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0 KB
- 2023-01-16 11:35:39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案例设计集美区后溪中心—新村小学周月霞【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六册第39至41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口算(教师计时2分钟完成)50×71600÷4700×83600÷4816÷4615÷3624÷6340÷2545÷5530÷5(二)探索新知1、出示复式统计表姓名李明王芳赵兰刘玉李琴身高/厘米141138139143142体重/千克35333240362、学习例2(1)观察统计表思考: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2)按学生回答的方案,师出示几个典型的空白统计图(如一格表示1个单位、2个单位、5个单位、10个单位、20个单位),让学生动手画。(3)比较各组做出的统计图。(4)说一说,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们是1格1格的画很慢。生2:我们是10格10格的比较快,但相差不大。
生3:我们是2格2格的画比较慢。生4:我们是20格20格的画最快,但是看不出来它们的差距。现在请同学看看老师变个魔术,教师动手折一格表示1个单位的纸。你们看老师在做什么?(老师在折纸,把纸折小了。)提问:“老师把纸折小了,想一想,你会用什么表示?”出示例2的统计图。(5)观察、讨论说说这个统计图和以前我们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6)讲述原因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而第二个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28千克。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代表1厘米或1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厘米),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格始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7)观察例2统计图的示例,尝试把其他两个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8)讨论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9)指导学生看书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10)你对这些同学有什么建议?(三)巩固新知1、第40页练习十的第2题(1)观察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图书室要购买一批新书。你认为应怎样购买?小组同学讨论一下。2、第41页练习十的第3题和第4题。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四)思维练习你能在报纸上、书籍上找到统计图表吗?说一说,这些统计图表中有什么信息。(五)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教后反思】:《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对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的进一步研究。在教学中,教师着眼与“引”,启发引导学生去“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求知识规律的认识活动,实现教与学的巧妙结合。1、创设情境问题:“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同学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量比较合适?”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几个典型的空白统计图(如一格表示1个单位、2个单位、5个单位、10个单位、20个单位),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实际画一画,并比较这些统计图。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在这里老师的教学不够放手,让学生讨论不够,而是老师讲得过多。导致学生的学习激情冷却下来。课后,我设想如果在学生实际画一画完成后。提问:“你在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吗?”“该怎么办?”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操作,并讨论。这样一来,老师再来折纸并出示例2让学生观察统计图与原来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突出起始格,再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样做?”2、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和全班交流,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想法,当学生中出现不同的想法时,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4.4《扇形统计图(1)》学案(新版)青岛版
-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4.4《扇形统计图》同步练习2 (新版)青岛版
-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2 数据的表示(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教案 华东师大版
-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6.3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学案北师大版
-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八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8.3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第1课时 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练习 冀教版
-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7.2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2教案新版苏科版
-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7.2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1教案新版苏科版
- 五下复式折线统计图
- 2016年创新方案微专题四人口统计图的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