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00 KB
- 2023-01-16 11:34:4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2.能力目标: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教具、学具:投影仪、空白统计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投影出示班级座位图)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3.投影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你能说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2.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3.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4.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讲述: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
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研究的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5.投影出示体重统计图。观察体重统计图,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28)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2)6.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7.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8.从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9.投影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10.哪些同学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你对这些同学有什么意见吗?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1)投影出示统计图。(2)观察统计图纵轴,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各是多少?(3)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图书室要购买一批新书。你认为应怎样购买?小组讨论一下。2.(1)观察统计图上缺少什么?(纵轴上的数量单位)那怎么确定纵轴的数量单位?(根据李明和王鹏的游泳成绩来确定每格代表的单位)(2)补充统计图。(3)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4)说一说,他们中谁最有可能入选校游泳队?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条形统计图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
1.经历读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求平均数的过程。 2.能读懂条形统计图,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3.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在统计图上了解数学信息。教学难点:根据掌握的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开心词典对某个答案的统计情况、挑战主持人对某个选手的支持情况等等都利用了统计图。统计图给人以清晰明了的认识。 二、新授: 出示课本56页的例题,在一次“保护环境”活动中,三(2)班第四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数量的统计图。 1.让学生读图,说说从统计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张红云收集的最多,是19枚。 马波和李云萍收集的一样多,是16枚。 李强收集的最少,是11枚。 …… 2.算一算: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张? (1)让学生先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 (11+19+16+18+16)÷5 =80÷5 =16(枚) 在计算加法求和时,可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 ①把16作为基准数,多加少减。 ②把11作为基准数,多加。 ③把19作为基准数,少减。 三、议一议:
收集最多的比平均数多几枚?收集最少的比平均数少几枚? 要让学生实际比一比,进一步感受“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四、练一练: 课本57页第1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重点交流(2)、(3)两个问题。五、作业:课本57页第2题。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