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3.50 KB
- 2023-01-16 11:34:4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建议信息窗2——城市绿化该信息窗呈现了两份统计表,一份是部分城市xx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一份是A市xx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拟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不同问题,学习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合理的决策或预测。教学时,教师可以承接第一个信息窗中“绿色植物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等作用”的话题,并呈现信息窗中的统计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绘制统计图的角度,引出“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呢”的问题,展开对新内容的学习。“合作探索”中只有1个红点问题。知识点是学习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红点部分标示的问题是:“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呢?”
教材在红点问题的探索部分呈现了两组学生的对话,意图是要引导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现统计图的特点有目的地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同时,教材还呈现了两幅空白统计图,意在降低学生绘制统计图的难度:只要求会将统计图补充完整即可。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积极探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组织学生交流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的依据和方法,形成完整的思考脉络:第1组数据反映的是5个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多少→哪些统计图能比较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呢→条形统计图能够直观、清楚地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选择条形统计图表示;第2组数据是反映一个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要反映数量的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好呢→折线统计图不但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变化情况→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使学生明白: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不能无依据地选择,要根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目的地选择。完成统计图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A市xx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发展变化趋势是怎样的?你能预测,一下现在A市xx年的人均共绿地面积是多少吗?借此渗透“推断”和“预测”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信息窗末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想一想,如何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择统计图?”旨在引导学生对选择统计图的过程、步骤及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进一步强化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的依据是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表示方法的有效。“自主练习”
第1题是选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练习题。练习时,应把重点放在分析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上。由于是突出数量多少的比较,所以应选用条形统计图。学生先明确思路,然后在完成集体调查、获得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练习。此题完成后,可以结合内容适当延伸,让学生多了解一些睡眠方面的小常识,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搜集数据方法的指导,引领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第2题是选择条形统计图的综合性练习题。练习时,可以先进行调查,获得调查数据,再引领学生分析该题要研究什么,是比较数量的多少,还是看数量的增减变化,然后确定选用什么统计图合适,在此过程中,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另外,在调查之前,教师要提示学生,每人只能选择一项所喜欢的电视节目,不能多选。
第3题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第(1)小题选择折线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第(2)小题分析数量变化的原因,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只要说得有道理都要给予肯定。第(3)小题是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预测xx年的学员人数。这里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交流,以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高预测能力。“我学会了吗”
是选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有的学生选择了条形统计图,教师不要简单地否定,应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该题主要反映的是数量变化的趋势,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再解决问题(1)、(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适当渗透有节制上网的德育教育。然后,组织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合理选择统计图》word教案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2.在统计的过程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滨海市和临江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其实,许多城市都在进行绿化,让我们一起看看其他城市的绿化情况,好吗?2.观察统计表,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谈话:(出示xx年我国部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观察统计表,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明确表1提供的信息是:部分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各是多少。)谈话:(出示A市xx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观察表2,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明确表2提供的信息是:A市xx——xx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谈话:比较这两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尝试选择。谈话: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先自己想一想,再把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准备班内交流。2.班内交流了解特征谈话:分别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比较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数量变化趋势,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3.尝试作图加深体验谈话: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统计图,再比较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4.班内交流提升认识
谈话:谁愿意展示你制作的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通过折线统计图呢?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明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城市人均绿化面积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地看出A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增减变化情况。)谈话:为什么图一横轴下的A、B、C……对着的是格子,图二横轴下的xx、xx……对的是线?只能画“点”,所以画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1.自主练习第1题:调查本组(4人)同学每日睡眠时间,并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独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绘制。班级展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你选用哪种统计图?为什么?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由于突出的是睡眠时间的多少,所以应选用条形统计图。)2.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班级交流。(引导学生说清楚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该校近五年培训学员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四、当堂达标:导学案上的当堂达标五、回顾反思,总结全课。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通过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布置作业: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青少年每日睡眠时间多少比较合适,并向同学们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板书设计:合理选择统计图反映数量多少的时候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时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第2课时一、基本练习1.填空()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2.选出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题,打对号。(1)小明从4岁到10岁的身高()(2)一天的温度变化()(3)班中同学喜欢吃香蕉、橘子、苹果、的人数()(结合学生的举例,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适合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统计;而条形统计图适合用于不同事物,同一时间的统计。)二、综合练习1.课本110页自主练习第2题。集体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每人只能选一种)独立思考并选用合适的统计图小组交流。班级交流(引导学生说清为什么要选用这种统计图?选用这种统计图的优越性是什么?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2.课本112页我学会了吗?(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统计图。(2)小组交流。班级交流。(通过分析数据,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这个统计图,能说明什么问题?)三、课堂总结教师谈话: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