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50 KB
- 2022-05-14 14:49:0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附件120年月以来党委(党组)提拔任用的干部名册(适用于检查地方、中央单位)填报单位:填报时间: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学历学位现任职务任职时间原任职务任职时间(含同级)培训情况民主推荐有无考察材料党委(党组)讨论任职公示是否参加公开选拔或竞争上岗备注会议推荐谈话推荐得票数总人数名次得票数总人数名次同意人数会议人数没有反映有反映但不影响使用P1234…备注:党委(党组)提拔任用的干部,请按照讨论决定的时间顺序排列。20
附件2市、县领导班子领导职数配备情况统计表(适用于检查地方)填报单位:填报时间:地区名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备注核定数实际数核定数实际数核定数实际数核定数实际数合计备注:1、在省检查时,请省里填写所辖市州领导班子职数配备情况;抽查市时,请市里填写所辖县区领导班子职数配备情况。2、领导班子存在超职数配备的,请书面说明情况。20
附件3省、市、县直单位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职数配备情况统计表(适用于检查地方)填报单位:填报时间:单位名称领导干部职数非领导职务干部职数备注核定数实际数核定数实际数合 计备注:1、在省检查时,请省里填写省直单位领导班子职数配备情况;抽查市、县时,分别请市、县填写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职数配备情况。2、领导班子存在超职数配备的,请书面说明情况。20
附件520年月以来党委(党组)管理的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处理情况表(适用于检查地方、中央单位)填报单位:填报时间:序号姓名处理时的职务及任该职务时间主要问题首次违纪违法时间处理时间处理情况备注备注:1、立案且目前尚未结案的,在“处理时间”填写立案时间,并在备注中说明。2、涉及选人用人方面问题的,需要另附本人简况及主要案情材料。20
附件6选人用人工作民主评议表(适用于检查地方、中央单位)1、您对本地区(本单位)选人用人工作的总体评价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了解2、您对本地区(本单位)执行选人用人工作政策法规情况的看法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了解3、您对本地区(本单位)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看法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了解4、您对本地区(本单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看法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了解5、您认为应重点了解哪些干部的提拔调整情况:(请填写姓名、职务)6、您建议重点抽查哪个市州、县市区或直属单位:7、您认为本地区(本单位)选人用人工作有哪些好的做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有无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违规提高干部职级待遇,擅自扩大非领导职务设置范围等问题?有何意见和建议?备注:第1—4项请在所选择答案后面的方框内划“√”;第5—7项若填写不下可另附页。20
附件7新选拔任用干部民主评议表(适用于检查地方、中央单位)被测评干部的基本情况您对选拔任用该干部的看法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现任职务任职时间原任职务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了解备注:1.您对所列干部的选拔任用有何看法,请在相关项目内打“√”;2.如果您想具体说明对有关干部任用的看法和意见,可写在本表背面。20
附件8-1A/B票选人用人工作调查问卷(适用于检查地方)1、您认为加强和改进本地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点是(最多可选2项):1)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个坚持”,进一步树立正确用人导向□2)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体制机制□3)加强干部政策法规教育,严格按规矩选人用人□4)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5)加大监督检查和问责力度,对选人用人中的违规失责行为严格追究责任□6)其他 (如选此项,请填写具体内容)□2、您认为本地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哪些环节需要规范(最多可选2项):1)沟通酝酿环节□2)推荐提名环节□3)组织考察环节□4)讨论决定环节□5)各方面都做得较好,没有特别需要规范的□3、您认为本地区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应当解决的突出问题是(最多可选2项):1)不能很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存在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问题□2)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完善,存在唯GDP用人及形象工程、表面政绩等问题□3)考察人选产生机制不够科学完善,存在唯票取人、干部不敢坚持原则等问题□4)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方式方法不够科学完善,存在“高分低能”、“一考定音”、唯分取人等问题□5)干部考察机制不够科学完善,存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等问题□6)过于依赖职务、职级激励干部,超职数职级配备干部问题比较普遍□7)其他(如选此项,请填写具体内容)□20
4、您认为本地区对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最多可选2项):1)对干部的经常性教育抓得不够,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没有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2)干部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3)已有的监督措施不落实,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4)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制约□5)没有发现明显问题□6)不了解□5、您认为本地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主要表现是(最多可选3项):1)不能严格按规定办事,违规用人问题多发□2)存在任人唯亲、任人唯利现象□3)拉票贿选现象比较普遍□4)存在通过拉关系、走门子等手段“跑官要官”的问题□5)存在通过权钱交易、请客送礼等手段“买官卖官”的问题□6)上级机关干部干预下级地方或