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3.00 KB
- 2023-01-16 11:51:3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考专题——统计图表题
统计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浏览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会注意到,图表类材料不时出现在一些地方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并有方兴未艾的趋向。这类题型的出现无疑使较为单一的文字材料变得活泼而生动。而且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它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近年各省市中考语文科的命题,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图表分析题型理应得到重视。下面谈谈图表分析题的解题思路。【考点透视】
【知识点梳理】1.题型:统计图表题一般包括表格、柱形图、饼图、坐标曲线图等,它们都是用数据的形式,反映某一话题在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内的客观情况。题型一般分为三种:一是直接概括图表的内容,一是说说从图表中得到的启示,另一是与图表相关的开放性题,如写宣传标语、写对联或者谈看法建议等。
2.考试要求:出题者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作出相关的答题,主要考察学生认图判断、查找相关信息和语言表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知识点梳理】
【解题方法指导】例题1:下面是对不同学段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的调查。阅读下表,你得出什么结论?
参与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活动结束做整理做了无所谓不需要做了无所谓没有小学37.333.629.130.727.342初中38.133.428.535.232.732.1高中50.324.425.345.815.438.8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结论:
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包括审读图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一审标题。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把握了答题的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答题就不会走题。上题中图表的标题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也就告诉我们表格反映的是不同学段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认识的深浅,而不仅是不同学段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不同了。
二审图表。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在审图表时,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我们可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上题中,通过横向比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差距:不同学段的学生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科学性(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认识到体育锻炼科学性(“做了”)的比例;通过纵向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变化趋势:随着年级的升高,“做了”人的数比例越来越高,而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的人数比例越来越低。
三审要求。根据考题要求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使审读图表更具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的中心(尤其是在有些图表没有标题,但在题目要求中告诉你这是一张什么图表时)。同时也只有根据要求答题,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答题偏向。
第二步:认真思考找规律。在前面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观察所得,结合标题、图表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阅读图表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上题中,我们把通过横向纵向比较看出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学段的学生都不太注意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对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认识比较肤浅,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注意体育锻炼科学性的人数比例在提高,说明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认识在提高。”
第三步:准确归纳善表述。首先要根据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怎样答;其次,归纳概括是这类题目的共同点,不少题目常有字数限定,所以语言表达一定要简明、扼要、有条理。上题的结论就可以概括为“学生普遍对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认识较肤浅,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对此认识也逐渐提高。”
总之,解答看图表述题时一个完整的过程:仔细审题是前提,认真思考是关键,准确表述既是目的又是终结。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进行一定的训练,重点抓好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就一定能做好图表分析题的。
不同学段的学生都不太注意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对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认识比较肤浅,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注意体育锻炼科学性的人数比例在提高,说明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认识在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参与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活动结束做整理做了无所谓不需要做了无所谓没有小学37.333.629.130.727.342初中38.133.428.535.232.732.1高中50.324.425.345.815.438.8结论:
例题2:某中学初中二年级一班开展了重庆与全国市民图书阅读情况的对比研究,获得了一下数据,根据这一组数据,你得出了哪三点结论?(3分)2005年2008年重庆阅读率24.8%56.9%全国阅读率48.7%48.8%重庆人均阅读量4.9本全国人均阅读量4.58本
试题分析:⑴审标题:本统计图表的标题是:重庆与全国市民图书阅读情况的对比⑵竖着看:2005年重庆阅读率低于全国平均阅读率;2008年重庆阅读率高于全国平均阅读率;2008年重庆人均阅读量略高于(或基本持平)全国人均阅读量。⑶横着看:重庆阅读率2008年较2005年有大幅度增大;全国阅读率2008年与2005年基本保持不变;⑷整合生成:2005年与2008年相比,重庆阅读率由原来的低于全国水平到高于全国水平。⑸筛选删除:“2005年重庆阅读率低于全国平均阅读率;2008年重庆阅读率高于全国平均阅读率”这两条信息属次要信息,可以被生成的信息包容,因此可以去掉,留下另外四条:(见⑹)⑹最终获取信息:2008年重庆人均阅读量略高于(或基本持平)全国人均阅读量;重庆阅读率2008年较2005年有大幅度增大;全国阅读率2008年与2005年基本保持不变;2005年与2008年相比,重庆阅读率由原来的低于全国水平到高于全国水平。
例题2:某中学初中二年级一班开展了重庆与全国市民图书阅读情况的对比研究,获得了一下数据,根据这一组数据,你得出了哪三点结论?(3分)2005年2008年重庆阅读率24.8%56.9%全国阅读率48.7%48.8%重庆人均阅读量4.9本全国人均阅读量4.58本结论:2008年重庆人均阅读量略高于(或基本持平)全国人均阅读量;重庆阅读率2008年较2005年有大幅度增大;全国阅读率2008年与2005年基本保持不变;2005年与2008年相比,重庆阅读率由原来的低于全国水平到高于全国水平。
例题3:(2007年重庆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表格,你从表格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概括信息)重庆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阶段统计表1997年2006年增幅普通初中在校学生人数86万128万49%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13万50万285%
试题分析:我们通过审题→抓主要信息→分析数据,找规律→归纳表述标题:重庆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阶段统计表;比较对象:重庆市普通初中与高中学生数;比较时段:1997年至2006年;横比数据:数字显示——增长;纵比数据:初中与高中人数增幅比较——高中增幅快。表述:重庆市1997年至2006年普通初、高中在校学生均有较大增长;高中在校学生人数增幅远远高于初中。
例题3:(2007年重庆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表格,你从表格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概括信息)重庆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阶段统计表1997年2006年增幅普通初中在校学生人数86万128万49%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13万50万285%结论:重庆市1997年至2006年普通初、高中在校学生均有较大增长;高中在校学生人数增幅远远高于初中。
例题4:(2007青海省)下图是一位中学生近两年来课外阅读量与语文成绩状况图。你读了之后,获得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请用一句话表达。(不超过30字)(概括信息)答案:“随着课外阅读量的增加,该生的语文成绩也成正比例提高。”
例题5:(2006年浙江金华)下面是一位学生参加某市“雏鹰金奖争章”夏令营活动时对150位学生的调查,请根据下面图表所反映的内容回答问题。答案:“现在家庭教育中还有一些家长采用训斥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法教育孩子。”“家长应该采用积极引导的方法教育孩子。”
例题6:下图是近几年中考统计图表类题型分布情况,你读了之后,获得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请用一句话表达。由此图表可见:大部分题点集中在提取信息、理解感悟、概括归纳三个类别,且向多样化发展。
总结:对统计图表信息推断的解题方法是:整体→局部→整体即1、先看表头,找出表述对象。2、局部比较数据(①横比纵比②增减程度)。3、回归整体注意语言表述要准确。略低、渐增(减)、锐减、大幅度上升、随……而变化、逐年呈……样的趋势
【解题注意事项】1、注意题目中的标志性词语:信息推断题题干中往往有“该图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标志性词语。记得留意题目中的调查主体,调查目的。2、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反映事物变化规律的词要准确。如表程度范围的“近一半(约50%)”“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3、针对题目要求和图表内容复核答案,看有无遗漏、多余、误推或表述不详等错误。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