2.小明帮妈妈做家务,需要做:用洗衣机洗衣服(20分钟)扫地(10分钟)整理书桌(10分钟)晾衣服(5分钟)帮小明想一想,怎样合理安排,用流程图表示出来。3.小刘肚子饿了想吃饭,需要做:洗电饭锅(1分钟)放米和水(20分钟)煮饭(20分钟)烧青菜(3分钟)烧鱼(6分钟)烧肉(6分钟)烧汤(6分钟)P95做一做4.小结:我们刚才做的这些,都是采用同吋做几件事的方法来节省吋间,提高效率,从而来合理安排时间(板书)5.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块做就都好呢?出示课件老师适时加以评价。6.小结:在合理安排时间的同时,还要讲究科学举汕生活中常见的例子(1)为了节省吋间,强强在乘车时认真读书。(2)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小丽边吃饭边看《少儿英语电视》节目。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数学广角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并引出华罗庚和统筹学的知识作简单介绍)尝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并相互交会学习,会总结。
流。板书设计:一边……一边……同时进行科学地合理安排时间洗水壶(1分钟)一接水(1分钟)一烧水(8分钟)一沏茶(1分钟)I同时洗茶杯(2分钟)1+1+8+1=11(分钟)找茶叶(1分钟)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一优化》教案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主课授设题:烙饼问题吋:共3课吋,第2课吋某对象:四年级学生计者:刘景利/中牟县商都路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捉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一个独有的精致的小单元。它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tl常生活屮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从而达到《标准》中提出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的目标。教材还提示可以用流程图的方式表示解决问题的顺序或方案,教给学生设计方案的具体方法。3.学情分析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屮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屮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屮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4、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评价任务任务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任务2:使学生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任务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任务4: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修改动态环节一谈话开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同学们家里有厨房吗?你们进过厨房吗?进去做什么?厨房里有什么数学问题吗?活动一:按照老师的要求造句,回答问题。活动一:(课件出示例1图)小丽妈妈止在为全家人做自己的拿手绝活一一烙饼。(板书课题:烙饼问活动一:1、学生观察、理解图中的内容。这一环节是通过创设出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
环节二情境引入,学习新知题)1、师:"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教师提问:“妈妈烙一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如果妈妈要烙2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烙?”我们烙两张饼时,可以先同时烙饼的正而,用了3分钟;再同时烙饼的反而,用了3分钟这样烙两“爸爸、妈妈和小丽各吃一张饼,一共要烙儿张饼呢?”“要烙3张饼,锅里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那3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呢?张饼就需要6分钟。2、学生操作,探究烙3张饼的方法。活动二: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3、学生演示烙饼法。活动三:师:谁愿意把你烙饼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得出结论:9分钟是烙3张饼所用的时I、可最短的,我们就把(烙3张饼所需时间最短的)这种方法,叫快速烙饼法。活动四: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烙三张饼的方法并小结:先把饼1、饼2同时放进锅里,先烙饼1、饼2的正而,3分钟后,取出饼1,放入饼3,再同时烙饼2的反而和饼3的正而,3分钟后,饼2烙好了,取出饼2,再放入饼1,再同时烙饼1和饼3的反而,又过了3分钟,饼1和饼3烙好了,这样烙3张饼就用了9小组交流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活动二:用发的圆片烙一烙,同桌说说用了儿分钟,是怎样烙的。(圆片的正、反面上分别写着正、反两字来代表饼的正、反面°活动三:学生上黑板动手烙,边烙边说。说完之后让人家来比较:“这些烙法,哪一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活动四:看老师演示,然后冋答问题。1、也是用快速烙饼法。用烙饼这一事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是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我让学生演示烙饼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尝试,再进行比较,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分钟。1、老师是用什么方法烙的?2、使用这种方法时,你发现了什么?3、让同桌Z间互相说一说烙3张饼的过程。活动五:拓展延伸:1、(出示表格,边说边点击表格)刚才烙2张饼时可以2张2张烙,所需时间是6分钟,烙3张饼时可以用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所需时间是9分钟。想一想,如果烙4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2、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耍是烙5张饼,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需儿分钟,,2、回答:有两个发现:1、使用快速烙饼法,锅里面必须同时放2张饼。2、用的时间短。3、学生用烙3张饼的快速烙饼法再烙一次,边烙边说给你的同桌听。活动五:1、学生发言。班内交流,并比较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2、小组活动,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找到最佳方法。3、学生发言。班内交流,并比较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以上活动,可以使学生找到最优方法,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屮的应用。3、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6张饼,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需儿分蚀”4、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7张饼、8张饼......10张饼最少需儿分钟?”活动六:探究规律。1、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给学生启示:a.仔细观察烙饼的张数和烙饼所需要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b、仔细观察烙饼的张数不同烙饼活动六:1、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通过拓展性的设问,既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也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时间和空间。2、学生在充分交流探讨的基础上,
