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49 KB
- 2022-05-16 15:22:48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二讲个体心理过程与组织中的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过程与组织中的个体心理人的行为是由需求、动机、目标、行为和结果这些要素组成的。个体是组织的细胞和根底。每一个个人的行为和行为特点是如何产生的,是如何决定的,这是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受客观刺激〔环境〕的影响,一定的刺激必然引起人的一定的特定反响。刺激〔环境〕人的特定行为
个体心理过程与组织中的个体心理人的认知能力与人的生理机能有关,和人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关,和人的头脑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有关,同时和人的心理状态有关。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可以看成是个体特征和环境特征的函数:B=f(P·E)B代表人的行为,P代表个体行为,E代表环境特征。
认知过程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心理过程,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反映过程。认知能力是人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重要能力,是人的工作能力的重要根底。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能力不仅和外界环境有关,而且与人们的心理特点密切相关。因此,组织管理需要了解人们的心理特点和由此决定的行为规律。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客观反映,是人对事物认知的初级和感性阶段。
一、个体的根本心理过程1.社会知觉与归因━━是指对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社会知觉过程:寻找意义;图型附属;归类化处理;
1.社会知觉与归因━━正确的社会认知不仅是一般员工的需要,更是领导者的需要。只有能够正确地对相关的社会事物进行认知,才可能对事物进行正确地处理,完成自己的组织任务。提高自己的社会认知能力,防止出现认知偏差,是每一个员工,尤其是领导者的重要任务。
1.社会知觉与归因━━归因:指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并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归因偏差:高估主观低客观行为者与观察者立场偏差;
社会知觉偏差晕轮效应:由于对认知对象的某一特点的过分关注导致的认知上出现的偏差。首因与近因效应:对认知对象的第一印象往往会严重影响他对认知对象的今后的行为判断,从而导致认知上的偏差。选择性知觉:人们知觉只对与自己经验、兴趣相符的信息进行注意。比照效应:人们知觉倾向于与同类相近事物比较。宽大效应:对某事物知之甚少时总愿给其积极肯定。投射效应:认知者以自己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来盲目地揣度他人的心理与思想导致的认知偏差。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社会的复杂性社会知识水平社会经验和阅历社会观察能力观察问题的角度认知心理因素
2.能力━━能力:一种内在的心理品质,是完成某种活动,解决某个问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人的能力是一个人依靠自己的力量照顾自己的生活和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的可能性。与工作相关的能力:各种职业能力倾向、实践智力、情绪智力、管理能力和创造力。
2.能力━━人的能力构成:由一个人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能力等〕、知识、实际技能和体力所构成。管理者能力:业务能力、人际能力、分析决断低层→47:35:18中层→27:42:31高层→18:35:47
2.能力━━智商、情商、胆商、法商与社会需求影响能力的因素: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心理素质主观努力
3.人格━━人格:指人们所具有的个体独特的、稳定的对待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由先后天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因为人格直接影响人的思想、行为和对事物的判断认知,所以考察员工的人格特点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
3.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特征的特有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模式。不同的人格特点导致了人们之间的不同的思想方式、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一个人的人格特点直接影响一个人在一定环境下的反响方式与行为取向,因此是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一个重点。
人格具有的特点:独特性稳定性系统性人格的特点
人格的结构主要包括一个人的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意识和价值观等。人格的结构
气质的根本类型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特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心理活动的灵活性等方面的特性表现。人的气质是由人的生理因素特点决定,因此主要是由人的先天生理因素决定的胆汁型气质多血质型气质粘液质气质抑郁质
胆汁质气质的人性格外向,为人直率,易怒,感情粗糙,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表现强烈,但是情绪不稳定。胆汁质气质
多血质气质多血质气质的人性格外向,感情丰富,活泼好动,开朗大方,但是比较粗心,不够沉稳。
抑郁质气质抑郁质气质的人性格内向,感情细腻、稳定持久,为人注意细节,心胸不开阔,情感脆弱,易于伤感,属于多愁善感性格。
粘液质气质黏液质气质的人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对外界反响缓慢,谨慎小心,多虑,优柔寡断。王子复仇记人物哈姆雷特
气质规律青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气质不一定是恒定不变的。在人的一生中,随着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发生变化,其气质也会有所改变。人的气质特点会影响一个人在一定环境中的心态、情绪和行为方式。因此,了解一个人的气质,是了解一个人的行为特点的根底。
性格特征性格特征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习惯的行为方式与处置事物的习惯态度所表现出的他的特有的心理特点。性格主要是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是由人的气质、心理特点、社会经历、价值观和人生观决定的。最新发现影响性格因素:血型〔A细致B敏感O坚强〕季节时空〔阳光辐射〕、排行、月盈亏、温度冷热、食物多少
性格的关键意志力:人的意志力也表现在抵抗各种诱惑,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决心的能力上。意志力使人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因此,也是组织管理在考察和任用员工的重要的心理标准之一,是培养员工的重要方面之一。
