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0 KB
- 2023-01-16 11:35:4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年月日教材及学情简析复式折线统计图课时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重难点1、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2、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教学策略及教学媒体方格纸、课件设置情境引入新课谈话导入:师:你们回想近几个月下雨情况。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大风。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我们这里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教学环节教师点拨及学生活动集体备课回顾旧知引出新知出示2005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生:折线统计图。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师:怎样制作?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生:画线要用尺子。老师又提供了2005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教学环节教师点拨及学生活动集体备课全班交流,形成方法1、学生交流:(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检测与反馈第62页‘‘说一说’’作业布置第63页‘‘试一试’’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1)甲市月份降水量最高,月份降水量最低。(2)乙市月份降水量最高,月份降水量最低。(3)甲、乙两城市几月份月平均降水量最接近?课后反思下节课预习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