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00 KB
  • 2023-01-16 11:35:10 发布

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教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教案一、单元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P94——P103二、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难点: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四、单元教学安排条形统计图……………………………………………………3课时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P94——P95二、教学目标: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校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格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准备课件、直尺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xx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2、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二)探索发现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整理数据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写“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2)表示数据。师: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汇报展示。我们组是用统计表来统计表示。我们组是用图示来表示: 我们组使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3)分析数据。师:刚才这几组同学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后面的两种方法哪种表示得更清楚?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汇报时明确:这三种方法都能表示出xx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但是条形统计图能更好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4)小结像这样用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仔细观察条形统计统计图,除了表示数据的条形外,从图中还能看到什么?小结: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标题、制图日期(指画统计图的时间)、单位名称、条形、横轴(要统计的内容)、纵轴(一般表示数量)等组成。(5)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小结: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方便比较分析。(三)巩固发散1、P95做一做(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条形统计图(一)用条形的长短莱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一眼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标题、制作日期、单位名称、条形、横轴、纵轴等组成。六、教学后记第2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P96——P99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2、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难点:动态数据的收集方法。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早餐呢?来看看P96例2中四(1)班同学喜欢的一种早餐统计表。今天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二)探索发现1、学生在书上画出统计图,教师巡视。 2、思考:(1)书中有两幅条形统计图,每幅图的1个格代表几个人?(2)最喜欢哪种早餐的人最多?两种图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可以反映出同一结果。(3)你认为哪幅图表示数据比较合适呢?为什么?(4)如果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呢?一个格是2人,那么半个格则是1人。3、教学例3(1)出示例3想一想1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合适吗?为什么不合适?每个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太麻烦,数据太大,怎么办?(2)出示条形统计图。在书上完成。并回答问题。(3)学生展示画图结果,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当数据较大时,每格代表的数据也应该相应增大。如(3)可以表示10个单位。(三)巩固发散1、P97做一做独立完成后订正2、P99做一做独立完成后订正教师指导:因为周末销售量增加,因此好的建议是,周末进行促销活动,增加销售量。(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条形统计图(二)1个格表示2个(5个、10个)单位六、教学后记第3课时练习课一、教学内容:练习十九P100——P103二、教学目标: 1、巩固条形图的相关知识,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能知道1个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并分析相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练习,全面夯实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能知道1个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难点:分析相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P103——7独立完成并汇报。(二)指导练习1、P101——3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教师指导:左侧纵轴每个格表示几个单位,没有给出,要求根据数据的大小合理推断。第一组,人数较少,可以表示1个单位,第二组数据人数较多,则表示2个单位合适。2、P102——5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教师指导:与之前所学的条形统计图不同,它的横轴是数据,纵轴是统计的对象。另外若表示23年,则在第一个统计表中较准确,因为一格表示5个单位,那么误差不会很大。(三)检测评价1、P100——1课下完成后全班交流。2、P100——2课下完成后全班交流。3、P100——4课下完成后全班交流。4、P103——6独立完成并指名汇报。教师指导:注意条形统计图的标题填写的是自己要统计的奖牌对象。只能选择一种。(四)板书设计练习课六、教学后记 附送: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数学《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二)通过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可以互相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三)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难点:正确理解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师:我们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请同学们回忆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叫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2.测量或计算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然后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4.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5.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二)学习新课看图列式计算长方形面积。投影出示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单位:厘米)(逐步移动长方形的宽,直至使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长6厘米、宽2厘米         6×2=12(平方厘米)长6厘米、宽3厘米         6×3=18(平方厘米)长6厘米、宽4厘米         6×4=24(平方厘米)长6厘米、宽5厘米         6×5=30(平方厘米)长6厘米、宽6厘米         6×6=36(平方厘米)师:长6厘米、宽6厘米,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正方形) 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学生通过研究,讨论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师:我们利用这个公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出示例题)例:有一块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老师板书)5×5=25(平方分米)答:它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三)巩固反馈1.量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并计算它的面积。(请一个同学量一下,告诉大家,正方形手帕边长3分米)3×3=9(平方分米)答:它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投影出示。(1)单位:厘米2×2=4(平方厘米)答:正方形面积是4平方厘米。(2)单位:分米9×9=81(平方分米)答:正方形面积是81平方分米。3.有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8分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8×8=64(平方分米)答:这块玻璃的面积是64平方分米。4.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是120平方米。它的长是24米,它的宽是多少米?想: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考虑。120÷24=5(米)答:它的宽是5米。怎样验算?下面请同学们看一道思考题。(投影出示) 用一根长40厘米的细铁丝,围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再围成一个正方形,算一算围成的图形中哪一种面积最大?分析:首先计算出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40÷2=20(厘米)(按长、宽都是整厘米计算)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的宽            面积19厘米        1厘米          19平方厘米18厘米        2厘米           36平方厘米17厘米        3厘米           51平方厘米16厘米        4厘米           64平方厘米15厘米        5厘米           75平方厘米14厘米        6厘米           84平方厘米13厘米        7厘米           91平方厘米12厘米        8厘米           96平方厘米11厘米        9厘米           99平方厘米10厘米        10厘米          100平方厘米师:从上面情况,清楚看出当长和宽相等时,也就是围成正方形时,它的面积最大。10×10=100(平方厘米) 答: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最大,有100平方厘米。(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同学们掌握得很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13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