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4.50 KB
- 2023-01-15 11:50:20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3讲统计图的判读
统计图表的主要类型及其判读方法。地理统计图借助数学工具(统计图等)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数量特征(如比例、分布等)、相互关系、发展变化等。一、统计图的主要类型图4-3-1
二、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判读方法1.坐标图的判读方法: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数字信息图像,它能直观的反应地理事物的数量及其变化趋势。常见的有二维、三维和多维坐标图。(1)二维坐标图:分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事象的时空变化规律。
二维坐标图是坐标图中最简单的一种,判读时必须注意横、纵坐标所代表的含义。如图4-3-2,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经度。3条曲线分别代表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和GDP随着年份在经度上的变化。图4-3-2
(2)三维坐标图:它是用三维空间来反映三个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或是将之统一在一个平面内,形成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如图4-3-3中甲、乙所示。阅读三角形坐标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①因为是构成现象,所以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②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而不可能大于或小于100%。③这种图的构成要素只是三项,而不像其他构成图要素可以任意增减。
④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方向一致,向上延伸方向也必然一致,而不是既可以向右上方,又可以向左上方。图4-3-3(3)多维坐标图: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且有关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张图上绘制而成。
①这类坐标图一般用于数据的读取,进而判断地理事物。②判读这类图表,需要明确坐标图的绘制原理,多个坐标轴交汇的点为坐标原点,沿各个坐标轴延伸方向数值变大。如图4-3-4的甲图中土壤成分组成中水分占20%,矿物质占40%。从乙图中可读出7月份高温多雨,1月份低温少雨,可确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图4-3-4
2.结构图的判读方法:结构图一般用来表示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内部组成、比重变化、演变趋势等,是某一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形,常采用几何图的图形比例分割手段制作而成。常见的结构图有扇形(饼状)结构图、柱状结构图、矩形结构图等。
(1)扇形(饼状)结构图:扇形图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部分构成。以全部面积表示地理事物的整体,以各个部分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表示该部分占地理事物整体的比例。这种图形能表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地理事物由哪几部分组成;二是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如中国地形组成结构图(图甲)。饼状结构图除了可以反映扇形结构图反映的两方面内容外,还可以反映某一地理事物的量,从而可以从数量变化和比例关系两方面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如某市工业结构图(图乙):既表示了工业总产值是300亿元,又表示了各工业部门所占的比重。
图4-3-5此类结构图的判读步骤为:①阅读图例和文字说明,明确图中反映了哪些地理事物;②分析这些地理事物的异同点,在脑中呈现相关的知识点;③对反映的地理事物进行排序;④结合其他信息回答问题。
(2)柱状图:柱形统计图也称直方统计图。该统计图用矩形的高低来描述数据的大小,在垂直方向上进行比较。一般把分类项在水平轴(X轴)上标出,而把数据的大小在垂直轴(Y轴)上标出,这样可以强调数据是随分类项(如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柱形统计图可以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如图4-3-6的某地年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图4-3-6
分析柱状图的一般思路:①要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出现左、右纵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②思考各内容之间的联系;③对柱值的高低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纵坐标内容随横坐标内容的变化;④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3)线形图:线形图主要包括曲线图和折线图。曲线图、折线图是采用曲线或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统计图。该统计图可以用来详细分析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也可用来详细分析多组数据随时间变化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一般分类轴(X轴)用来代表时间的变化,并且间隔相同,而数值轴(Y轴)代表各时刻的数值的大小,如图4-3-7的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量相关性图。
图4-3-7分析线形图的一般思路:①确定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②思考横坐标和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③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表示纵坐标内容与横坐标内容之间呈负相关,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小;④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进行分析、评价。
【典例1】(2012年江苏卷)图4-3-8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图4-3-8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解题指导】结合图例可知:①此图表达GDP和能源消费量随时间的变化;②可在坐标图上直接读出任意年份二者的数值、变化的趋势;③根据线的陡缓明确变化幅度的大小。
【信息提取】①二者随时间的变化都呈上升趋势;②两条曲线陡缓变化不同,变化幅度不同;③2002年以后GDP和能源消费量都明显增加,但GDP增幅大于能源消费量,所以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答案】D
【学以致用】(2012年上海卷)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图4-3-9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第1题。图4-3-9
1.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C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点拨:坐标图表达了不同地区观测黑子和降水量在不同年份的变化情况,根据曲线变化可找到二者的关联,在不同地区表现不同,即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但降水量的波动时间和黑子周期大致吻合。
【典例2】(2012年大纲卷)图4-3-10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图4-3-10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C.印度B.美国D.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C.能源进出口量B.碳排放量D.煤炭自给率【信息提取】①读图可知中、美、印、日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②中、美生产略大于消费量;③印、日生产小于消费量,需进口。
【信息加工】①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消费总量与人口总量的比值为人均消费量→可知美国最大;②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煤炭自给率=煤炭生产量/煤炭消费量。【答案】(1)B(2)D
【学以致用】读某地径流、水蚀统计图(图4-3-11),回答2~3题。图4-3-11
2.该地()DAA.雨水下渗逐年减少C.河流含沙量居高不下3.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退耕还林C.退耕还牧B.地表破坏愈加严重D.植被逐年增加)B.退耕还湖D.毁林开荒点拨:读图可知该地径流减少率和水蚀减少率二者之间呈正相关,二者逐年减少。选项之间的关联体系为:地表植被保护好→雨水下渗多→地表径流少→水蚀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少。
【典例3】(2012年安徽卷)图4-3-12表示2004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与2004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图4-3-12A.水源C.土壤B.市场D.机械化
【信息提取】结合图例可知蔬菜瓜果2004年到2010年比例增大。【信息加工】蔬菜瓜果是商品率较高的农业生产→比重的增大→市场变大。【答案】B
【学以致用】4.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如图4-3-13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图4-3-13
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99%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mm以下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点拨:图中获取信息,荒漠化比较严重的省区及其所占百分比;材料中获取各种成因荒漠化土地面积数据。结合图文和选项可知,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化总比重的33%;荒漠化省区中河北、山西降水较多,长江以南地区由于水土流失产生红漠化。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