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50 KB
- 2022-05-16 18:34:34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仓库管理员一工器具管理系统研制(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523000)摘要:变电站除了日常的设备停送电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巡视及维护。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工器具、用电设备、测试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对工器具的数量、用电设备及测试设备的存取有着详细的记录。繁琐的工器其管理给运行人员带来相当大的工作压力,因此需要通过技术的层面,通过研制“仓库管理员--工器具管理系统”及应用推广,给运行人员减负!工器具、用电设备、测试设备等有效的管理及存放,能减少其损坏、丢失的风险,避免工器其使用不当或遗留在带电区域,有效防范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关键词:工器具、管理Abstract:substationinadditiontothedailyequipmenttostopthepowersupplyalsoneedstoconductinspectionsandmaintenanceofequipment.Inourdailywork,weoftenneedtomaintainandmanagetheequipment,electricalequipmentandtestingequipment.Detailedrecordsofthenumberofinstruments,theuseofelectricalequipmentandaccesstotestequipment.Appliancemanagementcumbersometobringconsiderablepressuretooperators,thereforeneedtothetechnicallevel,throughthedevelopmentof"warehouseadministrator-equipmentmanagementsystemandapplicationof"backtotheoperatingpersonnel,reducingtheburden.Equipment,electricalequipment,testingequipmentandeffectivemanagementandstorage,canreducethedamageandlossoftherisk,toavoidimproperuseoftoolsorleftinthechargedareas,effectivelypreventaccidents,topromotesafeproduction.Keyword:appliance、administration1、仓库管理员一工器具管理系统研制的意义1.1工器具管理现状
(1)工器具没有实施定点定置存放。每次运行人员外出工作冋来,板手、螺丝刀等细小的工器具就随手放置,乱摆乱放的现象尤为严重。(2)对安全工器具库试验周期、报废周期等模糊不清晰。容易导致运行人员外出工作时携带有问题的工器具。(3)对安全工器具的全过程管理存在漏洞。工器具容易被外施工单位人员不规范使用或不按工作任务要求使用等情况的发生。(4)由于工器具、用电设备、测试设备的数量多,每月都需要对以上的设备进行台帐的管理更新工作,大大增加了运行人员的工作量可见,B前工器具的管理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现通过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从而定制出工器具管理系统的方案,更好的对工器具进行科学的管理,减少运行人员的工作负担。1.2工器具数量、型号核对需时统计以甫心巡维中心为例,我巡维中心共有13个站。每个子站各有一套工器具(螺丝刀、扳手等共20件)。繁琐的工器具管理给运行人员带来相当大的工作压力之余工器具还经常出现缺失或损坏的情况,对我们的tl常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通过统计,每次对工器具的数量、台帐核对需时如下图:(单位:分钟)2、整体设计方案“仓库管理员--工器具管理系统”基于计算机技术、红外线对射技术、自动控制等技术开发,柜内由大小相等的若干块胶板组合作为框架,各块胶块以具体存放的工器具实际形状开模,实施定点定置存放,避免杂乱现象。使用工器具管理系统,配合红外对射装置,能实吋监测工器具存取,通过选择任务或选定工器具形式提示需使用的工器具,确认后自动打开相应工器具柜门并用灯光信号提示具体是哪个工器具。工器具的使用归还均需要用户身份确认,形成使用记录,符合安全管理要求。将工器具融入信息化管理体系,为电力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套数字化、电子化、信息化的综合管理系统,好像增加一位电子保安。通过技术手段
