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50 KB
  • 2023-01-16 11:36:28 发布

人教版四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冃标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2、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处理好宜观与抽象的关系。4、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5、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6、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课题:平均数(1)备课教师:郭晨霧审核组长:审核领导:教学内容:教材90页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解决难点办法:合作探究,练习指导。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课吋:1课吋学情分析:由于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容易列岀算式进行计算。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集备) 一、目标解读,以标导航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二、预习检测,以测促学师:今天上课前我想考考人家。期中数学测验中,班级、卜均分是8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李巧涛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师:班级平均分是李书涛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80分”是什么意思吗?师:生活屮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三、探究新知,合作交流1、平均数的意义(课件出示教祷第90页例1情境图)师:读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信息?学生明确学习冃标学生发表意见学生独立完成,全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总结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2、平均数的求法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师: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师: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述可以怎样说?生: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个数。师: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师:还有其他方法吗?师:请用算式表示出來。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师:谁能总结一下平均数的求法?生:平均数二总数量一总份数师: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计算。三、探究结果汇报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生1:把多的塑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塑料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生2: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时,平均数二总数量十总份数生3:当数量比较大吋,使用公式法比较简便。你能否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呢?接下来我们看知识运用。四、有效检测,以练达标教材92页做一做。五、师生互动,总结拓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完成大练习册相关练习。班汇报: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传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生:观察上图发现,述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生:(14+12+11+15)一4=524-4=13(个)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板书设计平均数(1)(14+12+11+15)4-4二52F4=13总数量*总份数二平均数课后反思三次备课 课题:平均数(2)备课教师:郭晨露审核组长:审核领导:教学内容:教材91-92页例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理解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解决难点办法:引导观察,对比发现。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学情分析:由于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容易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集备)一、目标解读,以标导航1、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二、预习检测,以测促学师:同学们喜欢踢毬子吗?那么男生队和女生队比赛踢毬了,哪一队能赢呢?结杲是否公平呢?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比较才公平。板书课题:平均数(2)三、探究新知,合作交流教学例21.出示例题,并读题,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哪个队踢毬子的总个数多就成绩好?如果是,原因是什么?教师指导:在人数相同的情况F,可以用总成绩来进行比较。2.现在人数不同,乂该如何比较?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板书:男生队平均每人踢噬子个数:(19+15+16+20+15)4-5=854-5=17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毬子个数:(18+20+19+19)4-4=764-4二19因为17<19,所以女生成绩好些。3、教师强调: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卜,用平均数表示各队成绩更好。四、有效检测,以练达标完成92页做一做。五、师生互动,总结拓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完成大练习册相关练习。学生小组共同完成平均数(2)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毬了个数:(19+15+16+20+15)-4-5=17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毬子个数:(18+20+19+19)-4-4=19课后反思三次备课 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备课教师:郭晨露审核组长:审核领导:教学内容:教材95-96页例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捉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过程与方法: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难点办法:引导分析,合作交流。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学情分析:四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在第一学段中,已掌握部分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而通过长期地学习策略和思维的训练,我班的孩子,不但基础扎实而且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经验与能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集备)一、目标解读,以标导航1、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2、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二、预习检测,以测促学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人口吗?出示例3复式统计表:这里有一张人口统计表,反映某地区1980-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复式统计表。师:你能从这张统计表屮知道哪些信息。师:还可以用哪种形式来进行数据统计呢?