意志力豪杰之与庸人,有倔强之志力而已。大凡恒情,每当衰败穷蹙之时,那么不免志消气沮,假设豪杰那么愈衰愈振.(潘博)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缺乏谓勇也。古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持者甚大,其志甚远也。(苏轼)
人格异常所谓人格异常〔人格障碍〕是指一个人的人格偏离了正常人的人格。由于人格异常,这些人尽管心理与精神正常,但是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行为和工作表现别离性人格异常(对周围环境反响冷淡,社会适应性差)反社会型(自我中心,漠视他人)妄想型(多疑固执、偏激)自是型(自我中心,幼稚,自我夸耀)依赖型(强依赖性,至牺牲自己去迎合他人)对特殊人格的分析和认知是组织管理的需要。只有了解了一些特殊人格的特点和影响,才可能根据工作的要求,选择和任用适当的员工
4.情绪情绪是人在生活中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过程和由此引起的生理反响过程。情绪特征是人的性格的重要内容之一,指一个人在处世和处理事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态的波动性和强度,反映了人的情绪控制能力。人的情绪包括愤怒、悲伤、喜悦、恐惧、伤感、抑郁、厌恶、喜爱、嫉妒和羡慕等。
人的情绪特征人的情绪特征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稳定程度和行为取向的理性程度。因此,了解一个人的情绪特点是预测和理解一个人在某个特点环境中的行为方式的根底。
不良情绪的调整消除情绪产生的原因转移注意对象改变工作和生活环境疏导和发泄不良情绪
挫折情绪挫折是由于人的行为目的没有到达,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期望没有得到实现,从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失落沮丧的心态和情绪。影响挫折情绪的原因:A.对目标实现的期望愈高,失败带来的挫折感愈强B、对目标实现的价值看得愈重,挫折感愈强C、对未来的时机愈悲观,挫折感愈强的D、生活阅历愈浅,挫折感愈强E、心理素质也影响挫折感的强弱
挫折情绪引起的不良反响固执。在一种逆反心理的驱使下,以一种不理性的态度来应对挫折,坚持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甚至到达偏执的地步。自暴自弃。以一种不理性的态度,因为一时一事就完全对自己和前途丧失信心,自我放弃。攻击行为。在强烈的挫折感驱动下,对相关人或事做出不理性的攻击行为,甚至因此而造成严重后果。
提高耐挫折能力A、凡事留有余地B、疏导挫折情绪C、确立新的目标D、增强意志力
5.价值观━━价值观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的看法的总和,是一个人的人格的核心之一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根本的信念,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价值的总的评价和看法。价值观是个体态度和动机行为的根底终级价值观〔期望的终极状态〕与工具价值观〔中间途径手段〕分类
终级价值观与工具价值观舒适生话幸福稳定平安心境安详内在自由自主平等快乐自尊友谊社会成认睿智能干整洁勇敢助人正直创造性礼貌负责有知识学问
5.价值观━━人的价值观直接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价值评判和行为取向。价值观决定以个人的生活追求目标,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一个人的价值观是随着人的成长和成熟,随着一个人所受到的教育,以及生活阅历的经验而逐渐形成和开展的,是伴随着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而逐步完成的
影响价值观的因素社会文化价值观家庭和学校教育生活的阅历与经验华堂画栋,日居不过容膝;锦衾绮帐,夜寝不过一簟;炮火炙凤,所供仅止一口;珠襦纨绔,所被仅得一身。?醉醒石?一个人的价值观是逐步形成的,也会变化的,所以在组织管理中应该注意培养员工接受组织的价值观。组织管理:组织价值观与成员价值观相一致
6.学习与行为塑造━━学习:指由于经验造成的个体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学习不是某种静止状态而是或欲想或离愿的变化。学习是产生持久变化而不是一时的变化。学习的效果是有无行为变化而不是其它。学习机理是某种类型的经验,是经验主导变化与否。三种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及时的填充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用于对行为的塑造主要是利用实践的方法。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也叫典范学习,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
二、组织中的个体心理1.个体与组织的关系━━心理契约:个体与组织之间隐含的没有明文规定的双方各自的责任以及对对方的期望,包括员工期望组织为自己提供什么即组织对员工的责任,以及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即员工对组织的责任。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表达在双方在心理上的卷入与互动,心理契约对双方的影响是相互的。
二、组织中的个体心理1.个体与组织的关系━━鼓励——奉献模型:基于员工对组织所做出的奉献和组织用来获取员工奉献所做出的鼓励的四种形态〔两种是员工与组织之间平等的交换关系,另外两种是不平等的交换关系〕个人——组织契合度:描述员工个人与整个组织的相容性程度。
二、组织中的个体心理2.员工在组织中的态度━━态度:指个体对客观事物、人或事件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响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态度主要包括三种构成成分:情感成分、认知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态度改变方式:外部〔劝说沟通〕刺激
二、组织中的个体心理2.员工在组织中的态度━━态度变量: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组织公平和组织支持感知。工作满意度:来自于个体对工作或者工作经历评估的一种快乐或积极的情绪状态。组织承诺:指员工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感,以及对组织的归属感。组织承诺可以解释员工为什么要留在某个组织,代表了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组织承诺也是员工与组织之间心理契约的一种表达。
二、组织中的个体心理2.员工在组织中的态度━━组织公平感:组织中的个体对组织中的制度、政策和管理活动的公平性的感知,通常包括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组织支持感知:员工对于组织重视其奉献和关心其幸福的一般感受。
二、组织中的个体心理3.组织社会化━━组织社会化:指员工学会组织中的价值观、标准和行为方式,从而成为真正的组织成员过程。组织社会化实质是员工个体融入组织内部的过程。革命党与阶级斗争扩大化现象
二、组织中的个体心理3.组织社会化━━为实现员工的组织社会化,组织采取的策略:角色典范引导与施压改变自我员工要采取的策略:搜集组织信息;广建关系;参与活动;观察模仿;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