加强对安全工具的管理,规范电力生产安全保障,最大限度的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了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3、系统的设计及调试3.1系统的应用1、通过红外线对射来识别技术实时对安全工具进行感应监测,对非正常途径领取工具的行为报警提示;2、B/S架构软件进行集中部署和分布式部署;3、工控机对各个模块接口进行集成控制处理。4、智能器中央处理系统(PLC控制板)主要负责执行面板设定的一切功能,同吋受控于指纹系统指令;在受到指纹系统认可的轻况下,智能器中央处理系统(PLC控制板)给予监测系统(电子锁控制与监测控制系统信息与状态指令便H执行功能指令),在存物件时,每个电子锁都加上编号,在附栏标明物件名称,然后确认,系统就默认当前的存蓄条为原始状况,当第二次打开面板吋,系统必须将存物状况反馈到显示面,同时记录启用指纹人员的编号,开启吋间与关闭吋间,存入或者取出的物件,并iL将数据记录;智能器中央处理系统(PLC控制板)5、实现工器具预警监管体系。对安全工器具库试验周期、报废周期等进行计算机管理。6、实现变电站工器具全过程管理,以安全工器具台账管理为主要功能,以报表查询、统计汇总为展示方式,以安全工器具计划流程为主线,实现对安全工器具的全过程管理。7、按日常巡视维护的需要,根据日常维护1、日常维护2、日常维护3所需要用到的工器具以套餐的模式来实验工器具的取出级存放。8、当需要查询物件蓄存状况吋,可以从U盘导出浏览。3.2系统硬件设计
1、柜内以大小相等的若干块胶板(尺、h40cm*40cm*42cm)组合作为框架,各块胶块以具体存放的工器具实际形状开模,实施定点定置存放。对每个工器具存放点采用红外对射的方式能实时监测工器具存取,并利用灯光信号来告知人员哪个柜内的工器具己取出或己归还,以此来确保工器具的定置存放。我们还通过选择任务或选定工器具形式提示需使用的工器具,确认后自动打开相应工器具枳门并用灯光信号提示具体是哪个工器具。监控机以图片形式直观地显示出当前工具的使用情况、库存情况。2、为确保工器具信息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我们采取了指纹录入的方式来确保工器具取拿的唯一性。取拿的唯一性是指只限于本站人员操作。操作人员通过指纹机录入信息后,系统自动由数据库管理信息,对工器具的取拿自动进行人员登记,谁在什么时候拿了哪个工器具、谁在什么吋候还了工具都能生成数据II不会存在信息的丢失,同时未经授权可以把绝任何人访问数据信息。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外来人员随意拿取工器具使用而iL能更好的对工器具进行管理,真正做到每一个运行人员都是设备主人。指纹录入机器及触摸屏3.3系统软件的调试硬件连接好后,进行离线调试,检查各项功能是否正常。继电器动作正常后进行软件的安装,并进行相关参数设置,连接好服务器,检查信号是否正常。程序初始化流程设计如上图,首先进行片级和板级的初始化工作及相关数据结构的建立,然后经过操作系统的初始化,通过五个模块来实现系统的管理:智能器中央处理系统、指纹指令系统、监测系统、库存量与现存状况计算监测系统、智能操作面板。3.4系统的控制方法1、采取了指纹录入的方式来确保工器具取拿的唯一性。取拿的唯一性是指
只限于本站人员操作。操作人员通过指纹机录入信息后,系统自动由数据库管理信息,对工器具的取拿自动进行人员登记,谁在什么吋候拿了哪个工器具、谁在什么吋候还了工具都能生成数据iL不会存在信息的丢失,冋吋未经授权可以拒绝任何人访问数据信息。2、工器具的领取按巡视套餐的形式。3、根据指示灯的提示领取及归还工器具。4、系统试验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测试验证,使用此套工器具以来,系统能稳定运行,运行人员也能熟悉运用此套系统。对于日常的维护、工器具的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节省了很多吋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对安全工具的管理,规范电力生产安全保障,最大限度的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了信息的准确性、及吋性、安全性。5、结论1、变电站工器具管理枳将安全工具集中统一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管理,保障了工器具的可靠性同吋提高了工作效率。2、通过建立安全工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随吋查看工器具的健康状态,对其试验、检修、报废等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3、通过职工技术创新项0,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新思维,新思考,解决问题的新方法。4、“仓库管理员--工器具管理系统”及应用推广,给运行人员减减负!工器具的有效管理,能减少工器具的损坏、丢失,避免工器具不当使用或遗留在带电区域,有效防范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5、使用以大小相等的若干块胶板组合作为框架,便于各单位根据自身工器具实际情况吋间组合,增加灵活性和可推广性。参考文献[1】魏庆涛.単片机原理及设计应用[M]北京:机械工、Ik出版社2007.[2】康华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郭天祥.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4】孙安青.PIC系列单片机开发实例精解[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