揭示课题,板书——条形统计图师:以前我们学过将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那么今天我们能不能将这个统计表变成统计图呢?一起动手试一试。出示两张统计图,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师:你们会画吗?请大家把城镇人口的条形图补充完整再完成乡村人口的条形统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汇报学生说出:标题纵轴:代表人数,单位:万人每一格表示10万人;横轴:表示年份,年份上的小格中对应 计图。三、探究新知,合作交流1、师:现在我们完成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分别反映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两种量。请你们观察比较后告诉我1980年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相差多少?师:在比较过程屮,你冇什么感受?为什么可以合二为一?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在相同项口内容下,才可以进行此操作。2、师:我们刚才完成的城镇和乡村的人口统计图可以合二为一吗?怎么合呢?师:老师这里也将他们合起来画了一张,你们看看感觉如何?为了区分开乡村和城镇,应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图例的作用,感受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性。板书:图例出示完成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揭示课题,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3、出示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1)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表达一个项目的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情况。(2)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观察一个项口,还可以进行两个项口之间的比较・。(3)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而单式条形统计图没冇。4、根据绘制好的条形统计图冋答一下问题(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⑵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4)你述能得到哪些信息?5、出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1)和上边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说明:复式条形统计图述可以这样画,称作横向条形统计图。(3)请你把它补充完整。该年人数的条形图和数据。学生讨论城镇及乡村人口数量变化。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绘制统计图,并展示作品学生互相评价。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想法学生回答问题学牛独立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6、小结四、有效检测,以练达标完成97页做一做。五、师生互动,总结拓展谈谈你的学习收获?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完成大练习册相关练习。学牛独立绘图。板书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课后反思三次备课 课题:营养午餐备课教师:郭晨霧审核组长:审核领导:教学内容:教材101-102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健康常识,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2、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小营养成分,能设计调配科学、合理午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科学、合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2、学以致用,学会健康生活。教学重点:能合理地调配午餐食谱,对学生平时不止确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教学难点: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解决难点办法:让学生自助探究,运用科学分析结论,合理安排方案。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学情分析: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课题,熟悉的是学生每天都必须接触,陌生的是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搭配才是合乎营养标准的“营养午餐”还没有达到科学合理的认识,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在学生群体屮比比皆是。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集备)一、目标解读,以标导航1、能合理地调配午餐食谱,对学生平时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2、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二、预习检测,以测促学师:(1)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离不开吃。今犬,老师准备了很多精美的菜肴图片想和大家一起来欣赏。(2)这些菜中你都喜欢吃些什么?(3)你平时都喜欢吃些什么菜?(4)你今天屮午吃了什么?你认为口己吃得科学、合理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营养师。三、探究新知,合作交流(一)分析菜谱1、到模拟的叮叮餐厅里看看新推出的菜谱,教师介绍热量、脂肪、蛋白质的作用。2、这些菜都可以进行如何分类?(肉类和青菜类)(一)初次占菜1、让学生菽血个人喜好,任点二个菜,学牛明确学习目标学生H由交流让学生说说这些菜中,都喜欢吃些什么菜? 特别强调:想吃什么就尽情点什么。2、点完三种菜后,让学生汇报所选菜式及相关的数据。比一比谁的菜式热量总和最低、谁的脂肪总和最高。(1)学生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每个学生根据111己的喜好,纷纷点出£|己所喜欢的(2)通过热烈的汇报,菜式热量的总和一个比一个低,脂肪总和一个却比一个高.(三)对比专家建议1、出示专家建议。让学生阅读饮食与健康(专家建议)。(2、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不低于”和“不超过”的具体含义。3、让学生观看长期热量不足和脂肪过多而导致的图片。4、让学生用专家的建议对比自己的菜式,谈谈自己的菜式是否科学、合理。并找出不合理的理由。(1)学生阅读并汇报: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餐午餐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过50克。(板书)(2)学生结合实际,发表自己对“不低于”和“不超过”理解。(3)学生惊讶地发现纯粹根据口己的喜好所点的菜,与饮食专家的建议冇冲突。(4)通过学习专家的建议,了解热量和脂肪的重要性,同吋也明白人体对热量和脂肪的需求并不是越多越好。(5)理解不低于”和“不超过”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充分表述和理解,为后面的活动打下基础。(四)合理调配1、结合专家建议,4人小组Z间说说点菜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做到科氷合理?(荤素结合)具体操作要求:a、先估算一下,哪些菜搭配在一起比较符合营养标准.b、说说搭配的理由,并由一名代表上到讲台推荐给大家。2、在明白了点菜要注意荤素结合的基础学牛汇报所选菜式及相关的数据学牛尝试表达学生自主思考,之后同桌交流。让学生明口到个人的喜好与科学、合理的饮食发生了冲突,从而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点菜方式。为接下來的合理调配做铺垫。小组合作,汇报 上,让学生进行再次点菜。(本次点菜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个别菜进行适当调配,也可以重新点一个菜式。)(五)制作条形统计图1、反馈学生的投票结果。2、能一眼看出投票结果吗?有没有更直观的表示方法?3、绘制条形统计图。4、对优秀的搭配菜式进行交流、分析,指出优点或不足。四、有效检测,以练达标根据学习常见的事物热量表,小组合作设计一份比较合理晚餐食谱。2、结合本节课的10种菜,小组合作,把所有符合专家标准的菜式列出来。五、师生互动,总结拓展了解班里偏胖或偏瘦的学牛饮食,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完成大练习册相关练习。生:复式条形统计图营养午餐课后反思三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