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7)其他(如选此项,请填写具体内容)□8)无□6、您认为本地区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最有效措施是(最多可选2项):1)加强警示教育,增强遵守组织人事纪律的自觉性□2)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3)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增强干部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4)加大对提名、推荐、考察、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工作的监督力度□5)拓宽监督渠道,严厉查处选人用人方面的违规违纪问题□6)其他(如选此项,请填写具体内容)□7、您认为本地区组织部门在哪些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强(最多可选2项):1)坚持原则,坚决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2)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3)进一步提高能力素质和识人用人水平□4)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5)其他(如选此项,请填写具体内容)□6)无□备注:1、请省级领导干部填写A票,其他干部填写B票。2、请在所选择答案后面的方框内划“√”。20
附件9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相关资料查阅细则根据检查工作要求,重点对被检查地区、单位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决定干部任免事项的会议记录、《领导干部名册》、提拔任用干部的任免审批表、干部档案等资料,按照时间序列等进行对照比较,综合分析。一、查阅党委(党组)研究干部的会议记录主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党委(党组)成员到会人数是否达到全部成员三分之二以上。比如,党组成员为7人,则到会人员不得少于5人;党委常委会成员为11人,则到会人员不得少于8人。2.是否以党委(党组)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比如,党委常委会成员为13人,到会9人,则必须有7人以上同意,方可形成决定。3.对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是否作出了暂缓表决。主要查看党委(党组)会议记录的内容,看每位党委(党组)成员表决的意见,或个别党委(党组)成员对拟任人选是否提出了影响任用的问题。20
4.党委(党组)成员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时,与会人员是否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发表意见。主要查看党委(党组)会议召开的时间、一次研究干部的数量等情况。如果研究干部数量较多,时间较为仓促,可通过与个别党委(党组)成员谈话了解,或调阅个别党委(党组)成员个人的会议记录详细了解有关情况。5.是否存在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问题。所谓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用,是指未经推荐、考察等程序,党委(党组)会上临时提出拟提拔干部任用事项并决定任用,或者未经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党委(党组)会上临时决定干部任免事项。查阅是否存在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用问题,主要方法就是把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干部的会议记录与党委(党组)会议研究干部的会议记录进行对照。如果组织(人事)部门会议记录中没有而党委(党组)会议记录中涉及到的干部任免事项,或者组织(人事)部门研究的与党委(党组)会议研究的拟任干部职位不一致,就存在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用问题的可能性。6.党委(党组)分管干部工作的领导成员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介绍领导职务拟任人选的提名、推荐、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况。主要查看会议记录及附件。二、查阅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干部的会议记录及文书档案主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内容20
1.组织(人事)部门干部工作机构汇报干部任免的事项,包括干部的拟任职务、拟免职务,拟提拔任用干部的推荐情况(包括会议推荐、个别谈话推荐及其排位)、考察情况、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情况等;2.研究确定考察对象的有关情况;3.考察及公示期间,对群众反映的拟任人选有关问题的调查核实情况;4.对应当任前备案或应在任前报请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任免的干部,履行相关程序的情况。三、查阅《领导干部名册》主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适用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1.领导职数配备情况。对于个别单位领导职数配备较多的,可结合审查单位“三定”方案,核实超职数配备的具体情况。2.是否存在干部职务与职级不一致的情况。《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干部任用条例》明确提出,不准违反规定提高干部职级待遇。通过审查干部名册,大致可以判断是否存在不符合政策规定任用干部的问题。3.新设置的机构是否履行了相关审批程序。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有关群众团体机关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副厅(局)级以上机构设置的审批权限在中央,未经中央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批准,不得擅自设置机构。市(地)机构设置应当由省(区、市)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对地方20
新设置的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以及名称较为特殊的机构,可通过审阅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复件,了解有关情况。四、查阅提拔、调整干部的任免审批表主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干部任职资格。《干部任用条例》规定: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三年以上;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地(厅)、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对于中管企业、中管金融企业和非参公事业单位,主要依据本单位对领导人员任职资格的规定。通过审阅《干部任免审批表》中干部的学历、参加工作时间、简历等,可基本判断提拔的干部是否符合上述要求。20