的方法有什么不同?2、得出结论: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增加3分钟,用饼数乘烙一而饼所用的时间,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饼数x3=所需最少的时间。)3、教师:“谁能很快地说出烙11张饼用多长时间?烙15张饼呢?"得出结论:1、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的烙,最后3张用快速烙饼法最节省时间。3、回答问题:11x3=33(分)15x3=45(分)环节三、实践应用课件出示114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现在美味餐厅的厨师也遇到了难题,餐厅里来了二位客人,每人点了两个菜,而餐厅里只有两位厨师,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怎样安排炒菜的顺序才比较合理呢?”1、引领理解题意。2、全班交流会用知识解决问题四、全课总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同学们冋家后可以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尝试总结,说说自己的收获。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总结全课,独立完成作业。板书设计:饼数烙饼方法最少所需的时间(分)2同时烙两张饼63快速烙饼法94两张两张地烙125先烙两张,后三张用快速烙饼法15
6两张两张地烙187218249271030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一优化》教案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主题:田忌赛马课吋:共3课吋,第3课吋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刘景利/中牟县商都路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通过列举出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来找出并体会出忌赢齐王的策略方法。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屮去。2.教材分析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3.学情分析例4从“田忌赛马”的故事引入对策论的应用问题,对策论研究的是竞争的双方各自采取什么对策才能够战胜对手。“出忌赛马”的故事学生可能已经了解,但是并不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的。在这里,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生活屮的应用。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了解田忌赛马的故事,体会“策略”的重要性。2、通过了解题意帮助学生列出田忌所有可以采取的策略,通过对照找到赢齐王的唯一方法。3、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田忌的这种策略可以在哪些地方应用。评价任务务务务任任任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修改动态环节一创设情境: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出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是用了什么样的策略赢得齐王呢?有些同学课前查找了相关的资料,给大家讲“田忌赛马”的故事。课前预习活动一:1、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说一说忌是怎样赢得第二次赛马比赛的?活动一:1、,学生按表格的提示一起冋答表格应填内容,总结得出:第一场m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第二场m忌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第三场m忌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结果是E忌输了一场赢两场,胜了齐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虽然在同等级的马中,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使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生活中
王。环节二探究新知:出示表格,学生按表格的提示一起回答表格应填内容,教师填写。齐土田忌本场胜者E上等马下等马齐王胜二第场中等马上等马田忌胜第场下等马中等马田忌胜2、思考: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冋答依次填写6种不同的策略。如杲拿同等级的马进行比赛出忌一定会输,但是E忌所采用的策略却让他赢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对策论的方法在这场比赛屮的重要性。的应用。环节三、拓展延伸2、看一看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说出来让老师写r1第三场获胜方齐王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田忌1下等马上等马中等马田忌田忌2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齐王田忌3上等马下等马屮等马齐王田忌4中等马上等马下等马齐王HI忌5中等马下等马上等马齐王田忌6下等马中等马上等马齐王小结:ED忌可以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种,但只有一种也就是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唯一可以获胜的。3、皿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1、玩纸牌,比大小,三局两胜。(拿出两组牌,分别是:红心10、7、4和黑桃9、6、3O)3、集体讨论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环节重点让学生多说一说体会到的“策略”的重要性。1、然后挑选两名同学进行比赛。最后让获胜的同学说一说获胜的方法,以及所使用的策通过游戏和练习的方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
2、数学游戏。有15根火柴,A、B两人轮流取走,每次只能取1根或2根,准取到最后一根火柴谁就赢。想一想,为了确保获胜,是应该先取,还是应该后取?怎样取?最后向学生介绍,现在国际上举行的一些团体比赛,为防止这类情况发生,进行了布署。比如分主队、客队;抓间;主力队员轮流制等形式。略’2、让同桌俩通过游戏的形式亲自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这样更有利于理解,游戏过后让他们分小组说一说取火柴的方法。延伸。堂课、结四小同学们,今天通过学习“田忌赛马”的故事和“数学游戏”,我们可以体会到策略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些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可以用一些数学策略来解决的,关键是要有善于运用策略的意识。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尝试总结,说说自己的收获。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学生要学会自己总结,并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设计:田忌赛马齐王田忌本场胜者第一场上等马下等马齐王胜第二场中等马上等马田忌胜第三场下等马屮等马田忌胜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获胜方齐王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田忌1下等马上等马中等马田忌田忌2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齐王田忌3上等马下等马中等马齐王
田忌4中等马上等马下等马齐王田忌5中等马下等马上等马齐王田忌6下等马中等马上等马齐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