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3 KB
  • 2023-01-16 11:37:24 发布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抚顺城四校张亚光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育部审定2013)五年级下册教科书P106-107例2及练习二十六中相应练习题。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这节课的内容包括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体会其必要性和结构特点,并依据这种统计图进行分析和预测。教材在编排中,主要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1)合并。为了方便比较2001-2010上海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画在同一幅图上,变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感受出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其带来的好处。(2)区别。让学生比较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突出教学重难点。(3)读图。通过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起伏变化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预测,这也是课标的要求。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单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会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也曾学习过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描述数据的一些方法,增强数据处理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教学目标:1.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3.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建构,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建构知识: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整理知识的方法。(预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等。) 2.(呈现板书)老师把整理数据的方法用这样的知识结构图来表示,你觉得?处应该填什么?(预设:复式,因为条形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之分,所以折线统计图也应该有单式和复式,昨天学习的单式折线图,所以今天应该学复式折线统计图。)3.揭示课题。二、观察比较,探索新知1.出示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图片和2001-2010上海出生人口数单式折线统计图、2001-2010上海死亡人口数折线统计图。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信息?怎么知道的?(目标指向1: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学生有序“读图”,重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2.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你能很快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目标指向1:在学生兴趣盎然时,巧设障碍,使学生充分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更便于观察和比较)3.引导学生逐步建构完整的复式折线统计图。(1)合并后的统计图标题怎样确定?(强调:标题要涵盖两个单式折线图的内容)(2)合并后的折线统计图还应该有什么?(强调:图例)(3)你能试着完成这个复式折线统计图吗?(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4)错例指导(利用实物展台反馈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忽略标注数据、图例不准确)4.再次观察,分析统计表,获取信息,解答问题。(学生先独自观察,再同桌交流,最后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说,注意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目标指向2:引导学生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同时,进一步体会数据统计的)三、练习应用,提升技能1.P109“练习二十六”第4题2.P109“练习二十六”第5题(目标指向3:再次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四、回顾总结,升华认识通过这节的学习,你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新的认识?还有疑问吗?五、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复式折线统计图1.标题2.图例3.点、线4.数据作用:更便于比较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