2.干部调整是否存在过于频繁的问题。《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正职领导成员;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的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的正职领导成员实行任期制,每个任期5年。党政领导干部在一个任期内因工作特殊需要调整职务,一般不得超过一次。从审阅干部简历,即可了解是否存在不符合上述规定的问题。五、查阅干部档案主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查阅干部个人档案,采取重点抽查和随机抽查两种方式进行。重点抽查的范围一般是:新选拔任用干部民主评议中满意度靠后的领导干部;举报反映中涉及到的领导干部;谈话中反映问题涉及到的领导干部;任职时间、任职经历、文化程度等任职资格不够被提拔的领导干部;民主推荐票数少、排名靠后被提拔的领导干部;破格、越级提拔的领导干部;领导同志的身边工作人员及家属等。1.干部档案材料收集是否齐全,整理是否符合要求。主要看干部履历表、干部考核材料、入党材料、学历学位材料、奖惩材料、工资调整材料、干部任免材料(包括考察材料、现实表现材料)等是否及时归入了干部本人档案,是否按照规定对干部档案进行了分类整理。2.干部的出生年月、学历学位、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简历等信息,在相关材料中前后填写的是否一致,组织(人事)部门认定使用是否准确。对于干部档案材料中填写的有关信息前后不一致,但组织上认定使用准确的,一般不再作为问题提出。20
(1)审查出生年月,应按照中央组织部有关规定进行。出生年月不一致的,按干部档案或户籍档案中最早记载为准;出生年月涂改后难以辨认的,应当经公安机关鉴定或采取其他方法核实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按其涂改前填写的情况予以认定。(2)审查干部学历学位,主要看招生报考登记表填写的信息是否属实,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取得学历学位后在其新任职务的《干部任免审批表》中是否被组织(人事)部门认定使用。如果不符合报名条件,采取弄虚作假报名取得更高学历学位的,应当提出疑问,深入核实。如在取得学历学位较长时间后,涉及考核、职务调整时,本人未在考核表中填写,组织(人事)部门未按其新取得的学历学位填写《干部任免审批表》的,应采取适当方式予以核实。(3)审查干部的入党情况,主要看不同档案材料中填写的入党单位及入党介绍人是否一致,入党后填写的归档材料中“政治面貌”栏目是否及时填写了“党员”,入党程序是否符合规定(1956年9月15日至今,除1969年4月1日至1977年8月11日入党时间为上级党委批准之日无预备期外,其他时间均为一年预备期)。干部档案中《入党志愿书》丢失的,应当由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与发展其入党的单位党组织以及其工作过的单位党组织联系。确实无法找到入党志愿书,必须由该党员入党时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开具组织证明,填写《党员登记表》,存入本人档案,一般不补填《入党志愿书》。20
(4)审查干部的简历,结合工资表、考核表一并审核,注意查看职务晋升与工资晋升是否一致。特别是涉及跨地区调动的干部,如在调动前晋升了职务,要注意审核干部档案中不同类别材料填写的信息是否相互矛盾。按照规定,干部职务晋升后,从下一个月晋升工资。3.《干部任免审批表》填写的信息是否与档案材料记载情况相一致;干部考察材料是否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了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长,主要缺点和不足,以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情况。对于干部档案中较早形成的《干部任免审批表》中填写的出生年月较大,而在档案材料中找不到相关记载,实际认定使用的出生年月较小的,应采取适当方式了解是否存在撤换档案材料的问题。4.在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通过查看考察材料,了解民主推荐的两种方式(会议投票推荐、个别谈话推荐)是否同时采用,是否以民主测评代替会议投票推荐,是否以考察谈话代替个别谈话推荐。20
附件10查阅新提拔任用的干部名册情况统计表被检查地区(单位):查阅人:年度研究干部任免的批次提拔干部人数符合规定人数及所占百分比不符合规定人数及所占百分比备注任职时间不够文化程度不够培训时间不够未经民主推荐未经考察任前公示不规范越级提拔不符合规定其他不符合规定情况备注:本表根据各被检查地区、单位20年月以来提拔任用的干部名册反映的情况填写。20
附件11查阅干部档案情况一览表被检查地区(单位):查阅人:姓名职务查阅档案发现的问题备注20
附件12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明细表被检查地区(单位):填报时间:序号责任地区(单位)问题类别主要问题表述定性法规政策依据备注备注:问题类别主要包括用人标准、导向问题,干部任职资格条件问题,选人用人工作程序问题,执行机构设置、职数编制规定问题,执行选人用人监督制度问题,用人上不正之风问题,其他方面问题。20
附件13选人用人工作民主评议情况汇总表被检查地区(单位):时间:数据项目满意、基本满意比例之和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了解票数比例票数比例票数比例票数比例1、您对本地区(本单位)选人用人工作的总体评价2、您对本地区(本单位)执行选人用人工作政策法规情况的看法3、您对本地区(本单位)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看法4、您对本地区(本单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看法民主评议表共发出张,收回张,其中有效表张。备注:1.完全空白表视为无效表,不在统计之列。2.个别项目空白的表视为有效表,在统计之列。个别空白的项目,作为“不了解”统计。 3.“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了解”各项比例计算基数均为“有效表数量”,比例计算至小数点后两位,四项比例之和必须为100%。以“满意”为例,比例=选择“满意”的人数/有效表数量。其他各项比例以此类推。4.表中第5、6、7项填写的书面意见原汁原味摘录,另附页。20
附件14新选拔任用干部民主评议情况汇总表被检查地区(单位):时间:干部基本情况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了解姓名现任职务任现职时间原任职务票数比例票数比例票数比例票数比例被评议对象总数(人) 平均比例 满意、基本满意比例之和 备注:1.完全空白表视为无效表,不在统计之列。2.个别项目空白的表视为有效表,在统计之列。个别空白的项目,作为“不了解”统计。3.“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了解”各项比例计算基数均为“有效表数量”,比例计算至小数点后两位,四项比例之和必须为100%。以“满意”为例,比例=选择“满意”的人数/有效表数量。其他各项比例以此类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