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74 KB
  • 2023-01-16 11:36:19 发布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8、109页。处理练习十九第1、3、4、6题及有关的练习。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并从中获得价值体验。2•学生结合实例,能够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变化规律,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做出简单分析,能进行初步的判断和预测。3•学生能够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初步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4•学生通过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中,有意识的获取一些数据信息,并能简单读岀折线统计图中所反映的事实和趋势。教学重点:能够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变化规律,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做出简单分析,能进行初步的判断和预测。教学难点:画图步骤及方法课刖父流师:通过你的课外调查,发现咱们蒙阴美吗?哪里美,你能夸一夸咱们的家乡吗? 师:怎样让家乡变得更美?同学们的点子真好.师:是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的家乡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心情也更舒畅了,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美美的心情进入今天的课堂.上课、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孩子们,天气暖和了,你想出去游玩吗?你想去哪?孙老师想去蒙阴周边游玩。可天气怎样呢?我做了一些调查,并把蒙阴4刀23日一29日每天的最高气温进制成了统计表,请看(出示统计表)。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指生说.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准确"声音响亮"师:为了更直观的描述这些数据,我们还可以把统计表变成什么?条形统计图。(出示统计图)。师: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生最少,是・・,•最多,是•••・・牛2:和一样多,都是。师:你的观察很仔细,表达也很清晰,真棒师:那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谁來说一说?生: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的表示数量的多少。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变化感知,引出折现统计图。师:下面请仔细看大屏幕。我们把条形统计图变变形. 师:把直条变成线,你现在还能看出最高气温的数量吗?生:能师:把这些线整体向右移动一下,现在呢?生:能。师:再仔细看,那现在呢?你看到了什么?生:线变成了点厂师:能看懂这些点吗?生:能这个点表示什么?生:它表示23日的最高气温是18度.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生:因为这个点正对着横轴上的23日,又正对着纵轴的18度.师:那这个点呢?这个呢?读出来师:真是用心的孩子,我们发现这里是用什么来表示最高气温的数量的.师:是的,通过点也能看出最高气温的数量.师:如果把这些点用线连起来会是什么样呢?来,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比划一下。师:把你们比划的画下来,仔细看,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师: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指牛说生: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探究点和线的作用师:折线统计图主要是由什么组成的?生:组成部分是(点和线)板书点线。师:同学们很善于抓关键师:那这些点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些线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自己先想一想门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小组意见统一了?)好,咱们来分享一下吧。师:先说点吧。谁先来?师:你想的很好,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师:点的位置高,说明什么。点的位置低呢?指生说生:点可以表示数量多少,点高说明数量多,点低说明数量少。师:真是用心的孩子,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师:也就是说点位置的高低告诉我们(数量的多少)(板书:数量的多少)。我们再给点标上数据就更清楚了。师:点的作用我们知道了。下面我们来看看线吧。这些线都是什么线?生:线段线段的两个端点连接的是什么?这些线段的位置是怎么样的?有的(手势:上升)?有的?还的?你有什么发现?生:线表示数量的增加或者减少,比如23日到24日最高气温升高了3度温度升高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手势比划一下.学生学着做. 你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师:刚才,大家通过交流发现,有的线是上升的,有的线是下降的,有的是平的•(打手势).线段上升,表示数量增加,〃,线段下降表示数量减少•(课件)师:来,现在把目光聚焦到这几条线段上,它们都表示数量是(增加的),它们增加的情况一样吗?生:不一样。师:哪条线段可以反映出数量增加的最快?生:线最长。师:它的确是最长的。师:它除了最长,还给你什么亡观的感觉?师:如果把它看作一条山路的话,这一段和其他相比显得生:比较陡。师:陡这个词用的好。太形象了。线越陡说明数量增加的越快,线越缓说明数量增加的越慢。这些线段真不简单,他们可以用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板书2•分析趋势,合理预测。师:刚才我们是一段一段来看的。现在让我们从整体上观察和思考。来,伸出你的小手,(动作,找到起点)比划一下这条折线。整体感觉怎么样?生:整体是向上的。师:根据这条折线所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咱能不能做个预测,预测一 下五一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呢?生:27o师:你怎么想的?生:整体上是增加的,所以我预测会增加。师:一定是27吗?还可能是?生:28o师:哦,都是增加的,一定是增加吗?生1:可能不变。生2:会减少。师:这几种情况都有可能,根据这条折线的变化趋势来看的话,哪种可能性更大?生:增加。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根据折线的走势作出自己合理的预测.3、画图,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师:为了岀行,老师不但关注了气温变化情况,更关注了空气质量状况,(出示统计表).根据学习经验/尔能尝试画一幅折线统计图吗?生:能。师:想一想"画折线统计图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注意些什么?指生说师:好拿出材料纸,试试吧。师:都画完了吗,请大家看这里,我们看看这个同学的。来,介绍你的 画法。生介绍。师:同学们的画法和他一样吗?还有要补充的吗?师:他画的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作品?师:来,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画的过程,先(描点)(课件演示描点过程),然后再(连线)(连线的时候要依次连接)。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生:・・・•时空气质量越来越羌了。为什么?哎,看到空气质量下降了,你有什么想说的?生1:多种树生2:少开车,多步行。生3:治理工厂。师:大家的主意都不错。小结:好了,同学们,刚才我们研究了折线统计图的点和线,又动手画了一幅折线统计图,现在你认识它了吗?4•概况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师:想一想,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生1: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生2: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生3:既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变化。 师:你很善于总结,真棒,请坐。 5•对比分析,突出优势师:同学们,继续看屏幕。观察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他们各自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课件生: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变化。老师也非常赞成你的想法。师:看来,条形统计图能更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课件)。而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课件)。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师: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经常用到折线统计图,你在哪里见过?学生说师: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病人去医院检查时的心电图买卖股票时需更关注的上证指数.还有小伟生病了,护士阿姨给医生诊断所需的体温记录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师:哦,你知道蓝色的虚线代表?正常体温师:如果你是医生,看到这份提问报告,你会说什么?怎么看出来的?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伟的体温从发烧逐渐恢复到正常。选一选师:折线统计图这么有用,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是不是在用都合适呢?下面这两组数据,分别选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师: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吧。生:第一个用条形,因为是6个人的数据,我们更关注数量的多少。第二个用折线,因为这是陈东一个人的身高情况,我们关注数量的变化。师:再来看,如果把丁丁和明明的统计顺序交换一下位置,可以吗?生:可以。为什么?生:因为交换后还是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师:这些数据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他们是独立的。再看这个,2岁和4的身高能交换吗?生:不能,因为交换以后数量的变化就变了。师:这些数据是有先后顺序,他们是连续的。像这样,统计的数据是独立的,我们更关注数量的多少,选择(条形统计图)更合适,而像这样,统计的数据是连续的,我们更关注数量的变化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更合适。老师特别关注陈东的身高变化情况,所以我们可以制一幅……••折线统计图,一起来看一下吧.仔细阅读,回答下面问题.1・陈东从()岁到()时长得最快,长了()厘米。2•陈东115厘米时是()岁。3•陈东3岁吋身高可能是()厘米。你是怎样想的?12岁吋呢?4•陈东会一直这样长下去吗?小结: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时,既要考虑图的变化趋势,也要考虑实 际,只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学习数学才更有价值。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师:同学们,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让我们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导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好了,同学们,学习就是一连续的过程,如果我们要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就要用到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继续研究。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