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73 KB
- 2022-05-16 15:23:3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组织行为学纲要主讲人:Y教授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1.组织:是一定的组织结构确定下的具有目标导向的、开放的、社会技术行为系统。2.组织行为:组织内部群体和个体所产生的行为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自身的运行状态。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发生的人类行为特征以提高组织运行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的一门科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开展1.法约尔(1842~1926)职能理论①五要素:方案、组织、指挥、协调、控制。②组织职能演变表〔见表1〕
年份管理职能的划分人名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人事调集资源沟通决策创新1916法约尔△△△△△1934戴维斯△△△1937古利克△△△△△△△1947布朗△△△△△1947布雷克△△△△1949厄威克△△△1951纽曼△△△△△1955孙茨与奥唐柰△△△△△1964艾伦△△△1964梅西△△△△△1964米△△△△△△1966希克斯△△△△△△1970海曼和斯科特△△△△△1972特里△△△△
2.韦伯(1864~1920)行政组织理论2.1社会三种合法权力①理性—法律权力:以上下合法等级权力为依据。②传统权力:以传统地位的正统性为依据。③神授权力:以特殊神职、英雄或模范崇拜为依据,感情色彩重,非理性度高。2.2行政组织体系的根底是理性—法律的权力
3.梅约(群体行为理论)①“经济人〞—“社会人〞,认为人的生产积极性除了物质条件还受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②认为生产受家庭、社会和组织的影响③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概念④提出了企业领导人要善于与职工沟通4.坦包姆、戴维斯—行为科学①人性根本上是好的②对人的成认和肯定③以开展的眼光看待人④成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⑤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5.菲德勒—权变理论①将组织当成一种动态来看,重视组织的适应性和弹性。②重视组织和环境的关系,认为管理行为受外在环境因素影响。三、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1.动机:在需求根底上产生的行动推动人仍作出某种行为的内在冲动五个根本因素:态度、信心,价值观、需要、目标2.能力: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活动的总和①才智
3.知觉: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在人脑中的综合反映①特点:整体性、理解性、选择性、提取性。②知觉偏差产生原因:前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马太效应4.个性: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工作中形成的各种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特征:稳定性、倾向性、独特性。5.组织制度与资源①物质设备和人力资源②组织结构③领导作风④奖励制度
四、群体行为与决策1.定义:工作群体是由两个或更多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工作目标而形成的互相依赖和互相作用的集合体。2.群体的类型:①正式群体②非正式群体3.群体行为的主要特征①群体的凝聚力影响因素:群体的规模(小群体比大群体更有凝聚力〕;目标成功历史;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似性;
群体之间的利益共同性;群体成员对群体的依赖性;群体和外部的关系;群体的信息沟通程度;群体的鼓励状态;群体成员的心理满足感;群体的领导方式。
②群体凝聚力的后果: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③群体绩效增加个体绩效原因:提高有关工作的知识的技巧。提高个体成员工作满意度。提高个体努力程度。降低个体绩效原因:丧失鼓励(个体得到奖励是由于群体绩效、个体绩效高让群体绩效低个体得到奖励〕;由于需要协调影响个体绩效;责任分散。
4.群体标准:群体标准是群体成员共同建设和遵守的行为规那么①行为标准②作业标准5.群体士气增加群体士气的要素①对组织目标的赞同②合理的经济报酬③工作满足感④优秀的管理人员⑤和谐协作⑥平等沟通⑦工作环境
6.群体决策①决策的正确性——提高②决策的速度——降低③决策的创造力——增加④决策的风险——降低7.有效的群体决策①确定问题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③对各种活动的设想④实施解决问题方案的活动方案⑤对解决问题方案的评价方案⑥对效果和过程的评估
8.德尔菲法—专家集体判断预测的群体决策法——兰德公司40年代设计①建立主持机构②推测和评估问题③归纳和分析④投票表决五、群体间冲突1、如何看待冲突传统观点认为:①群体不能合作完成任务②不能共享重要信息③导致精力分散
④影响士气⑤造成压力、困扰和紧张现代观点认为:①改革的催化剂②引导组织趋向创新③正视冲突,应用提高组织效果的方法防止敌视和破坏行为2、 引起群体冲突的原因①沟通渠道不畅②组织规模增大③员工参与决策时机少
④工作不能有效协调⑤组织奖励制度不合理⑥个体个性价值观的差异3、处理冲突的方式①对抗②协作③折衷④回避⑤迁就注:无绝对有效的方式。最有效的方式是与实际情况配合。〔见P219表11-1〕
六、信息沟通1、信息沟通对组织的作用①有助于组织工作适应性。②有助于组织正确决策。③有助于组织创新和变革。④有助于组织改善人际关系。2、信息沟通程序发起者编码传递接受者解码反响
3、 沟通渠道①正式沟通渠道·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②非正式沟通渠道·小道消息·谣言③沟通网络及特性〔见图、表〕
键形主管ACBD
轮形主管ACDB
园形主管ACBD
Y形主管ACBED
表二不同的沟通网络对行为的影响沟通网络轮形链形园形解决问题的速度快次快慢正确性高高低团体作业的组织化迅速产生组织化且其组织稳定慢慢产生组织化其组织相当稳定不易产生组织化领袖之产生非常显著相当显著不产生士气非常低低高
4、沟通障碍①分类:·传递障碍·理解障碍·接受障碍②产生障碍的因素:·地位影响·文化差异·语义问题·信道失当·感觉失真·环境混乱·无反响
③中国式沟通障碍·隐喻式沟通:外表内容和实质想法不同,后者往往很不明确,却很重要。·双重束缚式沟通:同时传递相反的信息,令人无所适从。·无声喧嚣式沟通:外表十分平静,实际暗潮汹涌互动。·无语式沟通:先说先死,不说后死,能不说就不说。·弹性式沟通:对上对下,对内对外都不一样,内容分情景,有弹性。·含怨和谐式沟通:内心充满怨恨,但处于无奈而和谐来往。
5、沟通三阶段①容易产生误解—不同的经历表意方式不同。②能够合理理解—相近的经历表意方式类似。③深层次的理解—相似的经历表意方式相同。6、沟通层次非特定公文沟通(文件、标准报告等)特定公文沟通(通知备忘录信函)沟通无信息反响一般为单向沟通式信息反响较慢信息反响及时,但无形体、语言、动作等传递情感信息反响及时,有形体、语言等方式传递沟通情感面对面沟通
7、沟通原那么① 正确理解别人。② 有效表达自己。七、领导行为1、领导行为理论①X理论假设及对应领导行为②Y理论假设及对应领导行为③领导行为的连续带理论④管理方框图理论。2、领导的情景理论①菲特勒的领导情景理论。②“途径—目标〞理论。③领导—参与模式。④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