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00 KB
- 2023-01-16 11:37:34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福州市鼓楼实验小学邱榕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4~105页。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的一种新的统计图。通过对比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构建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已经能用单式和复式的统计表、单式和复式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建立了统计的观念。本课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即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之外,更突出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为下一课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起到铺垫作用。教学目标: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结合具体情境对统计图的有关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解释,并能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感受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合理推测。教学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测。教学策略:本着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
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利用课件动态呈现折线统计图演变过程,新课及练习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统计观念,以及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体会它对决策的作用。教学准备:Flash动画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照片谈话:同学们,请看!这是老师课前收集到的近几年游览福州三坊七巷人数的数据。从大屏幕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出示统计表教师:真了不起,一口气找到了这么多信息。可是这么多数据,看起来、读起来都很麻烦。怎样整理能更清晰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游览福州三坊七巷人数统计表2016年3月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人数(万人)241830363654603.出示条形统计图教师:好,我们来看!这就是根据刚才的信息制成的统计表,用统计表来表示的确比刚才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清晰多了。还能用什么方式?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略)。【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4.引出折线统计图教师:相对于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更加的直观,也更加的形象了!可是工作人员却利用数据制作了一幅这样的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看。课件演示动态效果。这就是折线统计图。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5.质疑问难,引出课题。
质疑:看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你们脑海中一定有疑问吧?谁愿意来说说。预设:1.为什么要制成这样的统计图?2.这种图怎么看,怎么画呢?【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激活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借助课件演示,将静态的条形统计图动态起来,让学生经历由条形统计图演变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体现知识迁移的过程。通过对折线统计图的质疑问难,明确学习目标,体现以学定教,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索的研究精神。二、探究新知1.对比观察,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工作人员为什么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而却偏偏选择了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奥秘。通过这幅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中交流。(1)处理点教师:谁能说说你的发现?(指名回答)小结:横轴对应的年份,纵轴对应的数据,就决定了这个点的意义。质疑:折线统计图中的点有什么作用?小结:的确,条形统计图用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却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数量多少)【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自主尝试、合作交流,寻找识图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借助课件动态演示,找到直观分析数据的方法。(2)处理线段教师:大家还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分段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有上升的线、下降的线,还有水平的线。
上升的线说明什么?下降的线又说明什么?那水平的线呢?小结:线越长、角度越大、越陡说明数量的增减变化也就越大。(板书:增减变化)整体观察:教师:刚才我们是一部分一部分观察的,现在我们从整体观察一下,它的变化又是什么样的呢?小结:折线统计图最大的魅力和特点,通过折线的高低起伏,看出数量的整体变化趋势。(板书:变化趋势)【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借助手势等肢体语言及课件演示,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然后通过交流、观察、比较,理解折线统计图呈现出来的变化趋势。2.通过观察,整理特点预测数量变化情况。教师:预测一下,2016年会有多少万人来参观呢?生预测①2016年参观人数可能会是上升的。②预测会下降。追问:就目前的趋势来看,哪种可能性会更大呢?明确:能根据整体的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并且有理有据。【设计意图】通过对下一个年度的数据预测,引发学生对数据中蕴涵信息的思考,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3.感知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教师:其实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很广,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举例:(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股票、体温(教师:为什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根据图分析一下患者病情如何?怎么看出来的?对病人有什么建议?)、最近福州春季的气温统计图、近年中国获得奥运金牌统计图【设计意图】通过感知生活中折线统计图,使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4.对比观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
师: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两种统计图,分别是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请看,这里有两张统计表,选择哪种统计图更合适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2015年福州某旅行社接待旅游参观人数统计表景点于山鼓山西湖公园云顶西禅寺人数(万人)2332302718思考:要想和外地游客推荐一个最受欢迎的地方,你认为制作哪种统计图更合适?福州某旅行社近五年鼓山旅游人数统计表年份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人数(万人)2326263132思考:要想预测该旅行社2016年鼓山旅游的人数,制作哪种统计图更合适?小结:选择哪种统计图更合适,需要根据我们的现实需求。如果我们重在表示数量,就选择——条形统计图;如果我们重在表示变化,就选择——折线统计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两种统计图的特征,通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根据不同数据情况,选择适合的统计图,激发学生对两种统计图的对比反思,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5.进一步讨论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尝试绘制这幅折线统计图。(请生说画法)小结步骤:描点,标数据,连线。(板书:描点、标数据、连线)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读图,还学会了画图。更难能可贵的是,同学们还能根据图中已有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合理的预测,(板书:读图,画图)下面,我们一起利用刚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意图】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画图,同时引导学生开展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但提出了画图注意事项和方法,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欣赏、赏识他人的品质。
三、巩固练习1.火眼金睛。下面的两张折线统计图分别统计的是哪个游乐项目的人数?说说理由。(A)青云山御温泉(B)鲸奇水乐园2.猜一猜,想一想。这里有2幅折线统计图,猜猜它们统计的内容会是一样的吗?揭示答案:统计的都是陈东在同一时间体温变化情况。师:明明统计的都是陈东在同一时间体温变化情况,怎么两幅图折线起伏变化差距如此之大呢?能得出什么结论?如果你是医生,将选择哪幅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辨别、分析、识图的能力,通过图像及数据等信息,提升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四、全课总结1.全课总结,畅谈收获。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都学会了什么?2.渗透文化,拓展延伸。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未来将学习的新的统计图。(课件出示:新的统计图)【设计意图】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应用这些方法继续探究新知识,自己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